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黔西北威-赫-纳-织-水地区铅锌(铜)矿带上重力异常反映的地质信息

黔西北威-赫-纳-织-水地区铅锌(铜)矿带上重力异常反映的地质信息

来源:筏尚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2卷第4期 2008年8月 物探与化探 V01.32.No.4 Aug.,2008 GEOPHYSICAL&GEOCHEMICAL EXPLORATION 黔西北威一赫一纳一织一水地区铅锌(铜)矿带上 重力异常反映的地质信息 王亮 ,乔计花 ,龙超林 (1.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 550004;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研究黔西北威宁一赫章一纳雍一织金一水城地区,铅锌(铜)矿带上分布的1:20万区域重力异常特征,及 其与地质、构造、岩体、化探等异常的对应规律及其关系,能对该区此类矿产的成矿规律、成矿部位和成矿特点的研 究有所帮助,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上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矿产分布;元素异常分带;NW向构造带;重力低值带;隐伏花岗岩;铅锌(铜)矿 中图分类号:P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08)04—0374—05 黔西北是贵州铅锌(铜)矿重要的富集地和集 中区,有数十处矿田,已知矿床(点)100多处,占全 分布于NW向垭都一蟒洞断裂带上与威宁一水城、 纳雍大院、织金五指山背斜核部等,按成因类型可分 为o9:①铜矿一类为晚古生界碳酸盐岩热液型矿床 省的近1/3。该铅锌(铜)矿集区主要汇聚于乌蒙山 地区的威宁一赫章一纳雍一织金一水城一带,属于 川黔滇相邻成矿远景区之组成部分。 笔者试图根据新近完成的黔西北地区1:20万 威宁、毕节、水城、安顺等4个图幅,省境面积约2.5 万km 的区域重力调查成果,对区内分布的重力 场、重力异常特征进行初步分析,重点研究重力异常 (点),另一类是上二叠统玄武岩型铜矿及与之有成 因联系的下三叠统含铜砂岩等(不属于本次研究范 围);②铅锌矿是以晚古生界碳酸盐岩为围岩的中 低温热液层控型矿床(点)。赋矿地层较多,主要为 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寒武系。铅锌矿床(点) 空问分布上与菱铁矿、辉绿岩有一定关系,容矿岩石 为白云岩、灰岩,成矿期次主要为燕山期,而热液型 带上已知分布的铅锌(铜)矿床(点)的对应规律,及 其与航磁、地质、化探、遥感异常的关系,提取有效的 铜矿点分布在罗卜夹、垭都一蟒硐铅锌矿区核心部 位和纳雍一带(图1) 。1:20万水系沉积物测 深部地球物理信息,以提高对该区铅锌(铜)矿的成 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认识,对在黔西北地区寻找不 同规模的大型铅锌(铜)矿有所帮助,特别是对今后 找矿方向调整、找矿思路创新上有所启迪。 量,圈定了大面积、高强度、浓集中心明显、重合性 好、分带性强的铅锌元素异常,异常具有NW向分布 的特点,如罗卜夹一垭都一纳雍异常带。铜异常除 大面积分布于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外,呈孤立小圈 闭在铅锌异常包围之中(图1)。 1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之黔北台隆西南 部、六盘水断陷和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西北部。断 裂褶皱发育,NW向威宁一水城一紫云深大断裂带 通过西南部,垭都一纳雍断裂带与之平行排列横贯 区域重力场上,位于青藏高原周边重力梯级带 的东南,即昆仑山一龙门山一乌蒙山巨型重力梯级 带南端。1:100万航空磁力异常,主要反映出露、 隐伏的二叠纪玄武岩、辉绿岩分布区的火山岩跳跃 场 图区。从古生界寒武系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沉 积岩组合为碳酸盐岩、碎屑岩。岩浆活动强烈,基性 喷出岩广泛分布,大面积出露二叠纪玄武岩,同源次 火山岩(辉绿岩)零星分布,地表未见超基性、中酸 性侵入岩体出露¨ 。 区内铅锌(铜)矿床(点),数量多分布广,重点 。92重力异常特征及地质作用 2.1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 区内1:20万布格重力异常,表现为中部宽大 的乌蒙山(赫章一水城)NNW向密集展布的异常梯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威宁一赫章地区银铅锌矿评价地质报告.2003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黔西北地区铜铅锌矿评价报告.2006. 收稿日期:2007—08—1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王亮等:黔西北威一赫一纳一织一水地区铅锌(铜)矿带上重力异常反映的地质信息 1一侏岁系;2一=叠系;3一二叠糸;4一囱炭糸;5一'伲盆系;6一幕武系;7一辉绿岩;8一地层界线;9一断层;1O一铅锌矿床(点);11一铜矿点; 12一铅锌异常;13一砷锑汞异常 图1 黔西北威宁一纳雍地区地质矿产图 级带、东部宽缓线性负值异常带、中西部复杂异常分 布区等。由东向西重力场值逐次降低,异常等量线 西部密集东部稀疏,幅值东高西低为(一1 26~ 一F3基本吻合,F、F2、F4地表没有显示。它们的存 在,对区内深部成矿物质(流体)的运移和上升提供 了通道。 北西向断裂是黔西北铅锌(铜)矿带主要的容 矿构造,垭都一紫云断裂系久负盛名。 自东而西依次为罗卜夹一垭都一纳雍断裂 (F1)、妈姑一连发厂断裂(F2)、威宁一水城断裂 (F3)等,它们与f1、f2、f3等分布位置较吻合,其中 232)×10 m/s ,最低值区位于西部威宁一带, 全场反映了从地台区向地槽区过渡的重力场特征 (图略)0。 区域背景上,①中西部地区见3个面积较大的 梯状宽台鼻状异常区(赫章一垭都B2、纳雍一织金 B3、水城一观音山B4)和1个NW向展布的巨型半 以F3断裂最为知名,规模也最大,延至广西南丹。 椭圆状异常区(威宁B1),②近等问距分布着4条大 致平行的NW向重力高、重力低值异常带,异常带以 不同规模不同形式有序排列,主要为罗卜夹一垭 都一纳雍重力异常低值带兼异常梯度带(f1)、妈 姑一连发厂一普定重力异常高值带(t2)、威宁一水 城一镇宁重力异常低值带(t3)、耿家屯一猴子场重 力异常高值带(f4)。赫章一水城重力异常梯级带 (F)纵贯图区中部,两侧异常呈现出不同的组合特 征,东侧为布格重力异常线性升高区,西侧布格重力 异常梯级降低区,反映了两侧组成物质的差异,折射 出所处地段地质背景的特殊性、复杂性。 2.2推测的北西向构造控矿特征 区内地表控矿构造主要为断裂,以NW向断裂 最发育。已知重力布格、区域、上延3类异常的分 布,都明显表现出深部隐伏断裂构造的典型特征,以 NW向的断裂构造最多。在布格重力水平45。方向 一区内大批的铅锌(铜)矿床(点),沿北西向Fl、 F3断裂带成串珠(带)状密集分布,同时还受到北东 向断裂的控制和影响。在Fl、F3断裂带内,分布的 矿床(点)主要有: Fl断裂区内长210 km,地表明显反映地段为垭 都一纳雍断裂带,东段与黔中重力低异常带相接 (织金以东) ]。沿该断裂带,铅锌(铜)矿床(点) 成矿部位,主要分布在垭都一蟒洞、纳雍水东一织金 五指山一带。含矿层位,有泥盆系的独山组,代表矿 床赫章蟒洞中型铅锌矿,石炭系的摆佐组、黄龙组、 马坪组代表矿床赫章榨子厂中型铅锌矿等,二叠系 的栖霞组代表矿床赫章垭都中型铅锌矿,寒武系的 清虚洞组代表矿床织金五指山中型铅锌矿。铜矿, 以矿点多分布在纳雍县城东、垭都一蟒洞、罗卜夹一 带 F3断裂区内长175 km,为NW向威宁一水城一 次导数和重力剩余异常上延4、6、8、10 km的水平 紫云断裂的一部分,中西段水城县一观音山一带,赋 存着一大批中小型铅锌矿床,如中型的上石桥铅锌 矿等,含矿层位为石炭系的祥摆组、马坪组等,杉树 林中型铅锌矿产于二叠系茅口组地层中。 o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省地矿局物化勘查院.贵州威宁 45。方向一次导数等,异常极值线的展布位置,主要 反映为NW向线性构造的存在,本次提取并推测的 有Fl~F4等4条大断裂,F为深大断裂的反映(图 2)。其中,综合重力异常信息所提取的断裂与地质 上地表划分断裂相对位置比较(图1),F1从银铜湾 一带开始至东部向南偏移,东段最大位移达18 km, 幅、毕节幅、水城幅、安顺幅1:20万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说明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76・ 物探与化探 32卷 图2剩余重力异常及推测断裂与矿产分布关系 2.3剩余重力低异常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10 m/s 。G2呈椭圆状,位于F、F1交汇部位以西 2.3.1 重力异常与航磁异常的分布关系 F1北侧,地表覆盖地层为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 图2中,主要罔定了威宁、赫章、纳雍一织金、水 等,密度值(2.62~2.67)X 10 kg/m ,与地层平均 城等4个剩余重力低异常(重力等值线间距±2 X 10 nWs ),编号顺序为Gl~G4,它们与B1~B4分 密度差为0.05 X 10 kg/m ,由此推算它们不足以引 起该异常。在G2上,垭都一蟒洞一带铅锌矿大量 布位置吻合。所圈定的剩余重力低异常,均位于火 山岩磁场分布区,对应的航磁异常表现为在低背景 上出现的正负磁异常的伴生区,磁场强度为一90~ 120 nT。 富集,铅锌成矿带内部有铜矿点产出,1:20万水系 沉积物测量圈定了大面积、高强度的铅锌元素异常, 铅锌异常边部及外围有较好的砷锑汞元素异常分 布,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铅锌异常中心部位有 在上延10 km的剩余重力异常图上,G1~G4 异常的形态轮廓表现更清晰。 铜元素异常显示,具有明显的岩浆热液成矿的矿产 和元素异常分带特征(见图1),即成矿温度较高的 2.3.2地层、岩浆岩密度特征 区内地层密度为新生界(1.92~2.64)X 10 铜矿、铜元素异常分布于中心部位,然后是铅锌矿和 铅锌元素异常,再向外为成矿温度更低的砷锑汞元 k nl 、中生界(2.56~2.67)X 10 kg/nl 、古生界 素异常。赫章附近存在一NW向的大型遥感环形异 (2.62~2.71)X 10’kg/nl 。而广泛分布的二叠纪 火山岩(玄武岩)密度为(2.71~2.97)X 10 kg/nl , 零星分布的次火山岩(辉绿岩)密度为(2.70~ 2.96)X 10 kr/nl ,当其沿地表喷发或侵入,并具有 一常,研究表明此现象多与岩体异常存在有关。 G3呈似蘑菇状,位于F、F1交汇部位东面F1北 侧,内有多个重力低值圈闭异常出现。菇柄异常呈 NW向分布,长55 km,宽20~30 km,分布有多个圈 闭异常,菇盖与菇柄异常结合部位的纳雍大院背斜 上,已见有铜厂坡等数个铜矿点和纳雍水东、老包、 定规模时,在重力场L表现为重力高异常。地层 和火山岩的密度差约(0.1~0.3)X 10 kg/nl ,可见 区内不同地层间及与岩体问密度差异较明显。 2.3.3 G2、G3、G4与Gl重力低异常特征分析 G2~G4与G1比较,规模小得多,它们NW向 大锌厂、以则孔等多个铅锌矿床(点)。菇(伞)盖异 常呈NNE向分布,长35 km,宽30~40 km,有织金、 织金北、织金南3个圈闭异常,织金五指IJ_j地区铅锌 分布,G2~G4分别位于赫章一垭都、纳雍水东一织 金五指山、水城一观音山一带,G2长50 km,宽25 km,G3长90 km,宽20~50 km,G4长95 km,宽28 km,3个异常的峰值分别为(一14、一1 1、一12)X 矿床,位于南部圈闭异常中,现已见有新麦、杜家桥、 那雍枝、屯背后等7个铅锌矿床(点)。G4呈椭圆 状,位于F、F3的交汇部位上F3北侧, 内会聚 多个铅锌矿床(点),水城上石桥、杉树林等多个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王亮等:黔西北威一赫一纳一织一水地区铅锌(铜)矿带上重力异常反映的地质信启 35口 0 30。 10 。一 20 犰m 一 兰一5 . 一//。 0 ~一~~司 一10 誓 5 ‘ \10 20 、 ’——宴测晶线、 30/ , 、、…r拟 }}{1披/ ¨l I5 0 7● \  .司 l0 . 0 / ● - ’ 1.孵 nlI9 2. 2锦 . 蠢3,72 4,47 A o ̄-0.19×l0 『m】 :#章岩体 C2 机 ,, ≤3,57 . 4.46 5 36 I 79 ’ £2船 A o=-019×l .纳雍岩体 5,06 ,^5 6.I6 。 C3 . 犰m /、 毫 0 .\、  10 2o =I‘’/,/舯 e 之0 10 。。一 20 30 /40~一 /钿 j 一 ‘-, 一 、呈一5 10 o 司毒一 t0 I5 0 n99 \■ 接 线/ \ —/ 司 韩 -\… .^\一/ f 曲线,,一 20 0 .. t ' - ● ● 133 毒撕 . 蠢I. A o'=-o.21xl0 E 2鹪 6. 9 Aum-O22xl 496 397 .水城 阱 鬟:.,0撕1 ’ 成宁糟体 #埘 : Gl 5.96 6.96 ’ 图3 I—I ~Ⅳ一Ⅳ 剖面重力反演成果 型铅锌矿位列其中。 G3、G4上铅锌元素分布的化 探异常呈环状展开。 推测G2~G4为中酸性(隐伏花岗岩)侵入岩体 所引起。选取垂直重力异常走向的I—I 、Ⅱ一 Ⅱ 、Ⅲ一Ⅲ 剖面(见图2),用二度半人机联作选择 法,对G2~G4进行拟合计算(图3),该组岩体上顶 埋深分别为I.3I、I.62、I.77 km,下底埋深分别为 5.65、4.04、6.I8 km,剩余密度差分别为(一0.19、 一成矿作用有关 ,故推测G1可能为有一定隐伏深 度的中酸性(隐伏花岗岩基)岩体侵入引起。图切 Ⅳ一Ⅳ 剖面(见图2),对G1模拟解释结果(图3), 岩体上顶埋深2.14 km,下底埋深达7.6 km,剩余密 度差为一0.22 X 10 kg/m 。 G1~G4分布于威宁一赫章一纳雍一织金、威 宁一水城一个近NWW向延伸的“丫”字形剩余重 力低异常带内,该剩余重力低异常带是黔中重力低 异常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分析可能反映了威 宁一水城NWW向中酸性岩浆活动带的分布,当地 0.19、一0.21)X 10 k ITI 。 G1呈椭圆状,位于威宁以西,未圈闭NW向分 布。长大于50 km,宽约60 km,反映在剩余重力场 上,为一异常范围和异常强度较G2~G4大的异常 铅锌(铜)矿的产出,与此岩浆活动带有一定关系。 由于F1、F3为区内岩浆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而F2 源重力低,峰值一2I X 10 m/s ,与2.I一节中所 述的B1规模相当、图像相似,主体异常在邻区云南 境内,这里仅为异常的边缘部分。异常周边不连续 分布有玄武岩,石炭系地层大片分布,二叠系、三叠 系零星分布。航磁化极异常为一醒目的圆环状低缓 负值异常,I:20万和I:5万化探异常具有明显的 分带性,已知有罗卜夹、妈姑、金钟等一带的中低温 铅锌(铜)矿床(点)和化探元素异常环型分布,沿 的作用,将G2、G3与G4分离开来,使得妈姑附近地 质情况极其复杂,造成G2、G4剩余重力低异常的布 局和强度向西消失和减弱。 3 已知矿产与重力异常相关 铅锌(铜)矿床(点)的展布,与区内的地质、NW 向构造带、岩体,均有着内在的成因联系,并与布格 重力异常特殊变化地段、剩余重力低异常(带)、化 探异常,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从矿产和重力场的分布规律看,区内铅锌(铜) 矿床(点),主要集中于重力低部位和异常的边缘 G1边缘及零值线附近分布。种种异常现象表明, G1不可能是具弱磁性、低密度的沉积岩层(盖层) 等引起,可能与中酸性侵入岩体有关,同时还与热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物探与化探 32卷 上,整体受威宁一水城NWW向中酸性岩浆活动带 的控制,F1、F3断裂带,为区内主导的控矿容矿构 造,是一级控矿构造带。铅锌(铜)矿的形成,是中 酸性岩浆侵入的过程中,由富含成矿组分的岩浆热 液沿已有或同期活动的NW向深部断裂构造向上运 动,成矿物质在有利构造部位沉淀富集形成,或是岩 浆热液活动对矿源层改造的结果。所见矿产基本分 布于化探元素异常带的内部及附近。若干铅锌矿、 热液型铜矿点与热液型菱铁矿、沉积铁矿床(点)等 集中分布在此带的垭都、罗b夹、观音山、水东、五指 山一带。在耿家屯一金钟一带,也有铅锌矿点零星 产出。 罗卜夹与耿家屯一金钟一带,矿产分布于G1 等值线密集处及零值线附近、布格重力异常低上及 梯级异常变化地段,前者分布于F1中段两侧或与F 相交的锐角区域内,后者零星分布于F3西段南侧。 G1反映的是一规模极大的中酸性(隐伏花岗岩基) 岩体,虽然埋藏深度有限隐伏较深,但岩浆热液还是 沿深部断裂运移到浅表形成了部分铅锌(铜)矿点。 妈姑一垭都一蟒洞一带的矿产主要沿G2南西 侧的(…8 12)X 10 m/s 等值线密集处、布格 重力鼻状异常区的凹凸部位分布,G2与铅锌元素化 探异常圈闭区基本吻合,又分布于NW向的F1深部 断裂附近,并受众多断裂带的综合控制和影响。 水东一五指山地区,在水东一带,矿产仅见分布 于G3等值线密集处及零值线附近、布格重力鼻状 异常区凹凸接触部位,而五指山一带,则产于布格重 力鼻状异常区上和G3里一圈闭异常内,又都分布 于F1东段两侧或与黔中重力低值带交汇区一带。 水城一观音山,矿产分布于G4内部及南西侧 的(一6~一8)X 10 m/s 等值线密集处、布格重 力鼻状异常区鼻翼两侧及凸处、F3中段两侧与F交 汇区一带。 可见,重力低及其边缘是花岗岩侵入及花岗岩 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是断裂构造控矿、成矿的有利 地段 4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得到如下认识。 (1)区内剩余重力低值异常带,可能是燕山期 一近NWW向中酸性岩浆活动带的显示。岩浆活动 带内,具有一定规模的隐伏中酸性岩体侵位和NW 向的区域性深部地质构造,共同控制着区内热液型 铅锌(铜)矿的分布。 (2)区内岩浆及构造活动,可能为热液型铅锌 (铜)矿的成矿提供了物源、热源和水源。NW向深 部隐伏构造及浅表主干断裂,可能构成 热液变质 作用活动的通道,次级断裂构造、褶皱提供了有利的 成矿空间。 (3)区内热液型铅锌(铜)矿的成矿规模,取决 于中酸性岩体的规模和埋深。岩体规模越大,埋藏 深度越浅,成矿规模越大,反之,岩体规模越小,埋藏 深度越大,成矿规模越小。 (4)G1~G4剩余重力异常圈闭部位,在布格重 力异常图上有直观显示(BI~B4),它们与大规模、 高强度铅锌(铜)元素化探异常的环形或带状分布 区位置较吻合,大部分矿产分布在G1~G4剩余重 力低异常上或其外围等值线密集带上,一定程度上 显示了较好的找矿前景。各异常中心部位,如G3 内存在的多个重力低值异常闭合圈,为多个岩浆侵 入活动中心与成矿关系密切,应是寻找大型等不同 规模矿床的最佳勘探区域和有效突破靶区。G1~ G4分布区域,组建了一个大型的及重要的岩浆岩区 (带)热力资源成矿系统和成矿最有利空间,成矿物 源与基底的岩浆热液变质作用有关。通过加强地质 勘查工作,在G1~G4或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可 望找到多座大型以上‘的铅锌(铜)矿床,增加矿产资 源量和提高储量级别。 (5)通过对区内热液型铅锌(铜)矿的区域成矿 活动研究,与重磁异常、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等关系 的初步探讨,发现其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NW向构造带是一重要的成矿控制带。建议今后在 对此类矿产的找矿工作中,特别是在贵州这一沉积 岩盖层厚度大与中低温热液型矿产广泛分布的地 区,应加强重视对深部地质构造、岩浆侵入活动与化 探元素异常、重磁异常分布等综合信息研究,以提高 成矿预测的可靠程度和地质找矿的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地质局.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j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7. [2] 贵州省地质局.贵州省区域矿产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6. [3] 范祥发,王亮,朱大友.黔中一黔东南地区深部地质构造和“黔 中隆起”重力异常初步解释[J].贵州地质,1998,15(3):229. [4] 郑, 如,乔春贵,刘英会.高精度航磁资料圈定隐伏岩体的效 果[J:物探与化探,2003,27(1):81. [5]伍卓鹤,何俊美.粤中一粤东地区区域重力成果['1].物探与化 探,2007,31(5):435 [6] 常忠耀,赵文涛,李虎平,等.内蒙古东部重力场特征以及寻找 内生矿床的意义[J].物探与化探,2007,31(4):31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王亮等:黔西北威.赫.纳一织.水地区铅锌(铜)矿带上重力异常反映的地质信息 ・379・ GEoLoGICAL INFoR^ A TIoN REFLECTED BY GRAVITY ANoMALIES oVER THE WEINING-HEZHANG-NAYoNG-ZHIJIN-SHUICHENG AREA, NoRTHWESTERN GUIZHoU WANG Liang ,QIAO Ji.hua ,LONG Chao—lin (1.Guizhou Geological Survey,Guiyang 550004,China;2.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authors studied the 1:200000 regional gravity anomalies distributed along the lead・zinc一(copper)ore belt in the Wein— ing—Hezhang・Nayong・Zhijin—Shuicheng area of northwestern Guizhou as well as their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with geologica1.struc・ tural,rock body and geochemical anomalies.Th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the research on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ore—forming posi— tions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ore deposits.Som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further ore—prospecting work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distribution of ore resources;zoning of element anomaly;NW・trending structural zone;gravity low value zone;concealed ranigte;lead・zinc一(copper)deposit 作者简介:王亮(1962一),男,侗族,贵州天柱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物探工作,已发表论文数篇。 上接373页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oBTAINED BY RESISTIVITY ToMoGRAPHY WITH A VERTICAL LINE CURRENT SoURCE HE Fu—xiang ,ZHU Tao ,XU Su.xin ,WU Yi—kun ,LU Yu—zheng ,ZHAO Dong (1.Institute of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No4 Oil Production Plant,Zhongyuan Oi eld Company Ltd.,SINOPEC,Puyang 457073,Chia;2.1nstnitu— te fGoeophys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ng 100081,China;3.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stnitute ofJiangsu Oil Exploration Bureau,SINOPEC,Yangzhou 225009,China;4.Gas Production Plant,Puguang Branch,Zhongynan Oi eld,Xuanhan 636156,China;5.No 6 Oil Production Plant,Zhongynan Oi绗eld Company Ltd.,SINOPEC,Puyang 457073,Chia)n Abstract:A metal cased well is chosen as the current electrode of resistivity tomography with a vertical line current source(RTV— LCS),which greatly deepens the depth detection of resistivity tomography and improves the resolution of resistivity tomogram.RTVLCS can b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course of oil production,and using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data acquired by this technique and inverse computation,the tue resirstivity of a target layer can be obtained,the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via the relationship of resistivity and oil(or water)saturation.Analyzed our result with these from geological analysis,tracer detection method and rock core analysis and so on,it could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drawing up a plan of oil production.At last the goals of stable and in— creasing oil production can be achieved.In the present paper,RTVLCS has been tested in a mid—or post・phase oil region of an oilfield, and the distibutiron of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in its target stratum has been obtained.Compared this result with the distibutiron of the observed water saturation of each well in the oil region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measurement of resistivity tomography,it is found that the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obtained by this technique is reliable,which can be taken as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of drawing up a plan for oil production in the mid・or post・phase of an oilfield.Therefore,RTVLCS has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ity. Key words:Vertical line current source;Resistivity tomography;Residual oil saturation;waterflooding front;Distibutiron of oil and water;Tapping potential of oilielfd 作者简介:何福祥(1973一),男,1997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为中原油田采油四厂工艺研究所工程师,主要 从事采油工艺技术的研究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