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ChineseMencalHealthJ0umal,Vol26,No10,2012・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儿童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知晓率与治疗态度黄春娟1张颉2戚卫莉2李敏1潘顺英1朱晓华1周圆月1唐光政1(1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杭必3l∞132杭州审四季青小学,杭州310016通信作者:唐光政hblim2002@163.com)【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知晓率和治疗态度,为制定ADHD的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6~13岁小学生的家长867名,采用自编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知晓率调查问卷完成调查,问卷内容围绕一个ADHD典型案例的描述设置15个问题,了解家长对ADHD案例的识别能力、发展趋势与影响程度估计及治疗态度。结果:家长对ADHD的识别率为36.9%;全体家长中,有60.7%的家长认为ADHD对儿童健康造成明显影响,有53.6%的家长认为不需要看医生,61.O%的家长不赞同药物治疗。男性儿童的家长对ADHD的识别率(46.6%vs.58.2%)和认为需要看医生的比例(40.3%vs.50,6%)均低于女性儿童的家长(均P<o.05);父亲对ADHD的识别率(44.7%vs.56.2%,61,4%)和影响估计(55.2%vs.65.9%,61.9%)低于母亲或其他长辈(均P<0.05),而母亲对药物治疗的接受性低于父亲或其他长辈(33.0%vs.42.3%,50.O%;P<O.05)。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家长对ADHD的识别率高于初中及以下或大学及以上程度的家长(60.4%Vs.48.1%,49.6%;P<O.05)。结论:小学生家长对ADHD有关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多误解或不足,不同家长对ADHD的知晓率和治疗态度也存在差异,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AD}D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卫生;知晓率;治疗态度;现况调查中图分类号:R749.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12)010—0766—05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2.10.009(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0):766—770.)Across・sectionalstudyofawarenessof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inparentsHUANGChun—Juan1,ZHANGJie2,Q1wei—L12,LIMinl,PANShun—Ying‘,ZHUXiao—Hual,ZHOUYuan—Yuel,TANGGuang—Zhen911TheseventhPeople’sHospitalofHangzhou,Hangzhou310013,china2sijiqingP^fnaryschoolofHangz№u,Hangzhou3lOOl6.Chinacor瑚pond£昭n“£^or?烈ⅣGGu口增一幼e孵,^捌玎也002@163.com【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statusofparents7awarenessofattention—defici∥hypemcliVitydisorder(ADHD),inordertoinstmctmentaIhealttleducationandcommunityinterventionstrategiesabou‘ADHD.Methods:Atotalof867parentsof6~13yearsoldprimaI了schoolstudentsinHangzhouCitywasselectedaIldinVestigatedwithaself-madequestjonnaire,inwhich15questionsaboutADHDandjtstreatmentwasaskedbasedondescnpCionofatypicalcaseofADHD,toknow曲outmeirawarenessaIldatCitudeaboutADHD.Resul拇:Ina11theparents,36.9%wasawareofADHD,60.7%feltADHDwouldprofoundIyaf诧ctthehealthandlifequal一ityofch订击en,53.6%denied幽eneedtotakemeirchildrentoseeadoctor,and61.O%didn’t,P<O.05acceptdrugtreatmentforADHD.Parentsofboysshowed】owerrecognicionrateofADHD(46.6%Vs.58,2%,P<0.05)andlesslikelytoseeadoctorthanparentsofgirls(40.3%vs.50.6%,尸<0.05).FatheIshadlowerrecognition*基金项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基金(20080333QB)瓣铷谳.站懒躐棼辨万方数据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第26卷第10期767rate(44.7%vs.56.2%,61.4%;P<0.05)a11dlessimpactevaluation(55.2%vs.65.9%,vs.61.9%;,)<0.05)ofADHD山anmomersorotherelderrel“ves.MothershadloweTacceptancewithdTu2仃eatmentforADHDthanfa山ersoromerelderrelatiVes(33.0%Vs.42.3%,50.0%;P<0.05).Therecognitionratewashigherinparentswithseniorlli曲schooleducationthanparentswimjuniorhighschoolor1esseducationandparentswiIhhigheredu—cation(60.4%Vs.48.1%,49.6%;P<0.05).Conclusion:Itsuggeststhatthestateofawarenessandtreatmentatti—tudetoADHDofchildren7sparentsisunsatisfactory.nisnecessarytoprovidetargetededucationrelatedtoADHD,【Keywords】attention—defici∥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mentalhealth;awarenessrate;treatmentatti—tude:cIDss—sectionalstudie8(ChinMentalHealthJ,2012,26(10):766—77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肜hyperac—有效调查的学生中,男生452人,女生415人,年tivitydisorder,ADHD)是精神科常见的儿童精神龄6~13岁,平均(10±2)岁;一年级学生170障碍,其临床表现以注意缺陷、过度活动和冲动三入、二年级学生105入、三年级学生129人、四年大核心症状群为主要特征¨J。ADHD的发生率比级学生152人、五年级学生149人、六年级学生较高,全世界各地区的患病率约为5.29%左右,162人;调查问卷由父亲填写者329人,由母亲填地区之间差异不明显嵋1。ADHD的患病率高,有写者485人,由其他长辈填写者53人。7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会持续终1.2工具身13圳,而且损害也比较严重,给家庭和社会均带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知晓率调查问卷(家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大部分家长对ADHD知识长版):根据精神卫生知晓率旧’的内涵,参照国外知之甚少,只是从字面意思猜测疾病情况,因此孩抑郁症知晓率调查问卷进行编写,具体包括了家长子患病后也不知如何解决,从内心上不接受孩子有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案例的识别能力、发展趋势和“多动症”,不愿意到专业机构就诊,到医院就诊影响程度估计和对各种治疗的理解、态度及病因认也主要是为了证明孩子没病No。即使是开始服药识等方面的内容。编写后的问卷经专家指导并进行治疗的ADHD儿童,药物治疗依从性也比较低,预调查,对预调查中发现的个别家长填写困难的条且这种依从性低与药物副作用无关m。j。本研究的目进行修改后形成。目的就是根据精神卫生知晓率概念,用自编问卷调本调查问卷首先呈现一个典型注意缺陷多动障查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知晓率和治疗态度,碍儿童案例,然后呈现一些调查问题(包含单选为今后开展ADHD的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提供参题和多项题两部分),让被调查的家长根据自己的考。观点作答。[案例]李明是一个7岁的男孩,从小l对象与方法比较好动,话比较多。他现在上小学一年级,在学校里也很调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和同桌1.1对象说话,或玩铅笔、橡皮等;下课时喜欢和同学打2009年10月一2009年12月,在杭州市6个闹,容易和同学发生冲突;丢三落四,经常掉铅笔主城区中选择2个中心城区、1个老工业区、1个或其他文具。在家里,除了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以外来人员相对集中区以及西湖区的农村各选择1所外,难以安静下来;做作业比较拖拉,边做边玩,学校(公立学校),再从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中采粗心,需要监督,学习成绩与聪明程度不相称;性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1个班级,对抽取的班级所格比较急,容易发脾气,没有耐心。老师和父母都有学生的家长进行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向学生发放感觉孩子很聪明,但就是管教起来比较费力。问题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知晓率调查问卷(家长举例:1.你认为上述案例中的李明可能存在什么版),向学生说明填写要求后由学生带回家中,由问题?(单选题)A.孩子的正常天性;B.学习态家长进行填写,第二天带回学校交给老师,再由老度问题;c.心理方面的问题;D.儿童多动症。师交给专业人员。本次调查共发放904份调查问11.你认为导致李明类似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卷,收回有效问卷867份,有效率95.9%;参与(多选题)A.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关榭瓣键.嚣獭鹣l棼鹈万方数据768系);B.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c.是一种需治疗的心理问题;D.微量元素中毒或缺乏(如铅、锌)。(认为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或多动症)两类,将ADHD对儿童的影响程度分为明显影响(中度、重度影响)和影响不大(无影响和轻度影响);比1.3统计方法数据资料采用Epidata3.1数据管理软件进行数据录人,然后转换成sPss数据库,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卫生知晓率结果采用百分率进行分析,不同家长问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知晓率和治疗态度的差异采用Y2检验。2较不同家长(父亲、母亲、其他长辈)、不同性别儿童(男性和女性)的家长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长(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对典型案例的正确识别情况、影响估计情况。在识别典型ADHD案例方面,父亲的识别率低于母亲和其他长辈的识别率;男性儿童家长的识别率低于女性儿童家长的识别率;受教育程度高中家长的识别率高于初中及以下或大学及以上家长的识别率。在ADHD症状对儿童的影响程度估计方面,父亲结果2.1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知晓率对具有典型ADHD临床表现的儿童案例,有47.6%的家长认为是孩子的天性或学习态度问题,有36.9%的家长认为是多动症,还有15.5%的家对ADHD对儿童的影响程度估计低于母亲或其他长辈;不同性别儿童的家长和不同受教育程度家长在ADHD对儿童造成影响程度的判断上没有差异(表1)。2.4不同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态度的差异将对药物治疗的接受程度分为愿意接受(愿意、非常愿意)和不愿接受(不接受、没办法才接受),比较不同身份家长、不同性别儿童的家长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长对是否需要看医生、药物治疗接受程度的差异。在是否需要看医生问题上,父亲认为ADHD儿童需要看医生的比例低于母亲或其他长辈;男性儿童的家长认为ADHD儿童需要看医生的比例低于女性儿童的家长;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长在是否需要看医生的问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药物治疗的接受性问题上,母亲对药物治疗的接受程度低于父亲和其他长辈,不同性别儿童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长在对药物接受程度的认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长认为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对于案例中儿童的问题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有60.7%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中度或重度影响,只有37.6%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只会造成轻度的影响。对于案例中儿童问题可能的发展趋势,有71.5%的家长认为这种问题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轻或自行消失。对于案例中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可能原因,有55.8%的家长认为主要原因是家庭环境因素;有62.2%的家长认为主要原因是孩子本身的性格原因;有25.9%的家长认为可能还与微量元素中毒或缺乏有关;只有23.7%的家长认为可能是一种需治疗的心理问题。2.2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态度对于典型ADHD案例中儿童所表现的问题,只有44.9%的家长认为这种问题需要看医生,有53.6%的家长认为不需要看医生。对于药物治疗,只有37.4%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接受,有27.3%的家长表示只有在没办法时才能接受,还有33.7%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接受;有一半以上(53.8%和53.1%)的家长担心药物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或生长发育,有18.7%的家长担心药物会成瘾。2.3不同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知晓率差异将家长对典型案例识别情况分为不能正确认识(认为是孩子天性或学习态度问题)和能正确认识3讨论ADHD在学龄儿童精神障碍中的患病率居于首位旧J。该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诸多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其中治疗的及时性和依从性在儿童ADHD的发展及预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已有国外学者研究表明¨ol,家长及社会对儿童ADHD的恐惧和偏见缘于对该病不充分的了解,由此可见关注ADHD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发现,在被调查的家长中,对ADHD的正确识别率只有36.9%,有近半数的家长瓣瓣瓣。黪燃鹣l'稼黪万方数据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第26卷第10期769(47.6%)把这种问题看成孩子的天性或学习态度问题。这一结果提示,普通群众对ADHD的知识了解不足,这一结果与McLeod等的研究‘113结果足,容易导致家长不能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就诊,即使是到医院就诊也主要是为了证明孩子没病…。是一致的,正是由于家长对ADHD的识别能力不表1不同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知晓率和治疗态度的差异(%)本研究发现,虽有60.7%的家长认为ADHD等研究¨纠发现,虽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药物治疗症状会对儿童造成中度及以上程度的影响,但大部分家长(71.5%)认为这类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或消失,只有44.9%的家长认为这种情况需要看医生。这一结果与胡正等的研究¨21结果能帮助ADHD学生,但有79.6%的教师表示担心治疗ADHD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还有55.7%的教师认为药物治疗会对ADHD儿童的智力产生不良影响。这些结果说明,对于ADHD的药物治疗,家长和老师普遍对药物副作用存在明显的担忧和顾虑,对ADHD儿童进行药物治疗,尤其是依从地接受药物治疗,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本研究还发现,男性儿童的家长较女性儿童家一致,说明家长对ADHD的预后不了解,估计不足,没有意识到专业机构就诊的重要性,这也会影响ADHD儿童的治疗。本研究发现,对于这类问题可能的原因,多数家长认为是家庭环境因素或孩子本身性格的问题,而只有23.7%的家长认为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这一结果与胡正等的研究¨z-结果一致。也有研究。13。发现,大部分老师认识到ADHD的生物和遗传基础,并知道父母教育方式不是ADHD的病因。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家长对ADHD病因的认识有严重偏差,而老师则较为客观,这可能与老师经常会见到有ADHD症状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长对典型ADHD案例的识别率明显偏低,认为需要看医生的比例也明显偏低,这可能与男性儿童的家长从孩子幼小时开始,更多看到孩子调皮、贪玩的表现,更容易将这种问题视为正常化有关。本研究也发现,父亲对ADHD的识别率、对问题影响估计和看医生的需要明显低于母亲或其他长辈,这一结果与父亲更多地将这种问题视为正常化有关。本研究还发现,母亲在药物治疗的可接受性上明显偏低,而其他长辈在看医生方面显得更积极,这可能与参与调查的母亲对孩子管理较多,对孩子投入更多的感情,对孩子的身体更加关注,也更难以接ADHD相关的知识有关。这也为在学校对ADHD儿童家长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本研究还发现,对于ADHD的药物治疗,有61.0%的家长表示只有在没办法时才能接受或不接受药物治疗有关;这些参与调查的长辈通常也是直接管理孩子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日常管理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更多的帮助与支持。本研究还发现,高中/中专受教育程度的家长对ADHD的识别率,高于初中及以下或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受,家长普遍对药物副作用比较担心,尤其是担心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或生长发育。陈国力等研究¨41也发现ADHD家长普遍担心药物副作用,金文岚㈣燃谳,露燃魏氧露魏万方数据770ChineseMenlalHealthJoumal,Vol26,No.10,2012度的家长,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受教育程度太低的家长对ADHD及心理问题方面疗养院骆宏院长在问卷的编写方面给予了重要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郑毅,崔永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M]∥郭兰婷.儿童少年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2—63.[2]PolanczykG,deLimaMS,HortaBL,eta1.TheworldwidepreVa—lenceofADHD:asystematicreViewandmetaregressionanalysis的知识缺乏了解,因而难以正确识别;而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可能会由于对儿童偏离异常行为的接纳程度增高而导致识别率的下降。总之,目前家长对ADHD的识别能力、对ADHD的发展与危害程度以及对ADHD治疗的认识与重视程度都比较低,与ADHD一种终生性、影响广泛而严重的疾病这一现实是明显不相符,有[J]AmJPsychiatry,2007,164(6):942—948.[3J张明秀,秦小荣,杨汉清.236例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20年随访的结果[J]四川精神卫生,2004,17(3):132—133.[4]MickE,FaraoneSV.Age-dependentexpressionofat【ention—defi—ciL/hyperactiVitydisorder[J],PsychiatrC1inNAm,2004,27(2):215—224.待于专业人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认识程度。小同的家长,对ADHD的识别能力、影响估计和对看医生的需要以及药物治疗的态度有明显差异,有必要在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健康教育中加以考虑,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5】帅澜.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长及教师的调查报告简介[J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3):228—228.[6】CharachA,IckowiczA,SchachafR.Stimulanttreatmentovef矗veyears:adherence,ef岛ctiveness,aIldadverseChildAdolescef艳cts【J】.JAmAcadPsychiatry,2004,43(5):559—567.[7]Thiruche】vamD,CharachA,SchacharRJ.Moderatorsa11dmedia—torsof10ng—te肿adherencetostimulanttI℃atmentinchildrenwithADHD【J】.JAmAcadChildAdolescPsychiatry,200l,40(8):922—928.4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只是对小学家长群体进行了有关ADHD的知晓率和治疗态度的调查,是一个有关一般群众对ADHD的知晓率和治疗态度的研究,其研究结果不能反映ADHD儿童家长对ADHD的知晓率和治疗态度,对ADHD儿童的干预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有待商榷。在今后的研究中,还有待于对学校学生中可疑或明确诊断有ADHD儿童的家长,进行有关ADHD的知晓率和治疗态度研究,以有利于指导针对ADHD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指导对ADHD儿童进行干预。致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郭兰婷教授在本问卷中案例的描述中给予了重要指导,杭卅I市武云山[8】孙建胜,骆宏,姚娟娟,国外公众的精神卫生认识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4):263—264.[9】钱秋瑾,杨莉,王玉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Jl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3):323—327.[10]ThomasEB.注意缺陷障碍【M].王玉凤,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260一261.[11】McLeodJD,FettesDL,JensenPS,eta1.Publicl(1lowledge,Be—liefs,andTreatmentPreferencesConc啪ingAttention—De6citHy-peractivityDisorder【J】.Psychiatrserv,2007,58(5):626—631.[12]胡正,谢玲,毛春婷,等.多动症患儿家长疾病知晓及焦虑情绪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2):219—221.[13】金文岚,杜亚松,钟向阳,等.对上海中小学教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知晓率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lO,18(3):307—309,[14]陈国力,经承学,杨明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长的治疗态度的初步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3):353—354.编辑:赵志宇2012—02—27收稿谢w摊。裙獭鹣l。霉熊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