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壮族简介——精选推荐

来源:筏尚旅游网
壮族简介

壮族(壮⽂:Bouxcuengh)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西壮族⾃治区、云南省⽂⼭壮族苗族⾃治州,少数分布在⼴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壮族的先民是属古代百越族群,建国后经民族识别,统⼀称为僮族。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将宋代以来⽂献记载的僮族改称壮族。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主要分南北两⼤⽅⾔。部分外国学者根据壮语同源词的情况,将壮语划⼊澳泰语系。壮语与同语⽀的泰国语、⽼挝语、傣语相似程度⾼。壮族概况

1990年⼈⼝1548万。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统计,壮族⼈⼝数为16178811。2005年,壮族⼈⼝超1700万⼈.2013年,壮族⼈⼝超1750万⼈。现在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多的⼀个民族.。壮族⼤多居住在⼴西,主要集中在柳州、来宾、河池、南宁、百⾊、崇左等地区。其中云南有100余万⼈,主要聚居在⽂⼭州,红河、曲靖也有⼀部分。⼴东的连⼭、肇庆怀集、贵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也分布有壮族。在1965年统⼀称壮族以前,壮族的⾃称和他称较多,⼴西最常见的⾃称和他称主要有“布(僮)壮”“布⼟”“布僚”“布雅依(瑞)”“布侬”等20多种,云南主要有“侬⼈”、“沙⼈”、“⼟僚”等.

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主要分南北两⼤⽅⾔。部分外国学者根据壮语同源词的情况,将壮语划⼊澳泰语系。壮语与同语⽀的泰国语、⽼挝语、傣语相似程度相当⾼。

壮语曾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俗字”,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就开始在民间使⽤,汉⼈称为古壮字,壮族⼈⾃称

为“sawndip”,就是⽣字的意思,因为这种字是⽤汉字部⾸组合⽽成的。但是这种壮字由于使⽤⾯不⼴,没有能在全民推⾏,⼀直为壮族巫师、艺⼈多⽤于书写经书、编⼭歌、记事、记录壮语地名等,⽬前⼤量的壮族《布洛陀经书》就是古壮字⼿抄本。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并于1982年⼜作了部分修订。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壮⽂⼀直没有得到重视和推⼴。⾄今没有能进⼊正式的壮族教育系统,所以壮⽂⼀直都是摆设。

壮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化的民族。现代民族学、历史界⼀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的⼀⽀发展⽽来。她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译⾳“俚”字,实是壮语中对“蛇”的称呼)、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俍(狼)⼈、⼟⼈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脉相承的,从汉⾄唐初,壮族地区不断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化,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些“雄于乡曲”的⼤姓,如番禺的吕⽒,⾼凉、合浦的冼⽒,钦州的宁⽒等,称为“百越⼤姓”,各⾃雄居⼀⽅。唐代,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州,下分五管。其中桂、邕、容三管都是壮族先民的聚居区。两宋、元、明时期,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建州县、派官史、征贡赋,中央王朝在壮族地区实⾏的羁縻州县制度,任⽤壮族有名望之⼈为⼟司管理本族。⽽中央政府的漠视及⼟司的横征暴敛给壮族⼈民带来的沉重负担使壮族⼈民不堪其奴役,多次反抗。唐朝的西原“黄洞蛮”起事,宋朝侬智⾼起义,明朝的俯江农民起义,清朝数百年不间断的起义直到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起事于这⽚地区。但历次起义都遭到了镇压⽽告失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