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赶小猪》游戏案例

《赶小猪》游戏案例

来源:筏尚旅游网


《赶小猪》游戏案例

案例主题:“探索赶小猪游戏的玩法”。 案例背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所以,对于学前

的儿童来讲,他们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在一日的生活中,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做游戏。而游戏不仅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游戏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社会化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都对幼儿园玩教具有明确的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教具”。在户外活动中实践证明,自制的玩具比成品玩具更受孩子们的欢迎。 因为孩子们喜欢探索,更喜欢新奇的玩具,常常有不一样的玩具给他们玩,充满着挑战性。为了能让孩子有丰富的材料,所以开学初我们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了一些器械。孩子们总是问:“老师,这个怎么玩”?我们给与孩子的玩法只能是我们老师认为孩子喜欢玩的,并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真正喜欢的。一样的材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就是会有不同的玩法,同

- 1 -

年龄段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们要从孩子出发,让孩子去发现好玩的办法。介于这个想法就开展了本次活动。 案例描述:

我投入了T字型纸棍、纸球和各种动物造型的房子。孩子自由选择了材料后开始去玩了。其他小朋友纷纷去拿纸棍和纸球了,只有瞳瞳小朋友把一堆的房子逐个逐个的拿到了四周去放好。其他小朋友拿了材料开始玩起了“赶小猪‘的游戏”。王元小朋友她拿了赶小猪的棍子把“小猪”放在了小兔家的前方一段距离。她正准备把“小猪往小兔家赶去,她眼睛往前看看,看似对准了用力往前一推,“小猪”滚呀滚,结果滚偏了,没有滚进小兔家。她失望地说:“啊,失败了!”她去把纸球捡了起来,第二次她跑到第一次站的点继续赶小猪,她仍然没有把“小猪”赶进小兔家。第三次她捡起“小猪”又回到原来站的点,并嘴里嘀咕着:“从这里开始”。她把“小猪”一推仍然没有赶进去,旁边的小朋友把她的“小猪”一拿放进了小兔家。王元急急忙忙钻进小兔家把小猪拿起来,嘴里还嘀咕着:“哼,你这样不公平” ,自己又跑到原来的点开始。这一次她成功的把“小猪”赶到了小兔家,高兴的欢呼起来:“进球啦!”

诺诺拿到纸球纸棒也开始玩起了赶小猪的游戏。她一手拿着纸棒,一手把纸球放好,开始赶小猪。一边赶着“小猪”一

- 2 -

边说:“我要去螃蟹家”。她把“小猪”赶到螃蟹家后,又把“小猪拿出来”。又开始接着赶小猪,她一边往小兔家赶一边说:“我要去小兔家了”。之后又去了海绵宝宝家,一边玩一边说:“我要去海绵宝宝家了”。她一直赶着“小猪”到不同的动物家里去做客。这个活动诺诺都在在自己设定的情景中游戏。 案例分析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论述玩具的作用时曾说:“有了这些东西,他们可以常常自己游戏,因此身体赖以健康,精神因之活泼,身体各部位也随之灵活。由此可见,玩具可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使他们全身动作协调统一,有利于其生长发育。自制的玩教具也不例外,并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幼儿户外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些废旧的半成品材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引导幼儿不断创造新的玩法,丰富活动的内容,提高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还可以激发孩子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于是我们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多种游戏材料:纸箱、纸杯、可乐瓶、报纸、轮胎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来选择这些富于变化的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创造了抛接器、降落伞、小推车、报纸球等多种游戏材料,使幼儿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多方面的锻炼。

总之,充分利用自制体育器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能有效

- 3 -

激发幼儿的活动激情,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使幼儿在运动中得到发展,在运动中获得快乐,养成自信、进取、勇敢的人格,体验探索、合作的快乐,为幼儿一生的健康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

纸球纸棍比较适合小班的孩子操作玩耍,这个材料我们给与孩子的游戏形象就是“赶小猪”。在游戏中诺诺在户外玩赶小猪时,自己设定了一个游戏情景,她赶着小猪去做客,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开展游戏。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诺诺在游戏的情景中是她一个人独自在玩,游戏内容单一、动作重复。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小班幼儿游戏中大多是平行游戏,幼儿独自操作材料,缺乏同伴间的交往。

王元她在玩赶小猪时自己给自己设定了规则,她在赶小猪时必须要在她自己规定的起点开始。当有同伴把她的球扔进小兔家时她说了句:这是不公平的。小班孩子词汇量不够丰富,语言能力不强。虽说她用词不准确,但是却能够表达她的内心,她认为这样是违反游戏规则的。于是自己仍然去把球拿出来回到她认为的起点再次赶小猪,当她赶进去了后,就非常的兴奋。这是在她的给自己设定的规则下的胜利,她非常有成就感。小班孩子也开始初步有游戏规则意识了。游戏处

- 4 -

在自我阶段,自己遵守自己的规则,不愿意小朋友介入,不和同伴一起游戏。 措施:

户外游戏中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在小班阶段,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他们以自我为中,不会与同伴交往,往往在活动中独自摆弄玩具,或平行游戏,并经常产生冲突。小班的幼儿不会与同伴交往,因此,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研究表明,社交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个性、认知、情绪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它更是直接关联着幼儿成人后事业与生活的成功。但由于时代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却使现在的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作为独生子女原本就已缺少交往对象,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孩子们的玩耍方式又更加单一和被动,他们更多地是与玩具、电视和电脑等“机器”为伴,因此使他们更加缺乏交往经验和交往技能。科恩特曾说,“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现有的发展水平,在户外这个宽松、自由的大环境中,开展中小班幼儿的混龄活动、大小班幼儿的混龄活动以及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幼儿的混龄活动,以这三种

- 5 -

形式的混龄活动发展小班幼儿交往能力。

提高孩子户外活动的兴趣。兴趣是孩子不断地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不竭的源泉;是开展各种活动的必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幼儿只有在兴趣中获得的经验和技能是最牢固的,只有在兴趣中幼儿的活动热情是最高的,只有在兴趣中幼儿才能放松的与同伴去交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所以我们要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 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观察。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游戏中遇到了什么样困难等等。在诺诺的游戏情景中赶小猪过家家是孩子喜欢的游戏方式,那么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如何的更进一步的玩这个游戏,或者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情景中去,幼儿往往能玩得更有兴致。在游戏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儿共同游戏, 丰富游戏的情景游戏。

分享游戏方法。游戏结束后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游戏方法。当孩子说了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玩法时,其余孩子感兴趣的下次再次玩这个材料时他也会想要去尝试一下,就会促使更多的幼儿能够一起参与,在一起游戏中说不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过程中,各

- 6 -

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以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教师在开展户外游戏时应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激发每一个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信心。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或动作笨拙的孩子,多用鼓励的话语和关切的眼神激励他们参加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提更高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对于娇气的孩子,教师应多关注他们勇敢品质的形成……教师只有在了解每个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的发展,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 7 -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