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省临泉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临泉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来源:筏尚旅游网
安徽省临泉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十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 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67分)

一、现代文阅读(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宫斗剧”的文化本质

顾名思义,“宫斗剧”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

中,“斗”是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而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战场上厮杀的,是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她们拼死争斗的目标只有一个:皇帝的雨露和恩宠。在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认为是合理的。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表现出对这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没有质疑和反叛,没有对与错、善与恶的区分,所异者只有手段的高下与计谋的成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命运的迥然分野。但即便如此,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她们的得势与失宠,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尊贵如皇后、贵妃,渺小如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身处其中的女性,因而对自身的险恶处境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敏感,种种拿不上台面的阴狠伎俩,正是她们在“斗争”中寻找到的应对之策。换句话说,她们不过是在重演“以恶制恶”的套路。 从本质上看,“宫斗剧”属于娱乐至上的“戏说历史”,虽然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但也存在着如何选择和利用历史资源的问题。换句话说,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只是宫斗题材重复出现的表面原因,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因素,则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事实上,“宫斗剧”不过是类型剧的一种。在“宫斗剧”盛行之前,宫廷题材历史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以《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为代表的“帝王系列”,着力展示当权者称霸天下的雄心和治理江山的艰难,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而以《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为代表的“戏说系列”,则延续了古已有之的“明君清官侠客梦”的叙事模式,其中隐含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批判性。即便是备受争议的《还珠格格》,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

就其审美接受效应的本质看,“宫斗剧”中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暗合了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例如,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意识来塑造自己。而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则与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颇为相似,甚至其“高

明”的手段可资借鉴。至于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无论是情场还是职场,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这些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节选自2012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于“宫斗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宫斗剧”就是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的,是以后宫为背景的,以“斗”为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的剧种。

B.“宫斗剧”是以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为主角,把皇帝的雨露和恩宠作为她们拼死争斗的唯一目标,而进行厮杀的剧种。

C.“宫斗剧”中,无论是尊贵的皇后、贵妃,还是渺小的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

D.“宫斗剧”中,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都表现出一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看作是合理的。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宫斗剧”属于“戏说历史”,娱乐至上,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很多剧情也可以虚构。

B.“宫斗剧”题材不断重复出现,不只是因为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原因,则是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

C.“帝王系列”的历史剧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 D.虽然《还珠格格》还在一直备受人们争议,剧情虚构的成份过多,但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所以从艺术上还是可以借鉴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可以从“宫斗剧”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中,找到合理的解读。

B.随着男性在商业社会中的权力越来越强大,男性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迫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意识来塑造自己。

C.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和“宫斗剧”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颇为相似;而剧中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 D.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现今社会的情场或职场这样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选择3题每题3分,翻译2题每题5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至7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

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常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暴师霸上 暴师:使暴露 D.问其遗老 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5.下列各组句子巾,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高帝笑而起 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同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文《鸿门宴》中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7.翻泽。(10分)

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5分)

②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每题4分,共8分) 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并回答后边的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①金钗溜②。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①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②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8.请概括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4分)

9.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四、经典名句

10、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 (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晋国不守信用的句子: 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 (4)《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同仇敌忾场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本题有甲乙两题任选一题)

甲选文

《雾》 作者李延国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我 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都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 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 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 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 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他是个哑巴。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 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绝的官腔。可是,在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偿还了!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为之动容:“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法安排!”

使我不解的是,当我向他转述之后,他眉头微微一展,又痛苦地板到一起。那一定是还记着他的哑巴哥哥。我又冒昧向他许愿:“你哥哥的工作,我们也会想办法的。”

他眼睛里的雾仍未散去,我惶惑了!

“该不是对他战斗情况的补充吧?”师政委眼光亮亮的,“他能写么?” “他的右手还能活动。”一直守在旁边的护士轻声说。 我拧开钢笔,塞到周小波的手里;护士递过病历夹做垫板,我双手为他托着……汗水在他额头上沁出来,足足十五分钟,他写下了十五个字,那是使我瞠目结舌的十五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 师政委脸色陡变,久久地盯着我的脸。

“我是千真万确亲眼看到的,连里的同志也都亲眼看到的……”我执著却又无力地辩解着。

师政委在屋里踱了一会步,看看护士,看看我,沉重地吐出一句:“当然喽,我们要实事求是喽!”

我像失落了什么,泪水涌上了眼眶。

透过那晃动的晶体,我看到周小波眼睛里的雾消散了,眼睛变得那么明净,那么清澈…… (取材于李延国同题小说,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周小波说出事实的一瞬间,使情节突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B.战斗打响之前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周小波的家境,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C.周小波提出给妈妈看病的请求后,“我”觉得他要求过高,便以打官腔应付。 D.周 小波当得知师政委和“我”要给他报请军功之时,他想提一个具体要求。 E.“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文中起到了串联情节、增加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 “雾”,各有什么作用?(6分)

(3)周小波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4).周小波“滚雷英雄”的澄清后,是否应该如实上报?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乙选文

下笔不觉师造化

①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②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③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④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⑤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

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阳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所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3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2、下列选项字音、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寥阔 风华正茂 青荇(xìng) 忸怩(niǔ)

B.斑斓 义气风发 瓦菲(fēi) 颓圮(pǐ) C.惆怅 峥嵘岁月 冰屑(xiāo) 叱骂(chì) D.松弛 图穷匕见 箕踞(jù) 骨髓(suǐ) 1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决不______从中国领土“”出去。 ②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一下。

③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人们______的问题。 A.允许 引荐 思考 B.容许 引见 思索

C.允许 引见 思索 D.容许 引荐 思考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就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异常火爆。

B.吴翔同志在敌人的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还被灌辣椒水,你们一定要设法营救他。

C.现在的各种商品推销活动总是搞得红红火火,推销人员在推销商品时总是说得天花乱坠,令人叹为观止。

D.鲁迅先生的很多杂文都短小精悍,内容深刻,极富感染力和战斗力,似投、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B.新来的教育与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鼓励他们要思想,知难而进,争取新学年呈现新气象。

C.“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D.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1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三选二),要求语言幽默风趣,能体现出两个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6分)

有趣的汉字对话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巾”对“币”说: “茜”对“晒”说: “兵”对“丘”说: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大家都知道,____①_______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____②______, 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_____③_______的过程。 答案:

①______

②____ _ _ ③_______ 七、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因为责任,烛之武临危受命,智退秦师;因为责任,刘和珍欣然,殒身不恤;因为责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因为责任,巴金深情忏悔,呼唤人性„„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

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2106学年十月月考高一语文参

一、现代文阅读(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A

(解析:原文为“几乎所有”,这里属扩大了范围。) 2.D

(解析:“一直备受”的说法在原文无据,此外,第二段未谈艺术上的借鉴,因果判断不妥。) 3.B

(解析:应为“社会”有意无意地鼓励。)

二.文言文阅读(3选择题每题3分,2题翻译每题5分,共19分) 4.选A 解析:[B项,“屏蔽”,像屏风一样遮挡着;C项,“暴师”,指在外餐风宿露;D项,“遗老”,年老而经历丰富之人。] 5.选A

解析:[A项,①由,通过;②趁机。B项,都是连词,来。C项,没有人。D项,都表修饰关系。] 6.选D 解析:[D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错。] 7.翻译

①沛公带领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为子虚乌有的闭关事。 ②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杯酒吗! 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职业,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让樊哙做了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为子虚乌有的闭关事。项羽设宴搞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趁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常常像屏风一样遮挡着沛公。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

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完,就赏给他一大杯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杯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杯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后,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

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年老而经历丰富之人,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 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 三、诗歌鉴赏(每题4分共8分)

8.答案: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9.答案:细节描写。词人用“袜刬”、“金钗溜”等细节,突出了少女内心的慌乱;用“嗅青梅”这一细节表现力少女内心对少年的好奇、爱恋,从而表现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本词译文: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本词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

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李清照这样描写也是有所本依的。唐人韩偓《香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较之韩诗,有青出于蓝之胜。

这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寥寥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四、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0、(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4)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五.现代文阅读【(1)题选择5分,(2)-(3)6分(4)8分,共25分】 11、现代文文本阅读答案

甲选文 ⑴.C、D 解析:(A周小波是想澄清事实的;C我并非觉得周小波要求过高,而是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他的问题。)(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⑵(6分)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或:营造了沉重压抑的氛围)(2分);(答暗示故事的扑朔迷离也对)。结尾:雾喻指周小波内心有不安;雾的消散喻指事实得到澄清,周小波的内心变得宁静(或:突出了周小波诚实质朴)(答出比喻得1分,答出比喻内容得1分);照应文题,呼应前文(2分)。

⑶.(6分)①农家子弟,出身贫苦。妈妈生癌没钱看病,哑巴哥哥在家种地;②性格拘谨腼腆。师政委问候他时他目光拘谨;向组织提要求时涨红了脸,垂下了头,慌张;③孝顺。上战场前还想着给妈妈治病;④勇敢。自述打仗不会怕;⑤纯朴。提要求时觉得自己的要求太高;⑥诚实。被错加荣誉后执着地予以澄清。(答对其中任意三点,给6分:;每答对1点给2分。形象特点1分,具体说明1分。)

⑷(8分)示例:观点一:应该如实上报。①澄清事实是周小波的心愿;②周小波不想做伪英雄;③应该尊重周小波的心愿。

观点二:不应该如实上报。①滚雷英雄更能激励疆场战士乃至全国人民,在战争年代更有意义;②滚雷英雄才能实现周小波的夙愿;

观点三:如实上报,但要注明他自己澄清了事实。①英雄固然重要,诚实的品质更值得珍惜;②不是滚雷英雄,但周小波仍然是英雄,是超越了物质和精神的大英雄。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乙选文 (1)、答案 选C给3分,选D给2分,选B给1分;选A、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有误。从原文“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可以看出其表述错误。B项,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D项,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E项,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2)、答案: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静,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答案主要来自第一段,要注意题干中句子在文中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第一段的中心句。下面有三句话对这句话进行了阐释,一句话一个信息点,提取出来就可以了。 (3)、答案: 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这道题的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以及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对绘画的影响思考。 (4)、答案

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

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① 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① 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声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解析:本题对答题的范围有较明确的限定,即要从“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艺道旨趣”三个方面作答。考生应该选择两位艺术家当中的一个来作答,这样思考点更为集中。 六、语言运用题(12-15题每题3分,16题6分17题5分,共23分) 12、答案:D

解析:A:寥阔→廓 B:义气风发→意 C:冰屑(xiāo)→xiè 13、答案:B

解析:允许:指应允并许可。

容许:(1)指容忍许可; (2)是或许、也许的意思。 引见:是由第三方引导见面,使相互认识。

引荐:是把认为合适的人向有关方面推荐,希望接纳。 思索:思考探求 14、答案:D

解析:A“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B“遍体鳞伤”和前文的“浑身”语意重复。 C“叹为观止”是褒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15、答案D

解析:A逻辑混乱,概念并列不当,“服装”不属于“农副产品”;搭配不当,“价格”与“提价”搭配不当。B “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 C项中“值得„„的重视”中“的”字赘余。

16、答案:“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俩条腿都炸飞了!

17、答案: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七、写作 18、作文:(答案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