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东省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精选专题《常见的盐和化肥》(含答案)

广东省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精选专题《常见的盐和化肥》(含答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广东省中考化学精选真题含答案

专题一、 常见的盐和化肥

基础强化

1.(丹东中考)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A B C D 俗称 消石灰 石灰石 小苏打 纯碱 化学式 Ca(OH)2 CaO NaHCO3 Na2CO3 类别 碱 氧化物 酸 碱 常见用途 用作建筑材料 用作食品干燥剂 用于焙制糕点 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2.(南京中考)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天津改编)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B.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C.氯化钾(KCl)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D.为了减小污染,应根据作物生长状况、虫害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4.(福建中考)《四川盐法志》记载,“敞锅熬盐”的主要步骤为:①将黄卤和黑卤按比例混合;②放入敞口锅中加热浓缩,析出粗盐;③用“花水”冲洗粗盐得精品盐。

(1)步骤①中,黄卤所含杂质BaCl2和黑卤所含杂质MgSO4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析出粗盐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用“花水”冲洗粗盐,既可除去表面的MgSO4和MgCl2杂质,又不损失NaCl。则“花水”应当是__________(填字母)。

A.蒸馏水 C.饱和NaOH溶液

B.饱和NaCl溶液 D.饱和BaCl2溶液

(4)将60 kg含10% NaCl的黄卤和40 kg含15% NaCl的黑卤混合,经“敞锅熬盐”制得的粗盐中NaCl的质量最多为__________kg。

能力提升

5.(龙东地区)小明发现自家农田里的作物叶色发黄,并且茎秆细弱容易倒伏,他应该施用下列哪种化肥( )

A.KNO3 C.K2CO3

B.CO(NH2)2 D.Ca3(PO4)2

6.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 A.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 C.碳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2+

3+

B.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 D.盐酸和烧碱溶液

2-

2+

3+

7.实验室测得某溶液中含有Mg、Al、Cl、SO4四种离子,其中Mg、Al、Cl的离子个数比为1∶1∶1,则该溶液中Al、SO4的离子个数比为( )

A.1∶1 C.2∶3

B.1∶2 D.1∶3

3+

2-

8.(邵阳中考)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B.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D.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酚酞溶液)

9.(泰安中考)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④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比较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请以表中序号Ⅰ为示例,填写序号Ⅱ、Ⅲ中的空格: 项目 序号 Ⅰ 举例 CaCl2+Na2CO3=== CaCO3↓+2NaCl 写出硫酸与氯化钡反应Ⅱ 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 写出氢氧化钠转变为另一种碱的化学方程式:碱— ④______ 碱→新碱 酸—盐 酸→②___________ 物质类别间的 相互反应 盐1—盐2 物质类别间的转化 盐→新盐 ③________________ (2)室温下,氯化镁与下列物质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MgCl2—AgNO3 C.MgCl2—HCl

B.KNO3→MgCl2 D.Mg(OH)2→MgCl2

11.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

(1)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④步操作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若第⑤步过滤操作之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4)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加入的盐酸略过量是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______________(填“有影响”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东同学在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白色粉末A,其残损标签显示A是一种常见的钠盐。他想确定其成分,便取了少许固体A先进行加热,发现它没有明显变化,然后继续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假设所有能发生的反应都充分反应;图中部分产物省略未呈现)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D中,肯定含有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4)写出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步骤⑤中的实验现象,小东同学分析并推断出溶液A中还混有NaCl。你同意他的观点吗?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一】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铵、硫酸钾、过磷酸钙三种化肥进行了如下探究:取上述三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包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肥,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铵、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确定配方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取少量固体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色,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设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白色沉淀E是______________。

②小明认为由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配方肥中一定含有氯化铵和硫酸铵,一定没有碳酸钾。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小明的结论是否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

拓展创新(新考法)

14.如图是一些物质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其中A、B、C、D、E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B、C、D属于同类别的化合物,A在生活中可用作调味品,C、E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A、E的化学式:A__________;E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满足条件的一个即可)。

E→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可以逆向转化的有(填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习其简单的应用,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硝酸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和SO4,而Cl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③中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你的想象,在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上述反应③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2+

2-

(4)化学上还常用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的式子)来表示上述反应。如上述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Ba+SO4=== BaSO4↓,请分别写出上述反应②和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H、Cu、OH、SO4 B.H、Ca、Cl、HCO3 C.Ag、Mg、NO3、Cl D.Al、Fe、Cl、NO3 E.Na、NH4、SO4、OH F.Zn、NH4、NO3、SO4

(6)请选用合适的试剂来完成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或转化的实验,且要求每小题中所填两种溶液的溶质(写化学式)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

①常用__________溶液或____________溶液来鉴别Na2SO4和NaNO3两种无色溶液。 ②常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溶液或__________溶液来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③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溶液将MgCl2溶液转化为KCl溶液。

16.A~G为实验室中未贴标签的7种溶液。已知7种溶液分别为: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

2+

2-

2-

3+

3+

2+

2+

2+

2-

2+

2-

(1)G为蓝色溶液,则G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用pH试纸检测其余溶液的pH,测得E的pH=7,E为__________溶液。

(3)将A、B、C、D、F溶液两两混合,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图3所示(图中“—”代表无明显现象)。图中所发生的反应共有__________个。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未鉴别出的两种溶液各20 g,分别加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分别加入C溶液,加入C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Q两点溶液呈中性)。图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R点所示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参考答案

1.A 2.A 3.C

4.(1)BaCl2+MgSO4=== MgCl2+BaSO4↓ (2)蒸发结晶 (3)B (4)12 5.A 6.D 7.B 8.D 9.A

10.(1)①H2SO4+BaCl2=== 2HCl+BaSO4↓

②新酸(合理均可) ③CuSO4+2NaOH=== Na2SO4+Cu(OH)2↓(合理均可) ④盐 (2)AD 11.(1)防止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2)Na2CO3+BaCl2=== 2NaCl+BaCO3↓、Na2CO3+CaCl2=== 2NaCl+CaCO3↓

(3)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4)NaOH、Na2CO3 无影响 蒸发时氯化氢气体会全部挥发掉 12.(1)Na2CO3 CO2

(2)CO2+Ca(OH)2=== CaCO3↓+H2O (3)Na、Ca

(4)NaCl+AgNO3=== AgCl↓+NaNO3[或CaCl2+2AgNO3=== 2AgCl↓+Ca(NO3)2]

(5)不同意 第④步反应有生成氯化钠,要想分析推断出溶液A中是否还混有NaCl,需要定量计算

13.【实验探究一】过磷酸钙

【实验探究二】(1)蓝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或(NH4)2SO4+Ca(OH)2=== CaSO4+2NH3↑+2H2O]

(2)①硫酸钡 ②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影响了氯化铵的检验 将步骤Ⅰ中的稀盐酸换为稀硝酸

14.(1)NaCl NaOH

(2)CuSO4+2NaOH=== Na2SO4+Cu(OH)2↓(合理即可)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合理即可) (3)Na2CO3 NaOH Na2SO4 NaOH

2+

15.(1)①Na2SO4+BaCl2=== BaSO4↓+2NaCl ②K2CO3+2HCl=== 2KCl+H2O+CO2↑ ③HNO3+KOH=== KNO3+H2O (2)CO3、H K、NO3

2-

(3)如图

2-

(4)CO3+2H=== H2O+CO2↑ OH+H=== H2O (5)DF (6)①BaCl2 Ba(OH)2 ②CaCl2 HCl 16.(1)CuSO4 (2)NaCl

(3)5 Na2CO3+Ca(OH)2=== CaCO3↓+2NaOH (4)HCl+KOH=== KCl+H2O NaCl、NaOH ③KOH

专题二、化学与社会发展

课时16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化学方程式书写:

基础强化

1.(西藏改编)下列图标解读错误的是( )

A.禁止烟火 C.当心爆炸

B.禁止带火种 D.禁止燃放鞭炮

2.许多成语隐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B.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 C.钻木取火——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D.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

3.(昆明改编)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 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4.(遵义中考)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点燃

D.已知:3Mg+N2===== Mg3N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能力提升

5.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我们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1)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一定量的下列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氯化钠 C.浓硫酸

B.硝酸铵 D.氢氧化钠

6.化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的三个条件回答: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_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7.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石油在物质分类中属于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灶,当其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口,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瓦斯是煤矿矿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它已成为煤矿事故的“头号杀手”。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矿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专家提出了注入液氮灭火的方案。液氮可用于矿井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3)继“共享单车”之后又推出了“共享汽车”。“共享汽车”是纯电动汽车,其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具有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4)氢气被认为是理想、清洁的燃料,但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再例举出2种清洁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车窗密封的空调大客车一旦起火,乘客逃生的时间只有几十秒,逃生的注意事项有:①低身行进忌呼喊;②遮住口鼻暂屏气;③衣服着火莫狂奔。

(1)分析上述注意事项中的“低身行进”和“莫狂奔”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的大客车如果油箱有破损,更易引发爆炸。解释发生爆炸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创新

9.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资料:棉花的着火点为210 ℃。

步骤1:将U型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打开K2,关闭K1,从a口通入氧气,两端均无明显现象。

步骤2:关闭K2,打开K1,从b口通入二氧化碳,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将U型管放入盛有80 ℃热水的烧杯中,两端均无明显现象。

步骤3:打开K2,关闭K1,从a口通入氧气,右端白磷先燃烧,一会儿棉花开始燃烧,此时左端棉花没有燃烧。

(1)步骤2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释步骤3中,右端棉花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实验,完成下表: 该实验可以证明的燃烧条件 温度达到着火点 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中的白磷不燃烧,步骤3中的白磷燃烧 参考答案

化学方程式书写:

1.CaCO3+2HCl=== CaCl2+H2O+CO2↑ 2.NaHCO3+HCl=== NaCl+H2O+CO2↑ 3.Na2CO3+CaCl2=== CaCO3↓+2NaCl 4.NaCl+AgNO3=== AgCl↓+NaNO3 5.CuSO4+2NaOH=== Cu(OH)2↓+Na2SO4 6.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1.B 2.B 3.A 4.D

5.(1)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水温升高,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aO+H2O=== Ca(OH)2 (2)CD

6.可燃物 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 充足的氧气

7.(1)混合物 CH4 增大氧气(或空气)的进气量

点燃

(2)CH4+2O2===== CO2+2H2O 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液氮汽化使温度降低 (3)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或不产生污染物,绿色环保) (4)氢气的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 Zn+H2SO4=== ZnSO4+H2↑ 太阳能 地热能

8.(1)燃烧生成的有毒气体和浓烟向上扩散,为防止发生窒息,必须“低身行进”。 “狂奔”会导致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

(2)油箱破损导致燃油泄漏并挥发到空气中,当燃油蒸汽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爆炸

9.(1)赶尽管内的氧气

(2)棉花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因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3)步骤1中的白磷不燃烧,步骤3中的白磷燃烧(或步骤3中的左边棉花不燃烧,右边棉花燃烧) 与氧气接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