杜甫七言律诗的奇特句法
作者:孙华俊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12期
内容摘要:杜甫七言律诗章法句法奇特无比,本文以几首诗为例,来大致概括杜甫七言律诗的句法特点。
关键词:杜甫 七言律诗 句法
近日拣读杜甫诗,发现其七言律诗章法句法颇为奇特,概言之:1.从首联至尾联,四联各自都对仗;2.一般七言律诗为上四下三句法,而老杜律诗中却有上五下二句法;3.错综句法。举例言之: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常例近体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而首联尾联则少有对仗。此诗四联八句分别各自对仗。(此体在老杜诗中绝无仅有)论者对此诗多有褒扬。胡应麟认为“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诗籔》) 又周梃云:“章法句法,直是蛇神牛鬼佐其笔战。”(《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又查慎行云:“对起有飐沓之势,结句亦对。”(《初白庵诗评》)又云:“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瀛奎侓髓汇评》)又沈德潜云:“八句皆对,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又施补华云:“通首作对而不嫌其笨者。三、四„无边落木‟二句,有疏宕之气;五、六„万里悲秋‟二句,有顿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韵,押韵则声长,不押韵则局板。”(《岘佣说诗》)律诗例以偶句押韵,此诗首句押韵亦奇。 宿 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一般七言律诗为上四下三句法,而老杜律诗中却有上五下二句法。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可读为“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细检索,论者对此有不同读法。1.通常的上四下三句法,如 浦起龙云:“„独宿‟二字,一诗之眼。„悲自语‟、„好谁看‟,正即景而伤„独宿‟之况也。”(《读杜心解》)如方回云:“此严武幕府秋夜值宿时也。三、四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同一声调,诗之样式极矣。”(《瀛奎律髓》)如王嗣奭云:“余初笺将三、四联„悲‟、„好‟联上为句法之奇,今细思之,终不成语。盖„悲‟、„好‟当作活字看。”(《杜臆》)2.作为上五下二的变体读法,如施补华云:“„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悲‟字、„好‟字,作一顿挫,实七律奇调,今人读烂不觉耳。”(《岘佣说诗》)按:王嗣奭初亦将“悲”字、“好”字连上,即上五下二的变体读法,后来觉得“终不成语”,“盖„悲‟、„好‟当作活字看”,又回到上四下三的读法。又《秋兴》(第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以平常句法读,难以理解。若按“错综句法”,读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语意便豁然明白。(详下节)受此启发,还可将“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理解为“自语永夜角声悲,谁看中天月色好?”。 秋 兴(第八首)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尝读此诗,读至颔联,百读而不得其解。后来读《诗学禁脔》,读到范梈的这段话,便恍然大悟。范梈云:“错综句法,不错综则不成文章,平直叙之,则曰„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而用„红稻‟、„碧梧‟于上者,错综之也。” 孙华俊,教师,现居贵州都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