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发展思路探究
王延敏
(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河南三门峡 472000)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博物馆成为提升人们精神文化境界的重要地点。随着博物馆参观浪潮的兴起,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仅有利于传播当地的历史文化,还有利于提升博物馆的声望和影响力。除此之外,还能为博物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但是在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中,地方博物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文创研发的进程。因此,本文主要以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为例,阐述地方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希望其能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性意见。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思路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44-0239-002
客买到的文创产品都具有很强的商业行,文化性的内容较少甚至几乎没有。长此以往,文化创意产品会脱离创作的源泉,越来越具有商业特点,不符合传播中华文化的开发宗旨。
(三)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有待提升
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初期阶段,产品的质量普遍较高。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文创产品的质量有所下降,仅仅为了销售而销售。这种创作观念引导下的文创产品开发商业化现象严重,导致文化产品的质量很难保证。消费者将文创产品买回家后会出现不实用、易坏等状况,极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还有一些文创产品由于质量较差,呈现出的美感和质感都无法吸引人购买,常常导致文创产品滞销、供过于求的现象。
三、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发展思路和方法
(一)转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维,促进设计方式的创新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意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管理人员不断更新思维。最常见的文创设计方式是将文物上的设计元素复制到日用品中,这种设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因此,博物馆可以借鉴国内其他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比如台北故宫的创意胶带《朕知道了》,其将文化元素进行创意的拼贴和嫁接,最终构成了幽默风趣具有现代元素的文创产品[2]。虢国博物馆也可以借鉴此种设计方式,对虢国的文化元素进行拼贴和部分利用,提升产品的设计感和现代感。
(二)充分挖掘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价值
博物馆文创产品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质,很多开发者被物质利益冲昏了头脑,很容易忽视文创产品的内涵价值。这样的文创产品
·239·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指博物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自有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借鉴、延伸,最终以物质产品的形式呈现。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博物馆传播文化的新方式,近几年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品包含了中华传统文化因素,将其进行售卖有利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还有利于扩大博物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很多文化创意产品在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阶段,但是有些文化创意产品的销量尚不理想。可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的质量是获得消费者信赖的保障。因此,博物馆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其不仅具有观赏功能,还具有教育功能。成年人可以带领青少年参观博物馆,以增强青少年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博物馆文创产品是传承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可以将历史文物蕴含的价值观具体化,从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可以借鉴虢国传统玉器的制造精髓,开发雕琢细腻、艺术精湛的现代配饰,以传承虢国人务实、细致的美好品质。
(二)有利于促进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元素的优势整合。因此,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绝不是对传统文物的照搬照抄,而是进行艺术性整合和借鉴。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开发人员深度挖掘馆藏物品、馆藏文化,然后将其创造、转化成具有现代艺术价值的文化产品。可见,博物馆文化资源是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基础
素材,文创产品开发有利于促进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有利于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文创产品的销售不仅仅面向当地居民,还面向世界、全国各地的旅人。蕴含当地历史文化的文创产品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本土文化走出地区、出走国门。文创产品的销售不仅实现了传播文化的目标,还提升了博物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吸引了更多游客到当地进行参观。以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为例,文创产品的开发有利于增强全国各地游客对虢国文化的了解,提升了虢国博物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性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主要有高端纺织品、图书、服饰、家具、创意纪念品这几种类型
[1]
。大多数的文创
产品具有创意不足、形式单一的情况,其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很多图书、服饰等文创产品的设计都是将传统元素直接复制到上面,很少进行创意化构图和设计,从而影响了文创产品的美感。除此之外,一些文创产品的用料也比较粗糙、缺乏质感。在这种条件下制作出来的文创产品,很难具有历史文化的气韵和内涵,从而吸引不了消费者的目光。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缺乏文化性内容
博物馆是当地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供人观赏才是其开放的主要目的。文创产品作为传播文化和扩大博物馆影响力的方式,只能作为其副业进行开展。文创产品虽然蕴含一定的文化内容,但其属性仍然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因此,很多文创产品商业性较强,而忽视了最基础的文化内容。很多游
智者论道 既没有文化依据,又没有质量保证[3]。因此,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者应牢牢树立以馆藏资源为本的开发原则,从传播文化内涵的角度开发产品。虢国博物馆要立足馆藏的文化产品,如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并发掘文化精品制作技艺和蕴含的文化价值,将虢国人的智慧和文化体现在文创产品中。
(三)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性,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文创产品多以服饰、日用品、家具为主,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者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增强产品的实用性。但是,增强文化产品实用性的同时也要增强其文化内涵。实用性强的文创产品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实用性强的文创产品价格基本不高,改变了以往文创产品昂贵的局面,给予更多游人购买文创产品的机会。
(四)探索新型的博物馆管理方式,融合更多的力量开发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和设计需要一定的资金、技术、人才支持,仅仅依靠博物馆自身理想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博物馆应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中来[4]。社会力量参与能够有效解决博物馆资金不足的问题,也能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可行性意见。
比如,虢国博物馆可以采用文创授权的形式与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将文物图像授权给设计方和厂商,监督其对文创产品的设计,从而解决博物馆资金、人才不足的问题。
(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平台,促进博物馆经营方式的革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资源和平台成为博物馆发展新阵地。文创产品仅仅依靠线下进行销售是远远不够的,其很难实现影响力的快速扩大。互联网平台作为新兴的销售平台,值得博物馆借鉴和使用[5]。虢国博物馆可以开通官方指定淘宝店和微店,通过网络宣传的推广,促进文创产品的售卖。同时,博物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博物馆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合作意识的达成。应用互联网资源和平台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宣传力度,促进博物馆经营方式的革新。
四、结束语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文化市场发展的结果,也是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性,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同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缺乏文化性内容,产品的质量有待提升。因此,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应积极探索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首先,应转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维,
智库时代 促进设计方式的创新。其次,充分挖掘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价值。同时,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性,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后。探索新型的博物馆管理方式,融合更多的力量开发文创产品。此外,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平台,促进博物馆经营方式的革新。
【作者简介】王延敏,女,本科,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博。
【参考文献】
[1]周坤,刘勇.浅谈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发展思路[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13):143-144.
[2]曲怀仁.当代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问题与改进设计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29-30.
[3]爱新伯骧,周雅琴.探索地方博物馆文创开发的创新设计新思路[J].包装工程,2018,39(20):196-200.
[4]赵璐.论新时代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的创新思路[J].大众文艺,2018(19):120.
[5]宋峥嵘.对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思考——以河北省为例[J].文物春秋,2017(4):49-52.
(上接第238页)
移默化的在同学中散发这些优秀的品格,悄无声息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影响着身边的同学。其次,在素质拓展中的亲身经历会让这些学生干部格外重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等优良品质的重要性。在学生干部进行自我管理与学生组织管理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进一步宣扬这些优秀品质,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也会要求学生组织内的其他学生身体力行,有利于校内学生风气的建设。
(一)想学生之所想
如何对不同层次、年级的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时间精力进行把握,了解不同的学生群体的需求,才能对症下药。同时,对思想政治的认同来源多元化是客观现实,但学生干部群体首先要做到信仰认同,而非利益认同。这要求在学生干部之间首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运用院校领导的政治权威和道德感召,形成好的干部精神风气,并带领其塑造全体学生的风气。在此基础上,根据实情的变化自我调整,适应学生群体的思想变迁,力求包容进更多的利益诉求,找寻最大公约数,以把更多人的认同拢聚到学生组织的旗帜下面,以利益认同带动信仰认同。
(二)既要领导更要服务
学生的思想教育沿着何种路径展开,取·240·
决于主要参与主体的态度。艺术院校面临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两种态度,一是适应,二是改造,相对应的方式为迎合和引导。这就要求学生干部既做学生的领导也做学生的公仆,兼顾改造和适应,也就是采取引导和迎合的双重回应学生的思想观念,这是由学生的双重身份决定的,领导就是需要改变,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通过校园文化、干部引领实现学生的观念改造。适应就是权衡取舍不同学生的观念冲突,发扬好的方面。学生干部在适应与改造的过程中,具有院校教师、领导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同样是由学生的双重身份决定的,来自学生因而可以保持与学生的亲和力和近距离,减少学生对思想教育的本能抵触情绪。学生干部能在所代表的利益的学生偏好和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产生张力时,迅速选择公共性的一端,并连接与学生群体的利益,既能够引导学生价值取向与思想政治要求的方向趋向一致,又能够在不一致产生冲突时化解冲突。
(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引领
贯彻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学生民主,提取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具有接触学生的广泛性和准确性,保证了教育反馈的质量,这是学生组织制度的机制。落实制度就要求学生组织强化政治吸纳能力,增加干部数量并优化干部结构,使干部队伍更
具有代表性,并增加与学生群体接触的广度深度。充分运用新媒介技术,重视校媒对学生的辐射作用,鼓励学生干部运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贯彻思政教育,通过多方渠道传达思政精神。总之,艺术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要紧密结合艺术院校的特点,正视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引导,不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能力建设,增强学生干部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中的作用发挥,为推动艺术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重要支撑。【作者简介】张瑶(1985-),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凌云,杨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与建设[J].青年探索,2016(1):23-27.
[2]徐妍.基于领导力理论视角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探究[J].江苏高教,2016(6):139-141.
[3]章立新.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6):133-134.
[4]王潇.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探索及构建[J].河南教育(高教),2015(12):49-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