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基于全方位管理思想理论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基于全方位管理思想理论

来源:筏尚旅游网
区域经济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8卷第O3期(总第407期)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思路 基于全方位管理思想理论 金磊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依托资源优势,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品牌效应弱、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根据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基于全方位管 理的思想理论,对高原特色农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高原特色农业的内涵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根据农业实际和发展需要 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云南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 云胶、云菜、云花等品牌也在积极打造,这有利于加快形成关 联度高、带动力强、影响深远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和品牌。 2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成效 据2012年云南省曲靖市召开的高原特色农业推进大会显示,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展成效显著。 2.1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云南农产品和农业资源丰富,粮食实现“九连增”,总产 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云南跨 越发展意义重大。 云南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生物多样 性博物馆、气候多样性博物馆和地形地貌多样性博物馆。生物多 样性显著,占全国陆地面积4%的云南境内分布着全国50%的高 等植物物袍动物资源丰富,拥有脊椎动物1737种,昆虫1万多种, 淡水鱼类366种,其中249种为云南所特有。云南地处低纬度高 原,地貌立体,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皆有。气候类型丰富多样, 达1775.6万t;林业总产值689亿元,冬季农业开发超166.67 万Ifl2。烟叶、咖啡、橡胶、鲜花、核桃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 茶叶、甘蔗产量居全国第二,肉类、蔬菜、马铃薯产量也居全 国前列。 2.2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云南高产稳产农田达到253.33万IIIz,建成一大批山区的“五 小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达到402万台(套),农业科技贡 献率达49%。 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 高原气候区7个气候类型,因此,云南具有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不 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即高原特色农业有着鲜明的区位特色、资源 特色和品质特色。充分利用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倾全 省之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心打造粮食、畜牧烟草、蔗糖、橡胶、 果类、蔬菜、咖啡、蚕桑、淡水渔业、花卉园艺、生物制药、木 2.3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云南省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4500个,龙头企业2012户,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000多个,省级以上中大型农产品批 发市场41个,县级商品配送中心317个,农资经营网点1.7万 多个。 本油料、林下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是保证粮食安全,实现 云南社会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L*I-,开放的地缘优势,与 越、老、缅三国相邻,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云南的优越自然禀赋,决定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拥有吸引 眼球的“四张名片”: “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 季飘香”。它们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最大潜力、最大卖点, 2.4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云南建成401个农产品出口基地县,农产品出口17.6亿美 元。有开放的地缘优势,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相邻,有利 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也是云南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应有内涵。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努力打响“四张 名片”,依靠“丰富多样”显特色,“生态环保”出效益,“安 全优质”作保障, “四季飘香”强竞争。 基于云南独特条件和最大优势,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 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被纳入高原特色农业 的“六大重点内容”,给予重点扶持。此外,云烟、云糖、云茶、 3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大规模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较少 大规模龙头企业尚未建立,规模较小的龙头企业带动辐射 能力弱,且行业的集中度低。以茶叶生产为例,茶叶企业遍布 云南各地,但产值过亿的企业却不到20家。大规模、高品质、 [收稿日期】2o16—12—23 [作者简介]金磊(1989一),女,云南腾冲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182— 一金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思路 区域经济 深加工的企业和集团较少;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不多,除 主张5:可视化管理(主张随意的管理到清楚的把握所有 “云烟”、“红河”、“云南白药”等,多数农业企业对农产 活动,考虑综合贡献如何提升等问题) 品主要进行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环节薄弱,导致产品的科技含 量低,品质次于市场其他同类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5 基于全方位管理思想理论,高原特色农业未来 3.2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发展思路探析 传统分散单一的生产模式占主导,以云南蔬菜的生产为例, 5.1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蔬菜是云南省大宗出口农产品,但蔬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根据制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壮大龙头 不到30%,大部分种植蔬菜的农民的生产模式仍然是传统原字 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是关键,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能够有效凝 号生产,这种自产自销生产模式带来产销脱节、抵御风险能力 结利用多种生产要素,组织农民进行规范生产、统一销售,打 弱、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和综合效益低等问题。龙头企业难以与 破传统生产、销售模式,促进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政府应 这种“多、散、弱、小”的农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很难发挥 完善信贷、税收、进出121等扶持政策体系,扶持规模大、带动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力强、辐射性广的龙头企业;指导龙头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 3.3农业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置,实现企业的集团式发展。引导分散的农户发展各种专业合 据统计,2012年底,云南农村居民家庭每一百劳动力中, 作组织,把小规模分散农户联合起来,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组织 小学程度41.2人,初中程度40.7人,高中程度6人,中专程 与农户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股份合作、委托生产、人股分红等 度2人,大专及大专以上程度只有1.3人,处于全国倒数第二 方式让农户分享利润,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合能够增强对周围 的位置,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处在小学和初中水平, 经济的带动能力。 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国家平 5.2培育区域特色品牌 均水平,农业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5.8年,随着我国 云南农产品种类丰富,并且云南拥有优良的水土、气候和 二三产业的发展,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才逐渐向城市和非 原生态的环境,能够种植出优质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但每类产 农产业流动,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 品的品牌知名度十分有限或尚未形成区域品牌,仅仅停留在初 农业,需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 级农产品供给环节且市场有限。农业企业拥有环境、生态优势, 型职业农民加入。目前,云南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状况难以为 应利用这些优势加大宣传,创新宣传方式,如通过进行产品认 高原特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此外,农业人口 证、拍摄产品生产流程纪录片、宣传生态农产品养生理念等有 文化素质偏低导致其对新兴科技了解不够,接受能力十分有 效途径,打造一批原生态、环保、无污染的生态农产品品牌, 限,阻碍了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也难以将先进的科研成果 增强本地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在国内外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转化为农业生产成果。 在培育特色品牌时,应牢牢紧扣“以顾客满意”为前提,不可 急功近利,在保证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及产品交货期的同时, 4 全方位管理思想理论概述 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占据市场竞 4.1 全方位管理定义 争的制高点。 全方位管理,对某种产品不仅包括对其性能、寿命、可靠 5.3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管理,而且包括对其数量、价格、交货期、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新型职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是关键。政 售后服务及满足用户要求等各方面的质量管理,称之为全方位 府可增加支出,组织培训或者创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把 管理。 “实际、实用、实效”作为培训和办学的原则,根据高原特色 4.2现代企业管理思维过程 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需求,在深入基层农村调研 思维(方针、战略)—— 文化对应能力(技术能力、生 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和培训计划,培养具有 产方式、生产效率、价值链、生态学等)— euluFe(人员的 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另外,云南省农业科研院所、 活力、管理、文化一致性)— 产品及服务的竞争力— 企 高等农业院校等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对云南各州市的资源、地 业价值的提升。 理、气候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发展模 4.3全方位管理的主张 式。新型经营主体不仅要培育一批会生产、懂技术的生产人员, 主张1:追求综合性生产效率的提高(全方位生产效率的 同时也需要培养“善管理、会经营”的管理人才,这能够保证 思考) 高原特色农业从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环节都用专人作指导, 主张2:不断向外延伸(向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创建行 提升产品质量。 业一流企业) 5.4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的延伸发展 主张3:重视顾客志向(从企业间的竞争向通过协同体制 实现传统农产品的深加工和跨界发展,运用现代技术和工艺 来实现顾客满意的产品竞争转变) 将农产品加工为非原形态的新型衍生品,扩大农产品的用途。例 主张4:主张自上而下为基本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如有生物公司的科研团队以茶为原料加配其他生物制剂,制成洗 -183- 区域经济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8卷第o3期(总第407期) 特色农副产品营销现状及对策 以胶州1大白菜为例 胡文浩,方栋。李欣章 (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摘要]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动下,胶州大白菜实现了快速发展,提高了胶州农民群众 的收入。胶州大白菜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既有证明商标,又有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资质认证,并获中国驰 名商标的大白菜品牌。分析了胶州大白菜营销现状,提出了推动特色农副产品营销的建议。 [关键词]胶州大白菜;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A 1 胶州大白菜营销现状 胶州大白菜以产于山东省胶州市得名,是山东省知名特产, 以汁白、味甜、营养丰富驰名中外,主要产于胶州市三里河、 丁家庄等地。胶州大白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于维 的扩大,表明农民群众对胶州大白菜发展前景的信任,同时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胶州大白菜需求快速增长。 表1 胶州大白菜2010~2014年种植面积、产量、产值走势表 单位:hm 、万t、亿元 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1.1 胶州大白菜发展现状 根据胶州市大白菜协会走访获得的信息,进入新世纪以来, 胶州大白菜知名度不断提高,胶州大白菜种植面积、产量、销 量等均实现了快速发展。表1反映了胶州大白菜2010 2014 年以来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的走势情况。 2010年,胶州大白菜种植面积为3133.33hm 。此后,胶州 大白菜种植规模以每年增加333.33 466.66hm 的速度增长。 截止2014年,胶州大白菜种植面积达到了480Ohm 。种植面积 1_2胶州大白菜销售市场概况 销售市场分布情况反映了区域市场的重要性和集中度。图 1反映了胶州大白菜2014年不同销售市场占比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胶州大白菜销售基本上形成了国内和 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市场约占胶州大白菜全部销量的73.47%, [收稿日期]2o16—12—24 [作者简介]胡文浩(1992一),男,山东青岛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方栋(199O一),女,浙江诸暨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 与区域发展。 [通讯作者】李欣章(1962一),男,山东青岛人,教授,研究方向:农村城镇化。 发水、沐浴露,或者将茶叶、茶花、茶果、成品茶以及茶叶副产 品加工为食品、保健品、药品等,获得了市场的欢迎,赢得了竞 争优势。此外,近几年,农家乐、乡村旅游越来越受青睐,这是 高原特色农业延伸发展的有利时机,农户在满足客户吃、喝、玩 需求的同时,产品销售渠道也得以拓展。因此,根据顾客的需求, 保证产品质量,培育产品品牌,也可实现农业效益。 [2】向明生,普雁翔,宋丽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战略探析[J].农 业网络信息,2013(06):119—122. [3】陈彬,沈梅.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J】.北京农业,2013(o9): 252—254. [4]向丽红,胡先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3(16):322—324, 鉴于云南省丰富的区位条件,如何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 优势,根据全方位管理思想理论,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专业 合作社、龙头企业)、培育云南特色区域品牌、培育新型经营 【5】曾小力.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路径问题探究[J].云南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o6):17—21. 【61王奇,路遥,赵梅.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探[J].云南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9—13. 主体(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管理人员)、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获取农业延伸价值是高原特色农业未来发展的主线,必须科学 规划,统筹好这几方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孑L垂柱.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 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13(O1):5-11. 一【7】陈良正,冯露,罗雁,等.国际庄园经济发展经验对云南高原特色 农业庄园经济发展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432— 3438. 【8】董晓波,陈良正,阳茂庆,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比较优势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12):175—182. 1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