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各高校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真题集

各高校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真题集

来源:筏尚旅游网
各高校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真题集

2010年北师大中哲考研试题

一、简释题

1.契据(忠恕)之道 2.《性恶》 3.顿悟成佛 4.性三品 5.性日生日成 6.崇有论

7.《孟子字义疏证》 8. 法、术、势

9.《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10.冯友兰

二、论述题

1.试比较孔子的“天命观”和墨子的天志、明鬼的区别 2.试述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思想

3.试述评儒家的“民本”思想在现代意义上的理解

2010年复旦中国哲学史真题

中国哲学史(150分) 第一部分是加标点。

一段是《庄子•齐物论》中“有始也者……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另一段忘了。(10分)

第二部分是给出命题或作品,让你写作者。15个,15分。略。 第三部分是古文翻成白话(15分)。 第一个是“和实生物”的那段。

第二个是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第三个是张载的“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齐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

第四部分是名解,8选6,30分。分别是(不按顺序):民胞物与、道器、文中子、絜矩、泰州学派、理一分殊、正始之音、三表法。 第五部分是简答。(7选5不按顺序。40分) 1.解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理解龚自珍的“我气造天地”的哲学涵义。 3.解释“知行两字原是说一个工夫”。 4.董仲舒用“人副天数”想说明什么? 5.朱熹对“无极而太极”的解释是?

6.解释孟子的“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第六部分是论述题,3选2,40分。

1.孔子“仁”的特点是?它与“礼”的关系如何?

2.魏晋玄学的主要内容,并比较其与老庄哲学的异同。

3.二程关于“天理”的思想有哪些?并论述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影响、作用。

复旦大学2009年中国哲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龟长于蛇(6分) 2、天官(6分) 3、一念三千(6) 4、朴(6分) 5、辟(6分)

6、十六字心决(10分) 7、得意忘言(10分) 8、质测(10分) 9、致良知(10分) 10、以物观物(10) 11、仁政(10分) 12、一(10分)

二、标点与翻译(25分)

何叔平注老子初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日若斯人也可以语天人之际也因此所注道德二经

三、论述题

民胞吾与的意义(25分)

名校考研中国哲学史试题(95~01)汇总分析

中国哲学史: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97)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98)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99)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00)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99)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99)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99)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01) 《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01)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01)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00)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01) 【论述1】

试述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99)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97)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00)

评述荀子的虚壹而静论(武大00)

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代意义(浙大00) 【名解2】 葛洪(复旦97);业报轮回(**98);相竞以器(**99);《论六家要旨》(复旦97);独化(**98);二谛(吉大00);贵无(吉大00);止观(复旦97);实相(复旦97);不真空(**97);性三品(吉大00)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南开00);言尽意论(南开00/01);形质神用(南开00);人副天数(**00);唯识无境(**00);《坛经》(北师大01);《封建论》(北师大01);天不变道亦不变(厦大01);一物两体(厦大01、浙大01);阿赖耶(**01);天人感应(浙大99);六相圆融(浙大01);自生而必体有(**01) 【简答2】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南开00)

简述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98) 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人大是97)

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南开00)

魏晋时期关于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复旦99) 什么是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00)

柳宗元的历史发展观有哪基本内容(浙大00)

范缜的《神灭论》对形神关系说作出了哪些新贡献(浙大00)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01)

《神灭论》的理论贡献(南开01)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厦大01) 慧远的“真如法性”说(厦大01) 竺道生对禅宗的影响(厦大99) 【论述2】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无神论思想。(南开00) 僧肇在《般若无知论》中认为:“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这里得出了般若之“智”与常识之“知”的关系,试用佛教真俗二谛论的方法,阐述此篇论文的主旨。(复旦97) 试述华严宗的法界缘起的思想。(吉大00) 论述范缜《神灭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浙大01) 比较王弼贵无论与僧肇不真空论。(浙大98)

试述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与基本思想。(浙大99) 范缜的神灭论及其证明。(浙大99) 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南开01) 试分析魏晋玄学的“本体论”特色。(厦大01)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北师大01) 【名解3】

叶水心(复旦97);三纲领八条目(复旦97);心外无物(吉大00);见?而作不俟终日(武大00);理一分殊(南开00、**01、浙大99);致中和(南开00);心学(复旦99);无极而太极(吉大00);易简工夫(**99);事功学派(复旦99);童心即真心(复旦99);张载

(北师大01);王阳明(北师大01);格物致知(南开01);知行合一(南开01);《传习录》(浙大98)’《西铭》(浙大99);泰洲学派(浙大99) 【简答3】

简述张载的“虚空即气”的思想及其理论意义。(复旦99)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宇宙生化观。(厦大99)

比较宋明理学中“性即理”与“心即理”两种理论的异同(**97) 简述朱陆之争的基本问题极其意义(**98)

“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00)

“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00)

为什么说“心即理”即陆王心学的基本观点?(**00)

张载是怎样论证他的“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浙大00) 【论述3】

试述程朱理学的理一分殊思想。(**99) 试析朱熹的心性思想。(吉大00) 宋儒“存天理,去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命题在学理上能否成立?它们的实际历史作用又是如何?(复旦97) 试析朱熹知行观的理论价值。(北师大01) 试论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色。(厦大01)

试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道释三教的源流关系。(**01) 张载的“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浙大98) 【名解4】

质测即藏通几(武大00);经世致用(浙大00);以理杀人(浙大98) 【简答4】

黄宗羲的学术史观。(南开00) 王夫之的知行观。(浙大01) 【论述4】

王夫之历史观述评。(厦大99)

试论黄宗羲对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浙大00) 《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南开01) 【名解5】

知难行易(**00、吉大00、南开01);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南开00);俱分进化(吉大00、武大00);质力相推(**97);三世进化(**98);尚力非命(南开00);法无顿渐(**99);托古改制(复旦99);天命之性(**00);民生史观(复旦99、北师大01);公羊三世说(**01);《严译名著丛刊》(**99);三民主义(**99);《新学伪经考》(**01);心力(浙大01) 【简答5】

简述严复的“开明自营”伦理观(吉大00) 严复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00)

谭嗣同是怎样从哲学上批判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复旦99) 康有为与公羊“三世说”。(厦大99) 试比较谭嗣同与王夫之的道器观的同异。(**99) 试比较王夫之与孙中山知行理论的的同异。(**98)

简述维新派的历史进化论及其对古代历史理论的批判继承。(**97)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浙大01) 魏源的矛盾观。(南开00) 【论述5】

评述孙中山的知行观。(武大00) 评述中国历史上的形神观。(北师大01) 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南开01) 严复的经验论与孙中山的知行观之异同。(南开00)

论述近代的西学东渐过程,并论述进化论对中国近代哲学的作用和影响。(复旦97)

欧阳渐在20年代初作《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日科学之必需》的讲演,提出佛法与其他宗教的基本区别有四:“一者崇卑而不平,一者平等无二致;一者思想极其锢陋,一者理性极其自由;一者拘苦而昧原,一者宏阔而真证;一者屈己以从人,一者勇往以从己。”试评述欧阳渐“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主要论点,并阐述你对佛教哲学特点的基本看法。(复旦97)

(人大、武大、厦大、复旦、北师大、浙大等)中国哲学专业考研试题集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马非马(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浩然之气(武大2000,中国哲学) 绝地天通(厦大1999,中国哲学) 否极泰来(厦大1999,中国哲学) 温故知新(厦大1999,中国哲学)

道法自然(厦大1999,中国哲学;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浙大1999、2000,中国哲学)

虚壹而静(厦大1999,中国哲学;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2000,中国哲学)

三表(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效验(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无为(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中庸(吉大2000,中国哲学) 有无(复旦1997,中国哲学) 离坚白(吉大2000,中国哲学) 道统论(复旦1997,中国哲学)

抱法处势(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五德终始(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 化性起伪(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 天人相分(复旦1999,中国哲学)

仁(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不忍人之心(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和而不同(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2001,中国哲学) 涤除玄览(厦大2001,中国哲学)

克己复礼为仁(厦大2001,中国哲学) 尽心知性知天(浙大1998,中国哲学) 参验(浙大1998,中国哲学)

制天命而用之(浙大1998,中国哲学) 克己复礼(浙大1999,中国哲学) 兼爱(浙大1999,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浙大2000,中国哲学)

有待无待(人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名实(浙大2001,中国哲学) 三玄(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哲学诸子百家的基本哲学命题。

【难点】先秦哲学思想十分丰富,注意积累,深刻记忆。 【重点】儒、法、道、墨、名诸家之基本命题、思想。

填空题 试题检索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天问》(复旦1999,中国哲学) 《坚白论》(复旦1999,中国哲学) 下列命题出于何书?

亢龙有悔(复旦1999,中国哲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哲学家、著作、主要命题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难点】基本知识,无难点。

【重点】各家各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著作。标点、

释词、翻译 试题检索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武大2000,中国哲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

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吉大2000,中国哲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

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

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吉大2000,中国哲学)

将下面古文释成现代汉语并注释画线部分:

故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

有知,知而有〖ZZ(Z〗志〖ZZ)〗。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将〖ZZ(Z〗须〖ZZ)〗道者之虚,则入;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敝哉!(吉大2000,中国哲学) 分析以下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名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助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儒、法、墨、道诸家的经典著述。

【难点】能考查考生研究古代哲学的古文阅读功底。注意平时多阅读、练习。 【重点】标点、翻译。

简答题 试题检索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1999,中国哲学)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2001,中国哲学)

简论孟子的“四端”说。(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2000,中国哲学)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诸子中代表人物的思想。

【难点】主要考查对思想家主要思想的基本把握。 【重点】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重点考查的对象。

论述题 试题检索

试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吉大2000,外国哲学)

试论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1999,中国哲学)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1997,中国哲学)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评述荀况的虚壹而静论。(武大2000,中国哲学)

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实意义。(浙大2000,中国哲学) 在阅读以下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对先秦儒、法、道诸家的哲学思想的理解。 【难点】先秦哲学发展述论。

【重点】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道家老庄思想。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葛洪(复旦1997,中国哲学)

业报轮回(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相竞以器(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论六家要旨》(复旦1997,中国哲学)

独化(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二谛(吉大2000,中国哲学) 贵无(吉大2000,中国哲学) 止观(复旦1997,中国哲学) 实相(复旦1997,中国哲学)

不真空(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性三品(吉大2000,中国哲学)

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言尽意论(南开2000,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形质神用(南开2000,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副天数(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唯识无境(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坛经》(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封建论》(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天不变,道亦不变(厦大2001,中国哲学)

一物两体(厦大2001,中国哲学;浙大2001,中国哲学) 阿赖耶(人大2001,中国哲学、宗教学、化理学) 天人感应(浙大1999,中国哲学) 六相圆融(浙大2001,中国哲学)

自生而必体有(人大2001,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试题分析

【考点】汉代黄老之学,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唯物主义哲学(王充、范缜);宗教哲学(佛教及其各家,道教);魏晋玄学的重要哲学家、代表作,基本哲学命题。 【难点】对基本哲学观点、命题的理解。 【重点】宗教哲学的有关知识,经学,玄学。

填空题 试题检索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论衡》(复旦1999,中国哲学)

《天对》(复旦1999,中国哲学;吉大2000,中国哲学) 《天说》(复旦1999,中国哲学) 《原道》(复旦1999,中国哲学) 《法言》(吉大2000,中国哲学) 《潜夫论》(吉大2000,中国哲学) 《复性书》(吉大2000,中国哲学)

《沙门不敬王者论》(吉大2000,中国哲学) 《神灭论》(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哲学家及著作,基本命题。 【难点】基本知识,无难点。

【重点】儒家经典,唯物主义哲学,宗教哲学。 简答题

试题检索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简述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魏晋时期关于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 (复旦1999,中国哲学) 什么是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柳宗元的历史发展观有哪些基本内容?(浙大2000,中国哲学)

范缜的《神灭论》对形神关系说作出了哪些新贡献?(浙大2000,中国哲学)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神灭论》的理论贡献。(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厦大2001,中国哲学) 慧远的“真如法性”说。(厦大2001,中国哲学) 竺道生对禅宗的影响。(厦大1999,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重要哲学家的思想及其影响、地位。 【难点】宗教哲学。

【重点】汉代王充的思想,魏晋玄学,宗教哲学。

论述题 试题检索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无神论思想。(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僧肇在《般若无知论》中认为:“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这里得出了般若之“智”与常识之“知”的关系,试用佛教真俗二谛论的方法,阐述此篇论文的主旨。(复旦1997,中国哲学)

试述华严宗的法界缘起的思想。(吉大2000,外国哲学)

论述范缜《神灭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浙大2001,中国哲学) 比较王弼贵无论与僧肇不真空论。(浙大1998,中国哲学)

试述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与基本思想。(浙大1999,中国哲学) 范缜的神灭论及其证明。(浙大1999,中国哲学) 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试分析魏晋玄学的“本体论”特色。(厦大2001,中国哲学)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试题分析

【考点】著名哲学家思想,宗教哲学。

【难点】宗教哲学,哲学思想比较,哲学发展概说。

【重点】唯物主义哲学(王充、范缜的思想,代表著作);宗教哲学(佛教、道教);哲学思想比较;哲学思想发展概说。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叶水心(复旦1997,中国哲学)

三纲领八条目(复旦1997,中国哲学) 心外无物(吉大2000,中国哲学)

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武大2000,中国哲学) 一物两体(南开2000,中国哲学) 理一分殊(南开2000,中国哲学;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浙大1999,中国哲学)

致中和(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心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 无极而太极(吉大2000,中国哲学)

易简工夫(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事功学派(复旦1999,中国哲学) 童心即真心(复旦1999,中国哲学)

张载(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王阳明(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格物致知(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知行合一(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传习录》(浙大1998,中国哲学) 《西铭》(浙大1999,中国哲学) 格物穷理(浙大2000,中国哲学) 泰州学派(浙大1999,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著名思想家的哲学观点,如二程、周敦颐、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

【难点】注意把握一些基本哲学命题的含义。 【重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之核心命题。

填空题 试题检索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西铭》(复旦1999,中国哲学;吉大2000,中国哲学) 《皇极经世》(吉大2000,中国哲学) 《童心说》(吉大2000,中国哲学) 《习学记言》(吉大2000,中国哲学)

写出下列哲学家的一本哲学代表作(全集和选集除外): 周敦颐(复旦1999,中国哲学) 王阳明(复旦1999,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著名哲学家及其著作。 【难点】一般知识,较容易。 【重点】重要哲学家及其著作。

标点、翻译题 试题检索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是耶晦庵谓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为其一分一合之间而未免已启学者心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暗而不达之处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所以谓之不知义也(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论有议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清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园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心之所同然始谓之理谓之义则未至于同然存乎其人之意见非理也非义也凡一人以为然天下万世皆曰是不可易也此之谓同然举理以见心能区分举义以见心能裁断分之各有其不易之则名曰理如斯而宣名曰义是故明理者明其区分也精义者精其裁断也不明往往界于疑似而生惑不精往往杂于偏私而害道求理义而智不足者也故不可谓之理义自非圣人鲜能无蔽有蔽之深有蔽之浅者人莫患乎蔽而自智任其意见执之为理义吾惧求理义者以意见当之孰知民受其祸之所终极也(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究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试题分析

【考点】标点、翻译重要哲学家著作。 【难点】熟悉原著,加强阅读。 【重点】重要哲学家的经典论述。

简答题

试题检索

简述张载的“虚空即气”的思想及其理论意义。(复旦1999,中国哲学)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宇宙生化观。(厦大1999,中国哲学)

比较宋明理学中“性即理”与“心即理”两种理论的异同。(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简述朱陆之争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2000,中国哲学)

“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2000,中国哲学)

为什么说“心即理”即陆王心学的基本观点?(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张载是怎样论证他的“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浙大2000,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宋明时期重要哲学家思想的内容、理解与评价。 【难点】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 【重点】张载“虚空即气”说,周敦颐“太极图说”,“性即理”与“心即理”之比较,朱陆之争等。 论述题 试题检索

试述程朱理学的理一分殊思想。(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试析朱熹的心性思想。(吉大2000,中国哲学)

宋儒“存天理,去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命题在学理上能否成立?它们的实际历史作用又是如何?(复旦1997,中国哲学)

试论朱熹知行观的理论价值。(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试论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色。(厦大2001,中国哲学)

论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关系。(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张载的“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浙大1998,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宋明时期著名思想家的思想。 【难点】对思想内涵的理解与评价。 【重点】朱熹、张载、王阳明的思想。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质测即藏通几(武大2000,中国哲学) 经世致用(浙大2000,中国哲学) 以理杀人(浙大1998,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著名哲学家的基本命题。 【难点】对基本命题内涵的把握。

【重点】黄宗羲、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戴震的思想。 填空题 试题检索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无何集》(吉大2000,中国哲学) 《张子正蒙注》(吉大2000,中国哲学) 《明夷待访录》(吉大2000,中国哲学) 《孟子字义疏证》(吉大2000,中国哲学)

写出下列哲学家一本哲学代表作(全集和选集除外): 黄宗羲(复旦1999,中国哲学) 方以智(复旦1999,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重要哲学家的著作。 【难点】基本知识,较容易。

【重点】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方以智的著作。 简答题 试题检索

黄宗羲的学术史观。(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王夫之的知行观。(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著名哲学家的思想。 【难点】黄宗羲、王夫之的思想。

【重点】黄宗羲的学术史观,王夫之的知行观、唯物主义思想。 论述题 试题检索

王夫之历史观述评。(厦大1999,中国哲学)

试论黄宗羲对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浙大2000,中国哲学)

《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试题分析

【考点】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思想。

【难点】对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基本观点的把握与评价。

【重点】王夫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的学术史观等。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知难行易(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吉大2000,中国哲学;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书》(复旦1997,中国哲学)

俱分进化(吉大2000,中国哲学;武大2000,中国哲学) 质力相推(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三世进化(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尚力非命(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法无顿渐(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托古改制(复旦1999,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天命之性(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民生史观(复旦1999,中国哲学;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

哲学、伦理学)

公羊三世说(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严译名著丛刊》(人大1999,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三民主义(人大1999,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新学伪经考》(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心力(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龚自珍、魏源的思想,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思想,章太炎、孙中山的思想。

【难点】基本观点、命题内涵的把握。

【重点】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哲学命题。 填空题 试题检索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仁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 《天演论》(复旦1999,中国哲学)

写出下列哲学家的一本哲学著作(全集和选集除外):章炳麟(复旦1999,中国哲学)试题分析

【考点】近代哲学家的著作、命题。 【难点】基本知识,无难度。

【重点】严复的译著,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谭嗣同等人的著作、观点。 简答题 试题检索

简述严复的“开明自营”伦理观。(吉大2000,外国哲学)

严复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谭嗣同是怎样从哲学上批判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复旦1999,中国哲学) 康有为与公羊“三世说”。(厦大1999,中国哲学)

试比较谭嗣同与王夫之道器观的同异。(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试比较王夫之与孙中山知行理论的同异。(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简述维新派的历史进化论及其对古代历史理论的批判继承。(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魏源的矛盾观。(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严复、孙中山、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哲学思想。 【难点】思想背景与理论内涵的把握与理解。

【重点】严复进化论思想,康有为公羊三世说,孙中山的知行观、民生史观。

论述题 试题检索

评述孙中山的知行观。(武大2000,中国哲学)

欧阳渐在20年代初作《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日科学之必需》的讲演,提出佛法与其

他宗教的基本区别有四:“一者崇卑而不平,一者平等无二致;一者思想极其锢陋,一者理性极其自由;一者拘苦而昧原,一者宏阔而真证;一者屈己以从人,一者勇往以从己。”请评述欧阳渐“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主要论点,并阐述你对佛教哲学特点的基本看法。(复旦1997,中国哲学)

论述近代的西学东渐过程,并论述进化论对中国近代哲学的作用与影响。(复旦1997,中国哲学)

严复的经验论与孙中山的知行观之异同。(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评述中国历史上的形神观。(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试题分析

【考点】近代著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难点】近代哲学的发展及西学东渐的影响。 【重点】严复、孙中山、康有为等人的思想。

南开大学中哲试题

中国哲学 2001年

一,名词解释 1、为仁由己。

2、道法自然。 3、言必立仪。 4、言尽意论 5、物不迁论。

6、格物至知。 7、知行合一。 8、知难行易 二,简答题 1、《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2、《齐物论》的逻辑理路 3、《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 2、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 3、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

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论六家要旨。

2、明儒学案。 3、贞元六书。

4、论衡。 5、坛经 6、正蒙

7、东西均 8、天演论 二,简答题

1、张载的朴素辨证法思想述要 2、范缜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3、章太炎的学术史观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先秦道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2、先秦儒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3、评孙文学说

2003年

一、 基本范畴释义(选做8题,共56分) 1、孔子的仁

2、老子的道 3、墨子的义

4、荀子的虚一而静

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6、王充的疾虚妄 7、王弼的贵无 8、僧肇的物不迁

9、方以智的合二而一 10、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二、 哲学命题解析(共56分) 1、和与同异,可否相继

2、知己知彼,胜乃不殆 3、三代相因,损益可知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5、人之性恶,化性起伪

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7、神形相即,形质神用

8、静者静动,动静皆动 三、 论述题(共38分) 1、 张载的辩证法思想述评 2、 孙中山的知行观述评

北大中哲试题1

北大的中哲每年试题有两套,按报考专业方向区别,西哲方向的和中哲方向同年的题是一般完全不一样,但错开几年时间的有很大重复概率。而且偶居然觉得西哲方向的题比中哲方向的题要难。

94 中哲(中西同题) 名解

绝四、三表、四德、四几、玄同、奇正相生、人副天数、形神相即、凡象皆气、宙轮于宇

问答

1、比较王弼、郭象、森肇(看不清楚了)

2、比较罗钦顺、王挺相、王夫之、颜元的人性论

解释 虚一而静 物偶自生 自性自度 即物穷理 知难行易 庄子“自然”“无为”思想评述。

评述僧肇不真空论与本无即色轮的不同。 简述王夫之对王守仁知行合一轮的批评。 简述戴震对存天理灭人欲论的评判。

96 中哲 名解

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标点(略)

北大98年的中哲试题

一、名词解释:三理、三张伪法、三世说、圆实成性、质测即藏通几。 二简述:

1、老庄道论的异同;

2、韩愈对儒家仁义道德的新解释;

3、 评述魏晋玄学各派对自然与名教的看法; 4 、程颐对道与阴阳的论述; 三、论述

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看法及其对朱熹、王阳明的知行观的批评。

2000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 1、《礼记》

2、谶纬 3、崇本举末 4、习与性成 5、体用一 简答

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

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 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

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 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

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北大中哲试题2

01年中哲 一、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 二、翻译(略) 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02年中哲一、释词 1、齐物论

2、即万物之自虚 3、理一分殊 4、至良知 5、俱分进化 二、翻译 三、简答

1、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2、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

四、论述 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

03年中哲一、名词解释

正名;反者道之动;春秋繁露;言意之辩;西铭;坛经;六经注我;致良知;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二原典解读(略) 三、论述(二选一)

1、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

2、分析、评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04年中哲

一.名词概念简述(共5小题,每小题4分) 1.以说出故

2.六派七宗

3.守真存一

4.命不在天而在其人 5.知行常相须

二.问答(共3小题,1、2小题各20分,3小题15分) 1.述华严宗之“理事无碍”思想

2.比较朱熹、王守仁、颜元之“格物”说

3.韩愈关于仁、义、道、德的论述(注:此题系01年中国哲学史考题重复)

北京大学哲学系“宋明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2003/01/02 姓名:学号:系别:

从以下各题中选5题做答,每题20分:

1、“宋明理学”这一名称指的是什么?“理学”一词有广狭二义,分别指什么?试说明之。

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特点为何? 3、简述“孔颜乐处”的思想。

4、程颐然后论“道”与“阴阳”的关系?

5、试用白话接受张载的话“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6、朱熹用月印万川的比喻说明什么问题? 7、试述王阳明的格物伦思想。

北大试题3

1998 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方向) 填空

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

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 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 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

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 5分 1、巴门尼德的存在 2、原子和虚空 3、四因说 4、流溢说 5、唯实论 6、我思故我在 7、物是观念的集合

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分析题4选3 15分

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 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 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

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

1、简述罗素逻辑原子论的基本观点

2、嘉达默尔关于“解释学”的观点 3、试析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4、福科关于“认识型”的结构主义学说

5、尼采关于“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及其意义

北大试题4

1999 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5分 1、四根说

2、波菲利问题 3、单子

4、先验幻想 简答8分

1、德性就是知识(苏格拉底)

2、除了哲学真理以外还需要神学真理(托马斯) 3、观念的次序就是事物的次序(斯宾诺砂) 4、应该把真正的实体理解为主体(黑格尔) 现代西方哲学 六选五

1、阐述胡塞尔关于“意向性”的学说

2、分析海德格尔关于Dasein(此在)的思想 3、克尔凯郭尔所讲的“人生道路三阶段” 4、柏格森的时间思想

5、关于罗素“模状词”理论及后人对它的批评 6、维特根斯坦关于“私人语言”的主要思路 论述24分

1、洛克是如何说明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的关系的?贝克来在此问题上有什么不同见解?

2、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的哪些观点? 2000 西方哲学史 名词解释 1、助产术

2、四线段比喻 3、太一 4、前定和谐 5、绝对同一性

6、真理是过程

指出下列各段话出自何人,并解释其含义

1、这个世界,……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2、习惯是人生的最大指导。只有这条原则可以使我们的经验有益于我们,并且使我们期待将来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

3、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就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 论述 20分

1、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如何发展了笛卡儿的实体学说 2、你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2001 西方哲学史 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实体” 2、单子 3、四根 4、三权分立 5、四假象 命题

1、自我设定非我

2、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

3、物质或有形实体是矛盾概念(贝壳来) 4、理念是概念与客观性的绝对统一(黑格尔) 5、实践理性有三条公设(康德) 论述

1、你怎么看待哲学

2、详述并分析柏拉图通种论的基本内容

2001 现代西方哲学 (外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 1、实证主义 2、唯意志主义

3、詹姆士讲的纯粹经验 4、摹状词

5、加谬的“荒谬” 6、柏格森的两种时间 问题论述 7选4 20分

1、穆勒关于个人和权利的关系的观点

2、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基本思路与叔本华思想的关系 3、试析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所包含的不同方法论倾向 4、詹姆士的意识流学说与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的关系 5、试析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以及它与康德的时间观的关系 6、简述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题与自由的关系 7、试论梅洛庞蒂的知觉观

2002西哲部分(问答,共4小题,每小题25分,选做3题) 名词解释

1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2 柏拉图的回忆说 3 洛克的白板说 4 奥古斯汀的神正论 论述题

1 比较霍布斯和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

2 柏拉图的四线段比喻与他的理念论的关系

招生专业:中哲

一、 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 二、 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

三、 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

四、 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 招生专业:非西哲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词5分,共20分): 1、灵魂助产术;

3、(斯宾诺莎讲的)实体; 2、唯名论;

4、休谟讲的两种知识。

二、阐述题(任选4题,每题20分,共80分):

1、举例说明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学说如何体现出“对立”与“和谐”的原则。 2、芝诺反对运动的论证是否合理?为什么?

3、亚里士多德如何看待德性?分析他的德性观与他的自然观的关系。 4、介绍并讨论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 5、黑格尔如何批判地吸收康德的思想?

北京大学2001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非中哲专业 (共四题,每题25分) 一.孟子人性论及其论证。 二.张载的气一元论。 三.罗钦顺的心性论。

四.主以智哲学中的辨证思想。

武汉大学2007年研究生考试哲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 1 主观唯心主义 2 上层建筑

3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4 “大宇之内,质力相推” 5 火本原说 6 奥卡姆剃刀

二,简答题(每题15分)

1.试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2.试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马克思主义中“人的价值”观对中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有何指导意义。 2.比较孟子“性善”与荀子“性恶”并论述二者的区别与不同意义。 3.康德哲学认识论评述。

2005中国社科院考研复试哲学基础理论试题

哲学基础理论

(适用于外国哲学、马哲、中哲、伦理、美学等方向,满分100分,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白马非马 2、格物致知 3、四因说 4、绝对理念 5、此在(Dasein) 6、《正义论》

二、简答题(10×4=40分)

1、简述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基本分歧。

2、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

3、简述中国美学界对“美是什么”这一基本命题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及代表人物。 4、简述儒家与墨家的主要差异。

三、论述题(15×2=30分)

1、论述康德在哲学史上实现的“哥白尼革命”的内涵及其影响。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辨证法做了这样一个明确论述: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结合这一论述谈谈你对辩证法的理解。

一、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

二、翻译(略)

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北大历年哲学考研试题(1994—2010)

94 中哲(中西同题)

名解

绝四、三表、四德、四几、玄同、奇正相生、人副天数、形神相即、凡象皆气、宙轮于宇

问答

1、比较王弼、郭象、森肇(看不清楚了) 2、比较罗钦顺、王挺相、王夫之、颜元的人性论

96 中哲 名解

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标点(略)

1999 现代西方哲学 六选五

1、阐述胡塞尔关于“意向性”的学说

2、分析海德格尔关于Dasein(此在)的思想 3、克尔凯郭尔所讲的“人生道路三阶段” 4、柏格森的时间思想

5、关于罗素“模状词”理论及后人对它的批评 6、维特根斯坦关于“私人语言”的主要思路

1999 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5分 1、四根说 2、波菲利问题 3、单子 4、先验幻想

简答8分

1、德性就是知识(苏格拉底)

2、除了哲学真理以外还需要神学真理(托马斯) 3、观念的次序就是事物的次序(斯宾诺砂) 4、应该把真正的实体理解为主体(黑格尔)

论述24分

1、洛克是如何说明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的关系的?贝克来在此问题上有什么不同见解?

2、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的哪些观点?

1998 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

1、简述罗素逻辑原子论的基本观点 2、嘉达默尔关于“解释学”的观点 3、试析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4、福科关于“认识型”的结构主义学说 5、尼采关于“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及其意义

1998 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方向) 填空

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

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 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 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

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 5分 1、巴门尼德的存在 2、原子和虚空 3、四因说 4、流溢说 5、唯实论 6、我思故我在 7、物是观念的集合 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分析题4选3 15分

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 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 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

2000 西方哲学史 名词解释

1、助产术 2、四线段比喻 3、太一 4、前定和谐 5、绝对同一性 6、真理是过程

指出下列各段话出自何人,并解释其含义

1、这个世界,……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2、习惯是人生的最大指导。只有这条原则可以使我们的经验有益于我们,并且使我们期待将来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

3、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就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

论述 20分

1、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如何发展了笛卡儿的实体学说 2、你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2000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 1、《礼记》 2、谶纬 3、崇本举末

4、习与性成 5、体用一

简答

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 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 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 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 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 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2001 现代西方哲学 (外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 1、实证主义

2、唯意志主义

3、詹姆士讲的纯粹经验 4、摹状词

5、加谬的“荒谬” 6、柏格森的两种时间

问题论述 7选4 20分

1、穆勒关于个人和权利的关系的观点

2、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基本思路与叔本华思想的关系 3、试析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所包含的不同方法论倾向 4、詹姆士的意识流学说与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的关系 5、试析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以及它与康德的时间观的关系 6、简述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题与自由的关系 7、试论梅洛庞蒂的知觉观

2001 西方哲学史

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实体” 2、单子 3、四根 4、三权分立 5、四假象

命题

1、自我设定非我

2、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

3、物质或有形实体是矛盾概念(贝壳来) 4、理念是概念与客观性的绝对统一(黑格尔) 5、实践理性有三条公设(康德)

论述

1、你怎么看待哲学

2、详述并分析柏拉图通种论的基本内容

02年中哲 一、释词 1、齐物论

2、即万物之自虚 3、理一分殊 4、至良知 5、俱分进化 二、翻译 三、简答

1、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

2、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 四、论述 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

03年中哲一、名词解释

正名;反者道之动;春秋繁露;言意之辩;西铭;坛经;六经注我;致良知;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二原典解读(略) 三、论述(二选一) 版本一:

1、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

2、分析、评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版本二:一、 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 二、 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

三、 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

四、 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

04年中哲

一.名词概念简述(共5小题,每小题4分) 1.以说出故

2.六派七宗 3.守真存一

4.命不在天而在其人 5.知行常相须

二.问答(共3小题,1、2小题各20分,3小题15分) 述华严宗之“理事无碍”思想

2.比较朱熹、王守仁、颜元之“格物”说

3.韩愈关于仁、义、道、德的论述(注:此题系01年中国哲学史考题重复)

2005北大中国哲学史 名解与简答

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 论述(选二共70分)

比较孟子与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比较韩非与老子的道论;比较朱熹与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观 标点翻译(共20分)

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06年北京大学哲学试题

(对不起,本年只有论述,网络上没有人有完全版本) 中国哲学部分论述 1、

荀子对先秦各家的批评及其学说的后趋 2、

裴[(wei3声)这个字我的电脑找不到。]对贵无论的批判 3、

颜元的“见理于事”观点

北京大学07年中国哲学专业试题[西哲史&中哲史]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宗教学、外国哲学)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25分) 十翼 春秋大一统 崇本息末 童心说 贞元六书

二、简答题 (每题10分,共50分) 孔子的忠恕之道 庄子的齐物思想 王弼的圣人体无观 华严宗的四法界说 朱陆之争

三、论述题 (每题20分,共60分) 玄学的有无学说 张载的气论 梁漱溟的文化观

2008年北大中国哲学专业考研试题(科目: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忠恕 八卦 有待 征知 二、简答(共40分) 1、一阴一阳之谓道 2、春秋大一统 3、崇本举末

4、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5、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三、论述(3选2,每题35,共70) 1、写出惠子十命题并简单解释 2、荀子的认识论观点

3、黄宗羲关于气、理、心论述 四、标点及翻译(20分)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西方哲学史(非西哲专业(马中逻)) 一、名词解释75分

逻各斯、三本原、快乐主义、太一、神正论、自然律、前定和谐、斯的心物平行、人是机器、先验形式

二、分析论述75分 柏的三个比喻的异同 笛洛知识观比较

黑在《精神现象学》中是如何论述自我意识的

2009年北大中国哲学专业考研试题(科目: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一、名解: 1.先知先觉 2.心斋 3.二柄

4.越名教而任自然 5.太虚即气 6.致良知 二、简答:

1.试述荀子批判孟子性善说的主要内容。 2.韩非子论法与术之区别。

3.慧能“无念为宗”的主要内容。

4.戴震论理欲关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论述:

1.以王弼.裴頠和郭象为例,说明魏晋玄学的有无问题。 2.试论朱熹与陆九渊主要思想区别。 西方哲学史(非西哲专业(马中逻))

一、简答50分 赫拉克利特 逻各斯 四因 流溢说

唯名论与唯实论 我思,故我在 存在即被感知

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自我非我

《精神现象学》 一、分析论述100分

柏拉图的“洞喻”的认识论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斯宾诺莎的实体与属性的关系

为什么说康德的哲学被称为先验唯心主义

2010年北大中国哲学专业考研试题(科目: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15×4=20) 1、正名 2、玄览 3、三表 4、四端说 5、静因之道 6、坐忘 7、大故、小故 8、十翼

9、三统、三正 10、崇本息末 11、四法界 12、四句教

13、淮南格物说 14、质测、通几 15、能必副其所

二、简答题(5×10=50) 1、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2、郭象的独化论 3、僧肇的物不迁论 4、张载的太虚即气 5、程颐对格物的解释 三、论述题(2×20=40) 1、详论朱陆之争的思想内涵

2、试论明代的气本论思想 西方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10×5=50) 1、犬儒学派 2、智者 3、形式因

4、托马斯•阿奎那 5、明白清楚(笛卡尔) 6、真观念(斯宾诺莎) 7、第二性的质 8、自然法 9、物自身

10、独断论(费希特)

二、论述分析题(4×25=100) 1、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内容 2、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基本特征 3、莱布尼茨对洛克“白板说”的批判 4、黑格尔实体即主体的思想

名校考研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分析

【名解1】

白马非马(人大9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00);浩然之气(武大00);绝地天通(厦大99);否极泰{本文出自:www.zhonguokw.cn中 国考 网.cn}(厦大99);温故知新(厦大99);道法自然(厦大99、南开01、浙大99/00);虚壹而静(厦大99、人大9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00);三表(人大97、复旦99、浙大98);效验(人大99);无为(人大00);中庸(吉大00);有无(复旦97);离坚白(吉大00);道统论(复旦97);抱法处势(南开00);五德始终(复旦97);化性起伪(复旦97、浙大98);天人相分(复旦99);仁(北师大01);不忍人之心(北师大01);和而不同(北师大0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01);涤除玄览(厦大01);克己复礼为仁(厦大01);尽心知性知天(浙大98);参验(浙大98);制天命而用之(浙大98);兼爱(浙大99);天人合一(浙大00);有待无待(人大01);名实(浙大01);三玄(浙大01) 【简答1】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97)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98)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99)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00)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99)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99)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99)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01) 《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01)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01)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00)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01) 【论述1】

试述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99)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97)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00)

评述荀子的虚壹而静论(武大00)

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代意义(浙大00) 【名解2】

葛洪(复旦97);业报轮回(人大98);相竞以器(人大99);《论六家要旨》(复旦97);独化(人大98);二谛(吉大00);贵无(吉大00);止观(复旦97);实相(复旦97);不真空(人大97);性三品(吉大00)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南开00);言尽意论(南开00/01);形质神用(南开00);人副天数(人大00);唯识无境(人大00);《坛经》(北师大01);《封建论》(北师大01);天不变道亦不变(厦大01);一物两体(厦大01、浙大01);阿赖耶(人大01);天人感应(浙大99);六相圆融(浙大01);自生而必体有(人大01) 【简答2】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南开00)

简述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人大98) 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人大是97)

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南开00)

魏晋时期关于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复旦99) 什么是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人大00)

柳宗元的历史发展观有哪基本内容(浙大00)

范缜的《神灭论》对形神关系说作{本文出自:www.zh ongguokw.cn中 国 考 网.cn}了哪些新贡献(浙大00)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人大01) 《神灭论》的理论贡献(南开01)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厦大01) 慧远的“真如法性”说(厦大01) 竺道生对禅宗的影响(厦大99) 【论述2】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无神论思想。(南开00)

僧肇在《般若无知论》中认为:“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这里得{本文出自:www.zh ongguokw.cn中 国 考 网.cn}了般若之“智”与常识之“知”的关系,试用佛教真俗二谛论的方法,阐述此篇论文的主旨。(复旦97) 试述华严宗的法界缘起的思想。(吉大00)

论述范缜《神灭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浙大01) 比较王弼贵无论与僧肇不真空论。(浙大98)

试述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与基本思想。(浙大99) 范缜的神灭论及其证明。(浙大99)

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南开01) 试分析魏晋玄学的“本体论”特色。(厦大01)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北师大01) 【名解3】

叶水心(复旦97);三纲领八条目(复旦97);心外无物(吉大00);见?而作不俟终日(武大00);理一分殊(南开00、人大01、浙大99);致中和(南开00);心学(复旦99);无极而太极(吉大00);易简工夫(人大99);事功学派(复旦99);童心即真心(复旦99);张载(北师大01);王阳明(北师大01);格物致知(南开01);知行合一(南开01);《传习录》(浙大98)’《西铭》(浙大99);泰洲学派(浙大99) 【简答3】

简述张载的“虚空即气”的思想及其理论意义。(复旦99)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宇宙生化观。(厦大99)

比较宋明理学中“性即理”与“心即理”两种理论的异同(人大97) 简述朱陆之争的基本问题极其意义(人大98)

“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00)

“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00)

为什么说“心即理”即陆王心学的基本观点?(人大00)

张载是怎样论证他的“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浙大00) 【论述3】

试述程朱理学的理一分殊思想。(人大99) 试析朱熹的心性思想。(吉大00)

宋儒“存天理,去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命题在学理上能否成立?它们的实际历史作用又是如何?(复旦97)

试析朱熹知行观的理论价值。(北师大01) 试论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色。(厦大01)

试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道释三教的{本文出自:www.zhonguokw.cn中 国 考网.cn}流关系。(人大01)

张载的“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浙大98) 【名解4】

质测即藏通几(武大00);经世致用(浙大00);以理杀人(浙大98) 【简答4】

黄宗羲的学术史观。(南开00) 王夫之的知行观。(浙大01) 【论述4】

王夫之历史观述评。(厦大99)

试论黄宗羲对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浙大00)

《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南开01) 【名解5】

知难行易(人大00、吉大00、南开01);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南开00);俱分进化(吉大00、武大00);质力相推(人大97);三世进化(人大98);尚力非命(南开00);法无顿渐(人大99);托古改制(复旦99);天命之性(人大00);民生史观(复旦99、北师大01);公羊三世说(人大01);《严译名著丛刊》(人大99);三民主义(人大99);《新学伪经考》(人大01);心力(浙大01) 【简答5】

简述严复的“开明自营”伦理观(吉大00) 严复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大00)

谭嗣同是怎样从哲学上批判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复旦99) 康有为与公羊“三世说”。(厦大99)

试比较谭嗣同与王夫之的道器观的同异。(人大99) 试比较王夫之与孙中山知行理论的的同异。(人大98)

简述维新派的历史进化论及其对古代历史理论的批判继承。(人大97)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浙大01) 魏的矛盾观。(南开00) 【论述5】

评述孙中山的知行观。(武大00)

评述中国历史上的形神观。(北师大01)

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南开01) 严复的经验论与孙中山的知行观之异同。(南开00)

论述近代的西学东渐过程,并论述进化论对中国近代哲学的作用和影响。(复旦97) 欧阳渐在20年代初作《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日科学之必需》的讲演,提佛法与其他宗教的基本区别有四:“一者崇卑而不平,一者平等无二致;一者思想极其锢陋,一者理性极其自由;一者拘苦而昧原,一者宏阔而真证;一者屈己以从人,一者勇往以从己。”试评述欧阳渐“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主要论点,并阐述你对佛教哲学特点的基本看法。(复旦97)

2001--2010年中国人大中国哲学考研试题

中国哲学史 2001

一、 简释下列名词或命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有待无待 自生而必体有 阿赖那 理异分殊 公羊三世说 二、 简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简论孟子的“四端”说 2、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 3、 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三、 论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关系(30分) 四、 给下列原著标点译成现代汉语(20分)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飞因非因市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也与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性唯肖者也 2002

一、 名词解释(选答5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20分); 四端 齐物 *一念三千 *法界缘起 本体 质力相推 二、 简述题(选答4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60分): 1、 试述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2、 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3、 *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4、 什么是见闻知之与德性知之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 5、 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三、 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

易 与 天 地 准 故 能 弥 纶 天 地 之 道 仰 以 观 于 天 文 俯 以 察 于 地 理 是 故 知 幽 明 之 故 原 始 反 终 故 知 死 生 之 说 精 气 为 物 游 魂 为 变 是 故 知 鬼 神 之 情 状 与 天 地 相 似 故 不 违 知 周 乎 万 物 而 道 济 天 下 故 不 过 旁 行 而 不 流 乐 天 知 命 故 不 忧 安 土 敦 乎 仁 故 能 爱 范 围 天 地 之 化 而 不 过 曲 成 万 物 而 不 遗 通 乎 昼 夜 之 道 而 知 故 神 无 方 而 易 无 体 一 阴 一 阳 之 谓 道 继 之 者 善 也 成 之 者 性 也 仁 者 见 之 谓 之 仁 知 者 见 之 谓 之 知 百 姓 日 用 而 不 知 故 君 子 之 道 鲜 矣

夫 理 有 至 极 外 内 相 冥 未 有 极 游 外 之 致 而 不 冥 于 内 者 也 未 有 能 冥 于 内 而 游 于 外 者 也 故圣 人 常 游 外 以 冥 于 内 无 心 以 顺 有 故 虽 终 日 见 行 而 神 气 无 变 俯 仰 万 机 而 淡 然 自 若 夫 见 行 而 不 及 神 者 天 下 之 常 累 也 是 故 睹 其 与 群 物 并 行 则 莫 能 谓 之 遗 物 而 离 人 矣 睹 其 体 化 而 应 物 则 莫 能 谓 之 坐 忘 而 自 得 矣 岂 直 谓 圣 人 不 然 哉 乃 必 谓 至 理 之 无 此 是 故 庄 子 将 明 流 统 之 所 宗 以 释 天 下 之 可 悟 若 直 就 称 仲 尼 之 如 此 或 者 将 据 所 见 以 排 之 故 超 圣 人 之 内 迹 而 寄 方 外 于 数 子 宜 忘 其 所 寄 以 寻 述 作 之 大 意 注:标点直接在试题上做,不用另抄题。 2003(中西哲学史)

请从以下8题中任选5题(每题30分,共150分) 1、 试1比较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之异同。

2、 从下列玄学家(王弼、稽康、郭象)中选择一个,分析其主要思想特征。 3、 禅宗“南顿北渐”说评析。 4、 试述朱熹的理气观。

5、 试分析苏格拉底“德行即知识”的思想的主要意义。

6、 试说明柏拉图在“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之间所作的区别。

7、 试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含义,以及它在笛卡尔形而上学中的地位。 8、 什么是康德的“二律悖反”?试举出其中的一组,简述康德是怎么论证的。 2004(中西哲学史)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唯名论 四假象说 单子论 名教与自然 理一分殊 气 二简述题(60分,每题15分)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与形式的学说

2简述巴克莱(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命题 3简述先秦人性论思想 4简述老子的无为思想

三论述题(60分,每题30分)

1时论中国哲学史上的“义利之辨” 2试论康德的实践理性 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中和 正始之音 涅盘 《传习录 》 知难行易 二简述题

1分析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 2何谓“烛火之喻”及其思想意义 3甚麽是禅宗的“无念”思想 4分析周敦颐的“立人极”说

5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哲学的中西体用之争 2005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论语》 兼以易别生之谓性不真空心外无物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什么叫做“无为而无不为”?

2、韩愈的道、德“虚位”说是什么意思? 3、什么是张载的“太虚即气”说?

4、章太炎的“俱分进化”是怎样的一种观点? 三、论述题(选答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韩非子说:“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请将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思想。

2、试述郭象“独化”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3、试述谭嗣同的“以太”说及其历史价值。 2006

一 名词命题解释(任选5题,每题8分,共40分):

一阴一阳之谓道 逍遥游 白马非马 六相圆融 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二简答题(任选3题,每题12分,共36分): 1孟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是善的 2陆王心学是如何论证心即理的

3宋明理学一般分为即大学派?各自的特点是什麽 4简述王夫之关于动静变化的理论

三、论述题(任选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老子关于自然无谓的理论

2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异同 3魏晋玄学关于自然与名教的争论

4张载关于“民胞物与”的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四 标点,翻译并评论(14分)

(1)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⑦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⑤,而大山为小⑥;莫寿于殇子⑦,而彭祖为夭⑧。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 为一。

⑤于:比。豪:通作“毫”,细毛。末:末稍。秋毫之末比喻事物的细小。 ⑥大山:一说读如泰山。 ⑦殤子:未成年而死的人。

⑧夭:夭折,短命。

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

(2)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知晓天地虽大比起更大的东西来也如小小的米粒,知晓毫毛之末虽小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如高大的山丘,而万物的差别和数量也就看得很清楚了。

2007年中国人大中国哲学考研试题

哲学综合 一,(每个15分 )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 与科学性的统一。 2 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 简述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 简述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5 简述荀子的性伪学说。 6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二,(每个30分)

1 论述西方近代哲学中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与认识论的争论。 2 试比较老子道论与庄子道论之异同。 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 三表法

2 以物观物与以道观物 3 天行有常 4 不真空 5 民胞物与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荀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恶的? 2 简述禅宗自性是佛的理论。 3 简述韩愈的道统说。

4 谈谈你对“王门四句教”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老子“自然无为”的理论及其思想基础。

2 试述宋明理学对于“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及其思想倾向。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考研试题

哲学基础 601

一,简答题(五选三,每题15分,共45分) 1 什么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2 什么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3 王守仁与朱熹的“格物”有什么区别? 4 什么是韩愈的“道统”说? 5 简述严复的进化论思想。

二,简答题(五选三,每题15分,共45分) 1 简述苏格拉底的德行论。

2 洛克是如何批判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的? 3 简述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4 康德说的休谟对自己的启示主要有哪些方面? 5 维特根斯坦(忘记了。)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 论述人的能动性与历史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2 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其现实意义。

中山大学2001-2003中国哲学考题

[]2001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 二、翻译(略) 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2002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释词 1、齐物论

2、即万物之自虚 3、理一分殊 4、至良知 5、俱分进化 二、翻译 三、简答

1、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

2、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 四、论述

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

2003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正名;反者道之动;春秋繁露;言意之辩;西铭;坛经;六经注我;致良知;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二原典解读(略) 三、论述(二选一)

1、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

2、分析、评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2009年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真题

哲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世界观

2.精神文明 3.致良知说 4.物竞天择 5.美德即知识 6.公意(卢梭)

二、简答题

1、简述矛盾同一性和形而上学同一性的对立 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价值性及二者的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述人的价值的特点、基本内容和评价标准,并运用人的价值学说批判拜金主义和唯我主义。

2、试述孔子的中庸思想。 3、试述洛克认识论的基本思想

1998--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真题

华东师大1998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

名词解释(30分) 1、忠恕 2、 兼爱 3、 坐忘 4、万法唯识 5、 德性之知

6、俱分进化

二、标点、今译并分析下列短文(20分)

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有止道无止也非知道者不能该物非知物者不能至道道虽广大理备事足而终归之于物不使散流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50分) 1、简析《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 2、试论朱熹的格物致知说; 3、略论严复的天演哲学。

华东师大1999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简释以下概念(30分) 1、复性说 2、化性起伪 3、俱分进化论 4、四分说 5、白马非马 6、坐忘 二、

标点、今译并简要评点(30分)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

人之道天之道也天之道人不可以之为道者也语相天人之大业则必举而归之于圣人乃其弗能相天与则任天而已矣鱼之游泳禽之翔集皆其任天者也人弗敢以圣人自尸抑岂曰同禽鱼之化哉?……夫天与之目力必竭而后明焉天与之耳力必竭而后聪焉天与之心思必竭而后睿焉天与之正气必竭而后强以贞焉可竭者天也竭之者人也 三、

回答下列问题 1、

孔子贵“仁”,墨子贵“兼”,请对这两种学说加以比较。(10分) 2、

试评析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方法论。(15分) 3、

、中国古代哲学“力命之争”的大致线索是怎样的?(15分)

华东师大2000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30分) 1、忠恕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得意忘象 4、变化气质 5、能必副其所 二、简答(40分)

1、简论王充“疾虚妄”的批判精神及其哲学意义。 2、述范缜对形神关系的基本论述并作简要评论。 3、析朱熹“理一分殊”说的内容及其思维特征。 4、析章太炎“竞争出智慧”的认识论意义。

三、论析题(30分)

论析康有为“公羊三世说”进化论的内容、特征及其意义。

华东师大2001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三表 2、离坚白

3、形质神用4、顿悟 5、理一分殊 6、实测内籀

二、简析题(30分) 1、简析孟子的性善说。

2、简析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四、 论述题(40分) 1、

试论《老子》哲学中的道。 2、

试论王阳明的致良知说。

华东师大2002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忠恕 2、兼爱 3、道法自然 4、自心是佛 5、民胞物与

6、俱分进化论二、简述题(30分) 1、简析荀子的解蔽说。

2、简析熊十力的性修不二说。三、论述题(40分) 1、论《老子》哲学中的“道”与“德”。 2、论王夫之的“性日生而日成” 说。

华东师大2003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概念解释:(56分) 1、坐忘2、传习录 3、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4、顿悟

5、者道之动 6、明儒学案

7.大学八目8.天演论 二.回答问题:(60分)

1.如何理解孔子的“仁智统一”理论?

2.请比较儒家的“复性”说和“成性”说。二.给下文家标点并简要述评:(34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华东师大2004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40分) 1、名实之辨

2、离坚白3、形质神用 4、三谛圆融

5、太虚即气6、致良知 7、知难行易 8、《论道》二.标点、今译、并简析以下段落:(50分):

1.性者本来始才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2.二气五行天之所以赋受万物而生之者也自其本末以缘本则五行之异本二气之实二气之实又本一理之极是合万物而言为之一太极而已也自其本而之末则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故万物之中各有一太极而小大之物莫不各有一定之分也三.论述题(60分) 1.析庄子的天人关系论 2.论王阳明的致良知说

华东师大2005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40分) 1、天人之辨

2、合同异3、中庸 4、贵无

5、理一分殊 6、知行合一 7、内箍8、俱分进化论

二.标点、今译、并简析以下段落:(50分):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也

2.夫天与之目力必竭而后明焉天与之耳力必竭而后聪焉天与之心思必竭而后睿焉天与之正气必竭而后强以贞焉可竭者天也竭之者人焉三.论述题(60分) 1.析荀子的名实关系论 2.论王夫之的历史观

华东师大2006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40分): 1、五行 2、三表 3、《大学》 4、不真空论 5、太虚即气 6、心即理 7、《訄书》

8、天地境界二.标点、今译、并简析以下段落:(50分):

1.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2.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巳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三 论述题(60分) 1.析孟子的人性论 2.论王夫之的理气观

华东师大2007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解释概念:(56分) 1.兼爱 2.道统

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4.缘起 5.四书集注 6.大同书 7.克己复礼

8.者道之动二.回答问题:(64分)

1.

儒家在“义利之辩”上的主流理论述评。 2.

你如何看待庄子在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倾向?三.给下列短文加标点并简要评论:(30) 1、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2、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华东师大2008年中国哲学硕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40分) 1、达名 2、四端 3、明分使群 4、贵无论 5、六相圆融 6、民胞物与 7、俱分进化论 8、《论道》二、标点、今译并简析以下段落(50分)

1、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2、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真知若草木瓦石没有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为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 三、论述(60分)

1、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辩。 2、王夫之的人性论。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全真试题汇总

名词解释

1、四端(02) 2、一心三观(02) 3、三表说(02) 4、离坚白(02,05) 5、《肇论》(02,03,05) 6、谴告说(02) 7、鹅湖之会(02)

8、顿悟成佛(02,03,04) 9、民胞物与(02) 10、《明夷待访录》(02,05) 11、为道日损(03,04)

12、兼爱(03,05) 13、化性起伪(03,04) 14、参验(03,04) 15、谶纬(03,05) 16、疾虚妄(03)

17、理一分殊(03,04) 18、能必副所(03,05) 19、忠恕(04,05) 20、白马非马(04) 21、三谛圆融(04) 22、知行合一(04) 23、理势合一(04)

24、物物者与物无际(05) 25、止观并重,定慧双修(05) 26、童心说(05) 简答题

1、孔子是如何论述仁、知统一?(02,03,04)

2、老子在知识与智慧问题上的看法是怎样的?(02,05) 3、简略评述王弼“以无为本”的本体论。(02,04) 4、简略评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02) 5、分析评价王夫之的“理势合一”思想。(02) 6、庄子在天人关系上的基本看法是怎样的?(03) 7、简略述评王弼的言意观。(03,05) 8、请说说范缜关于形神问题的看法。(03,05) 9、试分析张载“太虚即气”的哲学思想(03,05) 10、简要介绍王阳明的“良知”说。(03,05)

11、简述孟子哲学中与人性学说相关的修养理论(04,05) 12、庄子如何对独断论进行批评?(04)

13、试述张载哲学中人性论与认识论、伦理学的统一。(04) 14、简要介绍朱熹的“格致”说。(04) 论述题

1、请评价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02) 2、说说荀子的认识理论与思维方法。(02) 3、朱熹是怎样展开他的理学思想的?(02) 4、试述老子哲学关于“道”的思想。(03,04) 5、请考察孟子人性理论与修养理论的统一。(03) 6、试述朱熹的认识论与知行观。(03,05) 7、浅析王夫之对“动静”之辩的总结。(03,05) 8、请考察荀子哲学的认识理论。(04)

9、试述王守仁的心本体论的基本内容与性质。(04) 10、说说王夫之对“心物”与“知行”之辩的总结。(04) 11、说说荀子对先秦时期“天人之辩”的总结。(05) 12、简述华严宗的“法界”理论。(05)

2004--2006年厦门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考博试题

★2004年哲学史

一、翻译与评论(20)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未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又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土。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土不濡,入土不热。市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二、简答(20) (1)《汉书艺文志》论儒家 (2)禅宗

三、论述题(60)

(1)从本体论的发展历程看儒、释、道三教的关系 (2)中国哲学心性论在当代人格教育中的价值 ★2004年中国文化概论

一、典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由此形成了所谓的经学传统。请简要阐释研读典籍的方法论原则及其意义,并对经学传统进行简要评析。(20) 二、结合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述其与中国传统儒道哲学的关系及其对现代中外文化交融的启发意义。(25)

三、有人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有人认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是儒教。对此,请简要分析并陈述你的看法。(25)

四、关于中西文化的不同特征,有人从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有人从证悟与解悟,有人从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有人从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等不同角度进行解读。请对这几种看法进行分析,并谈谈你的见解。(30) ★2005年中国哲学 一、理解与评论(40)(须指明出处)

1.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见大水必观焉。

2.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二、论述题(60)

(1)简述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2)简述中国哲学对于修身治国的作用。

★2005年中国文化概论 一、简答题(20)

1、先秦儒家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先秦道家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二、评析题(20)

1、如何看待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功能。 2、为什么说宗教是文化? 三、论述题(60)

1、论述研习中国文化的方法论原则及其意义。 2、论述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意义。 3、论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意义。

★2006年《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简答

1、列举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2、列举中国道教的主要宗派 3、简述道家与道教的关系 4、简述佛学与佛教的关系 二、评论

1、儒学就是儒教

2、道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论述(三选二)

1、试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试述中国文化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3、试述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意义

★2006年《中国哲学史》

一、 理解与评论

第一段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第二段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二、论述

1、儒道互补之我见

2、中国古代哲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概说

中国计量学院2007年考研中国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离坚白 2.化性起伪 3.道法自然 4.三纲 5.顿悟说 6.俱分进化论

二、简答题(共5小题, 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

2.简述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 3.简述李翱的复性说。

4.《明夷待访录》的启蒙思想。 5.康有为的大同理想。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比较宋明理学中性即理与心即理两种理论。 2.论述冯友兰的境界说。

四、材料分析题(共30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 1,《道德经》 2,公孙龙 3,天命之谓性 4,斗莦之性 5,裴頠

6,天人交相胜 7,四法界 8,《传习录》 9,严复

10,《虺书》 二、论述题

1,试分析孔子“仁”和墨子“兼爱”思想的同异。 2,具体说明宋儒“理一分殊”的思想。

3,王夫之人性论的具体内容。

北师大2007年哲学试题

中国哲学史部分 一.简释 1.《齐物论》 2.无行相克 3.一阴一阳之谓道

4.形质神用 5.得意忘象 6.血气心知 7.八

8.般若 9.《仁学》 10.《新理学》 二.问答

1.孟子"尽心,知性,知天"思想评述. 2.试述郭象"独化论"

3.张载"太虚即气"思想评析

2001-2003年南开大学中哲试题

中国哲学 2001年

一,名词解释 1、为仁由己。

2、道法自然。 3、言必立仪。 4、言尽意论 5、物不迁论。

6、格物至知。 7、知行合一。 8、知难行易 二,简答题 1、《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2、《齐物论》的逻辑理路 3、《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 2、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 3、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

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论六家要旨。 2、明儒学案。 3、贞元六书。 4、论衡。 5、坛经 6、正蒙 7、东西均 8、天演论 二,简答题

1、张载的朴素辨证法思想述要 2、范缜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3、章太炎的学术史观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先秦道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2、先秦儒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3、评孙文学说

2003年

一、 基本范畴释义(选做8题,共56分) 1、孔子的仁 2、老子的道 3、墨子的义

4、荀子的虚一而静 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6、王充的疾虚妄 7、王弼的贵无 8、僧肇的物不迁 9、方以智的合二而一 10、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二、 哲学命题解析(共56分) 1、和与同异,可否相继 2、知己知彼,胜乃不殆 3、三代相因,损益可知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5、人之性恶,化性起伪 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7、神形相即,形质神用 8、静者静动,动静皆动 三、 论述题(共38分) 1、 张载的辩证法思想述评 2、 孙中山的知行观述评

2006--2009苏州大学哲学考研真题汇总

苏州大学2009哲学考研试题 2009哲学概论(150分)

一、什么是哲学?写出5个关于哲学的问题。(30分) 二、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30分) 三、试述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30分) 四、试述哲学的党性(派别性)(写出3个以上)写出划分依据。(30分) 五、试述哲学创新的因素。(30分)

2009中西哲学史(150分) 中国哲学史部分(75分)

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参验(韩非) 2 形神相即(范缜) 3 一念三千

4 知行合一(王守仁) 5 《论衡》

简答论述题

1 老子的无为思想(10分) 2 朱熹的格物致知(10分) 3 戴震的理欲观(10分)

4 汉儒天人感应与宋儒的天人合一(20分)

西方哲学史部分(75分)

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理念(柏拉图) 2 物体(霍布斯)

3 普纽玛(斯图亚学派) 4 四假象说(培根) 5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简答论述

1 柏拉图的理念论。 (10分) 2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10分) 3黑格尔真理是全体的思想。(10分)

4 论述康德感性、知性、理性的学说。 (20分)

苏州大学2008哲学考研试题

2008哲学概论(150分)

一、谈谈你对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看法。(40分) 二、论哲学基本问题。(40分)

三、举出四类哲学派别,指出划分依据。(30分) 四、简述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40分)

2008中西哲学史(150分)

中国哲学史部分

1、论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25分) 2、论郭象的“独化”理论。(25分) 3、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25分)

西方哲学史部分

1、论古希腊原子论思想。(25分) 2、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思想。(25分) 3、论康德关于感性、知性、理性的学说。(25分)

苏州大学2007哲学考研试题 2007哲学概论(A卷)

一、谈谈马克思对哲学观变革的意义。(50分) 二、简述哲学争论的主要问题。(50分)

三、试述你对哲学意义上的“反思”一词的理解。(50分)

2007哲学概论(B卷)

一、谈谈你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涵义的理解。(50分) 二、论哲学基本问题及其现代意义。(50分) 三、谈谈你对“化知识为德行”命题的理解。(50分)

苏州大学2007哲学考研试题 2007中西哲学史(A卷)

中国哲学部分(75分)

一、名词、名著解释(5*5=25分) 1、参验(韩非) 2、独化(郭象) 3、佛性

4、理一分殊(朱熹) 5、《大学》

二、简答题(10*3=30分)

1、试述庄子“逍遥”、“坐忘”的自由观。 2、简述王守仁“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 3、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三、论述题(20分)

论述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之异同。

西方哲学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5*5=25分) 1、逻格斯(赫拉克里特) 2、实体(亚里士多德) 3、波菲利问题(中世纪) 4、四假象说(培根)

5、“我思过故我在”(笛卡儿) 二、简答题(10*3=30分) 1、试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2、论述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 3、论述休谟的因果论。 三、论述题(20分)

论述康德关于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学说。

2007中西哲学史(B卷) 中国哲学部分(75分)

一、名词、名著解释(5*5=25分) 1、兼爱(墨子) 2、般若

3、形神相即(范缜) 4、中体西用(张之洞) 5、《中庸》

二、简答题(10*3=30分)

1、试述孔子“克己复礼”的仁学思想。 2、试述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思想。 3、试述朱熹“格物致知”的理学思想。 三、论述题(20分)

论述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及其对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批判。

西方哲学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5*5=25分) 1、原子和虚空(德谟克利特) 2、回忆说(柏拉图)

3、唯名论和实在论(中世纪) 4、预定和谐说(莱布尼茨)

5、两种性质说(洛克) 二、简答题(10*3=30分) 1、简述霍布斯的机械论哲学。

2、论述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伦理观。 3、论述黑格尔关于真理是全体的思想。 三、论述题(20分)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苏州大学2006哲学考研试题 2006西方哲学史(150分)

一、名词解释(30分)

1、原子和虚空(德谟克利特) 2、普纽玛(斯多葛学派) 3、知觉(休谟)

4、预定和谐说(莱布尼茨) 5、物质(卢梭) 6、自我(费希特)

二、分析下列命题(40分) 1、“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2、“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3、“人为自然立法”(康德)

4、“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黑格尔)

三、说出下列原著出自哪位哲学家,并简单解释(30分)

1、“实体,就其最真正的、第一性的、最确切的意义而言,乃是那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并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的东西,例如某一个别的人或某匹马。”

2、“就是这个东西,由于它有广袤,我们一般称它为物质;由于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思想,我们说它是一个自己存在的东西;。。。可以为感觉所知觉,并且为理性所了解。所以,物质的定义可以这样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袤。”

四、简答题(20分)

1、简述赫拉克利特“逻各斯”的思想。 2、简述爱尔维修的肉体感受性理论。 五、论述题(30分)

你认为西方古代和近代哲学中有没有人本主义思想?如认为有,请分析他们的表现形态及主要观点;如认为没有,分析原因。

2006中国哲学史(150分)

一、试述老庄学说的基本精神,试与先秦儒学比较。(30分) 二、试述《大学》和《中庸》的基本思想及其历史影响。(30分) 三、试述《肇论》的主要哲学观点,并作出评价。(30分) 四、试述王守仁心学的几个重要命题,谈谈自己的看法。(30分)

五、试述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30分)

2009年西北师范大学中西哲学史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逍遥游

2名教与自然之辩 3性情三品说 4知难行易 5四因说 6实在论 7单子论

8人为自然界立法

二、简答

1孔子的仁与墨子的兼爱思想的异同 2格物致知思想发展的过程 3苏格拉底的方法

4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思想

三、论述

1严复对中西哲学的比较及历史意义

2经验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历史意义

2009年浙江大学中西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 1. 五行 2. 虚一而静 3.《论语》 4. 本原 5. 种子说 6. 我思故我在 7.康德时空学说 简答

1.墨子兼爱学说

2. 韩非子的法 势 术 3.唯名论

4.斯多亚学派自然观与伦理学的关系

论述

1. 试论述荀子性恶说

2.柏拉图理念论及亚里士多德的批评 3.休谟不可知论及与英国经验派传统关系

目录

北大历年哲学考研试题(1994—2010) 名校考研中国哲学史试题汇总分析

2007--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考研试题 中山大学01-03中国哲学考题

2009年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真题(网友版) 1998-2008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真题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全真试题汇总

2004--2006年厦门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考博试题 中国计量学院2007年考研中国哲学史试题 北师大2007年哲学试题

2001-2003年南开大学中哲试题

2006--2009苏州大学哲学考研真题汇总 2009年西北师范大学中西哲学史考研试题 2009年浙江大学中西哲学史考研试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