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综合 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1月 第9卷第1期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January.2012,Vo1.9 No.1 效灭菌。 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测,才能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3.5物品存放的质量管理灭菌物品存放区应由专人管理,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各种病菌污染物集中场 所,同时又是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基地,是医院感染控制的 核心部门。应做到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先预防,把事后重 处理转变为事前严把关,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只有全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灭菌物品存放区应清洁、干 燥,柜橱或存放架、传递窗口每天用500 ng/L含氯消毒液擦 拭,灭菌物品的存放应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并按有效期顺序 排列已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发放无菌物品时, 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及时检查灭菌物品的有效期,从灭 面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严把消毒供应关,才能有 效控制医院感染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R].2009. [2]刘礼霞.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2008,18(6):831. 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物品不得退回存放区,过期灭菌物品须 从存放区取出,重新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4各项监测的质量管理 4.1环境监测每季对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区和检查、包 装区的空气、物表和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学监测,要求无菌 物品存放区空气细菌总数 ̄<200 cfu/m ,检查、包装区空气细 菌总数 ̄<500 cfu/m ,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0 cfu/cm ,护士 手的细菌总数≤10 cfu/cm 。 [3]孙雪莹,王华生,宋婉,等.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 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05. [4]谢绪兰,姜赵花,黄志明,等.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预防医院 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60. 4.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灭菌包每月进行细菌学监测,对 压力蒸汽灭菌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 用生物指示剂进行灭菌效果监测,每天早晨灭菌前空锅做一 次B—D试验,对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次进行生物监测并放置 5类指示物监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R].2009. [6]夏娴,王志刚,卓晓,等.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和对手卫生设施需 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253—2255. [7]郑冬梅.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12(12):1767. (收稿日期:2011一l1—09) (本文编辑:车艳) 消毒供应中心只有制定完善的监测管理制度,采用正确 的监测方法,对各种消毒灭菌物品及灭菌过程相关因素进行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王职永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终身性疾病,可以引发人体多个系统的并发症。这些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隐蔽,发展缓 慢,一旦罹患,非常难治。本文通过讨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旨在提高医生和患者的警惕性,帮助改善患者的生存质 量、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预防;治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07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终身性疾病,可以引发人体 发生的危险因素出现;(2)在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初期阶段,积 极治疗,应尽量减轻并发症造成的机体损害,甚至于逆转病 变;(3)在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后期阶段,以延缓其发生或恶化 为目的,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具体防治措施 多个系统的并发症发生,如视网膜、肾脏、血管、神经等,对人 体的损害范围广泛,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而且并 发症的发生往往十分隐蔽,早期时患者毫无知觉,一旦罹患 又非常难治,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据统计,76% 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并发症…。因此,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 治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并发症的防治还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1防治原则 2.1 生活方式干预医疗工作者通过诸多途径和方式对糖 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帮助患者改变不良 生活方式,配合治疗,使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到理想 水平。(1)生活规律,严格糖尿病饮食,适当增加体力劳动; (2)伴有高血脂的患者低脂饮食;(3)摄人钠盐不易过多,每 日约3—6 g即可;(4)严格限制每日饮酒量,以低于50 g为 宜;(5)建议每周坚持适量运动锻炼,保障中等强度的有氧运 动,如慢跑、快步走等项目至少2 h以上,高强度有氧运动如 有氧器械锻炼等项目隔日进行1次。 2.2严格控制血糖一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的原则在于:(1)在慢性并 发症还未出现阶段,以预防为主,应尽量减少或消除引起其 作者单位:31503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 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 通讯作者:王职永 一就是严格控制血糖。有研究显示,血糖控制理想糖尿病患 1l2一 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1月 第9卷第1期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January.2012,Vo1.9 No.1 医学综合 者,视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发生率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并且 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它利用本身易被氧化的特性从而保护 还可以使并发症的危险性、因糖尿病导致患者死亡的几率有 效降低。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定要做到让血糖全面 组织等不受氧化,因此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及预防的作用。 一硫辛酸也是一种兼具水溶性和脂溶性代谢抗氧化物,被 达标,而且要长期坚持。 2.3 严格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和 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在糖尿病患者当中, 有40%一60%的人同时伴有高血压。英国学者通过临床 研究证实,严格的血压控制有如下作用,任何与糖尿病相 关病变下降25%,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下降32%,中风下 降44%,微血管病下降37%,心力衰竭下降56%,眼底病 的恶化下降34%,视力恶化下降47% 。因此,严格控 制高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延缓 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花费,延长寿命。通常认 为,对于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 mlyl Hg以下。 药物应用方面,主张使用多种药物联合降压,可采用AB— CD原则,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B受体阻滞 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联合应用。另外,需要提出的 是,不少学者建议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其治疗 方案中均应含有ACE,因ACE除了降压作用外,还具有改 善心功能、减轻或延缓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发展、改 善神经内膜缺血等作用 J。 2.4纠正血脂异常脂代谢紊乱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 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调整脂代谢紊乱是治疗糖 尿病的目的和评定疗效的内容之一。当糖尿病患者体内缺 乏胰岛素或胰岛素作用减弱时,脂肪组织中的脂蛋白脂肪酶 活性就会显著降低,使甘油三酯的清除发生障碍,出现血清 甘油三酯(TG)增高,导致糖尿病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并引起 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 。 对于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其血清胆固醇(TC)应控制在 4.5 mmol/L以下,TG应控制在1.5 mmo ̄L以下,LDL应控 制在2.5 mmoVL以下,HDL应控制在1.1 mmol/L以上 。 降脂药物首选他汀类或贝特类。在进行调脂治疗时,应将降 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首要目标。不论目前血脂水平 如何,所有之前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都应使用他 汀类调脂药。所有血脂异常的患者都应接受强化的生活方 式干预治疗,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减轻体 重、增加运动、戒烟、限酒、限盐等。 2.5抗凝治疗糖尿病患者相对于正常人而言,由于血栓 素等血小板聚集物质明显升高,血小板功能出现亢进,造成 其对血栓素等物质敏感性增高,患者出现血小板聚集、粘附 功能增强及强烈的血管收缩情况,使得此类患者血液常处于 高凝状态,极易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临床上常用的 抗凝药物为阿司匹林,它可以间接抑制血栓素的形成,推荐 剂量为40~300 mg/d,长期小剂量应用,可以有效的预防心 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发生 ’ 。若有对阿司匹 林过敏、活动性出血、出血性溃疡病等患者,可以改用其他抗 凝药物,如潘生丁及中药复方制剂。 2.6清除自由基糖尿病患者的许多慢性并发症,如高脂 血症、高黏滞血症均与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和清除下降有 关。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脂溶性维生素,是最 称做“超级抗氧化剂”,是所有抗氧化剂中“功能最多且活性 最强”的一种抗氧化剂。因其兼具水溶性和脂溶性,因此极 易被各个脏器组织吸收。它能保护患者神经组织,帮助治疗 末梢神经病变,并且还能平衡血糖,促进葡萄糖的吸收,改善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使患者减少使用胰岛素或降糖 药物 8-lo]。 2.7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 机体高血糖状态下,多元醇通 路异常活跃,使山梨醇生成增多并聚集在局部,引起细胞内 高渗性水肿,从而使其功能降低、结构破坏,甚至引起细胞破 裂,破坏信息传递,引起神经发生病变 J。目前,临床常用 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有依帕司他、泊那司他、中药水飞蓟宾、 槲皮素等。 3小结 总而言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是长期的、系统的 工程,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单岩,李艳红,李红哲,等.慢性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 影响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 13—15. [2]Mita T,Otsuka i,Azuma K,et a1.Swings in blood cose levels ac— eelerate atherogenesis in 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J].Bio- 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7,358(3):679—685. [3]包玉倩,贾伟平.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刻不容缓[J].上海交通 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7):763—765. [4]Deferrati G,Ravera M,Berrati V.Tmatmem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its early stages[J].Diabetes Metab Res Rew,2003,19(2):101. [5]吕书丽,李玲英.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药物治疗[J].医药产业资 讯,2009,3(15):155. [6]Kilpatrick ES,Rigby AS,Atkin SL.The efect ofslncose varibaility on the risk of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1 diabetes[J].Dibae— tes Care,2006,29(7):1486—1490. [7]谷娟,严谨,吴卫华,等.醛糖还原酶的研究进展[J].中南大学学 报(医学版),2010,35(4):395—4oo. [8]Luo Jia,Yang Junyi.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hypoxia on hte expres- sion of s1.cose transporters in the plasma membrane of H9C2 eardio— myocytes[J].Health Horizon・Medical Science Fascicule,2007,4 (4):1—2. [9]周健,喻明,贾伟平,等.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2型糖尿病 患者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幅度[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 22(3):286—288. [10]Chad E N Reiter,Xiahua Wu.Diabe ̄s Reduces Basal Retinla lnsu— lin Receptor Signaling[J].Dibae ̄s,2006,55(4):1148—1156. [11]赵彩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探讨[J]. 中国医学创新,2010,27(27):206—207. [12]王凤.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 创新,2009,6(16):98—99. (收稿日期:2011—10—12) (本文编辑:李静) 一】】3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