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1.41,No.4 August,2015 第4l卷第4期 2015年8月 的车辙也不容忽视。 1)高温对车辙的影响。荷载和温度是路面产生车辙的 两个重要因素。车辙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沥青混合料在高 温下施加荷载的压密蠕变过程。温度越高,沥青混合料的 劲度模量就越低,抗车辙的能力就越小。 2)重载和交通量的影响。调查发现,车辙严重的路段 超重载汽车所占比例较大。对于超载重车对沥青路面的二 次压密现象突出。原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空隙率大时,这种 现象就更加突出,车辙就易出现。 3)交通条件的影响。在道路的交叉口,特别是有控制 信号灯的交叉口,停车区域由于频繁的启动刹车,产生较 3减少车辙的措施 防治车辙病害,应从路面结构设计、针对性的高性能 材料应用、配合比设计优化、施工质量管理等多方面因素 着手,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是防治沥青路面产生车辙最有效的途径。具体有以下措施。 3.1从集料方面 1)集料破碎面多,石质坚硬,具有良好的表面纹理和 粗糙度。 2)集料级配良好,有足够数量粗集料形成空间骨架结 大的水平荷载,若沥青面层的相对抗剪切能力不足,极易 形成较为明显的车辙。 4)长大纵坡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蠕变就是由加载时 间决定的。因此,上坡路段造成的车辆减速、下坡路段造 成的车辆制动导致的车辙往往要比平缓路段严重得多。沥 青混合料所承受的剪应力也大幅提高,因此,对于重车较 多、坡度大的道路,车辙严重得多。 2.2内部因素 2.2.1路面结构设计 采用密实悬浮结构在高温的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黏 度降低,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极易产生车辙。 混合料剩余空隙率太小,遇到高温天气时,在重载车 辆的作用下,路面产生的塑性变形无处藏身,在车轮的多 次作用下,出现相互排挤、来回移动的现象。车轮作用的 部位下凹,两侧向上隆起,形成车辙。研究表明当沥青混 凝土路面空隙率小于2%时,对于其抗车辙性能是极为不利 的。 2.2.2原材料 1)沥青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劲度取决于沥青的 劲度,沥青在高温和长时间荷载作用后,劲度随时间急剧 下降。随着温度上升,沥青的稠度降低,其劲度也随之降 低。低劲度模量的沥青往往易导致混合料劲度的降低。沥 青用量越大,矿料颗粒问游离的自由沥青就越多。混合料 间的粘结力就越低,沥青混合料难以压实,在高温、轮荷 载作用下,车辙极易出现。 2)矿料级配颗粒形状及表面特征的影响。矿料的级配 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内摩阻力。洁净、具有良好颗粒形状、 表面粗糙和压碎值小的矿料组成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 粘聚力。在掺入沥青之后,矿粉的含量决定了矿料与沥青 的粘聚结合力。反之,如果矿料中矿粉含量过大,则沥青 与矿料的粘聚结合力就低,抗车辙能力就弱。 2.2.3沥青路面层间结合 沥青路面层间滑动或松散则易造成路面结构的丧失效 应,沥青层间抗剪能力降低,沥青混合料因应力重分配而 使得沥青混合料失稳移动。而在结构层间设置透层沥青或 粘层沥青则能有效减少层间滑动现象。沥青路面只进行面 层补强时应尤其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因为补强前,沥青面 层已使用很长时间,表面已趋光滑,抗滑力下降。故在重 新补强前应采取措施,如铣刨、拉毛、增撒粘层沥青或加 铺土工织物等来增加层问的摩阻力。 2.2.4施工工艺的影响 施工配比与设计配比不一致、原材料及拌合质量不高、 碾压机械组合不合理、混合料温度及碾压温度控制失当等 原因均会对车辙的产生影响。 ・104・ 构。 3)配合比设计合理,合理调整矿料级配,使之形成走 向成“S”型的间断级配。增加粗集料用量,保证粗集料与粗 集料颗粒之间有良好的嵌挤作用,使沥青混合料产生非常 好的抵抗荷载变形的能力,即使在高温,沥青黏度有所下 降的条件下,对这种抵抗能力的影响也不会减小,因而具 有较强的高温抗车辙能力。 3.2从沥青方面 1)使用黏度高的改性沥青或添加纤维。 2)提高沥青材料的粘稠度。选用高黏度沥青,使用添 加改性剂的改性沥青,以保证沥青混合料有足够的高温稳 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3)控制沥青与矿粉的比值,严格控制沥青用量。 4)外掺抗车辙剂,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夏季高温抗变 形能力。 3.3施工方面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从拌料、运输、摊铺、碾压、养 护全程监控,对拌和、摊铺、压实温度和混合料密度、孔 隙率、均匀性、结构层厚度、平整度等重点把关。充分压 实,保证压实质量。 4车辙治理总结 1)出现车辙的长大纵坡路段的治理措施为挖除出现车 辙的路段、加固路测的边沟与硬路肩,以增加其抗推能力。 2)铣刨下伏的老沥青路面、撒铺粘层沥青。在车辙路 段钉铺土工织物。 3)重新设计沥青混合料配比,并加入抗车辙剂。 5结语 本文列举了车辙的类型,分析了车辙产生的内因和外 因,提出了减少车辙的措施和治理车辙的工程实践总结。 对于减少和治理车辙病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ID:002121] 参考文献: [1] 邵正亚.沥青路面车辙试验分析与控制[J].四川建材,201l, 37(1):128—130. [2]李震.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养护及处治措施[J].黑龙江交通 科技,2014,37(6):6,8. [3] 谷建义,马银华。吴维彬.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对车辙的 影响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4): 46—50.105. [4] 吴建司,王文奇,田荣燕,等.青藏高原道路长寿命沥青路面材 料与工程措施[J].山西建筑,2015,41(6):134—135. C 口 ● 迂 材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