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点
1. 功能丰富
南方NTS-332/5系列全站仪具备丰富的测量程序,同时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参数设置功能,功能强大,适用于各种专业测量和工程测量。
2. 数字键盘操作快速
南方NTS-332/5系列全站仪功能丰富,操作却相当简单,操作按键采用了软键和数字键盘结合的方式,按键方便、快速,易学易用。
3. 创新的SD卡功能
支持最大2G SD存储卡,可以将SD卡设为当前内存,使存储容量无限扩展,并极大的方便了采集数据的传输。
4. 自动化数据采集
野外自动化的数据采集程序,可以自动记录测量数据和坐标数据,可直接与计算机传输数据,实现真正的数字化测量。
5. 望远镜镜头更轻巧
新一代全站仪NTS-312/5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外观及内部结构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望远镜镜头更加小巧,测量更为方便,快速。
1
SOUTH 南方测绘
6. 特殊测量程序
在具备常用的基本测量模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坐标测量)之外,还具有悬高测量、偏心测量、对边测量、距离放样、坐标放样、道路测量等特殊的测量程序,功能相当的丰富,可满足各种专业测量的要求。
7. 中文界面和菜单
NTS-312/5全站仪采用了汉化的中文界面,对于中国用户更直
观,更便于操作,显示屏更大,设计更加人性化,字体更清晰,美观。 使仪器操作更加得心应手。
2
SOUTH 南方测绘
二、预备事项
2.1预防事项
1. 日光下测量应避免将物镜直接瞄准太阳。若在太阳下作业应安装
滤光镜。
2. 避免在高温和低温下存放仪器,亦应避免温度骤变(使用时气温
变化除外)。
3. 仪器不使用时,应将其装入箱内,置于干燥处,注意防震、防尘
和防潮。
4. 若仪器工作处的温度与存放处的温度差异太大,应先将仪器留在
箱内,直至它适应环境温度后再使用仪器。
5. 仪器长期不使用时,应将仪器上的电池卸下分开存放。电池应每
月充电一次。
6. 仪器运输应将仪器装于箱内进行,运输时应小心避免挤压、碰撞
和剧烈震动,长途运输最好在箱子周围使用软垫。
7. 仪器安装至三脚架或拆卸时,要一只手先握住仪器,以防仪器跌
落。
8. 外露光学件需要清洁时,应用脱脂棉或镜头纸轻轻擦净,切不可
用其它物品擦拭。
9. 仪器使用完毕后,用绒布或毛刷清除仪器表面灰尘。仪器被雨水
淋湿后,切勿通电开机,应用干净软布擦干并在通风处放一段时间。
10. 作业前应仔细全面检查仪器,确信仪器各项指标、功能、电源、初
始设置和改正参数均符合要求时再进行作业。
11. 即使发现仪器功能异常,非专业维修人员不可擅自拆开仪器,以
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坏。
12. NTS-312/5(R/P)系列全站仪发射光是激光,使用时不得对准眼睛。
3
SOUTH 南方测绘
2.2部件名称
4
SOUTH 南方测绘
5
SOUTH 南方测绘
2.3仪器开箱和存放
开箱
轻轻地放下箱子,让其盖朝上,打开箱子的锁栓,开箱盖,取出仪器。 存放
盖好望远镜镜盖,使照准部的垂直制动手轮和基座的圆水准器朝上将仪器平卧(望远镜物镜端朝下)放入箱中,轻轻旋紧垂直制动手轮,盖好箱盖并关上锁栓。
2.4安置仪器
将仪器安装在三脚架上,精确整平和对中,以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应使用专用的中心连接螺旋的三脚架。
操作参考:仪器的整平与对中 1、利用垂球对中与整平 1)、安置三脚架
①首先将三角架打开,使三角架的三条腿近似等距,并使顶面近似水平,拧紧三个固定螺旋。
②使三角架的中心与测点近似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③踏紧三角架使之牢固地支撑于地面上。 2)、将仪器安置到三脚架上
将仪器小心地安置到三脚架上,松开中心连接螺旋,在架头上轻移仪器,直到锤球对准测站点标志中心,然后轻轻拧紧连接螺旋。 3)、利用圆水准器粗平仪器
6
SOUTH 南方测绘
①旋转两个脚螺旋A、B,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到与上述两个脚螺旋中心连线相垂直的一条直线上。
②旋转脚螺旋C,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4)、利用长水准器精平仪器
①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仪器使管水准器平行于某一对脚螺旋A、B的连线。再旋转脚螺旋A、B,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
②将仪器绕竖轴旋转90º(100gon),再旋转另一个脚螺旋C,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
③再次旋转90º,重复①②,直至四个位置上气泡居中为止。 2、利用光学对中器对中 1)、架设三角架
将三角架伸到适当高度,确保三腿等长、打开,并使三角架顶面近似水平,且位于测站点的正上方。将三角架腿支撑在地面上,使其中一条腿固定。 2)、安置仪器和对点
将仪器小心的安置到三角架上,拧紧中心连接螺旋,调整光学对点器,使十字丝成像清晰。双手握住另外两条未固定的架腿,通过对光学对点器的观察调节该两条腿的位置。对光学对点器大致对准侧站点时,使三角架三条腿均固定在地面上。调节全站仪的三个脚螺旋,使光学对点器精确对准侧站点。 3)、利用圆水准器粗平仪器
调整三角架三条腿的高度,使全站仪圆水准气泡居中。 4)、利用管水准器精平仪器
①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仪器,使管水准器平行于某一对角螺
旋A、B的连线。通过旋转角螺旋A、B,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7
SOUTH 南方测绘
②将仪器旋转90°,使其垂直于角螺旋A、B的连线。旋转角螺旋C,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5)、精确对中与整平
通过对光学对点器的观察,轻微松开中心连接螺旋,平移仪器(不可旋转仪器),使仪器精确对准侧站点。再拧紧中心连接螺旋,再次精平仪器。重复此项操作到仪器精确整平对中为止。
3、利用激光对点器对中(选配) 1)、架设三角架
将三角架伸到适当高度,确保三腿等长、打开,并使三角架顶面近似水平,且位于测站点的正上方。将三角架腿支撑在地面上,使其中一条腿固定。 2)、安置仪器和对点
将仪器小心的安置到三角架上,拧紧中心连接螺旋,开机后按星号键,按F4(对点)键,按F1打开激光对点器。双手握住另外两条未固定的架腿,通过对激光对点器光斑的观察调节该两条腿的位置。当激光对点器光斑大致对准侧站点时,使三角架三条腿均固定在地面上。调节全站仪的三个脚螺旋,使激光对点器光斑精确对准侧站点。 3)、利用圆水准器粗平仪器
调整三角架三条腿的高度,使全站仪圆水准气泡居中。 4)、利用管水准器精平仪器
①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仪器,使管水准器平行于某一对角螺
旋A、B的连线。通过旋转角螺旋A、B,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②将仪器旋转90°,使其垂直于角螺旋A、B的连线。旋转角螺旋C,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5)、精确对中与整平
通过对激光对点器光斑的观察,轻微松开中心连接螺旋,平移仪
8
SOUTH 南方测绘
器(不可旋转仪器),使仪器精确对准侧站点。再拧紧中心连接螺旋,再次精平仪器。重复此项操作到仪器精确整平对中为止。 6)、按ESC键退出,激光对点器自动关闭。
注:NTS-312/5P系列全站仪可以开启电子气泡功能可替代上诉方法中的使用管水准气泡进行整平,并可进行启动补偿功能以提高精度。 按 - 键可进入电子气泡界面。
Tilt X 1’20” Y -0’15” 2.5电池的装卸、信息和充电
电池装卸
安装电池――把电池放入仪器盖板的电池槽中,用力推电池,使其卡入仪器中。
电池取出――按住电池左右两边的按纽往外拔,取出电池。
电池信息
PSM –30 V : 95° 30’ 55’ ’ HR : 155° 30’ 20 ’ ’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电量充足,可操作使用。
-------------刚出现此信息时,电池尚可使用1小时左右;若不掌
握已消耗的时
9
SOUTH 南方测绘
间,则应准备好备用的电池或充电后再使用。
-------------电量已经不多,尽快结束操作,更换电池并充电。
注:
①电池工作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环境条件,如:周围温度、充电时间和充电的次数等,为安全起见,建议提前充电或准备一些充好电的备用电池。
②电池剩余容量显示级别与当前的测量模式有关,在角度测量模式下,电池剩余容量够用,并不能够保证电池在距离测量模式下也能用。因为距离测量模式耗电高于角度测量模式,当从角度模式转换为距离模式时,由于电池容量不足有时会中止测距并关闭仪器。
电池充电
电池充电应用专用充电器,本仪器配用NC-III充电器。
充电时先将充电器接好电源220V,从仪器上取下电池盒,将充电器插头插入电池盒的充电插座。
取下机载电池盒时注意事项:
▲每次取下电池盒时,都必须先关掉仪器电源,否则仪器易损坏。
充电时注意事项:
▲尽管充电器有过充保护回路,充电结束后仍应将插头从插座中拔出。
▲要在0°~ ±45°C温度范围内充电,超出此范围可能充电异常。
▲ 如果充电器与电池已联结好,指示灯却不亮,此时充电器或
电池可能损坏,应修理。
10
SOUTH 南方测绘
存放时注意事项:
▲电池完全放电会缩短其使用寿命。
▲为更好地获得电池的最长使用寿命,请保证每月充电一次。
2.6反射棱镜
NTS-312/5系列全站仪、NTS-312/5(R/P)系列全站仪的棱镜模
式下进行测量距离等作业时,须在目标处放置反射棱镜。反射棱镜有单(叁)棱镜组,可通过基座连接器将棱镜组连接在基座上安置到三脚架上,也可直接安置在对中杆上。棱镜组由用户根据作业需要自行配置。
南方测绘仪器公司所生产的棱镜组如图所示:
11
SOUTH 南方测绘
2.7基座的装卸
拆卸 如有需要,三角基座可从仪器(含采用相同基座的反射棱镜基座连接器)上卸下,先用螺丝刀松开基座锁定钮固定螺丝,然后逆时针转动锁定钮约180°,即可使仪器与基座分离。 仪器仪器固定脚定向凸起标记定向凹槽锁定钮固定螺钉安平基座锁定钮安平基座 安装 将仪器的定向凸出标记与基座定向凹槽对齐,把仪器上的三个固定脚对应放入基座的孔中,使仪器装在三角基座上,顺时针转动锁定钮约180°使仪器与基座锁定,再用螺丝刀将锁定钮固定螺丝旋紧。 2.8望远镜目镜调整和目标照准
瞄准目标的方法(供参考)
①将望远镜对准明亮天空,旋转目镜筒,调焦看清十字丝(逆时针方
12
SOUTH 南方测绘
向旋转目镜筒再慢慢旋进调焦清楚十字丝);
②利用粗瞄准器内的三角形标志的顶尖瞄准目标点,照准时眼睛与瞄准器之间应保留有一定距离;
③利用望远镜调焦螺旋使目标成像清晰。
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或左右移动发现有视差时,说明调焦或目镜屈光度未调好,这将影响观测的精度,应仔细调焦并调节目镜筒消除视差。
2.9打开和关闭电源
开机
1、确认仪器已经整平 2、打开电源开关(键)
确认显示窗中有足够的电池电量,当显示“电池电量不足”(电池用完)时,应及时更换电池或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千万不能不关机拔下电池,否则测
量数据将会丢失!!
2.10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
本节介绍字母数字的输入,如仪器高,棱镜高,测站点和后视点等,
*条目的选择与数字的输入
13
SOUTH 南方测绘
[例1]选择数据采集模式中的待测点棱镜高
箭头指示将要输入的条目,按[▲] [▼]键上下移动箭头行 输入观测点 点名 →
编码 : 镜高 : 0.000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按[▼] 键将 → 移动到镜高条目
输入观测点 点名 : 编码 :
镜高 → 0.000 m 输入 测量 同前
按[F1]键进入输入菜单
输入观测点
点名 : 编码 : 镜高 → 0.000m
回退 返回
按 1输入“1” 按 .输入“. ”
按 5输入“5 ”,回车。
此时仪高=1.5 m,仪器高输入为1.5m
14
SOUTH 南方测绘
*输入字符
[例2]输入数据采集模式中的待测点编码“SOUTH” 1. 按[▲][ ▼]键上下移动箭头行,移到待输入的条目 输入观测点 点名 : 编码 → 镜高 : 0.000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2. 按[F1]键进入输入菜单
输入观测点 点名 : 编码 → _
镜高 : 0.000 m 回退 返回 字母
3. 按[1]键一次,显示“S”;
按[5]键三次,显示“O”; 按[1]键三次,显示“U”; 按[1]键二次,显示“T”; 按[9]键二次,显示“H”; 按回车键,输入完成。 输入观测点 点名 :
编码 → SOU_ 镜高 : 0.000 m
回退 返回 字母
15
SOUTH 南方测绘
三、键盘功能与信息显示
3.1操作键
按键 ANG S.O K1 K2 ESC ENT M
名 称 角度测量键 距离测量键 坐标测量键 坐标放样键 快捷键1 快捷键2 退出键 回车键 菜单键 进入角度测量模式 进入距离测量模式 功 能 进入坐标测量模式(上移键) 进入坐标放样模式(下移键) 用户自定义快捷键1(用户自定义快捷键2(对所做操作进行确认 进入菜单模式 左移键) 右移键) 返回上一级状态或返回测量模式 16
SOUTH 南方测绘
T F1—F4 转换键 星键 电源开关键 测距模式转换 进入星键模式或直接开启背景光 电源开关 输入数字和字母 输入负号,开启电子气泡功能(仅适用P系列) 开启或关闭激光指向功能、输入小数点 软键(功能键) 对应于显示的软键信息 负号键 点号键 0— 9 数字字母键盘 — .
显示符号: 显示符号 V V% HR HL HD VD SD N E Z * m/ft m S/A PSM (A)PPM 内 容 垂直角 垂直角(坡度显示) 水平角(右角) 水平角(左角) 水平距离 高差 斜距 北向坐标 东向坐标 高程 EDM(电子测距)正在进行 米与英尺之间的转换 以米为单位 气象改正与棱镜常数设置 棱镜常数(以mm为单位) 大气改正值(A为开启温度气压自动补偿功能,仅适用于P系列) 17
SOUTH 南方测绘
3.2功能键
角度测量模式 (三个界面菜单)
PSM
–30 PSM PPM V : 95° 30’ 55’ ’ –30 PPM PSM –30 4.6 4.6 4.6 PPM ↓ 置盘 P1 置零 HR : 锁定 155° 30’ 20 ’ ’ 倾斜 V% P2↓ R/L 竖角 P3↓ V 95°’ 5 ’ : 30HR : 155° 30’ 20 ’ ’5 ’V : 95° 30’ 5 ’ HR : 155° 30’ 20 ’ ’5 ’F1 页数 第1页 (P1) 第2页 (P2) 软键 F1 F2 F3 F4 F1 F2 F3 F4 第3页 (P3) F1 F2 F3 F4 F2 F3 F4 功 能 显示符号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倾斜 --- V% P2↓ R/L --- 竖角 P3↓ 水平角置为0°0′0″ 水平角读数锁定 通过键盘输入设置水平角 显示第2页软键功能 设置倾斜改正开或关,若选择开则显示倾斜改正 ---------------------------------- 垂直角显示格式(绝对值/坡度)的切换 显示第3页软键功能 水平角(右角/左角)模式之间的转换 ---------------------------------- 高度角/天顶距的切换 显示第1页软键功能
18
SOUTH 南方测绘
距离测量模式(两个界面菜单)
PSM –30 PPM 4.6 V : 30 95° 10’ 25’ ’ PSM 4.6 – PPM HR : 125° 10’ 20 ’ ’
页数 第1页 (P1) 测量 模式 S/A P1↓ 倾斜 放样 m/ft P2↓ F1 F2 F3 F4 功 能 启动测量 设置测距模式为 单次精测/连续精测/连续跟踪 温度、气压、棱镜常数等设置 显示第2页软键功能 进入偏心测量模式 距离放样模式 单位米与英尺转换 显示第1页软键功能 HD * 30 ’ 5 5 ’ m V : [N] 95° ’VD : m HR : 155° 30’ 20 ’ ’ 软键 显示符号 F1 F2 F3 F4 测量 模式 S/A P1↓ 偏心 放样 m/f P2↓ 第2页 (P2)
F1 F2 F3 F4 19
SOUTH 南方测绘
坐标测量模式(三个界面菜单)
PSM –30 PPM S/A P1↓ 测量 HR : 模式 155° 30’ 20 ’ ’ 镜高 仪高 测站 P2↓ 偏心 后视 m/ft P3↓ PSM –30 PPM 4.6 N: 123456 m PSM PPM 4.6 m E : – 30 456789 V : 95° 30’ 55’ ’ Z : 0.2 m V : 95° 30’ 5 ’ HR : 155° 30’ 20 ’ ’5 ’ 4.6 F1 F2 F3 F4 页数 第1页 (P1) 软键 显示符号 F1 F2 F3 F4 测量 模式 S/A P1↓ 镜高 仪高 测站 P2↓ 偏心 后视 m/f P3↓ 启动测量 功 能 设置测距模式为 单次精测/连续精测/连续跟踪 温度、气压、棱镜常数等设置 显示第2页软键功能 设置棱镜高度 设置仪器高度 设置测站坐标 显示第3页软键功能 进入偏心测量模式 设置后视方位角 单位m 与ft转换 显示第1页软键功能 第2页 (P2) 第3页 (P3)
F1 F2 F3 F4 F1 F2 F3 F4
20
SOUTH 南方测绘
3.3星键模式 NTS-312/5系列:
按下星键后出现如下界面:
PSM –30 PPM 4.6
对比度: 34
照明 倾斜 S/A 对点
1.对比度调节:通过按[]或[]键,可以调节液晶显示对比度。
2.照明:通过按F1(照明)键开关背景光与望远镜照明,或按(星键)也能开关背景光与望远镜照明
3.倾斜:通过按F2(倾斜)键,按F1或F2选择开关倾斜改正,然后按ENT确认。
4.S/A:通过按F3(S /A)键,可以进入棱镜常数和温度气压设置界面。
5.对点:如仪器带有激光对点功能,通过按F4(对点)键,按F1或F2选择开关激光对点器。
*在有些界面下,按下星键可以直接开启背景光。
NTS-312/5(R/P)系列:
按下星键后出现如下界面: PSM –30 PPM 4.6
对比度: 34
模式 倾斜 S/A 对点
21
SOUTH 南方测绘
1.模式。通过按F1(模式)键,显示以下界面:
合作目标 F1: [棱镜 ] F2: 反射片 F3: 无合作
有三种测量模式可选:按F1选择合作目标是棱镜,按F2选择合作目标是反射片,按F3选择无合作目标。选择一种模式后按ESC键即回到上一界面。
2.要在此界面下开关背光,只需再按星键。 3.其余操作与NTS-312/5相同。
3.4点号键模式
NTS-312/5(R/P)全站仪具有激光指向功能。 在非数字、字母输入界面下按点号键,打开激光指向功能,再按一下,关闭激光指向功能。
22
SOUTH 南方测绘
四、初始设置
NTS312/5系列全站仪具有恢复出厂设置功能,参见12章 “基本设 置”。
4.1设置温度和气压
预先测得测站周围的温度和气压。例:温度+25°C,气压1017.5hPa。 操作过程 ①进入距离测量模式 操作 按 键 ②进入气象改正设置。 预先测得测站周围的温度和气压 ③按F3 (温度)键执行温度设置 PSM 显示 10’ 25’ ’ V : 95°–30 PPM 4.6 HR : 125° 10’ 20 ’ ’ HD : 235.641 VD : 0.029 m 测量 模式 S/A 气象改正设置 P1↓ 按 F3 键 PSM 0 PPM 6.4 温度 27.0 ℃ 气压 1013.0 hPa 棱镜 PPM 温度 气压 气象改正设置 按 F3 键 PSM 0 PPM 6.4 温度 _ 27.0 ℃ 气压 1013.0 hPa 回退 返回 23
SOUTH 南方测绘
④输入温度,按ENT键确认。按照同样方法对气压进行设置。回车后仪器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PPM。 气象改正设置 输入温度*1) PSM 0 PPM 3.4 温度 25.0 ℃ 气压 1017.5 hPa 棱镜 PPM 温度 气压 备注 *1) 请参阅 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温度输入范围:-30°~+60°C (步长0.1°C)或 -22~+140°F(步长0.1°F) 气压输入范围:560~1066hPa(步长0.1hPa) 或 420~800mmHg(步长0.1 mmHg) 或16.5~31.5inHg(步长0.1 inHg) 气压值的设置与设置温度步骤基本一致 如果根据输入的温度和气压算出的大气改正值超过±999.9×10-6范围,则操作过程自动返回到第4步,重新输入数据。
4.2设置大气改正
全站仪的发射光的光速随大气的温度和压力而改变,本仪器一旦设置了大气改正值即可自动对测距结果实施大气改正。
气压: 1013hPa 温度: 20ºC
大气改正的计算:
PPM =277.9– 0.2900 P / ( 1+ 0.00366T ) P: 气压 (单位 . hPa ,若使用的气压单位是mmHg 时,按: 1mmHg = 1.333 hPa 进行换算。
T: 温度 ( 单位ºC)
直接设置大气改正值的方法
24
SOUTH 南方测绘
测定温度和气压,然后从大气改正图上或根据改正公式求得大气改正值(PPM) 操作过程 ①由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模式按F3 F3 操作 显示 气象改正设置 PSM 0 PPM 6.4 温度 27.0 ℃ 气压 1013.0 hPa 棱镜 PPM 温度 气压 ②按F2 [PPM]键,设置大气改正值 F2 气象改正设置 PSM 0 PPM 6.4 温度 27.0 ℃ 气压 1013.0 hPa 回退 返回 ③输入数据,按ENT回车键确认。 气象改正设置 输入 数据 PSM 0 PPM 7.8_ 温度 27.0 ℃ 气压 1013.0 hPa 回退 返回 注: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输入范围:-99. 9PPM至+99. 9步长0 .1PPM *2)如果重新设置温度气压,则PPM自动重新设置。
4.3设置反射棱镜常数
南方全站的棱镜常数的出厂设置为-30,若使用棱镜常数不是-30的配套棱镜,则必须设置相应的棱镜常数。一旦设置了棱镜常数,则关机后该常数仍被保存。
25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气象改正设置 PSM 0 PPM 6.4 温度 27.0 ℃ 气压 1013.0 hPa ①由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模式按F3(S/A)键 F3 棱镜 PPM 温度 气压 气象改正设置 PSM 0 PPM 6.4 温度 27.0 ℃ 气压 1013.0 hPa ②按F1(棱镜)键 F1 回退 返回 气象改正设置 输入棱镜常数改正值*1),按回车键确认。 输入数据 PSM -30_ PPM 6.4 温度 27.0 ℃ 气压 1013.0 hPa 回退 返回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输入范围:-99. 9mm至+99. 9mm步长0. 1mm ***NTS-312/5(R/P)系列全站仪:若测量合作目标选择反射板或无合作,测量时棱镜常数自动设为0。
***选择合作目标请参见3.3“星键模式”。
4.4设置垂直角倾斜改正
当倾斜传感器工作时,由于仪器整平误差引起的垂直角自动改正数显示出来,为了确保角度测量的精度,倾斜传感器必须选用(开),其显示可以用来更好的整平仪器,若出现(“X 补偿超限”),则表明仪器超出自动
26
SOUTH 南方测绘
补偿的范围,必须人工整平。
NTS-312/5系列全站仪对垂直角读数进行补偿。
当仪器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或有风天气,垂直角显示将是不稳定的,在这种状况下您可打开垂直角自动倾斜补偿功能。
用软件设置倾斜改正
可选择测角界面第二页上的自动补偿的功能,此设置在关机后不被保留。 具体操作见12.2.1(倾斜补偿设置)。
27
SOUTH 南方测绘
五、角度测量
5.1水平角和垂直角测量
确认处于角度测量模式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30 PPM PSM 4.6 V : 88° 30’ 55’ ’ ①照准第一个目标A: 照准A HR : 346° 20’ 20 ’ ’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30 PPM 4.6 PSM 30’ 55’ ’ V : 88°②设置目标A的水平角为 0º00ˊ00\" 按F1(置零)键和F4(确认)键 F1 F4 HR : 0° 00’00 ’ ’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30 PPM PSM 水平角置零 4.6 >OK? PSM [否] [是] PPM –30 4.6 ③照准第二个目标B,显示目标B的V/H。 照准目标B V : 93° 25’ 15’ ’ HR : 168° 32’24 ’ ’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注:若关机,当前显示的水平角被保存,下次开机即显示被保存的水
28
SOUTH 南方测绘
平角。
瞄准目标的方法(供参考)
①将望远镜对准明亮天空,旋转目镜筒,调焦看清十字丝(逆时针旋转目镜筒再慢慢旋进调焦清楚十字丝);
②利用粗瞄准器内的三角形标志的顶尖瞄准目标点,照准时眼睛与瞄准器之间应保留有一定距离;
③利用望远镜调焦螺旋使目标成像清晰。
* 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或左右移动发现有视差时,说明调焦或目镜屈光度未调好,这将影响观测的精度,应仔细调焦并调节目镜筒消除视差。
5.2水平角(右角/左角)切换
确认处于角度测量模式 操作过程 操作 PSM 显示 PSM –30 PPM 4.6 V : 95° 30’ 55’ ’ PSM –30 PPM 4.6 V : 95°5’ ’ 30 30’ 5’ 20 ’ ’ HR : 155° –30 PPM 4.6 ①按F4(P1↓)键两次转到功能键第3页 F4 两次 155° ’ HR : 30 20 ’ ’ 置零 锁定 置盘 倾斜 V% R/L 竖角 V : 95° 305’ ’ HR : 155° 30’ 5’ 20 ’ ’ P1↓ P2↓ P3↓ 29
SOUTH 南方测绘
–30 PPM PSM 4.6 ②按F1(R/L)键。右角模式(HR)切换到左角模式(HL)。 F1 V : 95° 30’ 55’ ’ HL : 204° 29’ 40 ’ ’ R/L ③以左角HL模式进行测量。 竖角 P3↓ *每次按F1(R/L)键,HR/HL两种模式交替切换。
5.3水平角的设置
5.3.1 通过锁定角度值进行设置
确认处于角度测量模式。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30 PPM 4.6 PSM 30’ 55’ ’ V : 95°①用水平微动螺旋转到所需的水平角; 显示 角度 HR : 133° 12’ 20 ’ ’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②按F2(锁定)键; F2 >设置? PSM 水平角锁定 HR : 133° 12’ 20 ’ ’ –30 PPM 4.6 [否] [是] ③照准目标; 照准 30
SOUTH 南方测绘
④按F4(是)键完成水平角设置*1),显示窗变为正常的角度测量模式。 F3 –30 PPM 4.6 PSM 30’ 55’ ’ V : 95° HR : 133° 12’ 20 ’ ’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1)若要返回上一个模式,可按F4(退出)键。
5.3.2 通过键盘输入进行设置
确认处于角度测量模式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30 PPM 4.6 PSM 30’ 55’ ’ V : 95°①照准目标 照准 HR : 133° 12’ 20 ’ ’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30 PPM 4.6 PSM 水平角设置 ②按F3(置盘)键 F3 HR = _ 0.0000 回退 ③通过键盘输入所要求的水 –30 PPM 4.6 PSM 150.1020 平角*1),如:150º10′20″, 水平角设置 F4 HR = _150.1020 则输入150.1020,按(ENT) ENT 回车确认 回退 31
SOUTH 南方测绘
随后即可从所要求的水平角进行正常的测量。 –30 PPM 4.6 PSM 30’ 55’ ’ V : 95° HR : 150° 10’ 20 ’ ’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1)参阅2.10“字母数字的输入” 。
5.4垂直角与斜率(V%)的转换
确认处于角度测量模式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30 PPM 4.6 PSM PSM –30 PPM 4.6 V : 96° 40’ 25’ ’ ①按F4(P1↓)键转到第2页 F4 V : 95° 30’ 55’ HR : 155°’ 20 ’ ’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倾斜 V% P2↓ HR : 155° 30’ 20 ’ ’ ②按F3(V%)键*1) F3 –30 PPM 4.6 PSM V : -11.70% HR : 155° 30’ 20 ’ ’ 倾斜 *1)每次按F3(V%)键,显示模式交替切换。 V% P2↓ 当高度超过45º(100%)时,显示窗将出现(超限)(超出测量范围)
32
SOUTH 南方测绘
5.5天顶距和高度角的转换
垂直角不同显示格式如下图所示:
确认处于角度测量模式
操作过程 操作 ①按F4(P1↓)键两次转到第三页: F4 两次 PSM 显示 PSM –30 PPM 4.6 V : 82° 22’ 25’ ’ V : 95° 30’ 55’ HR : 155°’ 20 ’ ’HR : 155° 30’ 20 ’ ’ –30 PPM 4.6 置零 R/L 锁定 置盘 竖角 P1↓ P3↓ ②按F3(竖角)键*1) F3 –30 PPM 4.6 PSM 37’ 35’ ’ V : 7° HR : 155° 30’ 20 ’ ’ R/L *1)每次按F3(竖角)键,显示模式交替切换。
竖角 P1↓ 33
SOUTH 南方测绘
六、距离测量
在进行距离测量前通常需要确认大气改正的设置和棱镜常数的设置,再进行距离测量。当必须精确测量高程时必须先检查仪器的I角,参见13.6竖盘指标差(I角)设置。
NTS-312/5(R/P)系列全站仪测距时有三种合作模式可选,1.棱镜,此模式测距和NTS-312/5系列全站仪相同。2.反射板,此模式测距时对准反射板。3.无合作,此模式测距时只需对准被测物体。模式选择参见3.3“星键模式”。
6.1大气改正的设置
当设置大气改正时,通过测量温度和气压可求得改正值,参见4.3“设置大气改正”
6.2棱镜常数的设置
棱镜常数为-30,设置棱镜改正为-30,如使用其他常数的棱镜,则在使用之前应先设置一个相应的常数,参见4.5“设置反射棱镜常数”,即使电源关闭,所设置的值也仍被保存在仪器中。
6.3距离测量(连续测量)
确认处于测角模式
34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30 PPM 4.6 PSM 30’ 55’ ’ V : 95°①照准棱镜中心 *1) 照准 HR : 155° 30’ 20 ’ ’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②按键,距离测量开始 –30 PPM 4.6 PSM V : 95° 30’ 55’ ’ HR : 155° 30’ 20 ’ ’ *2),3); SD : [N] m 测量 模式 S/A P1↓ ③显示测量的距离*4)—*7) 再次按键,显示变为水 PSM V : 95° 30’ 55’ ’ HR : 155° 30’ 20 ’ ’ HD : [N] m VD: m –30 PPM 4.6 平距离(HD)和高差(VD) 测量 模式 S/A P1↓ *1)NTS-312/5(R/P)系列全站仪,合作目标选择棱镜模式,测量时照准棱镜中心;选择反射板模式,测量时照准反射板;选择无合作模式,测量时照准被测物体。(以下说明书中涉及“照准棱镜中心”,与上述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2)当测距正在工作时,“*”标志就会出现在显示窗。 NTS-312/5(R/P)系列全站仪若光强信号达不到测量要求,会显示“信号弱”。 *3)要设置开机后自动距离测量模式,可参阅十二“基本设置”。 *4)距离的单位表示为:“m”(米),距离数据随着蜂鸣声在每次测量完毕后更新。 35
SOUTH 南方测绘
*5)如果测量结果受到大气抖动的影响,仪器可以自动重复测量工作。 *6)要从距离测量模式返回正常的角度测量模式,可按ANG键。 *7)对于距离测量,初始模式可以选择显示顺序(HR,HD,VD)或(V,HR,SD) 参阅十二“基本设置”。 注:NTS-312/5(R/P)系列全站仪,合作目标选择棱镜模
式时,显示 时,显示
图标。
图标;合作目标选择反射板模式
图标;选择无合作目标模式时,显示
6.4距离测量模式转换(连续测量/单次测量/跟踪测量)
确认处于测角模式。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30 PPM 4.6 PSM 30’ 55’ ’ V : 95°①照准棱镜中心 照准 HR : 155° 30’ 20 ’ ’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②按*1); 键,连续测量开始 –30 PPM 4.6 PSM V : 95° 30’ 55’ ’ HR : 155° 30’ 20 ’ ’ SD : [N] m 测量 模式 S/A P1↓ 36
SOUTH 南方测绘
–30 PPM 4.6 PSM V : 95° 30’ 55’ ’ HR : 155° 30’ 20 ’ ’ ③这时我们可以按F2 (模式)键在连续测量、单次测量、跟踪测量三个模式之间进行转换。屏幕上依次显示[N]、[1]、[T]。 F2 SD : [N] m 测量 模式 S/A P1↓ –30 PPM 4.6 PSM V : 95° 30’ 55’ ’ HR : 155° 30’ 20 ’ ’ SD : [1] m 测量 模式 S/A P1↓ –30 PPM 4.6 PSM V : 95° 30’ 55’ ’ HR : 155° 30’ 20 ’ ’ SD : [T] m 测量 模式 S/A P1↓ *1)在仪器开机时,测量模式可设置为单次测量模式或者连续测量模式,参阅12章“基本设置”。 6.5距离放样
该功能可显示出测量的距离与输入的放样距离之差;测量距离 — 放样距离=显示值
放样时可选择平距(HD),高差(VD)和斜距(SD)中的任意一种放样模式
37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操作 PSM 显示 V : 95° ’ 55’ ’ 4.6 –30 PPM 30 PSM HR : 155° 30’ 20 ’ ’ : 95° 30’ 55’ ’ V SD : 156.320 m 测量 偏心 HR : 155° 30’ 20 ’ ’ –30 PPM 4.6 ①在距离测量模式下按F4(P1↓)键,进入第2页功能 F4 模式 S/A 放样 m/ft 4.6 P1↓ P2↓ ②按F2(放样)键,显示出上次设置的数据。 F2 –30 PPM PSM 距离放样 HD : 0.000 m 回退 平距 高差 斜距 ③通过按F2-F4键选择测量模式。 F2: 平距 (HD), F3:高差(VD), F4:斜距 (SD) 例:斜距 输入④输入放样距离,回车确认*1) 350 ENT –30 PPM PSM 距离放样 4.6 –30 PPM PSM 距离放样 4.6 F4 SD : 0.000 m 回退 平距 高差 斜距 SD : 350_ m 回退 平距 高差 斜距 –30 PPM 4.6 PSM V : 95° 30’ 55’ ’ HR: 155° 30’ 20 ’ ’ ⑤照准目标(棱镜)测量开始,显示出测量距离与放样距离之差。 照准P dSD: -10.25 m 测量 模式 S/A P1↓ 38
SOUTH 南方测绘
⑥移动目标棱镜,直至距离差等于0m为止 –30 PPM 4.6 PSM V : 95° 30’ 55’ ’ HR: 155° 30’ 20 ’ ’ dSD : 0.000 m 测量 模式 S/A P1↓ *1)参见2.10“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 若要返回到正常的距离测量模式,可设置放样距离为0m或切换到其它测量模式。 6.6偏心测量模式
共有四种偏心测量模式: 1.角度偏心测量 2.距离偏心测量 3.平面偏心测量 4.圆柱偏心测量
6.6.1角度偏心测量模式
当棱镜直接架设有困难时,此模式是十分有用的,如在树木的中心。只要安置棱镜于和仪器平距相同的点P上。在设置仪器高度/棱镜高后进行偏心测量,即可得到被测物中心位置的坐标。
当测量AO的投影一地面点A1的坐标时,设置仪器高/棱镜高(AO与A1的垂直距离)
当测量AO点的坐标:只设置仪器高(设置棱镜高为0)
39
SOUTH 南方测绘
在进行偏心测量之前,应设置仪器高/棱镜高和测站点坐标。 设置测站点的坐标,可参阅7.2“测站点坐标的设置”。 操作过程 操作 ①在测距模式下按F4(P1↓)键,进入第2 页功能 F4 PSM 显示 V : 95° ’ 55’ ’ 4.6 –30 PPM 30 PSM –30 PPM 4.6 测量 模式 S/A 偏心 放样 m/ft 偏心测量 F1:角度偏心 F2:距离偏心 F3:平面偏心 F4:圆柱偏心 HR : 155° 30’ 20 ’ ’ V : 95° 30’ 55’ ’ SD: 155.326 m HR : 155° 30’ 20 ’ ’ P1↓ P2↓ ②按F1(偏心)键 F1
40
SOUTH 南方测绘
③按F1(角度偏心)键,进入偏心测量 F1 –30 PPM 4.6 PSM 照准棱镜 HR : 0° 34’ 24 ’ ’ HD: m 测量 ④照准棱镜P,按F1(测量)键 测量仪器到棱镜之间的距离 照准 [P] F1 照准目标 HR : 0° 34’ 24 ’ ’ HD : 265.322 m VD : 1.230 m SD : 265.325 m 下步 照准目标 ⑤利用水平制动与微动螺旋照准AO点 照准 AO HR : 0° 136’ 29 ’ ’ HD : 225.332 m VD : 1.230 m SD : 164.325 m ⑥按键,则显示待测点的N 下步 照准目标 N : 365.322 m E : 15.300 m Z : 1.230 m (北),E(东)和Z(竖向)坐标。 下步 注:按F4(下步)键,可返回操作步骤③。 按ESC键,返回先前模式。
6.6.2距离偏心测量模式
如果已知树或是池塘的半径,现要测定其中心的距离和坐标,为测定A0点的距离或坐标,输入如下图所示的偏心距oHD并在距离偏心测量模式下测量P点,在显示屏上就会显示出点A0的距离和坐标。
41
SOUTH 南方测绘
设置测站点坐标,参见7.2测站点坐标的设置。 操作过程 操作 ①在测距模式下按F4(P1↓)键,进入第2 页功能 F4 PSM 显示 V : 95° ’ 55’ ’ 4.6 –30 PPM 30 PSM HR : 155° 30’ 20 ’ ’ V : 95° 30’ 55’ ’ SD: 155.326 m 测量 模式 S/A P1↓ 偏心 放样 m/ft P2↓ 偏心测量 F1:角度偏心 F2:距离偏心 F3:平面偏心 F4:圆柱偏心 HR : 155° 30’ 20 ’ ’ –30 PPM 4.6 ②按F1(偏心)键 F1
42
SOUTH 南方测绘
距离偏心 ③按F2(距离偏心)键,进入偏心测量 F2 输入向右偏距 oHD : 0.000 m 回退 输入 偏心距 ENT 距离偏心 ④输入向右偏距,按ENT(回车)。*1) 输入向右偏距 oHD : 12.320_ m 回退 距离偏心 ⑤输入向前偏距, 按ENT(回车)。*2) 输入 前偏距 ENT 输入向前偏距 oHD : 5_ m 回退 距离偏心 PSM PPM –30 4.6 ⑥照准棱镜P,按F1(测量)键开始测量。 测距结束后将会显示出加上偏心距改正后的测量结果。 HR : 69° 34’ 24 ’ ’ 照准P1 F1 HD: m 测量 距离偏心 00’ 29 ’ ’ HR : 135°HD : 265.322 m VD : 1.230 m SD : 265.325 m 下步 距离偏心 N : 122.302 m E : 3.201 m Z : 1.220 m ⑦显示A0点的坐标 43
下步 SOUTH 南方测绘
按F1(下步)键,可返回操作步骤④ 按ESC键,返回先前模式 *1)*2)输入前后左右偏距可参阅9.3.2“距离偏心测量”
6.6.3平面偏心测量模式
该功能用于测定无法直接测量的点位,如测定一个平面边缘的距离或坐标。
此时首先应在该模式下测定平面上的任意三个点(P1,P2,P3)以确定被测平面,照准测点P0,然后仪器就会自动计算并显示视准轴与该平面交点距离和坐标。
设置测站点坐标可参阅“7.2测站点坐标的设置”
44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操作 PSM 显示 V : 95° ’ 55’ ’ 4.6 –30 PPM 30 PSM HR : 135° 15’ 20 ’ ’ V : 95° 30’ 55’ ’ SD: 226.306 m 测量 模式 S/A P1↓ 偏心 放样 m/ft P2↓ 偏心测量 F1:角度偏心 F2:距离偏心 F3:平面偏心 F4:圆柱偏心 –30 PPM PSM 平面偏心 No 1 # 4.6 –30 PPM 4.6 ①在测距模式下按F4 (P1↓)键,进入第2 页功能 F4 HR : 155° 30’ 20 ’ ’ ②按F1(偏心)键 F1 ③按F3(平面偏心)键 F3 HD: m 测量 ④照准棱镜P1,按F1 (测量)键,开始连续 测量,测量结束显示屏 提示进行第二点测量 ⑤按同样方法进行第 二点和第三点测量 仪器计算并显示视准 轴与平面之间交点的 坐标和距离值*1)*2) 45
–30 PPM 4.6 PSM 照准 平面偏心 No 2 # P1 HD: m F1 测量 照准 P2 F1 平面偏心 No 2 # PSM –30 PPM 4.6 HD* [N] m 测量 SOUTH 南方测绘
照准 P3 F1 平面偏心No 3 # PSM –30 PPM 4.6 HD* [N] m 测量 V : 95° 30’ 55’ ’ HR : 125° 15’ 25’ ’ HD: 123.15 m VD : 12.365 m SD : 123.769 m ⑥照准处于该平面上 的目标点(P0)*3) *4),则显示该点 的HR、HD、VD、SD。 ⑦,按示坐标。 键,则显 照准 P0 下步 V : 75° 30’ 15’ ’ HR : 100° 15’ 36’ ’ HD: 147.150 m VD : 32.106 m SD : 150.612 m 下步 N: 36.265 m E: 15.306 m Z: 17.360 m 下步 *1) 若由3个观测点不能通过计算确定一个平面时,则会显示 错误信息,此时应从第一点开始重新观测。 *2)数据显示为偏心测量模式之前的模式。 *3) 当照准方向与所确定的平面不相交的时候会显示”与平面 无焦点”。 *4)目标点P0棱镜高度自动设置为0
46
SOUTH 南方测绘
6.6.4圆柱偏心测量模式
首先直接测定圆柱面上(P1)点的距离,然后通过测定圆柱面上的(P2)和(P3)点方向角即可计算出圆柱中心的距离,方向角和坐标。
圆柱中心的方向角等于圆柱面点(P2)和(P3)方向角的平均值。
设置测站点坐标可以参阅7.2“测站点坐标的设置” 操作过程 操作 ①在测距模式下按F4(P1↓)键,进入第2 页功能 F4 PSM 显示 V : PPM 52’ 22’ ’ 4.6 –30 82° PSM HR : 115° 15’ 20 ’ ’ V : 95° 30’ 55’ ’ SD: 106.306 m 测量 模式 S/A P1↓ 偏心 放样 m/ft P2↓ HR : 155° 30’ 20 ’ ’ –30 PPM 4.6
47
SOUTH 南方测绘
②按F1(偏心)键 F1 偏心测量 F1:角度偏心 F2:距离偏心 F3:平面偏心 F4:圆柱偏心 –30 PPM PSM 圆柱偏心 心 中4.6 ③按F4(圆柱偏心)键 F4 HD: m 测量 ④照准圆柱面的中心(即棱镜位置P1),按F1(测量)键开始连续测量,测量结束后,显示屏提示进行左边点(P2)的角度观测。 ⑤照准圆柱面左边点(P2),按F4(设置)键,测量结束后,显示屏提示进行右边点(P3)的角度观测。 *显示的“方向错误”提示要照准正确目标。 ⑥照准圆柱面右边点(P3),按F4 (设置)键,测量结束后,仪器和圆柱中心(P0)之间的距离被计算。 48
PPM 照准 P1 F1 圆柱偏心 中 心 PSM –30 4.6 HD* [N] m 测量 照准 P2 F4 圆柱偏心 左 边 PSM –30 PPM 4.6 HR : 25° 12’ 20 ’ ’ 设置 照准 P3 F4 圆柱偏心 右 边 PSM –30 PPM 4.6 HR : 125° 14’ 40 ’ ’ 设置 SOUTH 南方测绘
圆柱偏心 HR : 175° 14’ 40 ’ ’ HD : 147.150 m VD : 32.106 m SD : 150.102 m 下步 圆柱偏心 ⑦若要显示P0点的坐标,可按键。*1)*2) N : 122.320 m E : 10.036 m Z : 1.297 m 下步 *1)按F4(下步)键,可返回操作步骤⑤ *2)若要退出圆柱偏心测量,可按ESC键,显示屏返回先前的模式
49
SOUTH 南方测绘
七、坐标测量
输入测站点坐标、仪器高、棱镜高和后视坐标方位角后,用坐标测量功能可以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7.1坐标测量的步骤
通过输入仪器高和棱镜高后测量坐标时,可直接测定未知点的坐标。 *要设置测站点坐标值,参见7.2“测站点坐标的设置”。
*要设置仪器高和目标高,参见7.3“仪器高设置”和7.4“棱镜高的设置”。
*要设置后视,并通过测量来确定后视方位角, 方可测量坐标,参见7.5“后视方位角的设置”
未知点的坐标由下面公式计算并显示出来: 测站点坐标:(N0,E0,Z0)
以仪器中心点作为坐标原点的棱镜中心坐标:(N,E,Z) 仪器高:仪高 未知点坐标:(N1,E1,Z1) 棱镜高:镜高 高差:Z(VD) N1=N0+N E1=E0+E
Z1=Z0+仪高+Z-镜高
仪器中心坐标((N0,E0,Z0)+仪器高)
50
SOUTH 南方测绘
进行坐标测量,注意:要先设置测站坐标,测站高,棱镜高及后视方位角。 操作过程 ①设置已知点A的方向角*1) 操作 设置 方向 角 显示 –30 PPM 4.6 PSM 30’ 55’ ’ V : 95° HR : 133° 12’ 20 ’ ’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②照准目标B,按键 照准 棱镜 –30 PPM 4.6 PSM N: 12.236 m E: 115.309 m Z: 0.126 m P1↓ 测量 模式 S/A *1)参阅5.3“水平角的设置”。 在测站点的坐标未输入的情况下,(0,0,0)或上次输入的坐标作 为缺省的测站点坐标。 当仪器高未输入时,仪器高以0计算。
51
SOUTH 南方测绘
7.2测站点坐标的设置
设置仪器(测站点)相对于坐标原点的坐标,仪器可自动转换和显示未知点(棱镜点)在该坐标系中的坐标。
电源关闭后,将保存测站点坐标
操作过程 操作 ①在坐标测量模式下,按F4(P1↓)键,转到第二页功能: F4 PSM 显示 PSM –30 PPM 4.6 N: 2012.236 m E: 2115.309 N 12.236 m Z: 115.309 3.156 m m EZ: 模式 0.126 m 测量 S/A P1↓ 镜高 仪高 测站 P2↓ –30 PPM 4.6
52
SOUTH 南方测绘
②按F3(测站)键 F3 –30 PPM 4.6 PSM N : _ 0.000 m E : 0.000 m Z : 0.000 m 回退 输入 数据 ENT ③输入N坐标*1),按ENT回车确认。 –30 PPM 4.6 PSM N : 6396_ m E : 0.000 m Z : 0.000 m 回退 –30 PPM 4.6 PSM N : 6396.321 m E : 12.639 m ④按同样方法输入E和Z坐标,输入数据后,显示屏返回坐标测量显示。 输入 数据 ENT Z : 0.369 m 回退 –30 PPM 4.6 PSM N: 6432.693 m E: 117.309 m Z: 0.126 m 镜高 仪高 测站 P2↓ *1)参见2.10“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 输入范围: -99999999.999m ≤ N、E、Z ≤ +99999999.999m
53
SOUTH 南方测绘
7.3仪器高的设置
电源关闭后,可保存仪器高。 操作过程 操作 ①在坐标测量模式下,按F4(P1↓)键,转到第2页功能 F4 PSM 显示 4.6 – 30N: PPM PSM 2012.236 m E:: 2115.309 m m N 12.236 EZ:: 115.309 3.156 m m –30 PPM 4.6 Z: 模式 0.126 m 测量 S/A P1↓ 镜高 仪高 测站 P2↓ 输入仪器高 ②按F2(仪高)键,显示当前值 F2 仪高:_ 0.000 m 回退 输入仪器高 ENT ③输入仪器高*1),按回车键确认,返回到坐标测量界面 –30 PPM 4.6 PSM N: 12.236 m E: 115.309 m Z: 12.126 m 镜高 仪高 测站 P2↓ *1)参阅2.10“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 输入范围: —999.999m≤仪器高≤+999.999m
54
SOUTH 南方测绘
7.4棱镜高的设置
此项功能用于获取Z坐标值,电源关闭后,可保存棱镜高。 操作过程 操作 ①在坐标测量模式下,按F4 (P1↓) 键,进入第2页功能 F4 PSM 显示 4.6 –N: 30 PPM 2012.236 m PSM E1015.309 N:: 12.236 m m Z: 115.309 3.156 m m E:–30 PPM 4.6 Z: 模式 0.126 m 测量 S/A P1↓ 镜高 仪高 测站 P2↓ 输入棱镜高 ②按F1(镜高)键,显示当前值 F1 回退 输入棱镜高 ENT 镜高:_ 2.000 m ③输入棱镜高*1)按回车键确认,返回到坐标测量界面 –30 PPM 4.6 PSM N: 360.236 m E: 194.309 m Z: 12.126 m 镜高 仪高 测站 P2↓ *1)参阅2.10“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 输入范围: —999.999m≤棱镜高≤+999.999m
55
SOUTH 南方测绘
7.5后视方位角的设置
在这里可以快捷的设置后视方位角。
操作过程 操作 ①在坐标测量模式下,按F4 键两次,进入第3页功能 F4 PSM 显示 4.6 –N: 30 PPM 2012.236 m PSM E1015.309 N:: 12.236 m m Z: 115.309 3.156 m m E:–30 PPM Z: 模式 0.126 m 测量 S/A P1↓ 偏心 后视 m/ft P3↓ 输入后视点 ①由坐标测量第3页中按F2(输入后视点)键 F2 点名 : SOUTH 02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输入后视点 ②按F4(坐标)键 F4 N: 0.000 m E: 0.000 m 回退 PSM PPM 角度 ③输入坐标值按ENT(回车)键*1) 输入 坐标 ENT 照准后视点 F4 照准后视点 HB = 176° 22’ 20 ’ ’ –30 4.6 >照准? [否] [是] ④照准后视点,按F4(是)键完成设置。 *1)也可按F4(角度键)直接输入后视点的坐标。 56
SOUTH 南方测绘
八、测量程序
测量程序模式
按M键,仪器就进入菜单模式,按F2(测量程序)健,进入到测量程序菜单。
8.1悬高测量(REM)
为了得到不能放置棱镜的目标点高度,只须将棱镜架设于目标点所在铅垂线上的任一点,然后进行悬高测量。
1) 有棱镜高输入的情形 操作过程 ①按 M 键 M 操作 显示 菜单 (1/2) F1:数据采集 F2:测量程序 F3:内存管理 F4:设置
57
SOUTH 南方测绘
测量程序 (1/2) ②按F2键,进入测量程序。 F2 F1:悬高测量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F4:Z坐标测量 测量程序 F1:输入镜高 F2:无需镜高 ③按F1(悬高测量)键 F1 –30 PPM PSM 悬高测量-1第 一 步 > < 4.6 ④按F1键 F1 镜高: _ 0.000 m 回退 输入 ⑤输入棱镜高*1) 棱镜高 ENT –30 PPM PSM 悬高测量-1 一 步 > < 第 4.6 镜高: 1.25_ m 回退 –30 PPM PSM 悬高测量-1 二 步 > < 第 4.6 ⑥照准棱镜 照准P HD: m 测量 ⑦按F1(测量)键 测量开始显示仪器至棱镜之间的水平距离(HD) F1 –30 PPM PSM 悬高测量-1 二 步 > < 第 4.6 HD* 123.650 m 测量 设置 58
SOUTH 南方测绘
⑧按F4(设置)键,棱镜的位置被确定 F4 –30 PPM PSM 悬高测量-1 4.6 VD: 12.792 m 镜高 平距 4.6 ⑨照准目标K 显示垂直距离(VD)*2)*3) 照准K –30 PPM PSM 悬高测量-1 VD: 19.282 m *1)参阅2.10“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 镜高 平距 *2)按F2(镜高)键,返回步骤⑤,按F3(平距)键,返回步骤⑥ *3)按ESC键,返回测量程序菜单。
2)没有棱镜高输入的情形 操作过程 ①按 M 键 操作 M 显示 菜单 (1/2) F1:数据采集 F2:测量程序 F3:内存管理 F4:设置 测量程序 (1/2) ②按F2键,进入测量程序。 F2 F1:悬高测量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F4:Z坐标测量 59
SOUTH 南方测绘
③按F1 键,进入悬高测量。 F1 测量程序 F1:输入镜高 F2:无需镜高 –30 PPM PSM 悬高测量-2 一 步 > < 第4.6 ④按F2键,选择无棱镜高模式。 F2 HD: m 测量 ⑤照准棱镜,按F1(测量)键开始测量,显示测站与目标的水平距离HD。 照准 棱镜 –30 PPM PSM 悬高测量-2 一 步 > < 第 4.6 HD* 126.386m 测量 –30 PPM PSM 悬高测量-2 二 步 > < 第 4.6 设置 ⑥按F4(设置)键确认水平距离,显示垂直角。 F1 V : 95° 30’ 55’ ’ 4.6 设置 ⑦照准地面点,按F4(设置)键,棱镜的位置被确定*1 F4 –30 PPM PSM 悬高测量-2 VD : 0.032m 垂角 斜距 4.6 ⑧照准目标点K显示高差(VD)*2 照准 K –30 PPM PSM 悬高测量-2 VD : 12.368m 垂角 斜距 60
SOUTH 南方测绘
*1)按F3(平距)键,返回步骤⑤ 按F2(垂角)键,返回步骤⑥ *2)按ESC键,返回步骤④。
8.2对边测量
测量两个目标棱镜之间的水平距离(dHD)、斜距(dSD)、高差(dVD)和水平角(HR)。也可直接输入坐标值或调用坐标数据文件进行计算。
对边测量模式有两个功能。
1、MLM-1(A-B,A-C):测量A-B,A-C,A-D…… 2、MLM-2(A-B,B-C):测量A-B,B-C,C-D……
61
SOUTH 南方测绘
[例]MLM-1(A-B,A-C)
MLM-2(A-B,B-C)模式的测量过程与MLM-1模式完成相同。 操作过程 ①按 M 键 操作 M 显示 ` 菜单 (1/2) F1:数据采集 F2:测量程序 F3:内存管理 F4:设置 测量程序 (1/2)F1:悬高测量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F4:Z坐标测量 ②按F2键,进入测量程序。 F2 选择一个文件 ③按F3(对边测量)键 F2 FN:1 回退 调用 字母 跳过 选择一个文件 ④输入文件名。 输入 文件名 FN:ABC_ 回退 调用 字母 跳过 对边测量 ⑤按ENT回车键确认 F2 F1: MLM1[A-B A-C] F2: MLM2[A-B A-C] 62
SOUTH 南方测绘
⑥按F1键 F1 –30 PPM 4.6 PSM A-C] MLM1[A-B <第一步> HD: m 测量 镜高 坐标 ⑦照准棱镜A,按F1(测量)键显示仪器至棱镜A之间的平距(HD) 照准A F1 F4 A-C] MLM1[A-B <第一步> HD* 129.632m PSM –30 PPM 4.6 测量 镜高 坐标 设置 –30 PPM 4.6 PSM A-C] MLM1[A-B <第二步> ⑧按F4(设置)键,棱镜的位置被确定,自动进入到第二步B点测量界面。 HD: m 测量 镜高 坐标 ⑨照准棱镜B,按F1(测量)键显示仪器到棱镜B的平距(HD) ⑩按F4(设置)键,显示棱镜A至B之间的方位角(HR) 平距(dHD)、高差(dVD)、斜距(dSD) 11测量A-C之间的距离,按F4○–30 PPM 4.6 PSM A-C] MLM1[A-B 照准B <第二步> F1 HD* 252.699 m 测量 镜高 坐标 设置 MLM1[A-B A-C] F4 HR : 95° 30’ 55’ ’ dHD: 139.698 m dVD: 56.982 m dSD : 151.913 m 下点 F4 –30 PPM 4.6 PSM A-C] MLM1[A-B <第一步> (下点)*1) HD: m 测量 镜高 坐标 63
SOUTH 南方测绘
12照准棱镜C,按F1(测量)○照准棱镜C F1 键显示仪器到棱镜C的平距(HD) 13按F4(设置)键, ○–30 PPM 4.6 PSM A-C] MLM1[A-B <第二步> HD* 156.933 m 测量 镜高 坐标 设置 MLM1[A-B A-C] TI HR : 15° 30’15’ ’ dHD: 235.699 m dVD : 10.023 m dSD : 235.912 m 显示棱镜A至C之间的方位角(HR) 平距(dHD)、高差(dVD)、斜距(dSD) 14测量A-D之间的距离,重复○F4 下点 操作步骤⑾-⒀*1) *1)按ESC键,可返回到上一个模式。
坐标数据的使用
11步骤中,可以直接输入坐标值或直接调用坐标数在上面的例子中第⑥⑧○据文件参与计算。
例:直接输入坐标值(进行到第⑥步时)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30 PPM 4.6 PSM A-C] MLM1[A-B <第一步> ①按F3(坐标)键 F3 HD: m 测量 镜高 坐标 64
SOUTH 南方测绘
对边测量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对边测量 N: 0.000 m E: 0.000 m Z: 0.000 m 点名:_ ②按F4(坐标)键 F3 回退 ③输入坐标值,按ENT(回车)确认 *1),进入到第二点测量界面。 *1)按ESC键退回测量程序菜单
ENT PSM PPM A-C] MLM1[A-B <第二步> HD: m –30 4.6 测量 镜高 坐标 8.3面积测量
该模式用于计算闭合图形的面积,面积计算有如下两种方法: 1) 用坐标数据文件计算面积 2) 用测量数据计算面积
注意:
如果图形边界线相互交叉,则面积不能正确计算。 面积计算所用的点数是没有限制的。 所计算的面积不能超过200000 ㎡。
65
SOUTH 南方测绘
1) 用坐标数据文件计算面积 操作过程 M 键 ①按 操作 M 显示 菜单 (1/2) F1:数据采集 F2:测量程序 F3:内存管理 F4:设置 测量程序 (1/2)F1:悬高测量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F4:Z坐标测量 ②按F2键,进入测量程序。 F2 面积测量 F1:文件数据 F2:测量 选择一个文件 ④按F1(文件数据)键 F1 回退 调用 数字 ⑤输入文件名,按ENT回车键确认,进入到面积计算屏幕 ③按F3(面积测量)键 F4 FN:1 数据个数 1 F1 点名:DATA 01 S = ㎡ 回退 调用 数字 下点 66
SOUTH 南方测绘
⑥按F4键(下点)*1)*2)文件中第1个点名数据(DATA 01)被设置,第2个点名即被显示。 ⑦重复按F4(下点)键,设置所需要的点号,当设置3个点以上时,这些点所包围的面积就被计算,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F4 F4 数据个数 2 点名:DATA 02 S = ㎡ 回退 调用 数字 下点 数据个数 3 点名:DATA 03 S = 569.639 ㎡ 回退 调用 数字 下点 *1)按F1(输入)键,可设置所需的点号 *2)按F2(调用)键,可显示坐标文件中的数据表
2)用测量数据计算面积 操作过程 ①按 M 键 操作 M 显示 菜单 (1/2) F1:数据采集 F2:测量程序 F3:内存管理 F4:设置 测量程序 (1/2)F1:悬高测量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F4:Z坐标测量 ②按F2(测量程序)键,进入测量程序。 F2 67
SOUTH 南方测绘
③按F4(面积测量)键 F4 面积测量 F1:文件数据 F2:测量 –30 PPM 4.6 PSM 数据个数 0 ④按F2(测量)键 F2 S = ㎡ 测量 照准 P F1 ⑤照准棱镜,按F1(测量)键,进行测量*1) –30 PPM 4.6 PSM N: 112.258 m E: 6.369 m Z: 1.032 m 测量 PSM PPM 确认 –30 4.6 ⑥按F4(确认)键 F4 数据个数 1 S = ㎡ 测量 ⑦照准下一个点,按F1(测量)键,测三个点以后显示出面积。 照准 F1 –30 PPM 4.6 PSM 数据个数 3 S = 125.693 ㎡ 测量 *1)仪器自动处于连续测量模式 。
68
SOUTH 南方测绘
8.4设置测站点Z坐标
可直接输入测站点Z坐标,或利用对已知点的实测数据来反算测站点Z坐标并重新对测站点Z坐标进行设置。已知点数据和坐标数据可以由坐标数据文件得到。
1)设置测站Z坐标 [例]使用坐标数据文件 操作过程 ①按 M 键 操作 M 显示 菜单 (1/2) F1:数据采集 F2:测量程序 F3:内存管理 F4:设置 测量程序 (1/2)F1:悬高测量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F4:Z坐标测量 ②按F2键,进入测量程序。 F2 选择一个文件 ④按F4(Z坐标测量)键 F4 FN:1 回退 调用 数字 跳过 输入 ⑤输入文件名后按ENT确认 FN ENT 69
Z坐标测量 F1:输入测站点 F2:基准点测量 SOUTH 南方测绘
输入测站点 ⑥按F2(基准点测量)键 F2 回退 调用 数字 坐标 ⑦输入点名后,按ENT确认,显示此点坐标。 输入 点名 ENT FN: 1 N: 102.258 m E: 76.329 m Z: 1.032 m 点名:_ 〉OK? [否] [是]
⑧按F4(是)键,确认此测站点,进入到仪器高输入界面。 输入仪器高 F4 回退 输入 仪器 高 ENT Z坐标测量 仪高: 0.000 m ⑨输入仪器高,按ENT回车确认,屏幕返回到Z坐标测量界面。 F1:输入测站点 F2:基准点测量 有关数据文件详情,参见十一“内存管理模式”。
2)用已知点测量数据计算Z坐标 [例]调用坐标数据
70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M 键 ①按 操作 M 显 示 菜单 (1/2) F1:数据采集 F2:测量程序 F3:内存管理 F4:设置 测量程序 (1/2)F1:悬高测量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F4:Z坐标测量 ②按F2键,进入测量程序。 F2 选择一个文件 ③按F3(Z 坐标)键 F3 FN:1 回退 调用 数字 跳过 输入 ④输入文件名后按ENT确认 FN ENT Z坐标测量 Z坐标测量 ⑤按F2键 F2 回退 调用 数字 坐标 点名:_ F1:输入测站点 F2:基准点测量 71
SOUTH 南方测绘
⑥输入坐标数据文件中的某一点名,按ENT确认 输入 点名 ENT Z坐标测量 N: 152.258 m E: 376.390 m Z: 2.362 m 〉OK? [否] [是] 输入棱镜高 ⑦按F4(是)键,以示确认 F4 回退 输入 镜高 ENT –30 PPM PSM 照准棱镜 镜高: 1.000 m 4.6 ⑧输入棱镜高,然后按ENT确认 镜高: 1.000 m 测量 –30 PPM 4.6 PSM V : 95° 30’ 55’ ’ 30’ 20 ’ ’ HR : 155°⑨照准基准点棱镜,按F1(测量)键,测量开始*1) 照准 P F1 HD : [N] m VD: m 测量 –30 PPM 4.6 PSM V : 95° 30’ 55’ ’ 30’ 20 ’ ’ HR : 155° HD : 39.255 m VD : 2.325 m 下步 ⑩按F4(计算)键*2) Z:Z坐标 F4 计算 –30 PPM 4.6 PSM Z坐标测量 Z: 2.037 m 坐标 后视 设置 72
SOUTH 南方测绘
11按F4(设置)键*3)测站点○的Z坐标被设置,显示后视定向点测量屏幕 12按F4(是)键,水平角被设○F4 PSM –30 PPM 4.6 后视 HB: 355° 30’ 20 ’ ’ 照准? [否] [是] 测量程序 (1/2)F1:悬高测量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F4:Z坐标测量
置,显示屏返回到测量程序菜单 F4 *1)仪器处于单次精测模式 *2)按F1(下步)键,可测量其它点 *3)按F1或F3键,显示内容交替更换
8.5 点到直线的测量
此模式用于相对于原点A(0,0,0)和以直线AB为N轴的目标点坐标测量,将2块棱镜安放在直线上的A点和B点上,安置仪器在未知点C上,在测定这2块棱镜后,仪器的测站坐标数据、定向方位角自动计算,并且对仪器进行设置。
73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①按 M 键 操作 M 显示 菜单 (1/2) F1:数据采集 F2:测量程序 F3:内存管理 F4:设置 测量程序 (1/2)F1:悬高测量 F2:对边测量 F3:面积测量 F4:Z坐标测量 ②按F2键,进入测量程序。 F2 测量程序 (2/2)F1:点到直线的测量 F2:道路测量 F3:坐标放样 F4:后方交会 ③按键
74
SOUTH 南方测绘
输入仪器高 ④按F1(点到直线测量)键 F1 回退 输入 仪高 ENT 输入 ⑥输入棱镜高,按ENT确认。 棱镜 高 ENT 输入仪器高 回退 输入棱镜高 回退 镜高:1.231_ m 仪高:1.560_ m 仪高: 0.000 m ⑤输入仪器高,按ENT确认。 ⑦照准棱镜A点(P1)(原点),按F1(测量)键,进行测量*1) 按F4(确认)键 显示B点(P2)棱镜高输入界面。 照准 P1 F1 F4 –30 PPM 4.6 PSM 点到直线 测点 P1 HD* 25.621m 测量 输入棱镜高 回退 确认 镜高:_ 0.000 m 输入 ⑧输入B点(P2),棱镜高按ENT确认。 棱镜 高 ENT 输入棱镜高 回退 镜高:1.122_ m 75
SOUTH 南方测绘
–30 PPM PSM 4.6 ⑨照准B(P2)点,按F1(测量)键进行测量*1) 按F4(确认)键 测站的坐标与定向角被计算并设置 照准 P2 F1 F4 点到直线 测点 P2 HD* 25.621m 测量 确认 –30 PPM 4.6 PSM 距离 [P1-P2] dHD: 12.361 m dVD: 3.321 m dSD: 12.799 m 坐标 测站 照准 P ⑩按F1(坐标)键,测量其他目标点*2) 11 照准棱镜,○按F4(测量)键,–30 PPM 4.6 PSM N: m E: m Z: m 退出 镜高 测量 显示测量值。按F4(确认)键,返回到⑩,进行坐标测量*3), 显示坐标测量值*4) *1)仪器处于连续测量模式 F4 –30 PPM 4.6 PSM N: 102.298 m E: 5.229 m Z: 1.032 m 确认 *2 ) 按F2(测站 )键, 显示新测站点数据 *3) 仪器处于连续精测模式 *4) 按F1(退出)键, 返回到上一个模式
76
SOUTH 南方测绘
8.6 道路测量
应用该程序,你可以简单地定义一条由直线,圆曲线或缓和曲线组成的曲线作为参考,进行测量和放样。程序根据道路设计确定的桩号和偏差来对设计点进行坐标计算和放样。
在进行道路设计与放样之前,应该设置好作业、测站以及后视方位角。
8.6.1 水平定线设计
水平定线包含以下元素:起始点、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逐桩间距(INTG)、变宽点桩号(WIDE)、加桩桩号(PEG)。
定义一条水平定线首先要输入起始点的详细情况(桩号,坐标N、E,起始方位角)。
起始点 桩号: 0.000 X/Y: 0.000m Y/E: 0.000m 方位: 0.0000 回退 输入完成后按[ENT]回车进入主线过程输入屏幕:
水平定线 1 桩号: 30.000m 方位: 23.2340 Ne: 68.438m Ee: 32.236m 直线 圆弧 缓曲 P1↓ 屏幕右上角显示当前水平定线的个数。
该屏幕显示:当前定线数据末端的桩号、该桩号处切线的方位角和创建新线型的功能键。系统提供了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定线输入功能。 选择其中一个功能键,输入该桩号的详细信息即可生成定线的元素,按[ENT]键,系统软件就会计算新的桩号和方位角,并返回到主定线屏幕,此时可定义其它的线型,新的定线元素只能加到原定线文件的尾部。 操作步骤:
77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①在主菜单中,按F2(测量程序)进入到测量程序菜单,按F4键进入到测量程序菜单第二页。 操作 显示 测量程序 (2/2) F1:点到直线的测量 F2:道路测量 F3:坐标放样 F4:后方交会 F2 F4 选择一个文件 ②按F2(道路测量)键 F2 FN : 回退 调用 字母 ③输入文件名,按ENT回车键确认。 道路测量 F1:道路设计 F2:道路放样 F3:删除水平定线数据 F4:删除垂直定线数据 F2 道路设计 F1:定义水平定线 F2:编辑水平定线 F3:定义垂直定线 F4:编辑垂直定线 ④按F1(道路设计) F1 起始点 桩号: 0.000 ⑤按F1(定义水平定线),进入到水平定线菜单。 F1 X/Y: 0.000m Y/E: 0.000m 方位: 0.0000 回退 78
SOUTH 南方测绘
⑥输入起始点的桩号、北坐标、东坐标,起始方位角按ENT进入到主定线屏幕 输入 起始 数据 ENT 水平定线 1 桩号: 30.000m 方位: 23.2340 Ne: 68.438m Ee: 32.236m 直线 圆弧 缓曲 P1↓
在主定线屏幕中我们可以向当前曲线的末尾添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通过按F1-F3键可以选择不同的线型。
直线
在定义好起始点或者定义好其它线型之后可以进行直线的定义。直线参数只包括直线长度,长度值要大于零。
79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①在主定线屏幕中按F1(直线),便进入到定义直线屏幕。 操作 显示 直线 长度: 0.000 m F1 回退 输入 长度 ENT 直线 长度: 15.36 m ②输入直线的长度,按ENT。 回退 ③返回到主定线屏幕。 水平定线 2 桩号: 230.000m 方位: 13.2340 Ne: 99.369m 直线 圆弧 缓曲 P1↓
圆曲线
在主定线屏幕中选择F2(圆弧)键,便可以定义圆曲线。圆曲线包括半径和弧长。半径值的规定为:沿着曲线前进的方向。当向右转弯时半径为正值,当向左转弯时半径为负值。
80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①在主定线屏幕中按F2(圆弧),便进入到定义圆曲线屏幕。 输入 半径 ②输入圆曲线的半径,按ENT。 ENT 输入圆曲线的长度,按ENT。 输入 长度 ENT F2 操作 显示 圆曲线 半径: 0.0000 m 弧长: 0.000 m 回退 圆曲线 半径: 600.000 m 弧长: 123.655 m 回退 ③返回到主定线屏幕。 水平定线 3 桩号: 323.000m 方位: 17.2340 Ne: 137.438m Ee: 632.236m 直线 圆弧 缓曲 P1↓
81
SOUTH 南方测绘
缓和曲线
在主定线屏幕中选择F3(缓曲)键,便可以定义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输入包括缓和曲线参数A,起始半径Rs,结束半径Re。当输入半径为∞时,为方便输入,只需输入半径为0即可。
Rs、Re为正值,缓和曲线参数A为有符号数。 缓和曲线参数A的规定为:沿着曲线前进的方向。当向右转弯时A为正值,当向左转弯时A为负值。 操作过程 ①在主定线屏幕(1/2)中按F3键进入到缓和曲线参数输入界面 F3 操作 显示 缓和曲线 参数: 300 Rs: 62.330 m Re: 500.000 m 回退
82
SOUTH 南方测绘
②输入缓和曲线的半径,按ENT。 输入缓和曲线的长度,按ENT。 输入 半径 ENT 输入 长度 ENT 缓和曲线 参数: 300 Rs: 62.330 m Re: 500.000 m 回退 ③返回到主定线屏幕。 水平定线 4 桩号: 900.000m 方位: 92.3650 Ne: 258.032m Ee: 901.635m 直线 圆弧 缓曲 P1↓
逐桩间距(INTG)
在主定线屏幕第二页中按F1(INTG)就可进入到逐桩间距设置界面,逐桩间距要大于0。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输入逐桩间距或 变宽桩号或加桩桩号 ①在主定线屏幕(1/2)中按F4键进入到主定线屏幕(2/2) F4 INTG WIDE PEG P2↓ 输入 间距 ENT 逐桩间距 间距: 0.000m ②按F1(INTG)进入到逐桩间距输入界面。 回退 83
SOUTH 南方测绘
逐桩间距 间距: 20.000m ③返回到主定线屏幕。 WIDE PEG P2↓ 备注:逐桩间距只能输入一次,可以在编辑水平定线中对其进行修改。
变宽桩号(WIDE)
在主定线屏幕第二页中按F2(WIDE)就可进入到变宽桩数据输入界面,输入变宽点的桩号、左边路宽、右边路宽。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输入逐桩间距或 变宽桩号或加桩桩号 ①在主定线屏幕(1/2)中按F4键进入到主定线屏幕(2/2) F4 INTG WIDE PEG P2↓ 变宽桩号 桩号: 0.000m 左宽: 0.000m 右宽: 0.000m ②按F2(WIDE)进入到变宽桩号输入界面。 F2 回退 输入 数据 ENT ③输入桩号,左边路宽,右边路宽,按ENT(回车键)确认。 变宽桩号 桩号: 120.000m 左宽: 16.000m 右宽: 20.000m WIDE PEG 备注:每个变路宽点的数据将决定从这个桩号到下一个变宽点桩号之间的路宽,最后一个变宽点将决定从此桩号起一直到曲线结束的路宽。 84
SOUTH 南方测绘
加桩桩号(PEG)
在主定线屏幕第二页中按F3(PEG)就可进入到加桩数据输入界面,输入加桩点的桩号、左边路宽、右边路宽。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输入逐桩间距或 变宽桩号或加桩桩号 ①在主定线屏幕(1/2)中按F4键进入到主定线屏幕(2/2) F4 INTG WIDE PEG P2↓ 加桩桩号 桩号: 0.000m 左宽: 0.000m 右宽: 0.000m ②按F3(PEG)进入到加桩桩号输入界面。 F3 回退 输入 数据 ENT ③输入桩号,左边路宽,右边路宽,按ENT(回车键)确认。 加桩桩号 桩号: 205.000m 左宽: 33.000m 右宽: 93.000m WIDE PEG P2↓ 备注:可以输入多个加桩点,从而对路线中变路宽部位进行更好的拟合。
8.6.2 编辑水平定线数据
可以对已经完成的水平定线进行编辑。 圆曲线 半径: 900.000m 弧长: 300.000m
编辑 最前 最后 查找
85
SOUTH 南方测绘
屏幕下方软按键功能如下:
[最前]:按该功能键便把光标移到文件的开头,并显示第一个定线数据; [最后]:按该功能键便把光标移到文件的最后,并显示最后一个定线数据; [编辑]:对当前定线数据进行编辑;
[查找]:通过输入里程数来寻找定线数据;
通过以上功能键便能进行对定线数据的编辑。当输入完要修改的数据后,按[ENT]键便存储修改的数据。 操作过程 ①在道路设计菜单中按F2(编辑水平定线),便进入到水平定线编辑界面。 F2 操作 显示 圆曲线 半径: 600.000m 弧长: 123.655m 编辑 最前 最后 查找 圆曲线 半径: 600.000m 弧长: 123.655m ②通过按[▲]或[▼]键,选择需要修改的定线数据,按F1(编辑)键对其进行编辑,最后按ENT(回车)键确定。*1) [▲] 或 [▼] F1 输入 数据 ENT 回退 圆曲线 半径: 500.0000m 长度: 127.000m 回退 最前 最后 查找 ③屏幕返回到定线界面,显示修改后的定线数据,可以通过按[▲]或[▼]键,继续对其它定线数据进行修改。 圆曲线 半径: 500.0000m 长度: 127.000m 编辑 最前 最后 查找 86
SOUTH 南方测绘
*1)也可通过按F4(查找)键,通过输入要修改的定线数据所处于的桩号(里程数),查找到所需要修改的定线数据。
8.6.3 接收水平定线
可以从PC中接受已经设定好的水平定线数据文件,用来进行放样前的定线工作。
接收水平定线数据方法有两种:
1、直接从PC机中通过数据线将定线数据导入到当前工作的内存中。 操作方法参见 11.8
2、将定线数据保存在SD卡中,然后再导入到当前工作的内存。 操作方法参见 11.9
水平定线要保存到*.TXT文件中,具体格式与意义说明如下: 编号 数据格式 参数意义 起始点:起点桩号Z,坐标X,坐标Y,起始方位角a 直线数据:直线长度Lz 缓和曲线数据:缓和曲线参数A,起点半径Rs,终点半径Re 圆曲线数据:圆曲线半径R,曲线长度Ly 1 start Z,X,Y,a 2 Line Lz 3 spiral A,Rs,Re 4 arc R,Ly 6 integer L0 7 peg Zj,wLj,wRj 开始桩号Zi,左边路宽wLi,右边路宽wRi 5 wide Zi,wLi,wRi 变宽点数据:逐桩间距:逐桩间距长度L0 加桩点数据:加桩桩号Zj左边路宽wLj,右边路宽wRj
说明:
1、第1行为起始点数据,只能输入一个。
2、第2、3、4行数据为元素数据,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进行输入。
3、第5、6、7行数据为辅助计算数据,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输入,默认步长为20m。逐桩间距只能有一个。 4、缓和曲线参数A和圆曲线半径R为有符号数(沿着路线方向,左偏为负,
87
SOUTH 南方测绘
右偏为正),其它参数为正数。
5、缓和曲线半径为∞时输入半径为1e20。 例:
start 0,2541930.604,502841.293,191.5644 line 452.484 arc 1200,165.885 spiral -90,1e20,130 arc -130,214.928 spiral 110,1e20,280 arc 280,77.151 spiral 110,280,1e20 line 100.978 integer 20 wide 0,0,6.5
wide 130.945,1.8,6.5 wide 400,4.5,4.5 wide 1040,0,6.5 peg 130.945,1.8,6.5 peg 220,1.8,0 peg 240,2.338,0 peg 260,2.878,0 peg 1000,4.5,5.28 peg 1020,4.5,6.038 peg 1033.721,4.5,6.48
将设计好的定线数据保存在*.TXT 文件中就可以进行文件导入的工作,形成定线数据文件*.HAL。
88
SOUTH 南方测绘
8.6.4 删除水平定线数据
内存中的水平定线数据可以被删除,操作如下: 操作过程 ①在测量程序菜单(2/2)中按F2(道路测量)键,选择一个文件后,进入到道路测量放样程序。 操作 F2 选择 文件 ENT 显示 道路测量 F1:道路设计 F2:道路放样 F3:删除水平定线数据 F4:删除垂直定线数据 ②通过按F3(删除水平定线数据)键,进入到水平定线数据删除界面。 ③按F4(是)键,则当前选定的水平定线数据被删除。
F3 删除水平定线数据 删除? [否] [是] 8.6.5 垂直定线设计
垂直定线由一组相交点构成,相交点包括桩号、高程和曲线长。垂直定线的起始点和结束的曲线长度必须为零。
89
SOUTH 南方测绘
在垂直定线屏幕中相交点可以按任何顺序输入。当输入完一点的数据后,按[回车]键便存储该点的数据,并进入下一点的输入屏幕:按[取消]键不存储该数据而退出垂直定线屏幕。
操作过程 ①在程序菜单中,按F2(测量程序)进入到测量程序菜单 F2 操作 显示 测量程序 (2/2) F1:点到直线的测量 F2:道路测量 F3:坐标放样 F4:后方交会 选择一个文件 ②按F2(道路放样)键 F2 FN : 回退 调用 字母 ③输入文件名,按ENT回车键确认。 道路测量 F1:道路设计 F2:道路放样 F3:删除水平定线数据 F4:删除垂直定线数据 F2 道路设计 F1:定义水平定线 F2:编辑水平定线 F3:定义垂直定线 F4:编辑垂直定线 ④按F1(道路设计) F1 90
SOUTH 南方测绘
⑤按F3(定义垂直定线),进入到垂直定线菜单。 F3 输入垂直定线 桩号: 0.000 高程: 0.000m 长度: 0.000m 回退 输入 数据 ENT ⑥输入第一个点的桩号、高程、长度,按ENT(回车)确认。*1) 输入垂直定线 桩号: 100.000 高程: 50.000m 长度: 0.000m 回退 ⑦一个点输入完成确认后,自动进入下一个点的定线数据的输入。 输入垂直定线 桩号: 0.000 高程: 0.000m 长度: 0.000m 回退 *1)起始点和结束点的曲线长度必须为零。
8.6.6 编辑垂直定线数据
可用于垂直定线的编辑,其步骤与水平定线的编辑基本一致。
操作过程 ①在道路设计菜单中按F4(编辑垂直定线),便进入到垂直定线编辑界面。 F4 操作 显示 编辑垂直定线 桩号: 100.000 高程: 50.000m 长度: 0.000m 编辑 最前 最后 查找 91
SOUTH 南方测绘
②通过按[▲]或[▼]键,选择需要修改的定线数据,按F1(编辑)键对其进行编辑,最后按ENT(回车)键确定。*1) [▲] 或 [▼] F1 输入 数据 ENT 编辑垂直定线 桩号: 100.000 高程: 50.000m 长度: 0.000m 回退 ③屏幕返回到定线界面,显示修改后的定线数据,可以通过按[▲]或[▼]键,继续对其它定线数据进行修改。 编辑垂直定线 桩号: 200.000 高程: 63.000m 长度: 0.000m 编辑 最前 最后 查找 *1)也可通过按F4(查找)键,通过输入要修改的定线数据所处于的桩号 (里程数),查找到所需要修改的定线数据。 8.6.7 接收垂直定线数据
可以从PC中接收已经设定好的垂直定线数据文件,用来进行放样前的定线工作。
接收垂直定线数据方法有两种:
1、直接从PC机中通过数据线将定线数据导入到当前工作的内存中。 操作方法参见 11.8
2、将定线数据保存在SD卡中,然后再导入到当前工作的内存。 操作方法参见 11.9 垂直定线数据格式如下: 桩号,高程,长度
说明:起始点与结束点的长度必须为0。 例:
1015.600,30.000,0.000 1325.000,60.000,200.000 1632.000,27.000,315.000
92
SOUTH 南方测绘
1900.000,33.000,0.000
将设计好的定线数据保存在*.TXT文件中,则可进行导入工作。
注:当导入仪器的过程中文件名要与相应的水平定线文件同名。
8.6.8 删除垂直定线数据
内存中的垂直定线数据可以被删除。操作步骤如下: 操作过程 ①在测量程序菜单(2/2)中按F2(道路测量)键,选择一个文件后,进入到道路测量放样程序。 ②通过按F4(删除水平定线数据)键,进入到垂直定线数据删除界面。 ③按F4(是)键,则当前选定的垂直定线数据被删除。 操作 F2 选择 文件 ENT 显示 道路测量 F1:道路设计 F2:道路放样 F3:删除水平定线数据 F4:删除垂直定线数据 F4 删除垂直定线数据 删除? [否] [是]
8.6.9 生成道路坐标文件
当完成竖直和水平定线工作后,则可根据定线数据输出坐标文件*.PTS到内存中。
操作步骤如下:
93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①在道路设计菜单(1/2)页中按F4键,进入到道路设计菜单(2/2)。 操作 显示 道路测量 (2/2) F1:生成坐标文件 F4 ②按F1(生成坐标文件)键,则将自动生成坐标文件*.PTS。 F1 <转换完成…. > 8.6.10 道路放样
对于道路的定线放样,必须要先定义线形。按照前几节的方法定义好水平定线数据和垂直定线数据(垂直定线数据如不需要计算填挖,可不予定义)。
94
SOUTH 南方测绘
在放样之前还要进行测站和后视的设置。除了按照(10.2.3)和(10.2.4)中的方法设置测站点和放样点之外,当定义了水平定线数据之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输入桩号来设置测站点和后视点。
在放样之前,可以通过在道路放样界面按F4(选择文件)键,选择需要的坐标文件,以利于测站点、后视点的调用。
设置测站点 操作过程 ①在测量程序菜单(2/2)中按F2(道路测量)键,选择一个文件后,进入到道路测量放样程序。 操作 F2 选择 文件 ENT 道路放样 F1:设置测站点 F2:设置后视点 F3:设置放样点 F4:选择文件 显示 道路测量 F1:道路设计 F2:道路放样 F3:删除水平定线数据 F4:删除垂直定线数据 ②按F2(道路放样)键,进入到道路放样界面。 F4 设置测站点 桩号: 0.000 偏差: 0.000m 仪高: 0.000m ③按F1(设置测站点)键 F1 回退 ④在已经设置后水平定线数据的情况下,可以输入桩号、偏差、和仪高设置测站点。*1)*2)*3),按ENT回车键确认,仪器将自动计算此点坐标 点名 输入 数据 ENT 测站点计算值 N : 15.230m E : 9.620m Z : 4.000m 设置 95
SOUTH 南方测绘
⑤按F4(设置)键完成对测站点的设置,返回到道路放样菜单界面。 F4 *1)输入的桩号必须保证在定义的水平定线上,否则将显示“无效的桩号”。 *2)通过按F3(点名)键,可以通过调用和输入设置测站点,具体操作见(10.2.3)。 *3)偏差为该点距离中心线的偏差。 设置后视点 操作过程 ①在测量程序菜单(2/2)中按F2(道路测量)键,选择一个文件后,进入到道路测量放样程序。 操作 F2 选择 文件 ENT 道路放样 F1:设置测站点 F2:设置后视点 F3:设置放样点 F4:选择文件 显示 道路测量 F1:道路设计 F2:道路放样 F3:删除水平定线数据 F4:删除垂直定线数据 ②按F2(道路放样)键,进入到道路放样界面。 F4 设置后视点 桩号: 0.000 偏差: 0.000m ③按F2(设置后视点)键 F2 回退 点名 96
SOUTH 南方测绘
④在已经设置后水平定线数据的情况下,可以输入桩号、偏差设置后视点。*1)*2)*3),按ENT回车键确认,仪器将自动计算此点坐标 ⑤按F4(设置)键完成对后视点的设置,仪器自动计算后视方位角。 输入 数据 ENT 后视点计算值 N : 27.230m E : 19.600m Z : 3.010m 确定吗? [否] [是] 照准后视点 F4 HB = 48° 37’ 13 ’ ’ >照准? [否] [是] 道路放样 F1:设置测站点 F2:设置后视点 F3:设置放样点 F4:选择文件 ⑥照准后视点,按F4(是)键完成对后视点的设置,仪器将根据方位角自动配置水平度盘。 F4 *1)输入的桩号必须保证在定义的水平定线上,否则将显示“无效的桩号”。 *2)通过按F3(点名)键,可以通过调用和输入设置后视点,具体操作见(10.2.4)。 *3)偏差为该点距离中心线的偏差。
道路放样
定线放样数据的规定如下图所示:
偏差 左:表示左边桩点与中线的平距 右:为右边桩与中线的平距 高差 左:表示左边桩与中线点的高程差右:表示右边桩与中线点的高程差
97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步骤如下:
操作过程 ①在测量程序菜单(2/2)中按F2(道路测量)键,选择一个文件后,进入到道路测量放样程序。 操作 F2 选择 文件 ENT 道路放样 F1:设置测站点 F2:设置后视点 F3:设置放样点 F4:选择文件 显示 道路测量 F1:道路设计 F2:道路放样 F3:删除水平定线数据 F4:删除垂直定线数据 ②按F2(道路放样)键,进入到道路放样界面。 F4 选择放样方式 F1:使用坐标文件数据 F2:输入桩号和偏差 ③按F3(设置放样点)键*1) F3 道路放样 起始桩: 0.000 桩间距: 0.000m ④按F2(输入桩号和偏差)键 F3 回退 ⑤输入准备放样的道路的起始桩位的里程数、桩与桩之间的距离,按ENT(回车)确认数据*2)。 输入 数据 ENT P↓ 道路放样 左偏差: 15.000m 右偏差: 20.000m 左高差: 3.000m 右高差: -3.000m 回退 P↓ 98
SOUTH 南方测绘
⑤输入放样偏差*3),按ENT(回车)确认。 输入 数据 ENT 定线放样 桩号: 0.000 偏差: 0.000m 高差: 0.000m 回退 斜坡 放样 P1↓ 定线放样 桩号: 0.000 定线放样 偏差: 0.000m 桩号: 0.000 定线放样 m 桩号: 0.000: 0.000 偏差标高: 0.000高差: 0.000m m 偏差回退 斜坡 放样 : 0.000 P1↓ 高差m 高差 左偏 右偏 m P2↓ : 0.000 回退⑥按F4(P↓)键,可以进入定线放样软键的第二页和第三页,完成对放样点位的选择。*4)*5)*6) F4 回退 增桩 减桩 P3↓ ⑦当输入完成桩号的数据后,在软件功能菜单第一页按F3(放样)键,仪器自动根据输入的放样数据计算待放样点的坐标。 F3 定线放样坐标 N: 23.620m E: 64.589m Z: -3.000m 记录 PSM PPM 下步 –30 ⑧按F4(下步)键进入到放样参数计算界面。*7) 放样参数计算 HR : 305° 10’ 20 ’ ’ HD : 122.568 m 4.6 F4 ⑨按F4继续键,调整dHR为0。*8) HR:放样点方位角 dHR:当前方位角与放样点位的方位角之差=实际水平角—计算的水平角 当dHR=0º00ˊ00\"时,即表明放样方向正确。 PSM –30 PPM 4.6 继续、 角度差调为零 HR : 305° 10’ 20 ’ ’ dHR : 0° 00’ 00 ’ ’ F4 、 距离 坐标 换点、 99
SOUTH 南方测绘
⑩按F4换点键,返回到④,进入到下一放样点输入界面。 F4 定线放样 桩号: 0.000 偏差: 0.000m 高差: 0.000m 标高: 0.000m 回退 斜坡 放样 P1↓ *1)按F1键可以调用已经生产的坐标数据文件的数据进行放样。 *2)按F4(P↓)键,可以在偏差和起始点输入界面之间进行切换。 *3)左边桩偏差值为负数,右边桩偏差值为正数。 *4)在第二页,按F2(左偏)、F3(右偏)可以在左边桩,中线桩和右边桩之间进行切换。 *5)在第三页,按F2(增桩)、F3(减桩)可以根据之前输入的桩间距在不同桩号之间切换。 *6)通过按 [▲]或[▼]键,可以对同一桩号偏差、高差还有标高进行手工输入。 *7)按F1(记录)可以对放样点的坐标进行保存。 *8)具体放样操作步骤见(10.2.5) 8.6.11 斜坡放样
斜坡放样可作为定线放样选择项的一部分来执行;必须先在道路设计菜单中定义垂直定线和水平定线后才能进行斜坡放样;在(8.6.9)④中放样屏幕中按F2(斜坡)键则进入斜坡放样功能。
斜坡放样主屏幕:
斜坡放样
左挖: 0.000m 左填: 0.000m 右挖: 0.000m
右填: 0.000m
回退
这里输入的填挖量实际是一个比值
100
SOUTH 南方测绘
1
n
1:n
填挖可以用左右斜坡来输入,对于填和挖,用正号输入所要求的斜坡,系统软件会根据该点的实际位置从表中选择适当的坡度。
填或挖是由连接点的估计高程来确定,若高程在连接点的高程之上,则用挖斜坡,否则用填斜坡。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斜坡放样 左挖: 0.000m 左填: 0.000m 右挖: 0.000m 右填: 0.000m ①在主放样屏幕中按F2(斜坡)键则进入斜坡放样功能 F2 回退 ②输入左(或右),填(或挖)输入 的比值,输入完一项数据后按数据 ENT回车确认。*1) ENT *2) 斜坡放样 左挖: 2.000m 左填: 0.000m 右挖: 1.000m 右填: 0.000m PSM 6左 –30 PPM 7右 4.6 ↑ 7.912m → 6.247m HD : 15.802 m 测量 模式 停止、 101
SOUTH 南方测绘
PSM ③旋转仪器并进行测距,直到[→][↑]的值为零为止。则放样完毕。 –30 PPM F1 ↑ 0.000m → 0.000m HD : 15.802 m 4.6 测量 模式 停止、 ④按ESC返回到上一界面,可继续输入数据进行斜坡放样。 ESC 斜坡放样 左挖: 0.000m 左填: 0.000m 右挖: 0.000m 右填: 0.000m 6左 7右 注:*1)若地表面通过连接点,则计算不出交点。 *2)若计算点填挖量为零,则不能计算填挖量。
8.7 坐标放样
此测量程序可以完成对已知坐标的测设 具体操作步骤见第10章 (坐标放样)
8.8 后方交会
在新站上安置仪器,用最多可达7个已知点的坐标和这些点的测量数据计算新坐标
具体操作见10.4.2 (后方交会)
102
SOUTH 南方测绘
九、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菜单的操作流程 正常测量模式 M 菜单 (1/2) F1:数据采集 F2:测量程序 F3:内存管理 F4:设置 F1 选择一个文件 FN: 回退 调用 数字 设置数据采集文件 (1/2) 数据采集F1:输入测站点 F2:输入后视点 F3:测量 F4:选择文件 (2/2) 测量程序F1:输入编码 F2:设置
103
输入测站点(参见9.2.3) 输入后视点(参见9.2.3) 测量 (参见9.2.4) 选择文件(确定测量以及坐标文件) 输入编码 (参见9.4) 设置 (参见9.5) SOUTH 南方测绘
NTS-312/5系列可将测量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内存划分为测量数据文件和坐标数据文件。
测量数据:被采集的数据存储在测量数据文件中。并且可以选择同时
保存测量原始数据和坐标数据。
1)关闭电源时可确认仪器处于主菜单显示屏或角度测量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存储器输入,输出过程的完结,避免存储数据可能出现丢失。 2)为安全起见,应预先准备好已充足电的备用电池,防止因为电池电量不足而导致的数据丢失。
9.1操作步骤
1. 选择数据采集文件,使其所采集数据存储在该文件中。 * 当选择数据采集文件后,将自动选择或生成同一文件名的坐标数据件,
并置为当前。
* 当需要同时保存测量的原始数据和坐标数据的时候,应先选择参数设
置,在“是否自动转换坐标”中,选择“是”,否则将只保存测量原始数据。
2. 测站坐标数据及后视坐标数据调用的数据是坐标数据文件中的数据,
所以当需要进行坐标数据的调用时要先进行坐标数据文件的设置,同时测量所得坐标文件也将保存在此文件中。(当无需调用已知点坐标数据时,可省略此步骤)
3. 置测站点。包括仪器高和测站点号及坐标。
4. 置后视点,通过测量后视点进行定向,确定方位角。 5. 置待测点的点名,编码和棱镜高,开始采集,存储数据。
104
SOUTH 南方测绘
9.2准备工作
9.2.1数据采集文件的选择
首先必须选定一个数据采集文件,在启动数据采集模式之后即可出现文件选择显示屏,由此可选定一个文件。
文件选择也可在该模式下的数据采集菜单中进行。 操作过程 ①按 M 键 操作 M 显示 菜单 (1/2) F1:数据采集 F2:测量程序 F3:内存管理 F4:参数设置 选择一个文件 ②按F1(数据采集)键 F1 FN:DATA 01 回退 调用 数字 文件调用 ③按F2(调用)键,显示文件目录*1) F2 → *DATA 01 .RAW 15K DATA 02 .RAW 20K DATA 03 .RAW 10K 查找 文件调用 上页 下页 ④按[▲]或[▼]键使文件表向上下滚动,选定一个文件*2),3) [▲] 或 [▼] DATA 01 .RAW 15K → *DATA 02 .RAW 20K DATA 03 .RAW 10K 查找 上页 下页 105
SOUTH 南方测绘
⑤按ENT(回车)键,文件即被确认,显示数据采集菜单(1/2)。 ENT 数据采集 (1/2) F1:输入测站点 F2:输入后视点 F3:测量 F4:选择文件 *1)如果您要创建一个新文件,并直接输入文件名,可按F1(输入)键,然后键入文件名 *2)如果菜单文件已被选定,则在该文件名的左边显示一个符号“*” *3)按F1(查找)键可查看箭头所标定的文件数据内容 选择文件也可由数据采集菜单2/2按上述同样方法进行。
9.2.2坐标文件的选择(供数据采集用)
若需调用坐标数据文件中的坐标作为测站点或后视点坐标用,则预先应由数据采集菜单(1/2)选择一个坐标文件。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测量程序 F1:测量文件 F2:坐标文件 ①由数据采集菜单(1/2)按F4 (选择文件)键 F4 选择一个文件 ②按F2(坐标文件)键 F2 FN:FN 01 回退 调用 数字 106
SOUTH 南方测绘
文件调用 ③按F2(调用)键 F2 → &FN 01 .PTS 15K FN 02 .PTS 20K FN 03 .PTS 10K 查找 ④按[▲]或[▼]键使文件表向上下滚动,选定一个文件*1)*2)按ENT(回车)键确认,回到数据采集菜单(1/2) 上页 下页 F4 数据采集 (1/2) F1:输入测站点 F2:输入后视点 F3:测量 F4:选择文件 *1)“&”表示当前选定的坐标文件 *2)按F1(查阅)键可查看箭头所标定的坐标文件内容
9.2.3测站点和后视点
测站点与定向角在数据采集模式和正常坐标测量模式是相互通用的,可以在数据采集模式下输入或改变测站点和定向角数值。
测站点坐标可按如下两种方法设定:
1)利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来设定 2)直接由键盘输入
后视点定向角可按如下三种方法设定:
1)利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来设定
107
SOUTH 南方测绘
2)直接键入后视点坐标 3)直接键入定向角
**方位角的设置需要通过测量来确定。
注:如何将坐标数据存入内存,可参阅11.4“直接键入坐标数据”和11.7.2“接收数据”
设置测站点的示例:
(利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来设置测站点的操作步骤)
操作过程 ①由数据采集菜单(1/2),按F1(输入测站点)键,即显示原有数据。 操作 显示 输入测站点 点名→ 编码 : 仪高 : 0.000m F1 输入 查找 测站 记录 输入测站点 ②按F3(测站)键 F3 点名 :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输入测站点 ③输入点名*1),按ENT回车确认。 F1 N: 152.258 m E: 376.390 m Z: 2.362 m 〉OK? [否] [是] 108
SOUTH 南方测绘
输入测站点 ④按F4(是)键确认此点 F4 点名→ DATA 03 编码 : 仪高 : 0.000 m 输入 查找 测站 记录 输入 编码 ENT 输入 仪高 ENT 输入测站点 点名→ DATA 03 编码 : SOUTH 仪高 : 1.250 m ⑤输入编码,仪高*2) 输入 查找 测站 记录 输入测站点 ⑥按F4(记录)键 F4 点名→ DATA 03 编码 : SOUTH 仪高 : 1.250 m 记录? [否] [是] 数据采集 (1/2) F1:输入测站点 F2:输入后视点 F3:测量 F4:选择文件 ⑦按F4(是)键,显示屏返回数据采集菜单1/2 F4 *1)参见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2)如果不需要输入仪高(仪器高),则可按F3(记录)键。 在数据采集中,测量文件存入的测站数据有点号,标识符和仪高,坐标文件中存储测站坐标。 如果在内存中找不到给定的点,则在显示屏上就会显示“点名错误”。
109
SOUTH 南方测绘
设置方向角示例:(*方位角通过测量的方式得到保存。)
以下通过输入点号设置后视点将后视方位角数据寄存在仪器内 操作过程 操作 F2 F3 显示 输入后视点 点名→ DATA 06 编码 : 仪高 : 0.000 m ①由数据采集菜单(1/2) 按F2(输入后视点),即显示原有数据 输入 置零 后视 测量 输入后视点 点名 : DATA 07 ②按F3(后视)键 回退 调用 数字 坐标 输入后视点 ③输入后视点点名*1),按ENT(回车)确认 N: 102.259 m F1 E: 202.102 m Z: 1.033 m 〉OK? [否] [是] PSM ④按F4(是)键,仪器自动计算,显示后视点设置界面。 F4 照准后视点 HB = 125° 12’ 20 ’ ’ –30 PPM 4.6 >照准? [否] [是] 110
SOUTH 南方测绘
⑤按F4(是)键确认此点,按同样方法,输入点编码*2),反射镜高 输入PT-22 F4 输入后视点 点名 : DATA 06 编码 : SOUTH 镜高→ 1.210 m 输入 置零 后视 测量 输入后视点 ⑥按F4(测量)键 F4 点名 : DATA 06 编码 : SOUTH 镜高→ 1.210 m 角度 斜距 坐标 PSM –30 PPM 4.6 V : 95° 30’ 55’ ’ 30’ 20 ’ ’ HR : 155°SD * [N] m 测量 自动存储坐标 点名 DATA 10 >重写? [否] [是] 数据采集 (1/2) F1:输入测站点 F2:输入后视点 F3:测量 F4:选择文件 ⑦照准后视点 选择一种测量模式并按相应的软键 例:F2(斜距)键 进行斜距测量,根据定向角计算结果设置水平度盘读数,按F4(是)键,测量结果被寄存,显示屏返回到数据采集菜单(1/2) 照准 F2 *1)参见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2)点编码可以通过输入字母数字来输入,为了显示编码库文件内容,可按F2(调用)键 如果在内存中找不到给定的点,则在显示屏上就会显示“点名错误”。 111
SOUTH 南方测绘
9.2.4进行待测点的测量,并存储数据。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数据采集 (1/2) F1:输入测站点 F2:输入后视点 F3:测量 F4:选择文件 ①由数据采集菜单1/2, 按F3(测量)键,进入待测点测量。 F3 输入观测点 点名→ 编码 : 镜高 : 0.000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②按F1(输入)键,输入点名后 *1)按ENT确认 F1 输入 点名 ENT 输入 编码 ENT 输入 镜高 ENT 输入观测点 点名→ DATA 1 编码 : 镜高 : 0.000 m 回退 返回 数字 输入观测点 点名→DATA 16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65 m ③按同样方法输入编码,棱镜高 *2) 回退 返回 数字 112
SOUTH 南方测绘
输入观测点 ④按F3(测量)键 F3 点名→DATA 16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65 m 角度 斜距 坐标 偏心 ⑤照准目标点 照准 PSM –30 PPM ⑥按F1到F3中的一个键 例:F2(斜距)键开始测量 按F4(记录)键 ,数据被存储, 显示屏变换到下一个镜点 *3) V : 95° 30’ 55’ ’ HR : 155° 30’ 20 ’ ’ SD * 122.568 m 4.6 F2 测量 输入观测点 停止 记录 点名→DATA 17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65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输入观测点 点名→DATA 17 编码 : PICD 镜高 : 1.302 m ⑦输入下一个镜点数据并照准该点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113
SOUTH 南方测绘
PSM –30 PPM ⑧按F4(同前 )键 按照上一个镜点的测量方式进行测量 测量数据被存储 按同样方式继续测量 按ESC键即可结束数据采集模式。 V : 15° 26’ 55’ ’ HR : 162° 22’ 20 ’ ’ SD * [N] m 4.6 照准 F4 测量 输入观测点 点名→DATA 18 编码 : PICD 镜高 : 1.302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2)点编码可以通过输入字母数字来输入,为了显示编码库文件内容,可按F2(调用)键。 *3)若测量模式为单次测量,则测量数据自动存入内存中,不需要按记录键。
查找记录数据
在运行数据采集模式时,您可以查阅记录数据 操作过程 ①运行数据采集模式期间可按F2(查找)键*1)此时在显示屏的右上方会显示出工作文件名 操作 显示 输入观测点 点名→ 编码 : 镜高 : 0.000 m F2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114
SOUTH 南方测绘
②在三种查找模式中选择一种按F1到F3中的一个键*2),显示相应数据 F1—F3 查找数据 FN: FN 01 F1:第一个数据 F2:最后一个数据 F3:按点名查找 *1)若箭头位于编码旁边,即可查阅编码表 *2)本项操作和内存管理模式中的“查找”操作一样,详情可参见11.2“数据查阅”。
直接输入编码
在运行数据采集模式期间,您可直接输入编码。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输入观测点 点名 : DATA 17 编码→PICD 镜高 : 1.302 m ①在运行数据采集模式下移动光标到编码项,按F1(输入)键 F1 输入 编码 ENT 输入 调用 测量 同前 输入观测点 点名 : DATA 17 编码→SOU_ 镜高 : 1.302 m 回退 返回 字母
利用编码表输入编码
您也可利用编码表输入编码
115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①在数据采集模式下,移动光标到编码项,按F2(调用)键 操作 F2 显示 输入观测点 点名 : DATA 20 编码→SOUTH 镜高 : 1.302 m 输入 调用 测量 同前 [▲] 、 [▼] 00: SOUTH 01: SOUTH 01 → 02: SOUTH 02 03: SOUTH 03 调用编码 ②按下列光标键,可使记号增加或减少[▲]或[▼]:逐1增加或减少*2) 编辑 上页 删除 下页 输入观测点 点名 : DATA 20 编码→SOUTH 02 镜高 : 1.302 m ③按F4(回车)键 F4 输入 调用 测量 同前 *1)按F1(编辑)键,可编辑编码库。 按F3(删除)键,可删除光标所指示的点编码登记号 在数据采集菜单2/2或内存管理菜单2/3均可对点编码内容进行编辑。 9.3偏心测量
当棱镜难于直接安置在目标点(如在树木的中心,水池的中心)上时,此测量模式是十分有用的。
在数据采集模式下,本仪器共有四种偏心测量模式: 1. 角度偏心测量 2. 距离偏心测量 3. 平面偏心测量 4. 圆柱偏心测量
116
SOUTH 南方测绘
9.3.1角度偏心测量
将棱镜安置在离仪器到目标点A0相同水平距离的另一个合适的目标点上进行测量。
如果测量地面点A1的坐标:应输入仪器高/棱镜高
如需测量点A0的坐标:只需输入仪器高(设置棱镜高为0)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输入观测点 点名→DATA 22 编码 : SOUTH 镜高 : 1.365 m ①在数据采集模式下的测量界面下,按F3(测量)键 F3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117
SOUTH 南方测绘
输入观测点 点名→DATA 22 编码 : SOUTH 镜高 : 1.365 m 角度 倾斜 坐标 偏心 ②按F4(偏心)键 F4 偏心测量 F1:角度偏心 F2:距离偏心 F3:平面偏心 F4:圆柱偏心 ③按F1键(角度偏心),进入偏心测量 照准棱镜F1 PSM –30 PPM 4.6 HR : 0° 34’ 24 ’ ’ HD: m 测量 ④照准棱镜 照准P 照准目标 ⑤按F1(测量)键进行连续测 量,显示目标点的HR(方位角)、F1 HD(水平距离)、 VD(高差) SD (斜距) HR : 0° 34’ 24 ’ ’ HD : 265.322 m VD : 1.230 m SD : 265.325 m 记录 照准目标 ⑥转动水平制、微动螺旋照准目标点A0 照准A0 HR : 0° 136’ 29 ’ ’ HD : 215.322 m VD : 2.231 m SD : 265.325 m 记录 118
SOUTH 南方测绘
照准目标 ⑦按显示目标点A0的坐标,依次显示N(北)、E(东)和Z(竖向) N : 265.222 m E : 15.390 m Z : 1.230 m 记录 输入观测点 ⑧按F4(记录)键 数据被记录,进入下一个目标点 测量显示屏
F4 点名→DATA 23 编码 : SOUTH 镜高 : 1.365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9.3.2距离偏心测量
通过输入目标点偏离反射棱镜的前后左右的偏心水平距离,即可测定该目标点的位置。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119
SOUTH 南方测绘
输入观测点 点名→DATA 22 编码 : SOUTH 镜高 : 1.365 m ①在数据采集模式下的测量界面下,按F3(测量)键 F3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输入观测点 点名→DATA 22 编码 : SOUTH 镜高 : 1.365 m 角度 倾斜 坐标 偏心 ②按F4(偏心)键 F4 偏心测量 F1:角度偏心 F2:距离偏心 F3:平面偏心 F4:圆柱偏心 距离偏心 ③按F2键(距离偏心) F2 输入向右偏距 oHD : 0.000 m 回退 输入 向右 偏心 距 ENT 输入 向前 偏心 距 ENT 120
距离偏心 输入向右偏距 oHD : 65.980_ m ④ 输入向左或向右偏心距,按ENT(回车)*1) 回退 距离偏心 ⑤输入向前偏心距,按ENT(回车) 输入向前偏距 oHD : 9_ m 回退 SOUTH 南方测绘
距离偏心⑥照准棱镜中心,按F1(测量)键,显示目标点加上偏心改正后的结果的HR(方位角)、HD(水平距离)、 VD(高差) SD(斜距)。 照准 棱镜 F1 PSM –30 PPM 4.6 HR : 69° 34’ 24 ’ ’ HD : m 测量 距离偏心 HR : 125° 24’ 24 ’ ’ HD : 265.322 m VD : 1.230 m SD : 265.325 m ⑦按显示目标点A0的坐标,依次显示N(北)、E(东)和Z(竖向) 记录 照准目标 N : 122.305 m E : 6.390 m Z : 1.230 m 记录 输入观测点 ⑦按F4(记录)键,测量数据被记录,进入下一个目标点测量显示屏。 F4 点名→DATA 26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62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121
SOUTH 南方测绘
9.3.3平面偏心测量
该功能用于测定无法直接测量的点位,如测定一个平面边缘的距离或坐标。
此时首先应在该模式下测定平面上的任意三个点(P1,P2,P3)以确定被测平面,照准测点P0,然后仪器就会计算并显示视准轴与该平面交点距离和坐标。
设置测站点坐标可参阅“7.2测站点坐标的设置”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输入观测点 点名→DATA 15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65 m ①在数据采集模式下的测量界面下,按F3(测量)键 F3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输入观测点 点名→DATA 15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65 m 角度 倾斜 坐标 偏心 122
SOUTH 南方测绘
②按F4(偏心)键 F4 偏心测量 F1:角度偏心 F2:距离偏心 F3:平面偏心 F4:圆柱偏心 –30 PPM PSM 平面偏心 No 1 # 4.6 ③按F3(平面偏心)键 F3 HD: m 测量 ④照准棱镜P1,按F1(测量)键,开始连续测量,测量结束显示屏提示进行第二点测量 ⑤按同样方法进行第二点和第三点测量,显示屏变为平面偏心测量下 ⑥照准处于该平面上的目标点(P0)*1)*2),则显示该点的V、HR、HD、VD、SD。 4.6 照准 P1 F1 照准P2 F1 照准P3 F1 照准待测 目标点 –30 PPM PSM 平面偏心 No 2 # HD: m 测量 平面偏心No 2 # PSM PPM –30 4.6 HD* m 测量 平面偏心No 3 # PSM PPM –30 4.6 HD* m 测量 V : 93° 15’ 55’ ’ HR : 125° 15’ 25’ ’ HD: 103.15 m VD: 112.365 m SD: 235.769 m 记录 123
SOUTH 南方测绘
⑦按显示目标点A0的坐标, 显示N(北)、E(东)和Z(竖向) ⑧按F4(记录)键,测量数据被存储。显示返回到数据采集模式下的一个点名。 N: 36.265 m E: 15.306 m Z: 17.360 m 记录 输入观测点 点名→DATA 16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65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1) 若由3个观测点不能通过计算确定一个平面时,则会显示错误信息,此时应从第一点开始重新观测。 *2)当照准方向与所确定的平面不相交的时候会显示错误信息。
9.3.4圆柱偏心测量
首先直接测定圆柱面上(P1)点的距离,然后通过测定圆柱面上的(P2)和(P3)点方向角(左右切线位置)即可计算出圆柱中心的距离,方向角和坐标。
124
SOUTH 南方测绘
圆柱中心的方向角等于圆柱面点(P2)和(P3)方向角的平均值。
设置测站点坐标可以参阅7.2“测站点坐标的设置”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输入观测点 点名→DATA 13 编码 : SOUTH 镜高 : 1.965 m ①在数据采集模式下的测量界面下,按F3(测量)键 F3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输入观测点 点名→DATA 13 编码 : SOUTH 镜高 : 1.965 m 角度 倾斜 坐标 偏心
125
SOUTH 南方测绘
②按F4(偏心)键 F4 偏心测量 F1:角度偏心 F2:距离偏心 F3:平面偏心 F4:圆柱偏心 –30 PPM PSM 圆柱偏心 中心 4.6 ③按F4(圆柱偏心)键 F4 HD: m 测量 –30 PPM PSM 圆柱偏心 心 中 4.6 ④照准圆柱面的中心(P1),按F1(测量)键开始连续测量,测量结束后,显示屏提示进行左边点(P2)的角度观测。 F1 HD* [N] m 测量 –30 PPM PSM 圆柱偏心 左边 4.6 HR : 25° 12’ 20 ’ ’ ⑤照准圆柱面左边点(P2),按F4(设置)键,测量结束后,显示屏提示进行右边点(P3)的角度观测。 照准P2 F4 PSM –30 PPM 4.6 设置 圆柱偏心右边 HR : 125° 14’ 40 ’ ’ 设置 126
SOUTH 南方测绘
⑥照准圆柱面右边点(P3),按F4(设置)键,则显示该点的PO点HR、HD、VD、SD。 照准P3 F4 ⑦按显示目标点A0的坐标, 圆柱偏心 HR : 175° 14’ 40 ’ ’ HD : 147.150 m VD : 32.106 m SD : 150.102 m 记录 圆柱偏心 N : 23.320 m E : 11.055 m Z : 2.230 m 显示N(北)、E(东)和Z(竖向) F4 记录 ⑧按F4(记录)键,测量数据被存储。显示返回到数据采集模式下的一个点名。 输入观测点 点名→DATA 14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65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9.4编辑编码库(编码输入)
在此模式下可将编码数据输入到编码库中,一个编码通常赋予一个1到50之间的编号,编码也可在内存管理菜单(2/3)下按同样方法进行编辑。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测量程序 (2/2) F1:输入编码 F2:设置 ①由数据采集菜单2/2按 F1(输入编码 )键 F1 127
SOUTH 南方测绘
②按上下([ ▲ ] [ ▼ ])光标键,可以选择相应的编码编号。 [ ▲ ] [ ▼ ] 输入观测点 00: →01: 02: 03: 编辑 上页 删除 下页 输入观测点输入观测点 →00: 00: 01: →02: 01: 02: 03: 03: ③按F1(编辑)键 F1 上页 删除 下页 编辑回退 上页 字母 下页 ④输入编码,按F4(回车)键*1) 输入观测点 00: F4 01: SOUTH →02: 03: 回退 上页 字母 下页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9.5数据采集参数设置
在此模式下可作下列数据采集模式的参数设置 设置参数项目 菜单 选择项目 内容 128
SOUTH 南方测绘
F1:测距模式 F2:测量次数 F3:存储设置 F4:数据采集设置 精测 / 跟踪 单次 / 连续 是 / 否 选择测距模式:精测/跟踪 选择测距次数:单次/连续测距 进行数据采集时,测量数据是否自动计算坐标数据并存入坐标文件 选侧数据采集中输入测点数据与测量的先后顺序 先输测点/先测量 *注:带下划线的为默认设置
如果在采集数据之前,要根据需要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设置。
129
SOUTH 南方测绘
十、坐标放样
放样模式有两个功能,即测定放样点和利用内存中的已知坐标数据设置新点,如果坐标数据未被存入内存,则也可从键盘输入坐标,坐标数据可通过个人计算机从传输电缆装入仪器内存。
坐标数据被存入坐标数据文件(坐标数据文件),有关内存细节,可参见十一“内存管理模式”,NTS-312/5能够将坐标数据存入内存,内存划分为测量数据和供放样用的坐标数据。
1)关闭电源时应确认仪器处于主菜单显示屏或角度测量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存储器输入、输出过程的完结,避免存储数据可能出现丢失。 2)为安全起见,建议先充足电池,准备好已充足电的备用电池 3)在记录新点数据时,应顾及内存可利用的存储空间。
130
SOUTH 南方测绘
10.1放样步骤
在放样的过程中,有以下几步:
1、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可进行测站坐标数据及后视坐标数据的调用。 2、 设置测站点。
3、 设置后视点,确定方位角。
4、 输入或调用所需的放样坐标,开始放样。
10.2准备工作
10.2.1坐标格网因子的设置
当放样坐标经过坐标格网因子的改正时,需对坐标格网因子按照相同参数进行设置。可以在坐标放样(2/2)中对格网因子进行设置。
10.2.2坐标数据文件的选择
运行放样模式首先要选择一个坐标数据文件,用于测站以及放样数据的调用,同时也可以将新点测量数据存入所选定的坐标数据文件中。 当放样模式已运行时,可以按同样方法选择文件。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坐标放样 (2/2) F1:选择文件 F2:新点 F3:格网因子 ①由坐标放样菜单2/2按F1(选择文件 )键 F1 选择一个文件 FN : 回退 调用 字母 131
SOUTH 南方测绘
文件调用 ②按F2(调用)键,显示坐标数据文件目录*1) F2 →&FN SOUTH .PTS 2K FN SOUTH1 .PTS 6K → FN SOUTH2 .PTS 15K 查找 ③按[▲]或[▼]键可使文件表向上或向下滚动,选择一个工作文件*2)3),按ENT回车确认。返回到放样(2/2) [▲] 或 [▼] 上页 下页 坐标放样 (2/2) F1:选择文件 F2:新点 F3:格网因子 *1)如果要直接输入文件名,可按F1(输入)键,然后输入文件名。 *2)如果菜单文件已被选定,则在该文件名的右边显示一个&符号。 *3)文件类型识别标志(*、&),参见11.3“文件管理”。
10.2.3设置测站点
设置测站点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1)调用内存中的坐标设置 2)直接键入坐标数据
*测站坐标保存在选择的坐标数据文件中
例:调用已存储的坐标数据设置测站点
操作过程 ①由坐标放样菜单(1/2)按F1(输入测站点)键,即显示原有数据 操作 输入测站点 显示 F1 点名 : SOUTH 01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132
SOUTH 南方测绘
FN: FN SOUTH ②输入点名*1),按ENT回车确认。 N: 152.258 m ENT E: 376.390 m Z: 2.362 m >OK? [否] [是] 输入仪器高 ③按F4(是)键,进入到仪高输入界面。 F4 仪高 : 1.236 m 回退 输入仪高 ENT ④输入仪器高,显示屏返回到放样单(1/2) 坐标放样 (1/2) F1:输入测站点 F2:输入后视点 F3:输入放样点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直接输入测站点坐标 操作过程 操作 输入测站点 显示 ①由放样菜单1/2按F1(输入测站点)键,即显示原有数据 F1 点名 : SOUTH 01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133
SOUTH 南方测绘
②按F4(坐标)键 F4 输入测站点 N: 156.987 m E: 232.165 m Z: 55.032 m 回退 输入仪器高 ③输入坐标值按ENT(回车)键*1),进入到仪高输入界面。 输入 坐标 ENT 仪高:_ 1.220 m 回退 ④按同样方法输入仪器高,显示屏返回到放样菜单1/2 输入 仪高 ENT 坐标放样 (1/2) F1:输入测站点 F2:输入后视点 F3:输入放样点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10.2.4设置后视点
如下三种后视点设置方法可供选用
1)利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文件设置后视点 2)直接键入坐标数据 3)直接键入设置角
每按一下F4键,输入后视定向角方法与直接键入后视点坐标数据依次更变。 输入后视点 点名 : SOUTH 02 例:利用已存储的坐标数据输入后视点坐标 方法1 调用已有点号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134 F4(坐标) 输入后视点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输入后视点 ①由坐标放样菜单按F2(输入后视点)键 F2 点名 : SOUTH 02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FN: FN SOUTH ②输入点名*1),按ENT回车确认。 输入 点名 ENT N: 103.210 m E: 21.963 m Z: 1.012 m 〉OK? [否] [是] PSM ③按F4(是)键,仪器自动计算,显示后视点设置界面。 F4 照准后视点 HB = 125° 12’ 20 ’ ’ –30 PPM 4.6 >照准? [否] [是] ④照准后视点,按F4(是)键显示屏返回到坐标放样菜单1/2 照准 后视 点 F4 坐标放样 (1/2) F1:输入测站点 F2:输入后视点 F3:输入放样点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每按一下F4键,输入后视定向角方法与直接键入后视点坐标数据依次更变。
例:直接输入后视点坐标
操作过程 操作 135
显示 SOUTH 南方测绘
输入后视点 ①由坐标放样菜单1/2按F2(输入后视点)键,即显示原有数据 F2 点名 : SOUTH 02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输入后视点 ②按F4(坐标)键 F4 N: 0.000 m E: 0.000 m 回退 PSM PPM 角度 ③输入坐标值按ENT(回车)键*1) 输入 坐标 ENT 照准后视点 照准后视点 F4 照准后视点 HB = 176° 22’ 20 ’ ’ –30 4.6 >照准? [否] [是] ④照准后视点 ⑤按F4(是)键,显示屏返回到放样菜单(1/2) 坐标放样 (1/2) F1:输入测站点 F2:输入后视点 F3:输入放样点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10.3实施放样
放样点位坐标的输入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1)通过点号调用内存中的坐标值 2)直接键入坐标值
136
SOUTH 南方测绘
例:调用内存中的坐标值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坐标放样 (1/2) F1:输入测站点 F2:输入后视点 F3:输入放样点 ①由坐标放样菜单(1/2)按F3(输入放样点)键 F3 输入放样点 点名 : SOUTH 19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输入棱镜高 ②输入点号*1),按ENT(回车)键*2),进入棱镜高输入界面 ③按同样方法输入反射镜高,当放样点设定后,仪器就进行放样元素的计算 HR:放样点的方位角计算值 HD:仪器到放样点的水平距离计算值 输入 点号 ENT 镜高 : 0.000 m 回退 PSM PPM 输入 镜高 ENT –30 放样参数计算 HR : 155° 30’ 20 ’ ’ HD : 122.568 m 4.6 继续、 137
SOUTH 南方测绘
④照准棱镜,按F4继续键 HR:放样点方位角 dHR:当前方位角与放样点位的方位角之差=实际水平角—计算的水平角 当dHR=0º00ˊ00\"时,即表明放样方向正确 ⑤按F2(距离)键 HD:实测的水平距离 dHD:对准放样点尚差的水平距离 dz=实测高差—计算高差 PSM –30 PPM 照准 角度差调为零 HR : 155° 30’ 20 ’ ’ dHR : 0° 00’ 00 ’ ’ 4.6 、 距离 坐标 换点、 F1 PSM –30 PPM HD: 169.355 m dH: -9.322 m dZ: 0.336 m 4.6 测量 角度 坐标 换点 PSM –30 PPM ⑥按F1(模式)键进行精测 F1 HD* 169.355 dH: : -9.322 m dZ : 0.336 4.6 测量 角度 坐标 换点 PSM –30 PPM HD* 169.355 m dH : 0.000 m dZ: 0.000 m 4.6 ⑦当显示值dHR,dHD和dZ均为0时,则放样点的测设已经完成*3) 测量 角度 坐标 换点 PSM –30 PPM 角度差调为零 HR : 155° 30’ 20 ’ ’ dHR : 0° 00’ 00 ’ ’ 4.6 、 距离 坐标 换点、 138
SOUTH 南方测绘
PSM ⑧按F3(坐标)键,即显示坐标值,可以和放样点值进行核对。 –30 PPM F3 N : 236.352 m E : 123.622 m Z : 1.237 m 4.6 测量 角度 输入放样点 换点 ⑨按F4(换点)键,进入下一个放样点的测设 F4 点名 :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1)参阅2.10“如何输入字母数字”。 *2)若文件中不存在所需的坐标数据,则无需输入点名,直接按(坐标)键输入放样坐标。 *3)通过按“距离”和“角度”可以对方样角度,距离进行切换。
10.4 设置新点
当需要测量一个新点作为测站点进行放样时,可以使用坐标放样中的“新点”功能。 建立新点方法:1:极坐标法 2:后方交会法
10.4.1 极坐标法
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上,用极坐标法测定新点的坐标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139
SOUTH 南方测绘
坐标放样 (1/2) F1:输入测站点 F2:输入后视点 F3:输入放样点 ①进入坐标放样菜单(1/2)按F4(P↓),进入坐标放样菜单(2/2) F4 坐标放样 (2/2) F1:选择文件 F2:新点 F3:格网因子 新点 F1:极坐标法 F2:后方交会法 ②按F2(新点)键 F2 选择一个文件 ③按F1(极坐标法)键 F1 FN : 回退 调用 字母 文件调用 → &DATA 01 .PTS 15K → &DATA 02 .PTS 20K → &DATA 02 .PTS 20K ④按F2(调用)显示坐标文件*1) F2 查找 ⑤按[▲]或[▼]键可使文件表[▲]或向上下滚动,选定一个文件*2)[▼] 3) 上页 下页 文件调用 → &DATA 01 .PTS 15K → &DATA 02 .PTS 20K → &DATA 02 .PTS 20K 查找 上页 下页 140
SOUTH 南方测绘
极坐标法 ⑥按F4(回车)键,文件被确认,进入到新点点名输入界面。 F4 点名 : DATA 02 编码 : 回退 查找 字母 ⑦输入新点的点名以及编码*4)输入点按ENT(回车)键,进入棱镜高名 输入界面。 ENT ⑧输入棱镜高,按ENT回车键确认。 输入棱镜高 ENT 输入棱镜高 镜高 : 0.000 m 回退 PSM PPM V : 95° 30’ 55’ ’ HR : 155° 30’ 20 ’ ’ HD : m VD : m –30 4.6 测量 PSM PPM V : 95° 30’ 55’ ’ HR : 155° 30’ 20 ’ ’ HD * [N] m VD : m –30 4.6 ⑨照准新点,按F1(测量)键进行距离测量 照准 F1 测量 PSM PPM –30 N: 178.222 m E: 306.560 m Z: 15.379 m 4.6 记录? [否] [是] 141
SOUTH 南方测绘
⑩按F4(是)键*5)。点名与坐标值存入坐标数据文件显示下一个新点输入菜单,点号自动加1。 极坐标法 F3 点名 : DATA 03 编码 : 回退 查找 字母 *1)如需直接输入文件名,请按F1(输入)键,输入文件名。 *2)如文件已选定,则在该文件名的左边显示一个符号“&”,有关文件使用状态识别符号(*、&)请参阅“11.3文件管理”。 *3)按F2(查找)键,可查看箭头所标定文件的数据内容。 *4)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5)当内存空间存满时就会显示出错误信息。
10.4.2 后方交会法
在新站上安置仪器,用最多可达7个已知点的坐标和这些点的测量数据计算新坐标,后方交会的观测如下:
*距离测量后方交会:测定2个或更多的已知点,已知点的最大夹角不能超过180°。
测站点坐标按最小二乘法解算(当使用距离测量作后方交会时,若只有观测2个已知点,则无需作最小二乘法计算)。
142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①进入坐标放样菜单(1/2)按F4(P↓),进入坐标放样菜单(2/2) 操作 显示 坐标放样 (2/2) F1:选择文件 F2:新点 F3:格网因子 F4 新点 F1:极坐标法 F2:后方交会法 ②按F2(新点)键 F2
143
SOUTH 南方测绘
选择一个文件 ③按F2(后方交会法)键 F2 FN : 回退 调用 字母 后方交会法 ④ 输入新点保存文件的文件名,按ENT回车键确认。 输入FN ENT 点名 : DATA 02 编码 : 回退 查找 字母 跳过 后方交会法 F1:距离后方交会 ⑤输入新点名 *1)*2),按ENT回车确认。 输入点名 ENT 输入仪器高 ⑥按F1(距离后方交会)键 F1 仪高 : 1.350 m 回退 输入仪高 ENT 输入点名 ENT 144
No 1# 点名 : ⑦输入仪器高,按ENT回车确认。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FN: FN SOUTH N: 103.210 m E: 21.963 m Z: 1.012 m ⑧输入已知点A的点名*3) 〉OK? [否] [是] SOUTH 南方测绘
输入棱镜高 镜高:_ 1.220 m ⑨按F4(是)键,进入到棱镜高输入界面,输入棱镜高,按ENT(回车)确认。 F4 输入棱镜高 ENT 回退 PSM PPM V : 95° 30’ 55’ ’ HR : 155° 30’ 20 ’ ’ HD * [N] m VD : m –30 4.6 测量 10照准已知点A,按F1(测量)○ No2# 键,进入已知点B输入显示屏 照准A F1 点名 :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后方交会残差 11按⑧-⑽步骤对已知点B进行○测量 *4)。则显示后方交会残差。 照准B F1 dHD: -0.001m dZ : 0.004m 下步 No 3# 计算 12按F1(下步)键,可对其他○已知点进行测量,最多可达到7个点。, F1 点名 :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后方交会残差 13按⑧-○10步骤对已知点C进行○测量 照准C F1 dHD: -0.003m dZ : 0.010m 下步 计算 145
SOUTH 南方测绘
PSM 14按F4(计算)键,显示新点○坐标 –30 PPM F4 N: 156.560 m E: 262.203 m Z: 23.112 m 4.6 记录? [否] [是] 15按F4(是)键*5) ○新点坐标被存入坐标数据文件并将所计算的新点坐标作为测站点坐标 显示新点菜单 F4 新点 F1:极坐标法 F2:后方交会法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2)如果无需存储新点数据,可按F3(跳过)键。 *3)如果需要键入已知坐标,可按F3(坐标)键。 *4)残差 dHD(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平距)=测量值 – 计算值。 dZ(由已知点A算出的新点Z坐标) - (由已知点B算出的新点Z坐标) *5)如在第5步按F3(跳过)键,此时新点数据不被存入到坐标数据文件,仅仅是将新点计算值替换为测站点坐标。
查阅坐标数据
您可以在放样模式下查阅点号名,也可以查看该点的坐标.[例:运行放样模式]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146
SOUTH 南方测绘
输入放样点 点名 : SOUTH 19 ①在坐标放样菜单1/2下按F3键,再按F2(调用)键,箭头标明已选择的数据 F3 F2 回退 调用 字母 坐标 FN: FN SOUTH →DATA 01 →DATA 02 →DATA 03 查阅 查找 上页 下页 ②按下列光标键,可使点号表向上向下滚动 [▲]或[▼]:逐1增加或减少 ③按F1(查阅)键,显示选定点号的坐标 按[▲]或[▼]键,仍可向上,下卷动点号数据 FN: FN SOUTH →DATA 01 →DATA 02 →DATA 03 [▲]或[▼] 查阅 查找 上页 下页 F1 点名 DATA 03 编码 N: 125.560 m E: 31.203 m Z: 23.112 m FN: FN SOUTH →DATA 01 →DATA 02 →DATA 03 ④按ESC键,显示返回点号表 ESC 查阅 查找 上页 下页 FN: FN SOUTH ⑤按ENT(回车)键和F4(是)键,所选择的点号被确认作为放样点点号 ENT F4 N: 178.222 m E: 306.560 m Z: 15.379 m >OK? [否] [是] 147
SOUTH 南方测绘
148
SOUTH 南方测绘
十一、内存管理模式
在此模式下可使用下列内存管理项目
1)存储介质:对当前的数据存储介质进行选择(FLASH/SD CARD)。 2)内存状态:检查存储数据的个数/剩余内存空间 3)数据查阅:查看记录数据
4)文件维护:删除文件/编辑文件名
5)输入坐标:将坐标数据输入并存入坐标数据文件 6)删除坐标:删除坐标数据文件中的坐标数据 7)输入编码:将编码数据输入并存入编码库文件
8)数据传输:发送测量数据或坐标数据,或编码库数据/上传坐标数
据或编码库数据/设置通讯参数
9)文件操作:将FLASH中和SD CARD 中的文件相互转存。 10)初始化:内存初始化
149
SOUTH 南方测绘
内存管理菜单操作
按M键,仪器进入菜单(1/2)模式
按F3(内存管理)键,显示内存管理菜单(1/3) 操作流程如下:
正常测量模式
ENT M
菜单 (1/2)
F1:数据采集 ESC F2:测量程序 F3:内存管理
F4:设置
▼ ▲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 ▲ 内存管理 (2/3) F1:输入坐标
F2:删除坐标 F3:输入编码
▼ ▲
内存管理 (3/3)
F1:数据传输 F2:文件操作 F3:初始化
150
SOUTH 南方测绘
11.1存储介质的选择
此模式用于选择当前的存储介质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菜单(1/2)按F3(内存管理 )键 F3 内存管理 F1:FLASH F2:SD CARD ②按F1(存储介质)键 F1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③按F1或F2键,选择相应的存储介质。界面返回到内存管理(1/3) F4 注:当没有存储卡时,屏幕下方显示“NO SD CARD!”
11.2显示内存状态
此模式用于检查内存状态
151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菜单(1/2)按F3(内存管理 )键 F3 内存状态 总容量: 2016K 已用空间: 65K 可用空间: 1955K ②按F2(内存状态)键,显示测量数据文件和坐标数据文件总数 F1 注:按ESC键可返回到内存管理菜单。
11.3数据查阅
此模式用于查阅内存中所保存的所有测量数据文件、坐标数据文件和编码库文件中的数据。
每种类型文件都有如下三种查找方式可供选用: 1、查找第一个数据 2、查找最后一个数据
3、按点名查找数据(测量数据 坐标数据)
按登记号查找编码
测量数据 :数据采集模式下保存的测量数据
152
SOUTH 南方测绘
坐标数据 :放样模式下的放样点,控制点和新点的坐标数据以及数
据采集模式下自动保存的测站、后视与测量的坐标数据。
编码库 :点编码库中1至99登记号数据
11.3.1测量数据的查阅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菜单1/2按F3(内存管理)键 F3 数据查阅 F1:测量数据 F2:坐标数据 F3:编码库 ②按F3(数据查阅 )键 F3 选择一个文件 ③按F1(测量数据 )键 F1 FN:FN 01 回退 调用 数字 ④输入文件名。按ENT(回车)键,*1)2) 例:输入文件名 FN 02 输入FN ENT 查找数据 FN: FN 02 F1:第一个数据 F2::最后一个数据 F3:按点名查找 153
SOUTH 南方测绘
⑤按F3(按点名查找)键,输入点名,按ENT(回车确认)。 F3 输入点名 ENT 点名查找 点名:DATA 06 回退 数字 点名查找 (1/3) 点名 DATA 06 ⑥按F4(P↓)键,上下卷动查看选择点 的数据。 N: 125.633m E: 26.385m Z: 36.023m P↓ F4 点名查找 (2/3) 点名 DATA 06 HR : 155° 30’ 20 ’ ’ PPM 4.6 PSM -30 P↓ 点名查找 (3/3) 点名 → DATA 06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36 m 编辑 P↓ *1)参阅2 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2)按F2(调用)键,显示文件目录 按[▲]或[▼]键,显示下一个或上一个点。
154
SOUTH 南方测绘
在查找模式下编辑测量数据
在此模式下点名,编码和镜高可以被修改,但观测值不可以修改。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点名查找 (3/3) 点名 → DATA 06 ①由数据显示屏第3页按F1(编辑)键 F1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36 m 编辑 P↓ 点名查找 (3/3) 点名 : DATA 06 ②按[▲]或[▼]键,选择待修改的数据项 [▲] [▼] 编码 : SOUTH 镜高 → _ 1.236 m 回退 返回 数字 保存 点名查找 (3/3) 点名 → DATA 06 输入 ③输入数据。按ENT(回车)键 数据 ENT 编码 : SOUTH 镜高 : 0.896 m 回退 返回 字母 保存 点名查找 (3/3) 点名 → DATA 06 ④按F4(保存)键,修改的数据被保存 F4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36 m 编辑 P↓ *1)参阅2 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155
SOUTH 南方测绘
11.3.2坐标数据的查阅
例:按点名查找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菜单1/2按F3(内存管理)键 F3 数据查阅 F1:测量数据 F2:坐标数据 F3:编码库 ②按F3(数据查阅 )键 F3 选择一个文件 ③按F2(坐标数据 )键 F2 FN:FN 02 回退 调用 数字 输入 FN ENT 查找数据 FN: FN 02 F1:第一个数据 F2::最后一个数据 F3:按点名查找 ④输入文件名。按ENT(回车)键,*1)2) 点名查找 ⑤按F3(按点名查找)键,输入点名,按ENT(回车确认)。 F3 输入 点名 ENT 156
点名:DATA 06 回退 数字 SOUTH 南方测绘
点名 DATA 06 编码 SOUTH N: 122.639m E: 15.023m Z: 1.003m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2)按F2(调用)键,显示文件目录。 按[▲]或[▼]键,显示下一个或上一个点。
11.3.3编码库的查阅
例:按登记号查找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菜单(1/2)按F3(内存管理)键 F3 数据查阅 F1:测量数据 F2:坐标数据 F3:编码库 ②按F2(数据查阅)键 F2 查找编码 F1: 第一个数据 F2:最后一个数据 F3:按点名查找 ③按F3(编码库)键 F3 157
SOUTH 南方测绘
查找编码 ④按F3(按编号查找)键 F3 编号: 01 回退 ⑤输入编号按F4(回车)键*1) 显示编号及有关数据 输入 编码 编号 F4 查找编码 →00: SOUTH 01: SOUTH 01 02: SOUTH 02 03: SOUTH 03 编辑 上页 删除 下页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按[▲]或[▼]键,显示下一个或上一个编码数据 按F1(编辑)键,可编辑选定的编码。 按F3(删除)键,可删除编码数据。
158
SOUTH 南方测绘
11.4文件维护
在此模式下可作如下操作:
更改文件名/查找文件中的数据/删除文件
由内存管理菜单1/3按F3(文件维护)键,可显示文件目录 文件维护菜单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内存状态 F2:F3: 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F4 ESC 文件维护 →* FN 01 .RAW 3K →& FN 02 .PTS 9K →* FN 03 .HAL 4K
→* FN 04 .VCL 1K
改名 删除 上页 下页
文件识别符号(*、&)
位于文件名之前的文件识别符表明该文件的使用状态 “*”:当前测量文件 “&”:当前坐标文件
数据类型识别符号(M/ C) “.RAW”测量数据文件 “.PTS”坐标数据文件
“.HAL”水平定线数据文件 “.VCL”垂直定线数据文件
文件类型之后的数字表示文件中数据的所占用当前内存的大小。 按[▲]或[▼]键,显示上一个或下一个文件
159
SOUTH 南方测绘
11.4.1文件改名
更改内存中一个现有文件的文件名
操作过程 操作 文件维护 显示 →* FN 01 .RAW 3K →& FN 02 .PTS 9K →* FN 03 .HAL 4K →* FN 04 .VCL 1K ①由内存管理菜单(1/3),按F4(文件维护)键 F4 改名 删除 上页 下页 ②按[▲]或[▼]键,选择待改名的文件 [▲] 或 [▼] 文件维护 →* FN 01 .RAW 3K →& FN 02 .PTS 9K →* FN 03 .HAL 4K →* FN 04 .VCL 1K 改名 删除 上页 下页 文件维护 ③按[F2](改名)键 F2 →* FN 01 .RAW 3K →& FN 02 .PTS 9K →* FN 03 .HAL 4K →* FN 04 .VCL 1K 回退 返回 数字 ④输入新文件名 按ENT(回车)键*1) 输入 文件名 ENT 文件维护 →* FN 01 .RAW 3K →& FN 02 .PTS 9K →* FN 99 .HAL 4K →* FN 04 .VCL 1K 改名 删除 上页 下页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不能使用已有的文件名 按ESC键,即返回文件管理菜单
160
SOUTH 南方测绘
11.4.2删除文件
删除内存中的一个文件,每次只能删除一个文件
操作过程 ①由内存管理菜单(1/3),按F4(文件维护)键 F4 操作 文件维护 显示 →* FN 01 .RAW 3K →& FN 02 .PTS 9K →* FN 03 .HAL 4K →* FN 04 .VCL 1K 改名 删除 上页 下页 ②按[▲]或[▼]键,选择待删除的文件 文件维护 [▲] 或 [▼] →* FN 01 .RAW 3K →& FN 02 .PTS 9K →* FN 03 .HAL 4K →* FN 04 .VCL 1K 改名 删除 上页 下页 ③按F2(删除)键 F2 文件维护 →* FN 01 .RAW 3K →& FN 02 .PTS 9K →* FN 03 .HAL 4K →* FN 04 .VCL 1K 删除? [否] [是] 文件维护 ④如确认删除该文件可按F4(是)键 F4 →* FN 01 .RAW 3K →* FN 03 .HAL 4K →* FN 04 .VCL 1K 改名 删除 上页 下页 按ESC键,可返回文件维护菜单。
161
SOUTH 南方测绘
11.5直接键入坐标数据
放样点或控制点的坐标数据可直接由键盘输入,并可存入内存中的一个文件内。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主菜单(1/2)按F3 (内存管理)键 F3 内存管理 (2/3) F1:输入坐标 F2:删除坐标 F3:输入编码 ②按[▼](↓)键 [▼] 选择一个文件 ③按F1(输入坐标)键 F1 FN:FN 01 数字 回退 调用 输入坐标数据 ④输入一个坐标数据文件的文件名,按ENT(回车)键*1) 输入FN ENT 点名:DATA 29 编码:SOUTH 回退 调用 数字 ⑤输入点名,编码,按ENT键确认。*1) 输入点名 F4 162
输入坐标数据 N: 0.000 m E: 0.000 m Z: 0.000 m 回退 SOUTH 南方测绘
输入坐标数据 ⑥用同样方法输入坐标数据进入下一个点输入显示屏点号点号自动加1 输入坐标 ENT 点名:DATA 30 编码:SOUTH 回退 调用 数字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11.6删除文件中的坐标数据
可以删除文件中的坐标数据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主菜单(1/2)按F3(内存管理)键 F3 内存管理 (2/3) F1:输入坐标 F2:删除坐标 F3:输入编码 ②按[▼](↓)键 [▼] 选择一个文件 ③按F2(删除坐标)键 F2 FN:FN 01 数字 回退 调用 163
SOUTH 南方测绘
删除坐标数据 ④输入一个坐标数据文件的文件名,按ENT(回车)键*1) 输入 FN ENT 点名:DATA 29 回退 调用 数字 删除坐标数据 ⑤输入点名,按ENT键确认。*1) 输入 点号 ENT N: 178.222 m E: 6.560 m Z: 15.379 m >OK? [否] [是] 删除坐标数据 ⑥确认待删除的数据,按F4(是)键 显示屏返回到上一页菜单 F4 点名:DATA 28 回退 调用 数字 *1)参阅2 .9“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11.7编码库的编辑
在此模式下可将编码数据输入到编码库中 一个编码附有一个1至99之间的编号
也可以在数据采集菜单(2/2)下用同样方法对编码进行编辑。
164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主菜单(1/2)按F3(内存管理)键 F3 内存管理 (2/3) F1:输入坐标 F2:删除坐标 F3:输入编码 ②按[▼]键 [▼] 编辑编码 ③按F3(输入编码 )键 F3 →00: SOUTH 01: SOUTH 01 02: SOUTH 02 03: SOUTH 03 编辑 上页 删除 下页 ④按下列光标键,可使编码号增加或减少 [▲]或[▼]:逐1增加或减少 编辑编码 [▲] [▼] →00: SOUTH →01: SOUTH 01 02: SOUTH 02 03: SOUTH 03 编辑 上页 删除 下页 编辑编码 →00: SOUTH →01: SOUTH 01 02: SOUTH 02 03: SOUTH 03 ⑤按F1(编辑)键 F1 编辑 上页 删除 下页 165
SOUTH 南方测绘
编辑编码 ⑥输入编码,按ENT(回车)键*1) ENT →00: SOUTH →01: SOUTH 109 →02: SOUTH 02 03: SOUTH 03 编辑 上页 删除 下页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11.8数据通讯
您可以直接将内存中的数据文件传送到计算机,也可以从计算机将坐标数据文件和编码库数据直接装入仪器内存。数据传输方式提供了两种方式(RS-232和USB )。
数据通讯的菜单: 数据传输方式 F1:通过RS-232 F2:通过USB F1:通过RS-232————通过RS-232电缆连接仪器与PC进行数据的传送。
F2:通过USB————通过USB连接线连接仪器与PC进行数据的传送。
166
SOUTH 南方测绘
11.8.1通过RS-232传送数据
RS-232数据通讯的菜单:
数据传输 F1:发送数据 F2:接收数据 F3:通讯参数 F1:发送数据————发送数据 F2:接收数据————传入数据 F3:通讯参数————通讯参数设置
注意:在进行数据通讯时,首先要检查通讯电缆连接是否正确,微机与全站仪的通讯参数设置是否一致。
11.8.1.1发送数据
例:发送测量数据文件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主菜单(1/2)按F3(内存管理)键 F3 内存管理 (3/3) F1:数据传输 F2:文件操作 F3:初始化 ②按[▼](↓)键两次。 [▼] 167
SOUTH 南方测绘
③按F1(数据传输)键 F1 数据传输方式 F1:通过RS-232 F2:通过USB 数据传输 F1:发送数据 F2:接收数据 F3:通讯参数 ④按F1(通过RS-232)键 F1 发送数据 F1:测量数据 F2:坐标数据 ⑤按F1 (发送数据)键 F1 选择一个文件 ⑥选择发送数据类型,可按F1至F2中的一个键 例:F1(测量数据 ) ⑦输入待发送的数据文件的文件名 按ENT(回车)键*1)2) ⑧按F4(是)键,*3)发送数据 显示屏返回到菜单 F1 FN:FN 01 回退 调用 数字 输入 FN ENT 发送测量数据 9 F4 <发送数据> 停止 168
SOUTH 南方测绘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2)按F2(调用)可显示文件目录,按[▲]或[▼]键,选择发送文件 *3)取消发送可按F4(停止)键
11.8.1.2接收数据
坐标数据文件和编码数据可由计算机载入仪器内存。 例:接收坐标数据文件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主菜单(1/2)按F3(内存管理)键 F3 内存管理 (3/3) F1:数据传输 F2:文件操作 F3:初始化 ②按[▼](↓)键两次。 [▼] 数据传输方式 F1:通过RS-232 F2:通过USB ③按F1(数据传输)键 F1 169
SOUTH 南方测绘
④按F1(通过RS-232)键 F1 数据传输 F1:发送数据 F2:接收数据 F3:通讯参数 接收数据 F1:坐标数据 F2:编码数据 F3:水平定线数据 F4:垂直定线数据 ⑤按F2 (接收数据)键 F2 选择一个文件 ⑥选择待接收的数据类型 例:F1(坐标数据 ) F1 FN:FN 01 回退 数字 ⑦输入待接收的新文件名 按ENT(回车)键*1) ENT 接收坐标数据 >OK ? [否] [是] ⑧按F4(是)键*2) 接收数据 接收完毕显示屏返回到菜单 F4 < 接收数据… 〉 停止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2)取消接收数据可按F4(停止)键
170
SOUTH 南方测绘
11.8.1.3通讯参数的设置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主菜单(1/2)按F3(内存管理)键 F3 内存管理 (3/3) F1:数据传输 F2:文件操作 F3:初始化 ②按[▼]键两次。 [▼] 数据传输方式 F1:通过RS-232 F2:通过USB ③按F1(数据传输)键 F1 数据传输 F1:发送数据 F2:接收数据 F3:通讯参数 ④按F1(通过RS-232)键 F1 171
SOUTH 南方测绘
⑤按F3 (通讯参数)键 F3 通讯参数 F1:波特率 F2:字符校验 F3:通讯协议 波特率选择 波特率:[9600 ]b/s ⑥分别按F1 F2 F3,可以分别对波特率、字符校验和通讯协议进行设置。*1) F1 F2 F3 我减 增 字符校验 F1:7位偶校验 F2:7位奇校验 F3:[8位无校验 ] 通讯协议 F1:有应答 F2:[无应答 ] 通讯参数 F1:波特率 F2:字符校验 F3:通讯协议 ⑦分别选定所选参数,按ENT回到通讯参数设置界面。 ENT *1)波特率有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可供选择,按F3(减)、F4(增)进行选择。 *2)取消设置可按ESC键,此设置关机后被保存
172
SOUTH 南方测绘
11.8.2通过USB传送数据
USB数据通讯的菜单:
数据传输 F1:发送数据 F2:接收数据 F1:发送数据————发送数据 F2:接收数据————传入数据
注意:在进行数据通讯时,首先要检查通讯电缆连接是否正确。
11.8.2.1发送数据
例:发送测量数据文件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主菜单(1/2)按F3(内存管理)键 F3 内存管理 (3/3) F1:数据传输 F2:文件操作 F3:初始化 ②按[▼]键两次。 [▼] 173
SOUTH 南方测绘
③按F1(数据传输)键 F1 数据传输方式 F1:通过RS-232 F2:通过USB 数据传输 F1:发送数据 F2:接收数据 ④按F2(通过USB)键 F2 发送数据 F1:测量数据 F2:坐标数据 ⑤按F1 (发送数据)键 F1 选择一个文件 ⑥选择发送数据类型,可按F1至F2中的一个键 例:F1(测量数据 ) F1 FN:FN 01 回退 调用 数字 ⑦输入待发送的数据文件的文件名 按ENT(回车)键*1)2) 发送坐标数据 输入FN ENT >OK? [否] [是] 发送测量数据 ⑧按F4(是)键,*3)发送数据 显示屏返回到菜单 F4 174
<发送数据…> 停止 SOUTH 南方测绘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2)按F2(调用)可显示文件目录,按[▲]或[▼]键,选择发送文件 *3)取消发送可按F4(停止)键
11.8.2.2接收数据
坐标数据文件和编码数据可由计算机装入仪器内存。 例:接收坐标数据文件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主菜单(1/2)按F3(内存管理)键 F3 内存管理 (3/3) F1:数据传输 F2:文件操作 F3:初始化 ②按[▼]键两次。 [▼] 数据传输方式 F1:通过RS-232 F2:通过USB ③按F1(数据传输)键 F1 175
SOUTH 南方测绘
④按F2(通过USB)键 F2 数据传输 F1:发送数据 F2:接收数据 接收数据 F1:坐标数据 F2:编码数据 F3:水平定线数据 F4:垂直定线数据 ⑤按F2 (接收数据)键 F2 选择一个文件 ⑥选择待接收的数据类型 例:F1(坐标数据 ) F1 FN:FN 03 回退 数字 ⑦输入待接收的新文件名 按ENT(回车)键*1) ENT 接收坐标数据 >OK ? [否] [是] ⑧按F4(是)键*2) 接收数据 接收完毕显示屏返回到菜单 F4 < 接收数据… 〉 停止 *1)参阅2.10“字母数字输入方法”。 *2)取消接收数据可按F4(停止)键
176
SOUTH 南方测绘
11.9文件操作
由于本仪器识别和存储的16进制数据格式,为了让PC识别,所以要进行16进制与ASIC码的转换。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当前内存中的测量文件和坐标文件转换到SD卡中,形成*.TXT文件。
或者把SD卡中的*.TXT文件转换到当前内存当中,形成机器可以识别的16进制的存储文件*.PTS。
11.9.1 文件从SD卡导入到当前工作的内存
操作过程 ①在内存管理(3/3)中,按F2键进入到文件操作菜单。 操作 显示 文件操作 F1:SD卡→工作内存 F2:工作内存→SD卡 F2 选择一个文件 ②按F1键进入到导入界面。 F1 →FN 01 .TXT 2K →FN 02 .TXT 2K →FN 04 .TXT 3K 上页 下页 ③选择一个文件名,按ENT回车确认。 ENT 导入文件类型 F1:坐标文件。 F2:水平定线文件。 F3:垂直定线数据。 177
SOUTH 南方测绘
④按F1 F2 F3选择一种导入文件类型。 F1 F2 F3 选择一个文件 →FN: FN 06 回退 调用 字母 ⑤为导入文件设置一个文件,按ENT键进行确认。 ENT ( 3) <正在转换 > 文件操作 F1:SD卡→工作内存 F2:工作内存→SD卡 ⑥完成转换后自动返回到文件操作界面。
11.9.2 文件从当前工作的内存导出到SD卡
操作过程 ①在内存管理(3/3)中,按F2键进入到文件操作菜单。 操作 显示 文件操作 F1:SD卡→工作内存 F2:工作内存→SD卡 F2 导出文件类型 F1:测量文件。 F2:坐标文件。 ②按F2键进入到导出界面。 F2 178
SOUTH 南方测绘
选择一个文件 ③按F1 、F2选择一个导出文件类型。 F1 F2 →FN: FN 06 回退 调用 字母 ④选择一个导出文件,按ENT回车确认。 文件输出类型 F1:*.DAT F2:*.TXT ENT 新建一个文件 ⑤按F1 F2选择任意一种文件输出类型 F1 F2 →FN: FN 06 .TXT 回退 字母 ⑥输入一个新的文件名,按ENT回车开始进行转换。 ENT ( 3 / 3 ) <正在转换… >
179
SOUTH 南方测绘
11.10数据初始化(清零)
此模式用于初始化内存储器,下列类型数据可以进行初始化: 文件数据:全部测量数据和坐标数据文件 编码数据:编码库数据
所有数据:文件数据和编码数据
例:初始化所有数据(文件数据和编码数据)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内存管理 (1/3) F1:存储介质 F2:内存状态 F3:数据查阅 F4:文件维护 ①由主菜单(1/2)按F3(内存管理)键 F3 内存管理 (3/3) F1:数据传输 F2:文件操作 F3:初始化 ②按[▼]键两次。 [▼] 初始化 F1:文件数据 F2:所有文件 F3:编码数据 ③按F3(初始化)键 F2 初始化 ④选择待初始化的数据类型,可按F1至F3中的一个键 例:F1(文件数据 ) F3 删除文件中数据! >OK ? [否] [是] 180
SOUTH 南方测绘
⑤确认待删除的数据,可按F4(是)键进行初始化,显示屏返回到菜单。 F4 初始化 F1:文件数据 F2:所有文件 F3:编码数据 注意:尽管对内存进行了初始化,但下列数据是不会被初始化的,测站点坐标,仪器高和反射镜高。
181
SOUTH 南方测绘
十二、基本设置
本机具有完善的参数设置功能。 进入设置界面操作方法如下: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菜单 (1/2) F1:数据采集 F2:测量程序 F3:内存管理 F4:设置 ①按M 进入主菜单(1/2)。 M 设置 (1/2) F1:单位设置 F2:测量参数设置 F3:开机显示设置 F4:快捷键设置 ②由主菜单(1/2)按F4(设置)键进入到设置菜单。 F4
12.1单位设置
可以根据需要对所有仪器中出现的单位进行设置 操作过程 操作 单位设置 F1:角度 F2:温度 F3:气压 F4:距离 显示 ①在设置(1/2)中,按F1进入到单位设置界面。 F1 ②分别按F1-F4可以对角度、温度、气压、距离进行设置。
182
SOUTH 南方测绘
可选单位如下及参数如下
角度 度(360º) 选择测角单位 哥恩DEG/GON/MIL(度/哥恩/(400GO密位) N) 密位(6400MIL) 温度:ºC / 选择温度单位:ºC / ºF ºF 气压:hPa 选择气压单位:hPa /mmHg/in/mmHg/inHg Hg m/ft 选择距离单位:m/ft 单位设置 温度 气压 距离
12.2测量参数设置
可以对测量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测量参数 (1/2) F1:倾斜补偿 F2:折光改正 F3:格网因子 F4:最小角度读数 ①在设置(1/2)中,按F2进入到测量参数设置界面。 F2 测量参数 (2/2) F1:垂直角读数 F2:测程选择 F3:温度气压自动补偿 183
SOUTH 南方测绘
12.2.1 倾斜补偿设置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倾斜补偿 [关闭] ①在测量参数设置界面下,按F1进入到倾斜补偿设置界面。 F1 关闭 单轴 HY 倾斜补偿 [单轴] ②按F1打开倾斜补偿,按F2关闭倾斜补偿。 F1 F2 X: 0° 136’ 29 ’ ’ 关闭 单轴 HY
12.2.2 大气折光改正
仪器在进行平距测量和高差测量时,可对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的影响进行自动改正。
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的改正依下面所列的公式计算: 经改正后的平距:
D=S*[cosα+sinα* S*cosα(K-2)/2Re]
经改正后的高差:
H=S*[sinα+cosα* S*cosα(1-K)/2Re]
184
SOUTH 南方测绘
若不进行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改正,则计算平距和高差的公式为: D=S* cosα H= S* sinα
注:本仪器的大气折光系数出厂时已设置为K=0.14。K值有0.14和0.2可选,也可选择关闭。
式中:
K=0.14………………………………大气折光系数 Re=6371km…………………………地球曲率半径
α……………………………………从水平面起算的竖角(垂直角) S ……………………………………斜距 设置操作如下: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折光改正 F1:[0.14 ] F2: 0.2 F3: 关 ①在测量参数设置界面下,按F2进入到大气折光设置界面。 F2 折光改正 F1: 0.14 F2:[0.2 ] F3: 关 ②按F1-F3可以对大气改正系数进行设置。 F1-F3
12.2.3 格网因子的设置
计算公式 1)高程因子 高程因子=R/(R+高程)
185
SOUTH 南方测绘
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高程:平均海水面之上的高程 2)比例尺因子
比例尺因子:测站上的比例尺因子 3)坐标格网因子
坐标格网因子=高程因子×比例尺因子 距离计算 1)坐标格网距离 HDg=HD×坐标格网因子 HDg:坐标格网距离 HD:地面上的距离 2)地面上的距离 HD= HDg/坐标格网因子
设置操作如下: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①在测量参数设置界面下,按F3进入到格网因子设置界面。 F3 格网因子 [关] 我开 HY 186
SOUTH 南方测绘
②按F1(开)可以打开格网因子。 F1 格网因子 =1.000000 我关 HY 修改 ③按F4(修改)键 F4 格网因子 =1.000000 修改? [否][是] 格网因子 ④按F4(是)键进入高程和比例因子设置界面。 F4 高程 = 0.000 m 比例 = 1.000000 回退 ⑤修改完成后,按ENT键完成设置,显示计算后网格因子数,然后返回测量参数设置界面。
HY ENT 格网因子=1.000001 12.2.4 最小角度读数的设置
最小读数的设置
可选择角度测量的显示单位 仪器类型 NTS-312/5 NTS-312/5R NTS-312/5P 角度单位 度 5″/1″ 哥恩(400 制) 1mgon /0.2mgon 密位 0.1mil/0.01mil 187
SOUTH 南方测绘
[例]角度最小读数:5″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最小角度读数 F1:[1” ] F2: 5” ①在测量参数设置界面下,按F4进入到格网因子设置界面。 F4 ②按F2 选择5”,选择完成后按ENT返回到测量参数设置界面。
最小角度读数 F1: 1” F2:[5” ] F2 12.2.5 垂直角读数的设置
垂直角的显示方式可以是水平为零,也可以是天顶距(垂直零)。 例:设置为水平零。 操作过程 ①在测量参数(2/2)设置界面下,按F1进入垂直角读数设置界面。 操作 显示 垂直零水平零 F1:[垂直零 ] F2: 水平零 F1 ②按F2 选择“水平零”,选择完成后按ENT返回到测量参数设置界面。
188
F2 垂直零水平零 F1: 垂直零 F2:[水平零 ] SOUTH 南方测绘
12.2.6 测量距离的设置
测程设置比较:
0-2KM: 测程短,测量速度快。 0-5KM: 测程长,测量速度较慢。 例:设置测程为0-5KM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测程选择 F1:[0-2KM ] F2: 0-5KM ①在测量参数(2/2)设置界面下,按F2进入测程选择界面。 F2 ②按F2 选择“0-5KM”,选择完成后按ENT返回到测量参数设置界面。
测程选择 F1: 0-2KM F2:[0-5KM ] F2 12.2.7 温度气压自动补偿
NTS-312/5P系列全站仪具有温度气压自动补偿功能,可以打开自动补偿功能自动对环境温度气压进行监控,从而对测量结果进行实时监控,也可关闭采用传统的手工输入方式设置温度气压。 例:设置温度气压自动补偿功能为 [开 ]
189
SOUTH 南方测绘
操作过程 ①在测量参数(2/2)设置界面下,按F3进入温度气压自动补偿界面。 操作 显示 温度气压自动补偿 F1:[关 ] F2: 开 F3 ②按F2 选择“开”,选择完成后按ENT返回到测量参数设置界面。
测程选择 F1: 关 F2:[开 ] F2 12.3 开机显示设置
开机默认显示的设置 测量模式 角度测量/距离测量 选择开机后进入测角模式或测距模式 选择开机后的测距模式,水平距&高差/斜距 坐标显示顺序东方向、北方向/北方向、东方向 开机画面中是否显示销售该仪器的南方分公司名称 开机显示 HD&VD HD&VD /SD /SD 坐标格式 显示分公司 ENZ/NEZ 显示/ 不显示 12.4 快捷键设置
为了方便操作,本仪器设置了K1、K2两个快捷键。
190
SOUTH 南方测绘
快捷键 设置操作 按住K1 键 一秒钟 K1 在设置中按 F4 键进入快捷键设置界面 按住K2 键 一秒钟 K2 在设置中按 F4 键进入快捷键设置界面 可设置功能 1、 悬高测量 2、 对边测量 3、 面积测量 4、 Z坐标测量 5、 点到直线测量 6、 道路测量 7、 后方交会 8、 无 12.5 其它设置
在这里可以设置是否自动关机,选择电池类型,恢复出厂设置。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其它设置 F1:自动关机开关 F2:电池类型选择 F3:恢复出厂设置 ①在设置(2/2)界面下,按F1(其它设置)进入到其它设置界面。
F2 12.5.1 自动关机
如果60分钟内无键操作或无正在进行的测量工作,则仪器会自动关机。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191
SOUTH 南方测绘
①在其它设置界面下,按F1进入到自动关机设置界面。 F1 自动关机开关 F1:[开 ] F2: 关 ②按F2 选择“关”,选择完成后按ENT返回到其它设置界面。
测程选择 F1: 开 F2:[关 ] F2 12.5.2 电池类型选择
根据所使用电池的不同,仪器要进行相应的设置。 NB-36:锂电池 NB-28: 镍氢电池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电池类型选择 F1:[NB-36 ] F2: NB-28 ①在其它设置界面下,按F2进入到电池类型选择界面。 F2 ②按F2 选择“NB-28”,选择完成后按ENT返回到其它设置界面。 测程选择 F1: NB-36 F2:[NB-28 ] F2 注:当电池类型改变时一定要相应的改变仪器的设置,否则会导致断电关机。
192
SOUTH 南方测绘
12.5.3 恢复出厂设置
可以将所有设置恢复到出厂状态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恢复出厂设置 ①在其它设置界面下,按F3进入到恢复出厂设置界面。 F3 恢复? [否] [是] ②按F2 选择“是”,选择完成自动返回到其它设置界面。 F2 其它设置 F1:自动关机开关 F2:电池类型选择 F3:恢复出厂设置
12.6 时间日期的设置
可以对仪器的时间和日期进行设置。 操作步骤如下: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校正模式 F1:补偿器零点校正 F2:垂直角零基准 F3:仪器常数 F4:时间日期 ①在菜单(2/2)界面下,按F1(校正)键进入到校正菜单。 F1 193
SOUTH 南方测绘
②按F3 选择“时间日期”,进入到时间日期设置界面。 F3 TIME 11:23:25 DATE 2000-11-10 时间 日期 HY TIME _ 11.2325 DATE 2000-11-10 ③按F1 F2 可以分别对时间和日期进行设置,完成设置后按ESC返回到校正模式。 F1 F2 回退 返回 HY 设置 TIME 11:23:25 DATE _2000.1110 回退 返回 HY 设置
12.7 液晶对比度的设置
显示屏幕液晶的对比度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操作步骤如下:
操作过程 ①在菜单(2/2)界面下,按F1(校正)键,按▼进入到校正菜单第二页。 操作 显示 校正模式 F1:液晶对比度 F1 ▼ 194
SOUTH 南方测绘
②按F1 选择“液晶对比度”,进入到液晶对比度设置界面。 对比度: 40 F4 我↑ 来↓Y ③按F2 F3键可以对对比度进行设置,完成设置后按ESC返回到校正模式。
F2 F3 对比度: 47 我↑ 来↓Y 195
SOUTH 南方测绘
十三、检验与校正
本仪器在出厂时均经过严密的检验与校正,符合质量要求。但仪器经过长途运输或环境变化,其内部结构会受到一些影响。因此,新购买本仪器以及到测区后在作业之前均应对仪器进行本节的各项检验与校正,以确保作业成果精度。
13.1 长水准器
检验
方法见本书§2.4“用长水准器精确整平仪器”。 校正
1 在检验时,若长水准器的气泡偏离了中心,先用与长水准器平行的脚螺旋进行调整,使气泡向中心移近一半的偏离量。剩余的一半用校正针转动水准器校正螺丝(在水准器右边)进行调整至气泡居中。
2 将仪器旋转180°,检查气泡是否居中。如果气泡仍不居中,重复(1)步骤,直至气泡居中。
3 将仪器旋转90°,用第三个脚螺旋调整气泡居中。
重复检验与校正步骤直至照准部转至任何方向气泡均居中为止。
196
SOUTH 南方测绘
13.2 圆水准器
检验
长水准器检校正确后,若圆水准器气泡亦居中就不必校正。 校正
若气泡不居中,用校正针或内六角搬手调整气泡下方的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校正时,应先松开气泡偏移方向对面的校正螺丝(1或2个),然后拧紧偏移方向的其余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气泡居中时,三个校正螺丝的紧固力均应一致。
13.3 倾斜传感器零点误差检校
当仪器精确整平后,倾角的显示值应接近于零,否则则存在倾斜传感器零点误差,会对测量成果造成影响。 检验 1 精确整平仪器。 2 将水平方向置零。 3 进入校正模式,按F1键进入到零点误差校正屏幕,显示X和Y方向上当前改正值。
校正模式
F1: 补偿器零点校正 F2: 垂直角零基准 F3: 仪器常数
F4: 时间日期
偏差值 X 0º01’ 20” Y 0º00’ 10”
HAR 0º00’ 00” 盘左读数 设置 4 稍后片刻等显示稳定后读取自动补偿倾角值X1和Y1。 5 旋转照准部180º,等读数稳定后读取自动补偿倾角值X2和Y2。
197
SOUTH 南方测绘
偏差值 X 0º01’ 15” Y 0º00’ 20” HAR 180º00’ 00” 盘左读数
6 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倾斜传感器的零点偏差值: X方向的偏差=(X1+X2)/2 Y方向的偏差=(Y1+Y2)/2 校正 如果所计算偏差值都在±20”以内则不需校正,否则按下述步骤进行校正。 1 在检验第 6 步中按F4设置键并将水平角值置零,屏幕显示盘右读数。 2 旋转照准部使HAR为0º00’ 00”,稍等片刻按F4设置键存储X1和Y1的值。屏幕显示出X和Y方向上的原改正值和新改正值。 偏差值
当前 X 500 Y 300 新值 X 526 Y 278 [否] [是]
3 确认校正改正值是否在校正范围内,如果X值和Y值均在400±30校正范围内,按F4[是]键对改正值进行更新并返回到校正菜单进行下一步骤,如果超出上述范围,按F3[否]键退出校正操作,并与仪器销售商进行联系。
4 按照检验的1-6步骤重新进行检验,如果检查结果在±20”之内,则校正完毕,否则要重新进行校正,如果校正2到3次仍然超限,请与仪器销售商联系。
198
设置 SOUTH 南方测绘
13.4 望远镜分划板
检验
1整平仪器后在望远镜视线上选定一目标点A, 用分划板十字丝中心照准A并固定水平和垂直制动手轮。
2转动望远镜垂直微动手轮,使A点移动至视场的边沿(A′点)。 3若A点是沿十字丝的竖丝移动,即A′点仍在竖丝之内的, 则十字丝不倾斜不必校正。
如图,A′点偏离竖丝中心,则十字丝倾斜,需对分划板进行校正。
校正
1首先取下位于望远镜目镜与调焦手轮之间的分划板座护盖,便看见四个分划板座固定螺丝(见附图)。
2用螺丝刀均匀地旋松该四个固定螺丝, 绕视准轴旋转分划板座,使A′点落在竖丝的位置上。
3均匀地旋紧固定螺丝,再用上述方法检验校正结果。 4将护盖安装回原位。
199
SOUTH 南方测绘
13.5 视准轴与横轴的垂直度(2C)
检验
1距离仪器同高的远处设置目标A,精确整平仪器并打开电源。 2在盘左位置将望远镜照准目标A,读取水平角
(例:水平角L=10°13′10″) 。
3松开垂直及水平制动手轮中转望远镜,旋转照准部盘右照准同一 A点照准前应旋紧水平及垂直制动手轮并读取水平角
(例:水平角R= 190°13′40″)。
4 2C=L-(R±180°)=-30″≥±20″,需校正。
校正
1用水平微动手轮将水平角读数调整到消除C后的正确读数: R+C=190°13′40″-15″=190°13′25″。
2取下位于望远镜目镜与调焦手轮之间的分划板座护盖,调整分划板上水平左右两个十字丝校正螺丝,先松一侧后紧另一侧的螺丝,移动分
200
SOUTH 南方测绘
划板使十字丝中心照准目标A。
3 重复检验步骤,校正至|2C|<20″符合要求为止。 4 将护盖安装回原位。
13.6 竖盘指标零点自动补偿
检验
(1)安置和整平仪器后,使望远镜的指向和仪器中心与任一脚螺旋X的联线相一致,旋紧水平制动手轮。
(2)开机后指示竖盘指标归零,旋紧垂直制动手轮,仪器显示当前望远镜指向的竖直角值。
(3)朝一个方向慢慢转动脚螺旋X至10mm圆周距左右时,显示的竖直角由相应随着变化到消失出现“补偿超限”信息,表示仪器竖轴倾斜已大于3′,超出竖盘补偿器的设计范围。当反向旋转脚螺旋复原时,仪器又复现竖直角在临界位置可反复试验观其变化,表示竖盘补偿器工作正常。 校正
当发现仪器补偿失灵或异常时,应送厂检修。
13.7 竖盘指标差 (i角)和竖盘指标零点设置
在完成§13.3和§13.4的检校项目后再检验本项目。 检验
1安置整平好仪器后开机,将望远镜照准任一清晰目标A,得竖直角盘左读数L。
2转动望远镜再照准A,得竖直角盘右读数R。
3若竖直角天顶为0°,则i=(L+R-360°)/2若竖直角水平为0°则 i=(L+R-180°)/2 或(L+R-540°)/2。
4若 |i| ≥10″ 则需对竖盘指标零点重新设置。
201
SOUTH 南方测绘
校正:
1整平仪器后,进入设置菜单(2/2)下的校正模式,显示:
校正模式 F1: 补偿器零点校正
F2: 垂直角零基准 F3: 仪器常数 F4: 时间日期
2按F2键,在盘左水平方向附近上下转动望远镜,待上行显示出竖直角后,转动仪器精确照准与仪器同高的远处任一清晰稳定目标A,显示:
垂直角零基准校正
1.正镜 盘左照准目标 V : 95° 30’ 55’ ’ 回车
3按F4 键,旋转望远镜,盘右精确照准同一目标A,按F4 键,设置完成, 仪器返回测角模式。 显示:
垂直角零基准校正
1.倒镜 盘左照准目标 V : 264° 29’ 00’ ’
回车
4重复检验步骤重新测定指标差(i角)。若指标差仍不符合要求,则应检查校正(指标零点设置)的三个步骤的操作是否有误,目标照准是否准确等, 按要求再重新进行设置。
5经反复操作仍不符合要求时,应送厂检修。
202
SOUTH 南方测绘
●
●
若新置入的i角值与仪器原先的i角值相差1′以上,需强制置i角。方法:在步骤3盘右精确照准同一目标A后按F1(设置)键。
零点设置过程中所显示的竖直角是没有经过补偿和修正的值,只供设置中参考不能作它用。
13.8 光学对点器
检验
1将仪器安置到三脚架上,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十字交叉并放在仪器正下方的地面上。
2 调整好光学对中器的焦距后,移动白纸使十字交叉位于视场中心。 3 转动脚螺旋, 使对中器的中心标志与十字交叉点重合。
4 旋转照准部,每转90°,观察对中点的中心标志与十字交叉点的重合度。
5 如果照准部旋转时,光学对中器的中心标志一直与十字交叉点重合,则不必校正。否则需按下述方法进行校正。
校正
1将光学对中器目镜与调焦手轮之间的改正螺丝护盖取下。 2固定好十字交叉白纸并在纸上标记出仪器每旋转90°时对中器中心标志落点,如图:A、B、C、D点。
203
SOUTH 南方测绘
3用直线连接对角点AC和BD,两直线交点为O。
4用校正针调整对中器的四个校正螺丝,使对中器的中心标志与O点重合。
5重复检验步骤4,检查校正至符合要求。 6将护盖安装回原位。
13.9 激光对点器
检验
1将仪器安置到三脚架上,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十字交叉并放在仪器正下方的地面上。
2 打开激光对点器,移动白纸使十字交叉位光斑中心。 3 转动脚螺旋, 使对点器的光斑与十字交叉点重合。
4 旋转照准部,每转90°,观察对点器的光斑与十字交叉点的重合度。
5 如果照准部旋转时,激光对点器的光斑一直与十字交叉点重合,则不必校正。否则需按下述方法进行校正。
204
SOUTH 南方测绘
校正
1将激光对点器护盖取下。
2固定好十字交叉白纸并在纸上标记出仪器每旋转90°时对点器光斑落点,如图:A、B、C、D点。
3用直线连接对角点AC和BD,两直线交点为O。
4用内六角扳手调整对点器的四个校正螺丝,使对中器的中心标志与O点重合。
5重复检验步骤4,检查校正至符合要求。 6将护盖安装回原位。
13.10 仪器常数(K)
仪器常数在出厂时进行了检验,并在机内作了修正,使 K=0。仪器常数很少发生变化,但我们建议此项检验每年进行一至二次。此项检验适合在标准基线上进行,也可以按下述简便的方法进行。
检验
1选一平坦场地在A点安置并整平仪器,用竖丝仔细在地面标定同一直线上间隔50m的B、C两点,并准确对中地安置反射棱镜。
2仪器设置了温度与气压数据后,精确测出AB、AC的平距。 3在B点安置仪器并准确对中,精确测出BC的平距。 4可以得出仪器测距常数: K=AC-(AB+BC) K应接近等于0,若|K|>5mm应送标准基线场进行严格的检验,然后依据检验值进行校正。
205
SOUTH 南方测绘
校正
经严格检验证实仪器常数K不接近于0已发生变化,用户如果须进行校正,将仪器加常数按综合常数K值进行设置,在主菜单(2/2)下的校正模式下按F3进行仪器常数K的设置。
●应使用仪器的竖丝进行定向,严格使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B点地面要有牢固清晰的对中标记。
●B点棱镜中心与仪器中心是否重合一致,是保证检测精度的重要环节,因此,最好在B点用三脚架和两者能通用的基座,如用三爪式棱镜连接器及基座互换时,三脚架和基座保持固定不动,仅换棱镜和仪器的基座以上部分,可减少不重合误差。
206
SOUTH 南方测绘
13.11视准轴与发射电光轴的平行度
检验
1在距仪器50米处安置反射棱镜。
2用望远镜十字丝精确照准反射棱镜中心。
3打开电源进入测距模式按 MEAS 键作距离测量,左右旋转水平微动手轮,上下旋转垂直微动手轮,进行电照准,通过测距光路畅通信息闪亮的左右和上下的区间,找到测距的发射电光轴的中心。
4检查望远镜十字丝中心与发射电光轴照准中心是否重合,如基本重合即可认为合格。 校正
如望远镜十字丝中心与发射电光轴中心偏差很大,则须送专业修理部门校正。
207
SOUTH 南方测绘
13.12基座脚螺旋
如果脚螺旋出现松动现象,可以调整基座上脚螺旋调整用的2个校正螺丝,拧紧螺丝到合适的压紧力度为止。
13.13反射棱镜有关组合件
1反射棱镜基座连接器
基座连接器上的长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是否正确应进行检验,其检校方法见
13.1和13.7的说明。 2对中杆垂直
如13.7图所示,在C点划“+”字,对中杆下尖立于C整个检验不要移动,两支脚e和f分别支于十字线上的E和F,调整e,f的长度使对中杆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在十字线上不远的A点安置置平仪器,用十字丝中心照准C点脚尖固定水平制动手轮,上仰望远镜使对中杆上部D在水平丝附近,指挥对中杆仅伸缩支脚e,使D左右移动至照准十字丝中心。此时,C、D两点均应在十字丝中心线上。
将仪器安置到另一十字线上的B点,用同样的方法此时,仅伸缩支脚f令对中杆的D点重合到C点的十字丝中心线上。
经过仪器在AB两点的校准,对中杆已垂直,若此时杆上的园水准器的气泡偏离中心,则调整园水准器下边的三个改正螺丝使气泡居中方法见13.2的说明。
再作一次检校,直至对中杆在两个方向上都垂直且圆气泡亦居中为止。
208
SOUTH 南方测绘
十四、技术指标
NTS-312/5系列
望远镜
成像 正像 放大倍率 30×
有效孔径 望远:45mm,测距:47mm 分辨率 3″ 视场角 1°30′ 最短视距 1.3m 视距乘常数 100
视距精度 ≤0.4%D 筒长 152mm
角度测量 --------------------------------------------------------------- 测角方式 光电增量式 光栅盘直径(水平、竖直) 79mm
最小显示读数 1″/5″可选 探测方式 水平角: 双
竖直角:双
测角单位 360°/400GON/6400MIL可选 竖直角0° 位置天顶0°/水平0°可选 精度 NTS-312 2″级
NTS-315 5″级
距离测量---------------------------------------------------------------- 单个棱镜(在良好气象条件下)
NTS-312: 1.8 km NTS-315: 1.0 km
209
SOUTH 南方测绘
三棱镜组(在良好气象条件下)
NTS-312: 2.6 km NTS-315: 1. 6 km
数字显示 最大:999999.999m最小:1mm 单位 m
精度 ±(3+2××10-6·D) mm 测量时间 精测单次2s,跟踪0.7s 测量系统 基础频率60MHz 气象改正 输入参数自动改正
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改正 输入参数自动改正, K=0.14/0.2可选 反射棱镜常数改正 输入参数自动改正
水准器 ------------------------------------------------------------------ 长水准器 30″/2mm 圆水准器 8′/2mm
竖盘补偿器----------------------------------------------------------------- 系统 液体电容式,可选 工作范围 ±3′ 分辨率 1″
光学对点器----------------------------------------------------------------- 成像 正像 放大倍率 3×
调焦范围 0.3m~∝ 视场角 5° 显示器
类型 LCD,四行,图形式
数据传输-------------------------------------------------------------------- 接口 RS-232C
机载电池-------------------------------------------------------------------- 电源 锂电池NB-36 电压 直流6V
210
SOUTH 南方测绘
连续工作时间 5—6小时
使用环境-------------------------------------------------------------------- 使用环境温度 -20°~+45℃
尺寸及重量---------------------------------------------------------------- 外形尺寸 160mm×150mm×340mm 重量 5.4kg
NTS-312/5(R/P)系列
距离测量部分(可见激光)
类型 红色激光 载波 0.670um
测量系统 基础频率60MHz EDM类型 同轴 最少显示 1mm
激光光斑 约7×14mm/20m(仅无合作模式) 约10×20mm/50m
精度 有合作模式 测距方式 棱镜精测 棱镜跟踪 IR反射片
无合作模式
精度标准差 3㎜+2×10-6 5㎜+2×10-6 5㎜+2×10-6 测量时间 <1.8s <1.4s <1.2s 211
SOUTH 南方测绘
测距方式 无合作精测 无合作跟踪 精度标准差※ 5+2×10-6 10+2×10-6 测量时间 <1.2s <0.8s ※光强信号间断、强烈热闪烁、光路内的移动物体等都会影响精度。在测量玻璃、液面等能透射和折射的物体时,也会影响精度。
测程 有合作模式
无合作模式 无反射镜(白大气条件 色)※ 物体在强光下强烈热闪烁 物体在阴影中或阴天 120m 70m 度0.18 无反射器灰大气条件 5km 20km 标准棱镜 1000m 3000m 反射片 300m 800m 80m 50m ※用来衡量反射光强度的柯达灰度标准点
212
SOUTH 南方测绘
十五、出错信息代码表
出错信息 错误代码 计算错误 文件已存在 文件区已满 错误说明 数据输入错误,无法计算 该文件名已存在 处理措施 正确输入数据 改用其他文件名 创建文件时,已存在48个文件 如有必要,可先发送或删除若干文件 垂直角与斜率转换时高度超过 45°(100%) 内存容量不足 内存中无文件存在 未选定文件情况下使用文件 新点名在内存中已存在 输入不正确名字或点名在内存中不存在 此点超出测量范围 超限 内存已满 文件不存在 文件名错误 点名已存在 点名错误 将数据从内存下载到计算机 必要时可建文件 确认文件存在,再选定一个文件 设置新点名,重新输入 输入正确名字或输入文件中的点名 精确整平仪器 关机后再开机,如果连续出现此错误信息码,则该仪器必需送修。 送修。 X 补偿超限 仪器倾斜误差超过3′ 错误01-06 角度测量系统出现异常 错误31 错误33 。
测距头有问题 213
SOUTH 南方测绘
十六、安全指南
16.1内置测距仪(可见激光)
警告:
全站仪配备激光等级Class 3A / Ⅲ a测距仪由以下标识辨认:
在仪器正镜垂直制微动上方贴有提示标签:”3A类激光产品”,对面也有一张同样的标签。
该产品属于Class 3A级激光产品,根据下列标准: IEC 60825-1:2001 “激光产品的辐射安全”。
该产品属于Class Ⅲ a级激光产品,根据下列标准: FDA21CFR ch.1 § 1040:1998 (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联邦规则编码) Class 3A / Ⅲ a激光产品:连续观察激光束是有害的,要避免激光直射眼睛。在波长400nm-700nm能达到发射极限在Class 2 / Ⅱ的五倍以内。
警告: 连续直视激光束是有害的。 预防: 不要用眼睛盯着激光束看,也不要用激光束指向别人。反射光束对仪器来说都是有效测量。 警告: 当激光束照射在如棱镜、平面镜、金属表面、窗户上时,用眼睛直接观看反射光可能具有危险性。 预防:
不要盯着激光反射的地方看。在激光开关打开时(测距模式),不要在激光光路或棱镜旁边看。只能通过全站仪的望远镜观看照准棱镜。 警告:
不正确使用Class 3A激光设备是有危险性的。 预防:
要避免造成伤害,让每个使用者都切实做好安全预防措施,必须在可
214
SOUTH 南方测绘
能发生危害的距离内(依标准IEC60825-1:2001)做好控制。
下面是有关标准的主要部分的解释。
Class 3R级激光产品在室外和建筑工地使用(测量、定线、操平)。
a 只有经过相关培训和认证的人才可以安装、调试和操作此类激光设备。
b 在使用区域范围内设立相应激光警告标志。
c 要防止任何人用眼睛直视激光束或使用光学仪器观看激光束。 d 为了防止激光对人的损害,在工作路线的末端应挡住激光束,在激光束穿过限制区域(有害距离*),且有人活动时必须终止激光束。
e 激光束的通过路线必须设置在高于或低于人的视线。
f 激光产品在不用时,妥善保管存放,未经认证的人不得使用。 g 要防止激光束无意间照射如平面镜、金属表面、窗户等,特别要小心如平面镜、凹面镜的表面。
*有害距离是指从激光束起点至激光束减弱到不会对人造成伤害的最大距离。
配有Class 3R / Ⅲ a激光器的内置测距仪产品,有害距离是1000m(3300ft),在此距离以外,激光强度减弱到Class 1(眼睛直观光束不会造成伤害)。
16.2激光对中器
安装在仪器里的激光对中器,从仪器底部发射出一束可见的红色激光。
本产品是Class 2 / Ⅱ产品,
Class 2 级激光类产品,依据下列标准:
IEC 60825-1:1993 “激光产品的辐射安全”。
EN 60825-1:1994+AⅡ:1996 “激光产品的辐射安全”。
215
SOUTH 南方测绘
Class Ⅱ 级激光类产品,依据下列标准:
FDA21CFR ch.1 § 1040:1998 (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联邦规则编码) Class 2 / Ⅱ级激光产品:
不要用眼睛盯住激光束或把激光束直接指向别人。应防止激光束或强烈的反射光射入眼睛里,以免造成伤害。
216
SOUTH 南方测绘
十七、附件
●包装箱 1个
●主机 1台
●备用机载电池 1个
●充电器 1个
●锤球 1个
●校正针 2支
●软毛刷 1个
●改锥 1把
●内六方扳手 2把
●绒布 1块
●干燥剂 1袋
●合格证 1张
●仪器操作手册 1本
●反射板 1块(NTS-312/5(R/P)配套)
217
SOUTH 南方测绘
本操作手册如遇与仪器操作不同,请与厂方联系,恕不另行通知。
南方测绘集团
常州市瑞得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常州青龙路11号 邮编:213021
电话:86-519-8858000,8850280 传真:86-519-8850280-215
218
SOUTH 南方测绘
一、特点 ................................................................................................................... 1 二、预备事项 ........................................................................................................... 3 2.1预防事项 ......................................................................................................... 3 2.2部件名称 ......................................................................................................... 4 2.3仪器开箱和存放 ............................................................................................. 6 2.4安置仪器 ......................................................................................................... 6 2.5电池的装卸、信息和充电 ............................................................................. 9 2.6反射棱镜 ....................................................................................................... 11 2.8望远镜目镜调整和目标照准 ....................................................................... 12 2.9打开和关闭电源 ........................................................................................... 13 2.10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 ................................................................................. 13 三、键盘功能与信息显示 ..................................................................................... 16 3.1操作键 ........................................................................................................... 16 3.2功能键 ........................................................................................................... 18 3.3星键模式 ....................................................................................................... 21 3.4点号键模式 ................................................................................................... 22 四、初始设置 ......................................................................................................... 23 4.1设置温度和气压 ........................................................................................... 23 4.2设置大气改正 ............................................................................................... 24 4.3设置反射棱镜常数 ....................................................................................... 25 4.4设置垂直角倾斜改正 ................................................................................... 26 五、角度测量 ......................................................................................................... 28 5.1水平角和垂直角测量 ................................................................................... 28 5.2水平角(右角/左角)切换 .......................................................................... 29 5.3水平角的设置 ............................................................................................... 30 5.3.1 通过锁定角度值进行设置 ................................................................... 30 5.3.2 通过键盘输入进行设置 ....................................................................... 31
219
SOUTH 南方测绘
5.4垂直角与斜率(V%)的转换 .......................................................................... 32 5.5天顶距和高度角的转换 ............................................................................... 33 六、距离测量 ......................................................................................................... 34 6.1大气改正的设置 ........................................................................................... 34 6.2棱镜常数的设置 ........................................................................................... 34 6.3距离测量(连续测量) ............................................................................... 34 6.4距离测量模式转换(连续测量/单次测量/跟踪测量) ............................. 36 6.5距离放样 ....................................................................................................... 37 6.6偏心测量模式 ............................................................................................... 39 6.6.1角度偏心测量模式 ................................................................................ 39 6.6.2距离偏心测量模式 ................................................................................ 41 6.6.3平面偏心测量模式 ................................................................................ 44 6.6.4圆柱偏心测量模式 ................................................................................ 47 七、坐标测量 ......................................................................................................... 50 7.1坐标测量的步骤 ........................................................................................... 50 7.2测站点坐标的设置 ....................................................................................... 52 7.3仪器高的设置 ............................................................................................... 54 7.4棱镜高的设置 ............................................................................................... 55 7.5后视方位角的设置 ....................................................................................... 56 八、测量程序 ......................................................................................................... 57 8.1悬高测量(REM) ...................................................................................... 57 8.2对边测量 ....................................................................................................... 61 8.3面积测量 ....................................................................................................... 65 8.4设置测站点Z坐标 ...................................................................................... 69 8.5 点到直线的测量........................................................................................... 73 8.6 道路测量 ...................................................................................................... 77 8.6.1 水平定线设计 ....................................................................................... 77 8.6.2 编辑水平定线数据 ............................................................................... 85
220
SOUTH 南方测绘
8.6.3 接收水平定线 ....................................................................................... 87 8.6.4 删除水平定线数据 ............................................................................... 89 8.6.5 垂直定线设计 ....................................................................................... 89 8.6.6 编辑垂直定线数据 ............................................................................... 91 8.6.7 接收垂直定线数据 ............................................................................... 92 8.6.8 删除垂直定线数据 ............................................................................... 93 8.6.9 生成道路坐标文件 ............................................................................... 93 8.6.10 道路放样 ............................................................................................. 94 8.6.11 斜坡放样 ........................................................................................... 100 8.7 坐标放样 .................................................................................................... 102 8.8 后方交会 .................................................................................................... 102 九、数据采集 ....................................................................................................... 103 9.1操作步骤 ..................................................................................................... 104 9.2准备工作 ..................................................................................................... 105 9.2.1数据采集文件的选择 .......................................................................... 105 9.2.2坐标文件的选择(供数据采集用) ....................................................... 106 9.2.3测站点和后视点 .................................................................................. 107 9.2.4进行待测点的测量,并存储数据。 .................................................. 112 9.3偏心测量 ..................................................................................................... 116 9.3.1角度偏心测量 ...................................................................................... 117 9.3.2距离偏心测量 ...................................................................................... 119 9.3.3平面偏心测量 ...................................................................................... 122 9.3.4圆柱偏心测量 ...................................................................................... 124 9.4编辑编码库(编码输入) ......................................................................... 127 9.5数据采集参数设置 ..................................................................................... 128 十、坐标放样 ....................................................................................................... 130 10.1放样步骤 ................................................................................................... 131 10.2.1坐标格网因子的设置 ........................................................................ 131
221
SOUTH 南方测绘
10.2.2坐标数据文件的选择 ........................................................................ 131 10.2.3设置测站点 ........................................................................................ 132 10.2.4设置后视点 ........................................................................................ 134 10.3实施放样 ................................................................................................... 136 10.4 设置新点 .................................................................................................. 139 10.4.1 极坐标法 ........................................................................................... 139 10.4.2 后方交会法 ....................................................................................... 142 十一、内存管理模式 ........................................................................................... 149 11.1存储介质的选择 ....................................................................................... 151 11.2显示内存状态 ........................................................................................... 151 11.3数据查阅 ................................................................................................... 152 11.3.1测量数据的查阅 ................................................................................ 153 11.3.2坐标数据的查阅 ................................................................................ 156 11.3.3编码库的查阅 .................................................................................... 157 11.4文件维护 ................................................................................................... 159 11.4.1文件改名 ............................................................................................ 160 11.4.2删除文件 ............................................................................................ 161 11.5直接键入坐标数据 ................................................................................... 162 11.6删除文件中的坐标数据 ........................................................................... 163 11.7编码库的编辑 ........................................................................................... 164 11.8数据通讯 ................................................................................................... 166 11.8.1通过RS-232传送数据 ...................................................................... 167 11.8.2通过USB传送数据 .......................................................................... 173 11.9文件操作 ................................................................................................... 177 11.9.1 文件从SD卡导入到当前工作的内存 ............................................ 177 11.9.2 文件从当前工作的内存导出到SD卡 ............................................ 178 11.10数据初始化(清零) ............................................................................. 180 十二、基本设置 ................................................................................................... 182
222
SOUTH 南方测绘
12.1单位设置 ................................................................................................... 182 12.2测量参数设置 ........................................................................................... 183 12.2.1 倾斜补偿设置 ................................................................................... 184 12.2.2 大气折光改正 ................................................................................... 184 12.2.3 格网因子的设置 ............................................................................... 185 12.2.4 最小角度读数的设置 ....................................................................... 187 12.2.5 垂直角读数的设置 ........................................................................... 188 12.2.6 测量距离的设置 ............................................................................... 189 12.2.7 温度气压自动补偿 ........................................................................... 189 12.3 开机显示设置........................................................................................... 190 12.4 快捷键设置 .............................................................................................. 190 12.5 其它设置 .................................................................................................. 191 12.5.1 自动关机 ........................................................................................... 191 12.5.2 电池类型选择 ................................................................................... 192 12.5.3 恢复出厂设置 ................................................................................... 193 12.6 时间日期的设置....................................................................................... 193 12.7 液晶对比度的设置................................................................................... 194 十三、检验与校正 ............................................................................................... 196 13.1 长水准器 .................................................................................................. 196 13.2 圆水准器 .................................................................................................. 197 13.3 倾斜传感器零点误差检校 ....................................................................... 197 13.4 望远镜分划板........................................................................................... 199 13.5 视准轴与横轴的垂直度(2C) ........................................................... 200 13.6 竖盘指标零点自动补偿 ........................................................................... 201 13.7 竖盘指标差 (I角)和竖盘指标零点设置 .............................................. 201 13.8 光学对点器 .............................................................................................. 203 13.9 激光对点器 .............................................................................................. 204 13.10 仪器常数(K) ..................................................................................... 205 13.11视准轴与发射电光轴的平行度 ............................................................. 207
223
SOUTH 南方测绘
13.12基座脚螺旋 ............................................................................................. 208 13.13反射棱镜有关组合件 ............................................................................. 208 十四、技术指标 ................................................................................................... 209 十五、出错信息代码表 ....................................................................................... 213 十六、安全指南 ................................................................................................... 214 16.1内置测距仪(可见激光) ....................................................................... 214 16.2激光对中器 ............................................................................................... 215 十七、附件 ........................................................................................................... 217
6
2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