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 通跨轴线长度-左右支座内侧宽+两端支座锚固长度+搭接长度
判断两端支座锚固长度的依据为: a.抗震楼层框架梁:
如图的所示,如果(hc – 保护层)≧ LaE,且≥0.5hc+5d,则采用直锚,直锚长度=(LaE,0.5hc+5d)max (hc为支座宽度)
如图所示,如果(hc – 保护层)≤LaE或≤0.5hc+5d,支座无法满足直接锚入的长度要求,则采用弯锚,弯锚长度 = hc – 保护层 + 15d
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钢筋端支座弯锚示意图
②下部钢筋 a.下部通长筋
下部通长筋的计算、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的取定同上部通长筋。 L=通跨轴线长度-左右支座内侧宽+两端支座锚固长度+搭接长度
b.下部非通长筋
L=所在跨轴线长度-左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
下部非通长筋在端支座同上部通长筋,可根据条件采取直锚或弯锚(判断方法同上部钢筋);在中间支座,抗震框架梁采取直锚, 当下部钢筋都锚入梁支座内时
直锚: max(l aE,0.5hc+5d) 首跨长度=净跨长+左锚长+右锚长 中间跨长度=净跨长+左锚长+右锚长 弯锚:
首跨长度=净跨长+端支座Max(hc-c+15d, 0.4LabE+15d) +右锚长max(l aE,0.5hc+5d)
中间跨长度=净跨长+左锚长max(l aE,0.5hc+5d)+右锚长max(l aE,0.5hc+5d) 当下部钢筋不升入支座时
长度=净跨长-0.1净跨长×2 ③支座负筋 a.端支座负筋
上排负筋长度=Ln/3+锚固长度 下排负筋长度=Ln/4+锚固长度
其中,Ln是梁的净跨长度,锚固长度的计算同上部通长筋。 b.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上排负筋长度=Ln大/3×2+中间支座宽度 中间支座下排负筋长度=Ln大/4×2+中间支座宽度 Ln大=(Ln左跨,Ln右跨)max ④架立筋
架立筋设置于梁顶面箍筋转角处无贯通纵筋处,与支座负筋搭接,每端搭接长度取150mm,如图所示。架立筋长度:
首跨架立筋长度=ln1-ln1/3-max(ln1,ln2)/3+150*2 中间跨架立筋长度=ln1-2×max(ln1,ln2)/3+150*2
梁架立筋示意图
⑤侧面附加钢筋
梁侧面附加钢筋又称腰筋,主要有纵向受扭钢筋(N打头)和纵向构造钢筋(G打头),纵向构造钢筋一般是当梁腹板高度hw ≧450mm时配置。
L=通跨轴线长度-左右支座内侧宽+两端支座锚固长度+搭接长度
其中,构造钢筋的搭接与锚固长度取15d,受扭钢筋的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搭接长度为Ll或LLE.
⑥拉筋
拉筋要同时拉住箍筋和腰筋,一般拉筋不会在梁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中注明,而是在设计说明或图纸说明中注明拉筋的配筋值、间距,计算时需注意不要漏算。若无设计说明,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拉筋长度= 梁宽 - 保护层×2+11.9d×2
拉筋根数=(梁净跨长-50×2)/拉筋间距+1
梁内拉筋示意图
⑦箍筋
此处箍筋按双肢箍长度计算,单根箍筋长度按箍筋外皮长度计算如下:
L=(梁宽+梁高-保护层×4)×2+2X11.9d
箍筋根数受抗震等级与加密区长度影响,一级抗震,加密区长度为(2×梁高,500mm)max,二、三、四级抗震,加密区长度为(1.5×梁高,500mm)max,箍筋根数进位取整。
箍筋根数=[(左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 +[∑(各跨净长-各跨每端加密区长度×2)/非加密区间距-1]+ [(右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
⑧附加箍筋、吊筋
在主次梁相交处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进行结构的加强,附加箍筋是主梁箍筋在正常布置的基础上另外附加的箍筋,如图所示,长度同主梁箍筋的计算,根数按设计规定取定。
吊筋长度=次梁梁宽+(50+斜段长度+20d)×2
梁吊筋示意图
斜段长度与主梁梁高有关,当梁高>800mm时,夹角为60°,斜段长度为1.155h;当梁高≤800mm时,夹角为45°,斜段长度为1.414h。
柱构件钢筋工程量计算
平法柱钢筋计算主要涉及两种类型的钢筋:纵筋和箍筋。此处将柱钢筋划分
为基础、首层、中间层、顶层四部分来分别计算。
① 柱与基础 a.基础插筋
基础插筋插至基础底部,支在基础底部纵筋上,如图所示,其长度计算为: L=基础高度 – 保护层 – 基础底部纵筋直径 + 插筋底部弯折长度a + Hn/3+搭接长度 其中Hn指首层柱净高;搭接长度计算同梁钢筋,按搭接方式不同进行计算;插筋底部弯折长度a按柱基础插进底部弯折长度表取定.
柱基础插进底部弯折长度表
计算 条件 11系新平法 插筋 hj>LaE(La) max(6d,150) hj ≤ LaE(La) 箍筋 保护层厚度 >5d 保护层厚度 ≤5d 15d 不少于两根 加密 Hj=基础高度 – 保护层 – 基础底部纵筋直径
柱在基础梁中插筋示意图
b.箍筋
基础范围内的箍筋是防止钢筋在浇筑时受到扰动,起稳固作用。基础内箍筋根数设置原则为: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
箍筋长度=(柱X向截面尺寸+柱Y向截面尺寸-保护层×4)×2+11.9dx2
② 首层柱钢筋
抗震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示意图
a.纵筋
首层柱纵筋长度计算如下:
L=首层层高 –Hn/3+(hn/6,hc,500)max+搭接长度
其中,hn指首层的“上一层”柱的净高;hc指首层的“上一层”柱的长边尺寸;搭接长度按搭接方式不同进行计算。
b.箍筋
进行首层柱箍筋长度的计算需首先确定柱的加密区范围,如图所示,加密区范围为:
首层柱根:加密区长度1= Hn/3
楼层中的梁下:加密区长度2=(Hn/6,hc,500)max (hc为首层柱
截面长边尺寸)
梁高范围:加密区长度3=梁高
柱箍筋加密区示意图
应注意的是,当Hn / hc≤4时,该柱称为短柱,短柱的全高范围内箍筋都为加密箍筋。
首层柱箍筋个数=(加密区高度1-50)/加密间距+加密区高度2/加密间距+加密区高度3/加密间距+(首层层高 – 加密区高度1、2、3)/ 非加密间距+1
③中间层柱钢筋 a.纵筋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计算如下:
L=中间层层高 –(hn本层/6,hc,500)max +(hn上层/6,hc,500)max+搭接长度 b.箍筋
中间层柱箍筋加密区范围为:
中间层柱下部:加密区长度1=(hn本层/6,hc,500)max 中间层柱上部:加密区长度2=(hn本层/6,hc,500)max 梁高范围:加密区长度3=梁高
中间层柱箍筋个数=加密区高度1/加密间距+加密区高度2/加密间距+加密区高度3/加密间距+(中间层层高 – 加密区高度1、2、3)/ 非加密间距+1
④顶层柱钢筋 a.纵筋
顶层柱纵筋长度计算如下:
L=顶层层高 –(hn顶层/6,hc,500)max – 屋面梁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
框架柱顶层钢筋锚固长度的取值根据柱所处位置不同而不同,要区分边柱、角柱和中柱取不同的锚固长度值。如边柱、角柱、中柱示意图所示。
边柱、角柱、中柱示意图
ai顶层边(角)柱锚固长度
顶层边(角)柱的钢筋构造有两种形式:“柱包梁”和“梁包柱”。“柱包梁“形式纵筋锚固长度为:外侧纵筋伸入顶梁1.5 LaE,内侧纵筋伸至柱内边弯入12d。”梁包柱“形式纵筋锚固长度为:外侧与内侧纵筋均伸至柱内边弯入12d,屋面框架梁的上部纵筋下伸入边(角)柱1.7 LaE。
顶层边(角)柱纵筋锚固示意图
aii.顶层中柱锚固长度
顶层中柱纵筋锚固示意图
如果(梁高+板厚-保护层)≧LaE,顶层中柱纵筋采用直锚,锚固长度=梁高+板厚-保护层;
如果(梁高+板厚-保护层)<LaE,顶层中柱纵筋采用弯锚,锚固长度=梁高+板厚-保护层+12d。
b.箍筋
系号 部位 是否加密 箍筋布置范围 计算公式 根数=(A-50)/加密间距+1 A=Hn/3 1 基础或首层根部 加密区 A=(层高-梁高)/3 2 梁及梁上、下部位 加密区 高 3 中间部位 B =2Max(hc,Hn/6,500)+梁根数=B/加密间距+1 C=层高- Max(hc,Hn/6,500)根数=C/非加密区非加密区 -A or层高- B 间距-1 D =Max(hc,Hn/6,500)+梁根数=D/加密间距加密区 高-保护层 +1 4 顶层梁下部 总根数=序号1根数+序号2+系号根数3+序号4根数
平法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① 贯通纵筋 a.板底贯通纵筋 L=板跨净长+锚固长度 N=(板跨净长-50×2)/间距+1
板底贯通纵筋锚固长度取值为:在端支座处,当支座为框架梁、圈梁、剪力墙时,锚固长度=(5d,1/2梁宽)max,当支座为砌体墙时,锚固长度=(120,板厚)max;在中间支座处,锚固长度均为(5d,1/2梁宽)max
b.板面贯通纵筋 L=板跨净长+锚固长度 N=(板跨净长-50×2)/间距+1
板面贯通纵筋锚固长度取值为:当支座(端支座、中间支座)为框架梁、圈梁、剪力墙时,锚固长度=La;当支座(端支座、中间支座)为砌体墙时,锚固长度=板伸入墙内长度-保护层+板厚-保护层×2
②支座负筋 a.端支座负筋
L=负筋在板内净尺寸+锚固长度+(板厚 – 保护层×2)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同板面贯通纵筋在端支座处的锚固长度取值 N=(板净跨长度-50×2)/间距+1 b.中间支座负筋
L=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板厚 – 保护层×2)×2 N=(板净跨长度-50×2)/间距+1 ③分布筋
a.端支座负筋分布筋
L=轴线长度 – 两端负筋标注长度+150×2 N=负筋在板内净尺寸/间距+1 b.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
L=轴线长度 – 两端负筋标注长度+150×2
N=(负筋在左跨板内净尺寸/间距+1)+(负筋在右跨板内净尺寸/间距+1)
柱箍筋长度计算
1号箍筋=[(b-2c)+(h-2c)]*2+11.9d*2=(b+h)*2-8c+11.9dx2 2号筋长度=[(b-保护层*2)/(b边箍筋内纵筋根数-1)*(2号箍筋内纵筋根数-1)+D+2d]*2+(h-保护层*2)*2+11.9d*2
4号筋长度=(h-保护层*2)+11.9d*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