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D卷 附 …A.陶冶法 答 …答案 B.讨论法
… … 号…注意事项: C.练习法 证…考…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D.讲授法
准… 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5、教学反思的重中之重是反思( )。 . …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A.教学态度 … …B.教学理念
… …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C.教学行为 … … …1、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D.教学规则
不 …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6、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 )。 … … 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A.“癸卯学制” … …名…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 B.“五四三学制”
姓.. … 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C.“壬寅学制” … 内 …2、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D.六三三学制
… …结编织等活动。这属于( )。 7、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试题太难。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 … A.学科活动 A.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 … B.科技活动 B.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线 … C.游戏活动 C.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 … …D.主题活动 D.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 …3、目前我国小学开设的 “语文” “数学” “英语” 课程属于( )。 8、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 )。 …)封县…A、活动课程 A.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区…(…B、综合课程 B.发展性研究、应用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市….…C、学科课程 C.基础性研究、发展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密D、融合课程 D.评价性研究、基础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4、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9、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校风、教风、学风。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第 1 页 共 6 页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10、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
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11、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学帮扶课外教育活动,不属于( )。
A.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 B.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
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 B.伦理本位 C.科学本位 D.个人本位
1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育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16、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局限在于( )。
A、程序不清晰 B、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 C、缺乏逻辑性,系统性 D、不重视课程评价环节
17、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现阶段理论,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勤奋感 B.主动感 C.自主感 D.自我统一感
18、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思想与方法目标
C.综合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12、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表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点之间建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13、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1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
第 2 页 共 6 页
D.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9、《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规定,少先队的入队年龄是( )。
A、6-12 周岁 B、6-14 周岁 C、7-12 周岁 D、7-14 周岁
20、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杨贤江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陶行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2、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3、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肖老师是五年级的教学老师,为了提高作文批改的反馈效果,他问同学们:“大家喜欢用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热烈,紫色代表富贵、权利,蓝色代表大海、和平,绿色代表希望、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您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么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打X”“不喜欢!”从那以后,肖老师一直坚持用绿色批改作业,且不用’X’,改用’?’和批语,这一绿色批改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他批改的作业,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
(1)请对肖老师的做法做出评析 (2)谈谈教师批改昨夜的基本要求
2、小辉个子矮小,家境又不好,常常受到同学们歧视,班主任王老师多次对同学们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无奈之下,王老师只好另辟蹊径。小辉生日的早晨,同学们走进教室,惊讶地发现小辉的课桌上有一个漂亮的盒子,上面写着“天使的礼物”。小辉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惊喜地看到一个生日蛋糕。在同学们“生日快乐”的歌声中,他愉快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蛋糕。同学们边吃蛋糕边猜测这位送礼物的“天使是谁?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王老
第 3 页 共 6 页
师说道:“天使代表着圣洁、善良,专门为人们传播真、善、美。她是不愿意披露自己姓名的,但她确实生活在我们中间。小辉是咱班第一个收到天使礼物的人,我相信天使不但会把爱带给小辉,也会带给别的同学。而我们每一个同学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天使,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需要温暖的人。从那以后,班里“天使的礼物” 经常出现,同学间都能够互相关心、平等相处。 问题:
(1 )请对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进行评析
(2 )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怎样设计研究方案?
第 4 页 共 6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D 3、B
4、【解析】C。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练习法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实现。 5、C 6、A 7、A 8、A 9、D 10、C 11、A 12、A 13、B 14、A 15、B
16、[答案]B
[解析]美国教育学家泰勒在其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存在如下局限: 目标模式强调课程目标的预先计划,强调了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可预期性方面,却忽视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忽视了在一定情况下点滴改进的必要性。因此泰勒的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正确答案为B。 17、A 18、A
19、[答案」B
[解析1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修正案》。章程中,将队员入队年龄下限由7周岁改为6周岁,提出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所在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成为队员。故正确答案为B。 20、C
括研究条件的控制、操作定义的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 (3)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表述。这一个环节包括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成果的表述两项工作。 2、答案如下: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3、答案如下: 基本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肖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值得赞赏。 (1)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的学生观。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二是学生是权责的主体,三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肖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批改的颜色,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发展的人”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是发展的人,二是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三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肖老师巧妙的用“?”这一具有发展性思维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2)从教学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的“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
(3)从教师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观 2、答案如下:
(1)材料中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值得肯定,很好的践行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将班主任的力量履行到了实处。 ①王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中的教师观。新课改的教师观表明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材料中,王老师面对班级同学之间对于小辉的歧视,采用“另辟蹊径”的活动,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互相关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实现了品德成长。
②王老师的活动设计符合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的角色。材料中,王老师发现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于是积极采取措施,利用这一活动,很好的协调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③王老师的这一活动符合德育过程基本规律中利用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规律。材料中,王老师针对有同学歧视小辉的现象,并没有一味的进行说教,而是利用道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1)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个环节,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展开的前提。这一个环节包括选择研究课题、查阅研究文献、提出研究假设和设计研究方案四项工作。
(2)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展开环节。通过组织与实施使研究方案变为现实,这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环节。一般说来,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实施包
第 5 页 共 6 页
情感这一切入口,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从而实现了学生品德的提升和班级良好氛围的建设。
④王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材料中,面对同学之间关系的不和谐这一复杂情境,王老师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创造性的利用“天使的礼物”这一活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⑤上述四点皆说明了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不仅维护了小辉的尊严,也让全班学生受到了教育。总之,王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学习。
(2)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是班主任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只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情况,才能使班主任很好的把握学生,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②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并践行活动民主的原则。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感染学生;
③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利用班级舆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班风; ④利用主题班会。通过相关的主题班会,使学生们认识到班级氛围的重要性;
⑤通过班级活动,营造和谐班级。班主任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切身感受班集体的魅力。
⑥培养学生自信心,利用“期望效应”激励学生进步;艺术批评,在进行必要批评时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设计研究方案,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目的和课题内容的性质,确定研究的类型,如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等。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也很多,如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等,研究者需要根据课题的类型确定采用哪一种或哪些研究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为了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的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在研究对象的全体数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研究样本。 (3)分析研究变量。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往往涉及多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即多因多果。 因此,在设计研究方案时,研究者必须依据研究目的,详细列出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变量,分析其中的关系状态,确定和选择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要对研究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研究方案的形成,标志着研究方案的设计基本结束。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