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灏 2009年第5期 静麓 艺 拳业r篁朝 业 的 誊 萼 | l i l| j i 孥恕强 【摘要】 近几年,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灵活就业率提高,但各专业就业状况冷热不均,各高校艺术专业就业状 况差别明显。文章对此提出了建议:对艺术类毕业生灵活就业现象应给予正确引导;警惕“艺考热”背后的质量危 机;高校艺术专业发展需以人为本走特色路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提升艺术类毕业生核心就业力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核心就业力 【中图分类号】 C,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8418(zoo9)o5—0104—02 【作者简介】 李志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副教授。江苏 南京210013 近几年,逐年升温的“艺考热”让我们感受到艺 3.各院校艺术类专业就业状况差别明显。例 术教育的繁荣,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艺术类毕业生就 如,在江苏省设有艺术专业的70多所高校中,同样 业与生存的压力。因此,深入研究艺At类毕业生就 是当前社会急需的艺术设计专业,有的学校初次就 业状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业率达到100%,而有的学校只有50%。 一、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二、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思考 1.与其他专业科类相比,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灵 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不仅仅是毕业生择业 活就业率最高。艺术类毕业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 的竞争,更是艺术院校办学的竞争,关系到学校和学 性,在就业方向和层次上与其他专业不同。江苏省 生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从学校办学角度来看,“引 教育厅学生处发布的2007、2008年《江苏省高校毕 导大学生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u 是胜出的关键。 业生就业情况》显示艺术类本科毕业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包括基本工作能力、专业社 有两个特点:一是艺术类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是所 会实践能力、寻求职业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如果说 有分科类专业中最高的;二是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方 基本工作能力和专业社会实践能力是硬实力,那么 向主要在企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呈明显下 寻求职业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则是软实力,对学校 降趋势。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概念是指未按劳动力市 办学和学生来说就业的硬实力是根本,软实力是保 场规范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方式而获得的职业。其特 障。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条件下,学校应 征是,毕业生毕业后没有明确的签约接受单位,且档 从此根本来考虑如何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案、户口挂靠在学校或人事代理部门,主要有非全日 以提升自身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制就业、临时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承包就业、 1.对灵活就业现象应给予正确引导。艺术类 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等几种形式。 毕业生高灵活就业率的现状主要是由专业特点决定 2.各艺术类专业就业冷热不均。一些技能性 的。从毕业生的就业力来说,灵活就业率较高说明 强、适应面广的专业有较好的就业市场,如艺术设计 艺术类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强,专业的社会实践 类(室内、会展)、表演、摄影、绘画、广播电视编导等 能力较高。而从毕业生就业保障来说,灵活就业形 近两年来的就业率都排在前列。而一些传统的艺术 式难以保障个益、很难落实相关社会保障,对个 专业、社会适应面较局限的艺术专业、毕业生人数集 人发展来说虽有足够空间却少发展保障。因此,对 中的艺术专业毕业生则在就业市场上消化的速度要 学校办学来说,不仅是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等基 慢一些,如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动画、服 本工作能力,更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专 装设计、工业设计、舞蹈编导等。一些前几年被学生 业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力,使学生灵 和学校都看好的热门专业,如动画、服装设计、艺术 活就业层次和发展空间得到提升。同时,学校要加 设计等专业,目前毕业生数已经远超市场需求总量, 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把握 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灵活就业的度,学会维护自我合法权益。此外,艺术 类毕业生高灵活就业率现象的形成还有就业区域过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艺术专业的生存,因此高校 于集中的原因。就南京艺术学院而言,近3年来的 必须下力气提高艺术专业的办学水平,以提高学生 毕业生有超过50%选择在南京就业,而有超过80% 核心就业力作为自身办学的首要目标。其次,要对 的毕业生选择在长三角及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 艺术专业的就业市场做更科学的评估。目前一些高 业。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区域过于集中导致艺术类毕 校为突出特色对一些艺术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向 业生区域性就业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也必然导致灵 进行了细分,如艺术设计类专业分为城市景观设计、 活就业率的上升。因此,学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应 环境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 “加强对毕业生择业观念教育”[2 3,引导学生错位竞 等,但过于细分的专业方向却又导致学生就业面狭 争,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空间,而不是过于关注经济 窄,核心就业力提升空问受限。因此,高校突出艺术 待遇和就业地域。 专业的办学特色并不是简单的细化专业方向,更不 2.警惕“艺考热”背后的质量危机。艺术类毕 能盲目追求热门专业,而应对今后艺术专业的就业 业生就业高灵活率的现状也说明该群体就业质量不 前景作谨慎、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建构科学的艺 高,除了受艺术专业特点及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外, 术人才培养模式。再者,依托本校办学优势开拓特 艺术类毕业生数量激增而生源质量下降是个非常关 色艺术专业发展空间。例如,美术学和音乐学虽说 键的因素。首先,艺术类毕业生总数激增及部分专 是传统且理论性强的专业,但南京艺术学院初次就 业人数分布集中是导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下降 业率都在90%以上。这是因为有学校的办学优势 的首要因素。例如,近两年来,在江苏71个本科专 作依托。高校的办学优势是艺术专业发展的底气, 业科类中,艺术类毕业生已经成为第六大就业主力。 只有底气足了才能有更强劲的发展势头。 其中,美术学、音乐学、艺术设计、动画四个专业是毕 4.提高教学质量是提升艺术类毕业生核心就 业生人数分布明显集中的专业,四个专业2008届毕 业力的根本途径。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业生人数占到了艺术类毕业生总数的73.88%,其 对于艺术专业而言,除把好生源质量关外,关键在于 中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占艺术类毕业生总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注重实践的培养过程及专业社 数的42.7%。然而,这四个专业都是艺术类专业中 会实践模式的创新。首先,师资队伍对专业教学质 就业状况一般的专业。可见,艺术类毕业生总数的 量和学生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除了应配备足够 激增给该群体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四个专 的师资数量外,应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根 业毕业生人数过于集中也加剧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 据专业特点充分发挥骨干专业教师的教学影响力。 的激烈竞争,其就业质量自然很难保障。其次,近几 其次,艺术类专业的培养过程应将艺术实践贯彻始 年艺术类院校生源质量下降也是造成艺术类毕业生 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艺术实践与创作,在实 就业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催生“艺考热”的根本 践中提升基本工作能力和专业的社会实践能力。学 驱动力在于考生将“艺考”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捷 校应积极搭建校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实 径”,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很多文化成绩不理想的 践基地,在相关和机制上保障和鼓励学生进行 学生临时转学艺术,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并不高,只是 艺术实践。第三,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应创新专业社 为了获得学历,很多学生在校学习创作的积极性不 会实践的模式,让学生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让社会 高,就业竞争力自然得不到提升。 直观了解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和学校教学的质 3.高校艺术专业发展需以人为本走特色路线。 量。例如,南艺美术学院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2009 艺术类毕业生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成为高校艺术专 届毕业作品展,首创设立了“学院奖”和“媒体奖”, 业设置和发展的严峻考验。2009年高考人数首次 带着学生作品走出学校向社会展出,将作品展与毕 出现了下降趋势,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 业生推介结合起来,能够让社会更直观了解学校教 教育,“艺考热”必将退去,各高校艺术专业几年后 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就业,也为社会搭建选才、用才 将会面临实质性的生存竞争。从目前各高校艺术专 的双赢平台。 业的就业状况来看,依托本校办学优势,以人为本走 【参考文献】 特色艺术专业路线才是增强本校艺术专业核心竞争 [1]朱清.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高 力的关键。首先,要理性看待艺术专业的经济效益, 教,2008,(3):132—133.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成长就业。艺术专业的经济效益 [2]吴宏刚.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 J.江苏高教, 是高校争相设立艺术专业的主要动机,艺术类学生 2007,(3):151—152. 的学费远远高于其他专业,而占毕业生总数70%以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资助科研项目“艺术院校毕业生就 上的美术学、音乐学、艺术设计、动画四个专业都是 业指导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DGCSIJY08。 成本投入较低的艺术专业,因此经济效益更高,所以 (责任编辑江彦) 很多高校争相设立。今后几年,学生的就业率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