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清雅的笔墨;一处西湖的美景;一点游湖的雅趣;一份绝世的孤傲。此情、此景,张岱独享那只属于自己的痴情。
寒,“大雪三日”;静。“人鸟声俱绝”;晚,“是日更定”。偏是这样的夜,张岱挐舟出行,纵使拥毳衣,带炉火,也无法阻挡他欲出行的脚步。这是他的痴,对一厢山水的痴迷。痴,却痴得美。独往湖心亭看雪,只挑这份安逸,只为这份孤寂,他不愿与人相遇,这样的清高,这样的自傲,这样的孤高自赏。这是他的痴,一番静谧的痴行,痴,却痴得清静。
幽深的天地之间,只现一色,就是黑,黑得洁净,黑得纯粹,黑得单调,黑得迷茫,在这一片冰雪之中,张岱对故国的思念并无所倾注,同他的内心一样,飘泊无依。白皑皑的世界中,一切的景物,都那样可悲,可悲而无力。如此痴景,板着张岱对故国的牢记不忘,独有而美妙。
移步湖心亭,偶遇了另外两个与自己心境相似的知己,三人在这世俗之外的亭中,同品类似的情感。可惟独这般痴情,只有他自己,才能品尽这份避世愁苦、隐世哀伤沾染过的山水奇景。这样的痴,纵使有些许消极,却难掩这安然之中的沉醉,痴,也痴得享受。 张岱痴,为天人合一的山水之趣,也为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恨得风雅亦阴气。 他的与众不同,独自赏景的痴迷;他的超凡脱俗,是钟情于美景的痴狂;他的闲情意趣,是只爱山水难自抑的痴心;他的清高孤傲,是脱尘离市不随波逐流的痴想……
文末一句“莫说道相公恨,更存有痴似相公者”,例如玻璃了层层束缚,贴切地道清张岱此刻的心境。
若只一字,便是——痴。
《湖心亭看看雪》看过啦,然而我却久久不能平静,那颗被张岱深深的孤独与伤感所感动的心依然沉醉在在他那篇仅仅160余字的小品文所领略到我的惊艳之中。它例如对外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波浪吐馨,虽并无灼灼之媚,却自建一段忠厚拔俗的风韵。
谢道韫在《咏雪》中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以及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且指出他们都是从视觉来写雪,而张岱却从听觉上着眼,一个“绝”字,写出了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的不敢做声的森然寒意。
“雾凇沆砀”的景色,这句把大雪盖地的静穆与湖面上雪花、水汽茫宕一片的景色生动的整体表现了出。另外作者属格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混茫莫辨的壮丽雪景展开了总体描写。
我们大家会发现在这样一个时刻,天地之间一片白茫茫,作者乘坐的小船在缓缓行进,船桨划过水面,发出哗哗的响声,一切都是那么静谧,极目望去,茫茫雪景中隐隐露出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好像淡妆的西子在向我们悄然走来,这对于看惯了西湖平日里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张岱而言,不就是一番奇景吗?恍惚中,作者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到了湖心亭上,想想自己刚才坐得那一叶小小的扁舟以及舟中那如豆粒般大小的人影,真是觉得天地是那样的广大,而人又是那样的渺小。面对着这样的奇景,怎能不让张岱思绪万千!
王国维说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来到张岱,大家也许真的张岱很谜样,其实不然。想一想你自己,也许就曾在例如打翻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淋个宝芙丽芳也毫不在乎;也许就曾经把自己关进小屋里,独自一人回去体会那奔涌自心底的音乐;也许就曾经长久的的走跌俯视星空,不为别的,只为体会那份喧闹。在那一刻,打翻飞身,使所有的的苦恼都飘落贫;在那一刻,你也许想起了“世人皆醉酒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所以,当我们书法展张岱的《湖心亭看看雪》的时候,我们可以辨认出,张岱距我们并不荒凉,他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和我们的心灵展开对话,一同回去体会那份寂寞、一同回去体会那份静谧。
每当赏读《湖心亭看雪》时,隽永清新的文字,精湛熟稔的语言,宛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遮去所有的污秽,将纯洁与明媚洒入我的心田。又好似湖中涟漪,在平静泛着不安,一种感动渐渐袭来。
清爽淡雅的笔墨而令我对作者充满著敬仰之情,这就是怎样的正直与宽广的胸襟啊!非常感谢张岱,能够将这不好文字还给后人享读。 然而,真正令我感动的是张岱的仕子之情。
张岱就是明末清初山阴人,早年于仕宦世家,太少为风流公子,快乐繁盛,不好山水,晓音乐、戏剧,实乃放纵之士。然而清亡后,国破家亡之苦并使他不再从仕,上山着书以终。这些情感都在《湖心亭看看雪》中显露出无余。张岱筹钱西湖看看雪之景演绎了一颗不随其流俗,遗世边缘化的隐逸之心。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拒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通过张岱的描述,我们看到了西湖封洞后,一个粉妆玉砌,银装素裹,万籁俱寂的世界。更令我们感受到作者广阔的胸襟。而这种感受在“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的描述也有。但在作者轻描淡写之中,我却一点也没有感到轻松,而是觉得沉重,觉得沧桑,觉得人生的多变——命运的坎坷加之国家的不幸,带给张岱的是无限的伤痛。然而面对白茫茫一片,心中的喜悦代替了原来的苦楚与怅然,将长天永存的阔大境界全部传达出来。这种宽广更使他深藏心中的愁绪与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溢于言表,令人惆怅又感慨万分。 然而,当作者在湖心亭巧遇知音,最初的孤独寂寞化成惊讶与开心,三人对酌,临别时才恭喜发财姓名。张岱的欢欣却又一次而令我哀伤,甚至就是心疼。知音难寻,然而,张岱却找寻了太久,等了太久,人生黯淡的深邃感叹之下,使这种欢欣弥足珍贵。尤其就
是当作者获知三人同是寓居他乡的游子时,对故国之思又在欢欣中弥漫着开去。命运真是对张岱不公!
整篇文章用淡淡的笔触将对故国的怀念融于山水写意之中,不露痕迹。但越是隐藏,越是感情的深沉。
张岱与吴均,陶弘景相同,全然陶醉与自然风光之中,他为其醉酒,为其痴,但显露浮华之后,在一片质朴之中,他的心就是冷静的,蛰伏的,本真的,使我看见了一片仕子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