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信息道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国家互联网管理、使用及网络安全等法律法规,营造文明健康网络环境,倡导文明上网,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动安排
1. 广泛深入开展宣传。班级各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周会升旗、道法课、信息课及黑板报,班队会等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努力营造健康网络信息环境。计算机要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利用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不良信息,确保建设绿色校园网络环境。密切社区、家庭的联系,通过家长会、手机短信(家校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争取社会、家庭的广泛支持,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3. 切实加强信息法制和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网络信息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行为。将网络信息法制教育、网络信息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工作内容之中,制定工作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好活动。
4. 突出重点。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的
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尤其是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和引导,让学生形成对网络信息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道德判断能力,自觉形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5. 注重总结,形成班级管理长效机制。及时对班级此次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注意树立典型,以典型促发展,增强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并逐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形成网络道德教育的班级长效机制。
三、活动内容及方式
1. 积极开展“文明网上行”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形成正确的网络认识观,享受着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对沉迷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等现象严加抨击。
2. 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五要五不”为基础,全面开展网络法制教育。通过讲座、主题讨论的方式,运用正反事例,让学生较深刻地体会网络不良信息的存在与危害,敲响警钟,引起学生的警醒,产生内在的免疫力,自觉远离网络垃圾,抵制不良的上网行为。
3.开展“文明上网”网络征文等活动,依托吸引力强、参与性高的文娱和益智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活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
4.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争取广大家长与学校一起有效监控
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手机,倡导家长对孩子上网进行合理引导和约束。
小学道德信息培养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名称:诚实守信 二、活动背景:
现在社会电子网络发达,虚假的东西太多了,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不信任,相互欺骗,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他们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说谎,为此我结合思想品德课召开了这次活动。 三、活动目标:
我们班级针对小学生道德领域中突出的失信现象,通过各种实践体验活动开展诚实守信教育,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诚信意识,培养学生做诚实守信的好少年。 四、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完成诚信品德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最终实现道德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四、活动内容:
“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人人争做诚实守信的好少年。 五、具体做到:
1、诚实不说谎话,讲文明懂礼貌。 2、诚信不食言,讲文明讲道德。
五一劳动节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的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校决定开展以“红领巾爱劳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将“劳动最光荣”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位少先队员的实际行动中,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形式: 一、二、三年级活动 1.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2.帮家长进行大扫除 3.手洗自己的袜子
4.讲述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发视频,穿校服戴红领巾) 四、五、六年级活动
1.寻找3-4名全国劳模(手抄报) 2.在父母协助下,学会做一道菜
3.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社区劳动(注意防护,穿衣服戴红领巾) 4.手工制作一朵花,送给你心中最美的劳动者
三、活动要求
1.以上活动每位队员任选两项完成,视频或照片形式上交(画面干净,清晰)
2.4月29日上午10:00前发给自己的班主任!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活动方案
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精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计算机病毒肆虐,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等等,这些因素给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健全的人格。
一、加强学生上机管理,养成爱护机房设备的良好习惯 在信息技术课上机教学中,教师要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教育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管理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行为习惯。如提前两分钟到机房前集中,规定“三带三不带”,即要带教材、笔记、鞋套,不带饮料、零食、磁盘。在机房外排队,肃静后进入机房,进入机房后填写《上机登记表》,发现机器问题及时报告教师,以便及时处理。下课后做到“三检查”,即检查电脑是否正常关机、桌椅是否摆放整齐、地面是否清洁卫生。每节课安排值日生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提醒学生在上课或上机练习过程中,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不修改电脑设置,不乱设置密码,不删除别人的文件,做到文明上课、文明上机。 经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基本上都能负责任地使用机房设施设备,养成爱护机房设备的良好习惯。
二、挖掘信息技术教材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信息技术备课时,教师应钻研教材,创造性地分析和处理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又能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1 利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时,介绍计算机虽不是我国发明,但它的发明人莱布尼茨声明,其二进制的原理来源于我国古代《周易》中的“八卦”;在讲到计算机硬件时,介绍我国已经拥有独自知识产权的“龙芯”芯片,同时我国也拥有许多优秀软件如wPs文字处理系统、北大方正排版系统、杀毒防毒软件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还可以介绍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国际国内的形势,了解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从被动地转化到自觉地关心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也为信息技术课教学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2 在上机练习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制作电子小报”一课时,选择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以及相关文明礼貌教育内容作为上机练习内容进行文字录入,然后进行排版,制作成电子小报,并在学校网站上展示优秀作品。在制作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对那些涉及历史背景和本地风情内容特别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熏陶。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
在学习“电脑病毒”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明白病毒是一种
计算机程序,是人为编写的,用以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对他人的电脑造成危害的程序。编写电脑病毒程序是违法犯罪行为。教学中以“CIH”病毒为例,告诉学生们这个病毒的编写者是我国台湾的一个青少年,只因自己不道德的网络行为致使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电脑感染了这一病毒。害人者终害己,该青少年也因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一事例让学生明白这个青少年确实是一个信息技术的高手,如果他能够加强自己的信息道德水平,规范网络行为,让聪明才智发挥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等恰当的地方,那么他将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成就其人生价值。此时对学生进行守法意识教育,告诉他们一定要控制自我的网络行为,提升自己的信息道德水平。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道德的内容、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道德教育,不断研究探索教育方法和思路,集“传道”、“授业”于一体,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