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比较文学试题

比较文学试题

来源:筏尚旅游网


1:[多选题]1、比较文学的特征有:

A:跨民族性B:跨语言性C:跨文化性D:跨学科性 参考答案:ABCD

2:[多选题]2、以下属于法国学派代表人物的是: A:维尔曼B:戴克斯特C:韦勒克D:梵•第根 参考答案:ABD

3:[多选题]3、美国学派提出的研究方法是:

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形象学研究D:跨学科研究 参考答案:BD

4:[多选题]5、跨学科研究的范围包括:

A: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比较B:文学自身内部的比较

C:文学与文人社会科学比较D: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比较 参考答案:ACD

5:[多选题]6、关于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一词的正确理解有: A:“比较”只是方法论B:“比较”意味着跨国别、跨文化的比较

C:任意将两个具有跨越性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称为比较文学

D:必须强调“比较”是就文学而言的,如果其落脚点与归宿不是指向文学本身,再优秀的比较我们也不能称为比较文学 参考答案:BD

6:[多选题]8、渊源学按照其表现形态又可分为多种:

A:“印象”的渊源、B:口头的渊源C:书面的渊源D:孤立的源流 参考答案:ABCD

7:[多选题]9、根据媒介的具体方式不同,媒介学将媒介分为: A:个人媒介B:环境媒介C:文学媒介D:政治媒介 参考答案:ABC

8:[单选题]4、提出\"阐发研究”的是:

A:美国学派B:法国学派C:中国学派D:日本学派 参考答案:C

9:[多选题]7、流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A:作家的影响B:作品的影响C:文学样式的影响D:文学之间的影响 参考答案:ABC

10:[多选题]10、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

A:影响研究注重“事实联系”,而不是文学现象之间的非事实的审美性的类同关系; B:平行研究更多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 C:影响研究提出了跨学科研究。

D:平行研究注重“事实联系”,而不是文学现象之间的非事实的审美性的类同关系; 参考答案:AB

1:[多选题]以下属于比较文学范围的是: A:李白与杜甫比较B:《红楼梦》与《百年孤独》比较 C: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比较D:近体诗与十四行诗比较 参考答案:BCD

2:[多选题]以下著作属于古希腊时期的有 A:《理想国》B:《诗的艺术》C:《诗论》D:《诗学》 参考答案:AD

3:[单选题]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 A:《艺境》B:《谈艺录》C:《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D:《解释学与哲学》

参考答案:C

4:[多选题]文类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可分为:

A:文学的分类研究B:文学体裁研究C:文类理论批评D:文类实用批评 参考答案:ABCD

5:[多选题]套话的特征可以说集中表现在

A:以特殊代一般,即将表语与主要部分相混淆; B:以现象代本质,从而制造了一种对立的等级

C:以历史代替现实,用过去的形象取代现在的事实; D:以自然代文化,即将自然属性与文化本质相混淆。 参考答案:ABD

6:[多选题]巴柔指出形象渗透出的基本态度及象征模式有 A:“狂热”B:憎恶C:“亲善”D:异化 参考答案:ABC

7:[多选题]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A:风格比较B:概念、范畴、命题的比较

C:整体比较(体系、形态、精神、模式、观念等的比较) D:综合研究 参考答案:BCD

8:[多选题]美国学派代表人物有

A:韦勒克B:雷马克C:基亚D:韦斯坦因 参考答案:ABD

9:[单选题]1958年9月在美国教堂山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二届年会上发表《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著名讲话的是

A:韦勒克B:梵•第根C:基亚D:韦斯坦因 参考答案:A

10:[多选题]以下著作是钱钟书所作的有 A:《管锥编》B:《宋诗选注》C:《诗论》D:《人间词话》 参考答案:AB

1:[单选题]1931年梵•第根出版了法国学派的集大成之作: A:《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B:《比较文学的危机》C:《比较文学论》 D:《比较文学的国际性和民族性》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在国际比较文学界较早倡导\"和而不同”的原则的中国学者是: A:钱钟书B:乐黛云C:李赋宁D:王国维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法国学派的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

A:“任意两国文学之间的关系”B:“本质地研究各国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 C:跨学科研究D:形象学 参考答案:B

4:[多选题]影响研究按照影响的过程划分:

A:流传学(誉舆学)B:渊源学C:形象学D:媒介学 参考答案:ABD

5:[多选题]在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之后新兴的一些研究方法和范式有 A:形象学B:译介学C:平行研究D:跨文化研究 参考答案:ABD

6:[多选题]1930年在巴黎大学创立了\"现代比较文学研究院”,使巴黎成为了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也标志

着比较文学学科的最终形成的学者是:

A:巴登斯贝尔B:基亚C:阿扎尔D:梵•第根 参考答案:ACD

7:[单选题]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之父”的是

A:梵•第根B:吕纳狄尔C:戴克斯特D:维尔曼 参考答案:D

8:[多选题]媒介学中的环境媒介主要有:

A:“朋友集团”或朋友的聚会B:“文学沙龙”C:“文学会社”D:宫廷与开放都市 参考答案:ABCD

9:[单选题]1899年,成立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的大学是

A:哥伦比亚大学B:哈佛大学C:普林斯顿大学D:芝加哥大学 参考答案:A

10:[单选题]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一文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的学者是: A:韦勒克B:雷马克C:维斯坦因D:佛克马 参考答案:B

1:[多选题]平行研究的特点有

A:重视文学现象之间的非事实的审美性的类同关系 B:只要具有“可比性”和跨越性的文学现象都可进行比较 C:更多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 D:跨学科研究 参考答案:ABCD

2:[多选题]关于主题学的内涵的辨析,正确的有 A:主题就是指一部作品的中心思想和题旨

B:主题学探索的是相同的主题(包括主题、母题、题材、人物、意象、套语等)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作家手中的处理;

C:母题是抽象的,主题具有客观性 D:有限的母题可以组合成无限的主题 参考答案:BD

3:[多选题]文学作品的母题与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构成母题的人物形象主要来自: A:神话传说中的人物B:现实中的英雄C:报告文学中的典型D:名著中的著名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AD

4:[单选题]伏尔泰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改变与处理属于 A:译介学问题B:形象学问题C:主题学问题D:媒介学问题 参考答案:C

5:[单选题]以下属于情境研究范围的有

A:中国人笔下的“鬼子”形象B:中西三角恋爱模式研究 C:中西绿林好汉对比研究D:中西“月亮”意象对比研究 参考答案:B

6:[多选题]文类学中的\"三分法”是将文学分为

A:抒情性文学B:叙事性文学C:纪实性文学D:戏剧类文学 参考答案:ABD

7:[多选题]中国古代的文类二分法将文学分为 A:韵文B:诗歌C:小说D:散文 参考答案:AD

8:[多选题]巴柔认为\"形象”的特征表现为:

A:比较文学中的“形象”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混合物,并非关于异国的真实描述与写照

B:具有明显的套话特征C:是一种“社会总体想象物”D:是一种真实性较高的想象 参考答案:ABC

9:[多选题]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的不同之处有

A:译介学将视野拓展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领域,将翻译首先视为一种文化现象; B:译介学更多的是注重语言的转换过程,翻译水平及翻译经验。

C:译介学将翻译视作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文化交流、对话的一种手段 D:传统翻译比较重视翻译中的文化改写与文化霸权之间的复杂关系 参考答案:AC

10:[多选题]译介学中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表现为

A:个性化翻译B:误译与漏译C:节译与编译D:转译与改编 参考答案:ABCD

1:[单选题]运用叔本华、尼采的理论来阐释中国文学与诗学的奠基之作是 A:鲁迅的《摩罗诗力说》B: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C:钱钟书的《七缀集》D: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拉奥孔》是就诗与造型艺术进行区分的经典之作,其作者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黑格尔D:莱辛 参考答案:D

3:[多选题]文学与其他艺术的主要关系表现为

A:从起源与发展上看,文学与其他艺术是同源共生,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B:就横向关系而言,文学与其他艺术在内容与形式诸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相同之处,也有着自己质的规定性;

C:就纵向而言,文学的发展与其他艺术关系不大;

D:在文学理论与其他艺术理论之间可以相互阐发、相互认识。 参考答案:ABD

4:[单选题]“诗画一律”论的提出者是 A:郭熙B:赵孟頫C:苏轼D:王羲之 参考答案:C

5:[单选题]“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对待。”这句话出自

A:柏拉图《理想国》B:亚里士多德《诗学》C:康德《判断力批判》D:黑格尔《美学》 参考答案:B

6:[单选题]认为\"艺术即做梦”,而艺术家即\"白日梦患者”,文艺是受压抑的\"利比多”的升华,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A:斯宾塞B:马克思C:弗洛伊德D:荣格 参考答案:C

7:[单选题]“集体无意识”和“种族心理积淀说”的提出者是 A:托尔斯泰B:弗莱C:弗洛伊德D:荣格 参考答案:D

8:[单选题]1929年最早在中国开设\"比较文学”课,标志着\"比较文学”已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中国的大学是:

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金陵大学D:南开大学 参考答案:B

9:[单选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于:

A:1929年B:1981年C:1985年D:2001年 参考答案:C

10:[单选题]以下属于形象学研究范围的是

A: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B:陶渊明笔下的菊花形象

C:莎士比亚笔下的英国乡村形象D:马可波罗笔下的元大都形象 参考答案:D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

影响研究、文类学、译介学、形象学、流传学、比较诗学、主题学、渊源学

二、简答(本大题共8小题)

1、 比较文学中的\"比较”就是一种方法,这种说法对吗? 2、 平行研究的主要特点;

3、美国学派在那些方面超越了法国学派的研究视野? 4、主题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5、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的表现何在? 6、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

7、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8、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 三、论述(本大题共4小题);

1、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冲突与融合的角度谈谈研究比较文学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文学现象,阐述心理学对文学研究的启示与意义。 3、联系具体实例谈谈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4、何谓\"套话”?结合实例,阐述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1、闻一多先生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说:

\"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忽然这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约当纪元前一千年左右,在这四个国度,人们都歌唱起来,并将他们的歌记录在文字,给留传到後代。在中国,三百篇最古部分--《周颂》和《大雅》,印度的《黎俱吠陀》,《旧约》最早的《希伯来诗篇》,希腊的《伊利亚特》(lliad)和《奥德赛》(Odyssey)--都约略同时产生。……总有那么一天,四个(笔者案:指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四个古国的文明)的个别性渐渐消失,于是文化只有一个世界的文化。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路线,谁都不能改变,也不必改变。”

联系具体的文学现象,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作品,谈谈其中蕴含的哲理:

苦行的修士

在森林的深处,苦行的修士紧闭着眼睛在苦苦的修炼;他想修成正果,进入乐园。 但是拾柴的姑娘在衣裙里给他带来了果子,又用树叶做成的杯子从溪流里为他取来了清水。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他的修行变得愈加艰苦了,到后来他绝口不尝果子,也不喝一滴清水。拾柴的姑娘感到非常悲伤。

乐园里的上帝。听说有一个人居然胆敢希冀成为神灵。他曾经一次又一次的同他的劲敌泰坦们战斗,并拒之于他的王国之外;然而他惧怕一个具有忍受苦难的力量的人。

但是他懂得凡夫俗子的癖好,于是他计划用诱惑来引诱这个凡人放弃他的冒险行动。 从乐园吹来一口气,吻着那个拾柴姑娘的肢体,她的青春由于一阵突然迸发的美丽的快乐而感到痛苦,她的思想也仿佛像蜂巢受到袭击的蜜蜂在嗡嗡作响。

苦修士要离开森森,到山洞里去完成他的严格的苦行的时候来到了。

当他睁开了眼睛准备启程的时候,那个姑娘出现在他眼前,好似一首熟悉而已被遗忘的诗歌,因为新添了一种曲调而变得陌生了。苦修士从他的座上站起来,告诉她这是他离开森林的时候了。

\"但你为什么要夺去我给你效劳的机会呢?”她眼眶里噙着泪珠问道。

他重新坐下来,沉思了好久,便在原处留了下来。

那天晚上,姑娘心里悔恨,一夜没有成眠。她开始害怕自己的力量,憎恨自己的胜利,但是她的内心却在狂喜的波浪之上颠簸摇荡。

到了早晨,她走到苦修士的面前,向他施礼,请他为她祝福,说她必须离开他。

他默默地望着她的脸,接着,他说:\"去吧,祝你如愿。” 多少年,他兀自独坐,最后他的苦修功德圆满了。

众神之王从天上降临,告诉他已经赢得了乐园。 \"我不再需要乐园了。”他说。

上帝问他希望得到的更大的报酬是什么。 \"我要那个拾柴的姑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