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沟通视角论当今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
班级:昆明医科大学2012临床七班 姓名:穆纯杰
[摘要] 目的 从沟通视角探讨当今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方法 通过分析当前医患关系现状和现实沟通问题对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对策。结果与结论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求医院及医生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研究解决医患矛盾问题的措施、方法、路径,努力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 医患关系、现状分析、沟通、应对对策
一 引言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当患者走进医院大门的时候实际已经把身心全部交托给了医务人员。医学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医患沟通作为贯穿整个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联接医患双方的桥梁,更是决定医疗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医学的目的能否实现的基础性因素。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利于实现医患双方的信息交换,增加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促进医患合作,提高治疗的成功率。相对的,一次糟糕的医疗沟通则可能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导火索。尤其在今天,传统医患关系的处理方法受到极大的挑战。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沟通视角下的当今医患关系现状
近几年,我国正处于医疗体制改革时期,在这个转轨阶段,医疗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2011年11月4日潮州院长被砍,2012年3月23日哈医大在读研究生被砍身亡,2013年10
月25日,浙江省台州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名医生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一名主任医师死亡,其余两人重伤。2014年8月13日湖南湘潭孕妇羊水栓塞死亡事件。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医疗纠纷不断升级,进而演化为医疗暴力。医患关系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患者就诊心存疑虑,医生行医如履薄冰,医患双方诚信的缺失,使医患矛盾更加尖锐。有文献报道,全国有73.33%的医院都曾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使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护人员的现象;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扰乱医院正常诊治秩序,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纳住院费用的情况;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医院内摆设花圈、烧纸和设置灵堂的不和谐事件。这类事件发生频率在不断攀升,很大程度上与医患之间的沟通有不可小视的关系。沟通时间不足,医患双方对沟通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存在差异患者及家属对沟通内容理解率低.医方对某些项目不能及时告知等等.这些都造成了沟通障碍,影响了医患间的良性互动。应针对具体问题,加强细节管理,提高沟通效率。
三 沟通视角下针对医患关系的对策
1: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文化
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医务人员不仅要关注“病”,更要关注“人”,医患沟通要以人为中心,以患者和家属的需求为中心。不同阶层的就医人群、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情感等各方面的状态也都不同,对沟通内容、沟通方式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和认识患者的心理需求,再针对不同的需求设计问诊模式.制定治疗方案。医患沟通不能流于形式,医务人员需要用心体会对方的需求,明确沟通的意义,端正沟通的态度,如此方可做到有效沟通。
2:适当增加沟通时间
沟通时间不足是医患双方所共同反映的问题。虽然新医改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给民众带来了便利,但是仍然没有改变目前医疗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患者纷纷涌人大医院,对医院的运作造成很大压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宏观上政府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现在人们无论患了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如果患了小病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治疗,大医院的压力就会大为减轻,医务人员就有更多的时间去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中观层面上,医院管理者要遵循工作时间分布规律规划和配置人力资源,合理排班,避免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保证有充足时间与患者沟通。微观层面上,医务人员要充分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每次机会(包括查房、治疗、护理等)与患者适时沟通。另外除了口头沟通之外书面沟通也要做好.例如病历的书写,尽可能写清楚写明白,避免病历中的字迹无法辨认或不能反映患者的病情的情况。
3:使用恰当语言提高沟通有效性
沟通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行为.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沟通有利于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有效的语言需应满足4个条件:
(1)语言具有可领会性,即选择可领会的表达,以便说者和听者之间能够相互理解:
(2)语言要具有真实性,所作陈述合乎实际情况,或具备实现的前提条件:
(3)语言要具有正当性,所说的话要遵循正当的社会规范;
(4)语言要具有真诚性,也就是指说话要言出心声。
当前医患沟通中对语言的使用常常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尤其是在语言真诚性和可领会性方面。由于医患关系紧张,有的医生为了避免日后出现纠纷,往往会夸大病情,导致患者恐惧和心理上压力。不仅于患者康复不利,而且还会造成患方对医生和医院不信任,同时也会造成患者的流失。也有的医师告知病情时倾泻式地宣讲,不管对方能否理解和接受。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常常令患方感到一头雾水,茫然而不知所以。医患沟通应使用可领会的语言.简明扼要,浅显易懂,不要用生僻难懂词汇,避免照章宣科。介绍病情要全面、客观、真实,不能只交代好的预后,或者只交代差的预后。并且,沟通要持续、反复进行。患者病情是复杂的,随着医生的检查和治疗,患者的病情在不断地变化,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认识会不断地深入,因此沟通也要反复进行,不断跟进。
4:切实保证沟通中患方话语权
鉴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和信息不对称,普通民众对此往往是一知半解,作为专家的医方代表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在医患沟通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患者和家属对于医务人员开出的药方和提供的治疗方案。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和服从,难以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由于医患间不平等交往地位的存在.患者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丧失了应有的话语权以及思想和言语的自由,造成沟通效果的极大弱化。为实现医患之间的良性沟通,必须拒绝这种独白式的会话。医务人员应该认识到。医患之间虽然在掌握的信息上有差别,但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医患之间是合作关系。命令以执行式的互动只会让患方反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医疗过程中只是被动配合,而非主动合作。医患之间应该进行平等协商式的交流,发挥言语的驱动力和约束力,在医患之间达成相互理解和共同认识。
5:建立健全沟通制度,保证患者知情同意
在很多沟通中还存在告知不全、不详细.甚至未告知的问题。医疗机构要制定详尽的沟通告知制度,细化每项告知内容、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切实做好入院告知、治疗过程告知、创伤性操作告知、改变治疗方案告知、治疗风险告知及在其他环节上告知。医务人员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和尊重患者的意见。虽然在诊疗过程中。医生有权进行独立自主的诊断、调查疾病、出具相关医学证明以及选择合理的医疗方案.但是患者是疾病的切身体验者,医疗过程不能唯科学化,而应当考虑患者的感受。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生和患者的关系犹如父母与子女,医生代替患者做决定,同时要求患者服从医生的绝对权威,但是医疗父权在当前的诊疗活动中已经丧失了其存在的伦理基础,因此医务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在医疗过程中务必设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配合,切忌向度决策,以有效沟通达成共识,以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勇.试论新时期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J].新医学,2011,1(42):64
[2]李海云,张建华,姜良美.影响医患沟通的障碍分析及对策探讨m.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6):54—55.
[3]蒋仲刚,白慧英.谈医疗纠纷的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病案,2010,l1(3):57—58.
[4]李琳,姜蕾.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形成[川.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28):106
[5]马媛.新时期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探.医药管理,2012,5;9-10
[6]王静,何忠正.加强医患沟通,协调医患关系的必要性及策略分析[J].中国医院,2005,9(3):43 5.
[7]戴元光,韩瑞霞.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基于健康传播视角的实证分析[J].新闻记者,2012(4):15—2O.
[8]饶敏.浅论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其改善策略[J].医院管理,2007,4(8):260—2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