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复数复习课教案

复数复习课教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课题:复数复习课

莱西一中南校 王连珍

教学目的:

1.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复数的代数表示及向量表示.

2.会运用复数的分类求出相关的复数(实数、纯虚数、虚数等)对应的实参数值.

3.能进行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 4.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及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教学重点:复数的有关概念、运算法则的梳理和具体的应用. 教学难点:复数的知识结构的梳理 授课类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1.虚数单位i:

(1)它的平方等于-1,即i21;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2. i与-1的关系:

i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i

3. i的周期性:

i4n+1=i, i4n+2=-1, i4n+3=-i, i4n=1 4.复数的定义:

形如abi(a,bR)的数叫复数,a叫复数的实部,b叫复数的虚部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

5. 复数的代数形式: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zabi(a,bR),把复数表示成a+bi的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 6.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

对于复数abi(a,bR),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

7.复数集与其它数集之间的关系: NZQRC.

8. 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

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即:如果a,b,c,d∈R,那么a+bi=c+dia=c,b=d

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如果两个复数都是实数,就可以比较大小 只有当两个复数不全是实数时才不能比较大小

9. 复平面、实轴、虚轴: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x轴叫做

实轴,y轴叫做虚轴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

对于虚轴上的点要除原点外,因为原点对应的有序实数对为(0,0), 它所确定的复数是z=0+0i=0表示是实数.故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10.复数z1与z2的和的定义: z1+z2=(a+bi)+(c+di)=(a+c)+(b+d)i. 11. 复数z1与z2的差的定义: z1-z2=(a+bi)-(c+di)=(a-c)+(b-d)i. 12.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 z1+z2=z2+z1.

13.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结合律: (z1+z2)+z3=z1+(z2+z3) 14.乘法运算规则:

设z1=a+bi,z2=c+di(a、b、c、d∈R)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它们的积(a+bi)(c+di)=(ac-bd)+(bc+ad)i.

其实就是把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所得的结果中把i2换成-1,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 15.乘法运算律:

(1)z1(z2z3)=(z1z2)z3 ; (2)z1(z2+z3)=z1z2+z1z3; (3)z1(z2+z3)=z1z2+z1z3. 16.除法运算规则:

设z1=a+bi,z2=c+di(a、b、c、d∈R)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它们的商 (a+bi)÷(c+di)=17.共轭复数:

acbdbcadi. c2d2c2d2

当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虚部不等于0的两个共轭复数也叫做共轭虚数 18. 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

如果复数z1,z2分别对应于向量OP1、OP2,那么,以OP1、OP2为两边作平行四边形OP1SP2,对角线OS表示的向量OS就是z1+z2的和所对应的向量

19.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

两个复数的差z-z1与连接这两个向量终点并指向被减数的向量对应. 20.复数的模:|z||abi||OZ|a2b2

二、双基自测 :

32i(1i)( ) 1. (安徽卷·文科·1).复数

A.2

B.-2 C. 2i D. 2i

ai2(浙江卷·文科·1)已知a是实数,1i是纯虚数,则a=( )

A.1 B.-1 C.2 D.-2

3.(上海卷·文理科·3)若复数z满足zi(2z)(i是虚数单位),则z_____ 4.已知z1i,则1z50z100的值为 . 2三、专题探究:

专题一:复数的概念与分类

设z=a+bi(a,b∈R),则

a=0

(1)z是虚数⇔b≠0,(2)z是纯虚数⇔

b≠0

,(3)z是实数⇔b=0

z

例题1、已知z是复数,z+2i,均为实数(i为虚数单位),对于复数w=(z

2-i+ai)2,当a为何值时,w为(1)实数;(2)虚数;(3)纯虚数. 【思路点拨】 求复数z→化简w→待定a. 【解】 设z=x+yi(x、y∈R),

z+2i=x+(y+2)i,由题意得y=-2,

x-2i1z11==(x-2i)(2+i)=(2x+2)+(x-4)i.

552-i2-i5

由题意得x=4,∴z=4-2i.

∵w=(z+ai)2=(12+4a-a2)+8(a-2)i, (1)当w为实数时,令a-2=0,∴a=2,

即w=12+4×2-22=16.

(2)w为虚数,只要a-2≠0,∴a≠2.

(3)w为纯虚数,只要12+4a-a2=0且a-2≠0, ∴a=-2或a=6.

【思维总结】 正确求z及化简w是解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zm1(m1)i 是(1)实数? (2)虚数? (3)纯虚数? ( 口答 )

专题二:复数的四则运算

复数的乘除法的运算是历年高考在复数部分考查的重点,熟练掌握复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熟悉常见的结论和复数的有关概念是迅速求解的关键. 1+2i

例题2、(2010年高考辽宁卷)设a,b为实数,若复数=1+i,则( )

a+bi

31

A.a=,b= B.a=3,b=1

2213

C.a=,b= D.a=1,b=3

22

3+i3

【解析】 ∵=1+i,∴a+bi===,∴a=,

22a+bi1+i1+i1-i1

b=.

2【答案】 A

1-i1+i12

例题3、若+=a+bi(a,b∈R),且z=,求z.

1+i21-i2a+bi【思路点拨】 首先求出a、b,再设z=x+yi,求x、y. i1+ii1-iii

【解】 +=-+=-=-1. 22221+i1-i1+i1-i∴a+bi=-1,∴z2=-1. ∵i2=-1,(-i)2=-1,∴z=±i.

【思维总结】 本题实际是求x2=-1的方程的两根,设(x+yi)2=-1,也是求方程根的通法.

1-i

1+i

1+2i1+2i

1+2i1-i

举一反三: (1i)2( )复数. 1i A.22i

B.1i

C.1i

D.2i

专题三:复数的几何意义及应用

复数的几何意义包括三个方面:复数的表示(点和向量)、复数的模的几何意义以及复数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复数的几何意义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题4 已知点集D={z||z+1+3i|=1,z∈C},试求|z|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解】

点集D对应的曲线为以点

→|=C(-1,-3)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圆上任一点P对应的复数为z,则|OP

|z|.

由图知,当OP过圆心C(-1,-3)时,与圆交于点A、B,则|z|的最小值是|OA|=|OC|-1=

-12+-32-1=2-1=1,即|z|min=1;|z|的最大值是|OB|=

|OC|+1=2+1=3,即|z|max=3.

举一反三: 1. (上海春季卷·16)已知zC,且|z22i|1,i为虚线单位,则|z22i|的最小值是 ( )

(A)2. (B)3. (C)4. (D)5. 2. |z34i|2,则|z|的最大值为( ) A 3 B 7 C 9 D 5

四、课堂小测

1、以 5i2的实部为虚部构成的新2i5的虚部为实部,并以 复数是( )

A、 B、 C、 D、 55i22i2i55iziiii2、复数 的值是( )

A、-1 B、0 C、1 D、i

234

i3、在复平面内,复数 (13i)2对应的点在第( )象限 1iA、一 B、二 C、三 D、四

3i4、计算:(1) 12i

13i2(2) ()1i

22(x1)(x3x2)i是纯虚数,则实数x = ___ 5、若

五、课堂小结 :通过系统复习复数的知识,及专题精讲,进一步体会数学转

化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六、作业

1zi,则 的值为 . 1、若复数z满足 z11z

2、若n是奇数,求

1i4n1i4n22

1in1in3、设f(n)= + 则集合{x|x=f(n)}中元素的个数是 . 1i1i4、如果复数

2bi (其中i为虚数单位,b为实数 )的实部和虚部互为相反12i数,那么b等于

22A. B. C.- D. 2 3325、当 <m<1时,复数z=(3m-2)+(m-1)i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32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 yi6、已知 ( 2 x  1 )  i  ( 3  y ),其中 x,yR,求 x与y.

7、 i

200225022i1i88、已知 z

2z4i求复数z

七、板书设计(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