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根
【摘要】移动通信基站属于城市基础设施,但一直以来未能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主要由各通信运营
商通过市场化方式建设,面临着选址难、建设难等诸多困难。本文探讨了将基站纳入城市规划体系,通过编制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确定城市基站的整体布局,进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中进行落实,有效增强了基站建设的可操作性。在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中,分析了基站站址与城市用地分类的匹配关系,研究了景观化建站和集约化建站的模式,最后对基站规划建设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 移动通信基站 景观化建站 集约化建站
1.引言
移动通信发展初期仅用以满足语音通话的需要,随着手机的大量普及,以及视频数据等新业务的急剧发展,尤其是2008年底3G网络大规模商用以来,用户的移动通信需求不断增长。为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深度和广度覆盖,城市建设中对基站站址资源的需求将大幅度上升。
出于对基站电磁辐射的担忧,市民干扰、阻止基站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城市管理部门出于土地、景观等方面的考虑对基站审批要求越来越严格,基站站址的获取已变得越来越困难。
如何规范基站的规划与建设、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摆在城市规划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2.基站概况
移动通信基站(以下简称基站),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根据建设地点的不同,基站可分为室外基站和室内基站。室外基站涵盖了宏基站、微基站,其中宏基站由于具备发射功率强、信号覆盖面大等优点,是移动通信网络解决方案的首选,也是基站布局规划的重点。室内基站涵盖了微微基站、室内分布系统,一般为单个建筑
服务,是室外基站的有益补充。
根据建设方式的不同,室外宏基站可分为楼顶塔基站和落地塔基站。楼顶塔基站附设于建筑楼顶,租用建筑物业作为机房,在楼顶安装天线实现网络覆盖,目前绝大部分基站采用这种建设方式。落地塔基站独立占地,通过架设铁塔和自建机房实现网络覆盖,主要应用于城郊地区的广域覆盖。
基站属于通信接入设施,具有体量小、数量多、分布广等一般通信接入设施的特点。目前基站主要由通信运营商通过市场化方式建设、无线电主管部门管理台站执照、采取备案方式进行管理。
3.面临的问题
随着手机的大量普及,以及视频数据等新业务的急剧发展,尤其是2008年底3G网络大规模商用以来,基站建设密度大幅增加,在基站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3.1 缺乏规划引导
基站从选址、建设到维护都缺乏必要的法律和规划指引,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其也少有指导和管理,完全由通信运营商通过购买、租赁等市场化的手段寻求站址。于是带有明显公益服务性质的基站建设变成了纯商业化的运作过程,导致社会和公众对基站选址和建设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公众认可度大大降低,最终在基站选址、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和人为阻碍。
3.2 选址日益困难
由于市民对基站辐射的误解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投诉基站电磁辐射、人为阻挠甚至破坏基站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基站建设带来很大的阻力。
此外,城市大部分基站均为楼顶塔基站,租用建筑物业作为机房,而各种原因导致的租用合同终止都会给网络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导致网络布局的大范围调整,严重影响了网络的稳定性。
3.3 影响城市景观
由于缺乏规划引导和约束,通信运营商普遍采用抱杆及拉线塔等方式来布设天线,造成城市建筑顶部裸露的天线林立,杂乱无章,对城市景观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4 站址需求激增
移动通信网络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900MHz和1800MHz频段,发展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2000MHz频段,再到即将进入商用的LTE通信系统的频段,无线信号传播损耗逐渐
增加,因而基站站距逐渐缩小。
考虑到3G、LTE等网络建设需要增补大量的基站,对站址资源的需求将大幅度上升,基站建设选址难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4.纳入城市规划体系
基站具备着明显的公益服务性质,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完善有利于通信运营商更好地履行电信普遍服务的义务。基站属于城市基础设施,但由于其具有体量小、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一直未被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中,主要由各通信运营商通过市场化方式建设,面临着选址难、建设难等诸多困难。因此规范基站建设,将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可采取先编制城市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进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中进行落实的步骤。
城市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属于宏观层次的规划,主要内容是明确基站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总结不同片区中各种类型基站的设置原则,整合和优化现状基站,确定城市基站的整体布局。
图则是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具体体现。基站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适合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中落实。将基站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能有效解决基站建设的合法性,将基站纳入设计要点、建设标准,推动基站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增强了基站建设的可操作性。
[1]
5.基站布局规划研究
5.1 片区划分
根据移动话务密度,可以将城市划分为4类片区:高密区、密集区、一般区和边缘区。针对各片区特点进行基站布局规划,高密区、密集区以满足容量为主,一般区、边缘区以满足覆盖为主。
按城市用地对基站的敏感程度划分,可将基站选址分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其中适建区生态制约条件较少,对基站建设类型、天线外观、辐射强度的限制较为单一,主要包含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工业、物流仓储、公用基础设施、绿地等用地;限建区存在较为严格的生态制约条件,对基站建设类型、天线外观、辐射强度等方面有限制条件,主要包含居住以及军事设施等用地;禁建区存在非常严格的生态制约条件,禁止新建任何基站,主要包
含幼儿园、小学、保护文物以及医院等用地
[2][3]
。
5.2 基站布局 5.2.1 站距设置
基站布局对应于传播环境及话务密度分布情况,站址规划主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各片区的用地性质,不同的用地性质,其话务密度、无线数据业务需求不同,基站覆盖半径也有所差别。
综合考虑蜂窝接入容量和覆盖的要求,结合移动话务模型及3G技术的应用,基站站距大致按如下原则设置:
高密区、密集区:结合现有基站站址的分布,综合按200~300米左右; 一般区:600~800米左右; 边缘区:800~1200米左右;
5.2.2 楼顶塔基站
为节约土地资源,新建基站将尽量避免独立占地的落地塔建设方式,主要以依托建筑的楼顶塔建设方式为主。
在站址选择排序上,按照政府机构办公建筑、行政事业单位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商业办公建筑、工业和仓储建筑、居住建筑的先后顺序进行
[4][5]
。
5.2.3 落地塔基站
在基站选址周边无合适建筑可依托时,采用独立占地的落地塔建设方式,一般结合泵房、垃圾转运站、公交场站等公用设施用地以及绿地设置。
5.2.4 多种建站方式
综合利用多种建站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基站站址的落实,提高实际站址与规划站址的吻合率,有利于促进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和谐发展。
在部分面积较小的区域(如路边绿化带),由于面积受限,仅能建设落地塔而无法建设机房,此时可采用边际网基站的建设模式,采用无需机房的室外型设备安装开通基站。
在城市人口密集、话务量大的地区,利用路灯杆基站模式快速建站,既能解决传统方式建站困难的问题,又能降低成本。具体可将BBU置于绿化带或附近机房内,RRU单元通过馈线或光纤拉远,实现道路及两侧建筑的连续覆盖。
对于商业步行街、景观街等区域可采用“书报亭”、“广告箱、牌”等方式建设街道站,且采用基站+数字直放站或射频远端+低增益分布天线进行。
5.3 景观化建站
景观化建站即通过对基站的杆塔、机房和天线进行美化,使基站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减少基站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5.3.1 美化杆塔
对落地塔基站,综合采用仿生树、景观塔以及广场灯等多种立杆方式,美化基站杆塔塔型。
图 1 常见美化杆塔
(a)落地景观塔 (b)落地广场灯
5.3.2 美化机房
美化机房是指根据基站站址周围的环境、景物颜色等特征对基站机房的外面进行美化。
5.3.3 美化天线
景观化建站的核心内容是大力推广美化天线的使用,所谓“美化天线”,也可称作“伪装天线”,即通过各种手段对天线的外表进行伪装、修饰来达到美化的目的,既美化了城市的视觉环境,有效减少居民对电磁环境的恐惧和抵触,还可以延长天线的使用寿限,并保证通信质量。
工程实际中采用的美化天线主要有:(1)外墙装饰天线。对于需要安装在建筑物外墙面的天线,可以将天线的抱杆、天线罩漆上与建筑物外墙一样的图案和颜色,减少视觉差异; 也可以将天线罩加上传播损耗率低的玻璃纤维罩,或伪装成假空调外壳,或加以颜色涂敷使之成为建筑物本身装饰的一部分,融于建筑物之中。(2)楼顶仿真天线。这种天线是通过材料修饰成灯塔、空调、水罐的形式来达到天线美化的目的,这种做法能够减少居民对天线的恐惧感,也起到与建筑楼顶实物协调的目的。
[6]
(a)排气管形美化天线 (b)方柱形美化天线
图 2 常见美化天线
5.4 集约化建站
集约化建站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减少重复性建设最有效的建设策略。集约化建站的主要思想包含基站的共建共享和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两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稀有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避免先进入者对资源垄断。这种方式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7][8]
:
5.4.1 室内综合分布系统共建共享
为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各大通信运营商在室内可采用多网合一共用天馈分布系统的方法。其主要技术采用各类信号源经多频合路系统合成,再经由天馈分布系统发射出去。
5.4.2 室外宏基站共建共享
基站资源主要包含站址建筑(机房)、杆塔、电力供应系统和电池、电缆、天线以及传输设备等。所谓共建共享就是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通信运营商共同参与基站建设,并对基站共同享有权益。
通过室外宏基站的共建共享,不但有利于通信运营商获取基站站址,节约基站建设成本,更有利于消除城市众多杆塔和天线,有效改善城市景观,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5.4.3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对于拥有2G网络的通信运营商来说,在3G网络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2G的现有资源来进行3G网络的建设,这样能有效节省3G网络投资建设成本,加快3G网络建设速度。在3G网络建设过程中,可考虑采用共用2G站址、传输、天馈或室内分布等多种方式。
6.相关建议
6.1 立法优先
建议借鉴上海、深圳、中山、汕头等城市经验,制定“城市移动通信基站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基站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法律地位,并纳入城市规划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组织编制基站站址布局专项规划,规范基站的选址、建设,并保
护基站的正常运行,实现移动通信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建议借鉴香港、上海等地的管理经验,出台政策支持楼顶塔基站建设,率先开放政府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等建筑的天面,使其成为基站的可选站址,拓展基站站址资源。
6.2 创新模式
传统的基站建设工程往往是主体建设完成以后,再进去安装基站设备和管线,势必需要破坏建筑物,既浪费又无法保证工程质量。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建设模式,推行基站与城市建设项目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并与施工方同步对接,同步投入使用,既节约建设成本,又保证工程质量,从而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永海.探讨城市移动通信基站专项规划[J].城市规划,2010,34(11):83-87.
[2]谢勇,庄文雅,陈霖青.基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移动通信基站站址规划研究[J].移动通信,2010,第22期:85-88.
[3]沈阳.关于把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纳入上海城乡规划体系的探讨[J].上海城市规划,2010,第5期:63-67.
[4]祁超,全依婷.解读《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布局专项规划(2010-2020)》 [J].上海信息化,2011,第8期:28-31.
[5]全依婷,王元方.加强基站建设规划 适应城市发展要求—解读《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布局专项规划(2010-2020)》[J].上海信息化,2010,第11期:20-21.
[6]方杰雨.论移动通信基站的敏感站点之美化建设[J].科技促进发展,2010,第6期:106. [7]陈楚链.移动通信基站集约化管理与3G规划布局[J].科技创新导报,2009,第24期:242. [8]陈惠玲.3G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和管理策略[J].通信世界,2007,第19B期:12,14.
作者简介:陈锦根(1982— ),男,硕士研究生,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