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教育现状剖析

中国教育现状剖析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中国教育现状剖析

顿德双

教育国之基石,之根本。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给人们的感觉除了不满就是无奈。都知道有问题,却有苦难表,还要随波逐流助长其势。甚至可以说中国的教育已阻碍了中国的正常发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这种困局,我们又将如何去改变或突破?

我曾写下过这样一段话:中国想要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体制改革,特别是教育体制。马上!就算是“牺牲”一代或几代人。战略性的“牺牲”换回整个民族的繁荣昌盛是值得的。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立则国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取决于整体的国民素质,所以教育是关键。中国有着悠久的教育背景。原始社会的生存渔、猎、奴隶社会的阶级贵族文化教育、封建社会的诸子百家。都垫定了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底蕴。隋炀帝开创的科举制度更是教育史的巨大贡献和进步。以至于1000多年后的今天还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我们已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了,沿用的一些体制也应该让他成为历史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教育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但现有的教育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的发展需求。所以教育改革成为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国教育改革一定要正视传统文化和现有文化的差异性,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通性,并从中找到传承点和突破点。2011年至2012年我在全国各地对中国的社会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查走访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报告,其中重点提到过教育改革问题,写过多份关于教育改革的项目报告。在此我将结

- -

合各专家、学者及社会人士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现状剖析。

美国心理学家鲁宏指出,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地发展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及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而成年的一圈,则象征现实和责任。一个完全的人,上述哪一圈都不能少。而事实上,在考试的压力下,少年的玩及嬉戏,很容易被家长和学校合谋剥夺。理由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学前教育:

中国不是很重视孩童学龄前的教育,而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婴幼儿也是有尊严的,西方人都对小孩子非常尊重。以美国为例:美国父母跟孩子说话总是用商量、建议的口气,中国父母总是用命令的口气。中国父母不仅不尊重儿童的天性,还不顾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成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强加在孩子身上。美国《公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有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这个时期孩童正是思维活跃期一定不要“凝固”他(她)们的思维。蒙台梭利在她写于1948《发现孩子》的序言中写道:“即使对幼小儿童的教育,也不应该以入学准备为主。恰恰相反,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

坚持学前教育民办为主。国情不一样,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允许幼儿园办的千差万别,以满足不同层次家庭的需要。切记,幼儿园千万不能办成小学那样子,幼儿园就要以玩为主。建议幼儿园脱离教育局,改有妇联管理,政府应大力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幼儿园多了,形成竞争,就能降低托儿费用,幼儿还可就近入托,大大减少安全隐患,还能节省政府开支,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义务教育:

- -

中国2007年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相比发达国家落后了几百年。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发达国家?完全是因为他们注重教育。如:美国、德国、日本。他们将国民教育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较早的普及义务教育,以实用、开发、科学、专业为教学主题。再看看我们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丁是丁,卯是卯。连文科都有标准答案这不让人耻笑吗?我还想问问用同一种教材(其中还有很多历史性错误),教育几代人能让人有进步吗?

小学: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背起了沉重的书包,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可是七八节课,将孩子几乎一整天圈在教室,现行的小学教育中有很多违背儿童天性的地方;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游戏的,可是沉重得像山一样的作业,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时间。美国的亲子关系更重XX和平,中国的亲子关系更重仁爱和服从。中国人太过溺爱孩子,他们并不知道培育孩子的生活技能也是培育他自信心的手段之一。

美国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除了在生活自立方面,不会强迫他们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力。美国的小学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少,这让孩子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也有时间要让孩子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跟随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而中国的父母,执著于孩子的出人头地,总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除了繁重的学习还被报了这班那班,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

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广阔的空间。户外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不仅不能给孩子健康的体魄,而且美丽的大自然能让孩子的心灵得到自由地舒展、飞翔,各种社会活动则能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了解社会增长见识,变得成熟干练,擅长与人沟通及合作。

心理学家李维榕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论述玩的重要,她说:“不会玩的人,是不懂自由的人。这些人不单对自己有所限制,对别人也会不自觉地扣满了枷锁。”

孩子在小学阶段,正是心理发育的时期,这时候让孩子以玩为主,轻松快乐一点,有

- -

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育成。

恢复合点并校掉的小学,让孩子就近入学,尽量减少甚至不许

使用校车大规模的接送学生以保障安全。 农村3000人左右的村(连片村),10000人左右的社区必须配建一所小学,这几年盲目合点并校掉的小学尽快恢复。

中学:初中、高中。XX阐北第八中学校长X京海说:中国的学校,成了培养差生的集中营。中学时,是孩子身心开始成熟的时期,学习压力和授课方法要开始转变,要慢慢的加大学习力度和强度,高中生就要被当成成人,要用生存的压力使他们去学习知识。授课方式可趋向大学。不要迫使,因为这一时期正是逆反心强的时期,要用正确的引导方法。中国一定要突破应试教育的弊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个性,而我们的教育目标只是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模式。限定的科目、限定的内容、限定的答案,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确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可是高压下的高考:首先压抑了自己与自卑情绪。其次是对外界的过度依赖,不具有独立的生活习惯与自主的学习习惯。最后还失去了可行的、明确的现实目标。

美国人注重对孩子自信的培育,教育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中国传统教育的戒尺代表了一种权威,一种惩罚式教育,成了中国教育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刃,成了羁绊中国教育发展结不开的解。

中考可以取消,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把更多的时间留出来学习新的、实用的知识,而不是在那死记硬背的应付考试。高考便于统一管理、招生、录取,关键是比较公平,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有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全国统一高考要突破户籍的限制和改变传统的考试形式,千万不能让一X试卷定终生。

- -

大学教育:

到了大学很多人一下子失去了人生的目标。考研、找工作似乎还很遥远;好好学习,刚经历了痛苦的高考,对于学习仍然心有余悸,再者学习压力远没有高中大,也完全用不着像高中那样拼命苦读;大量的空闲时间,不知如何打发。大学从头到尾都在空虚,无聊中度过。混X文凭,万事大吉。说实在的,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被应试教育逼得走投无路的学生,一直拼了命学习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也在情理之中。美国的小学非常轻松,高中开始学业紧X,读大学和读研究生,因为淘汰率非常高,学业非常重。中国则相反。

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每一所美国大学招生标准都不一样,因为他们各自的标准都要基于能否实现他们的办学宗旨。他们在录取学生时,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或领导能力。而中国只注重卷面成绩,录取标准更是古板、功利。

中国的大学首先:应国办民营去政治化,其次:允许鼓励私立高校的建设,形成学校、学术竞争机制去功利化就能有效的提高教育品质。最后:要引进宽进严出大学体系,给更多人提供公平、公正的学业机会和环境。

职业教育:

中职就业率超大学就业率,表面上看,这表明中职发展前景大,可是,具体分析中职的“就业含金量”,就难以乐观。客观而言,我国有不少中职毕业生,做的是农民工的活,在农民工招工难的背景下,中职的高就业率是在意料之中的。这些学生没有接受多少中职教育,他们所从事的只是简单的农民工就可完成的活——这违背了中职培养现代技术工人的使命。

首先,高就业率掩盖了职业教育低质量甚至“空心化”的真相,由于学生没有得到货

- -

真价实的教育,这将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极为不力;其次,由于人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教育的发展没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一些学生会放弃接受这样的教育,而直接选择就业。

更严重的问题是,在当前人才管理和评价体系中,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是受到很大限制的,他们没有报考公务员的资格,在晋升中也受到“低学历”的限制——除非他们再去攻读更高的学历,而就是他们提升了学历,在学历社会中,他们的“低起点”学历也会成为职业发展的障碍——这种制度安排导致的中职学生低人一等,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那么,比中职就业率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他们3到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职业发展情况(包括岗位调整、晋升、薪资变化等)。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用就业来评价办学水平,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必须深入分析这样的就业率是怎样来的,学生都从事哪些工作,职业发展情况如何,接受职业教育后,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怎样的提升,等等。这些问题不分析,满足于职业教育的高就业率,很可能忽视职业教育的层次问题,误导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国教育的综合缺陷和问题:

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启发,希望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课堂上鼓励不同的声音。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除了发散性思维,美国的教育还讲究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是凡事要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要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中国教育的政治化、功利化严重,大学越办越像企业,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老师和家长注重智育忽视德育。教育缺乏

- -

个性化,不会按照各个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缺乏真正有素质和远见的老师,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只有养家糊口的职业,部分教师根本担当不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学校缺乏创新的氛围,讲究按部就班、固步自封,不适合天才的成长。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农村地区孩子,想接受教育、想上大学太奢侈了。

以上包含了多位老师的观点,感谢所有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教育乃立国之本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我们的教育发展,期待各职能部门重视并改善我们的教育体制。兴教育,新教育,民族复兴之重。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