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2010年9月28日 师略加演示学生便可记住。天山以北属北庭都 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了 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 护府,以南属安 都护府,四镇中,上为碎叶, 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 所学知识。第四,综合练,就是某一断代史教学 (5)规律记忆法。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揭 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所学知识分 下为于阗,中为疏勒,安西都护府初设在高昌, 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目的是使 后移至龟兹。寥寥数言把方位交代得清清楚 楚,学生识记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不易混淆。 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 类归纳、比较、分析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 (3)归类记忆法。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 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 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 场、观点和方法。例如,无论上中国史还是世界 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分析 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在讲中国 史的内容,首先我都要求学生重视其目录,明 问题的能力。 古代文化史内容时,叮按数学、农学、地琊学、 确课本内容中的社会发展规律。另外,重大历 三、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书法、绘画、雕刻、科技著作等线索归类。再如, 史事件,我们都可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 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原始社 方而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如分析中国古 在帮助学生巩同知识的过程中,要使他们 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进行归类。通过归 代J力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 在理解的基础j_加强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 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非是:①残酷的 深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 (4)串线记忆法。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 刑法,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②土地高度集 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在教学中,要 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 中;③自然灾害等等。 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抓 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 (6)重复记忆法。孔子日:“温故而知新。” 住关键,解决难点。例如,学习资本丰义国家发 解和巩同。例如,中罔古代史中通过联姻促进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时教师 展时,我特别给学生六个词:政治、经济、技术、 了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的有哪些?效果如何? 应该:首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抓重点,攻难 劳动力、资源。每次讲一个囝家在不同时 可整理为:①}召君出塞。昭君嫁于呼韩邪单于,为 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创造各种条件,让时 市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贞献。细君 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 期发展快还是慢时都用这六个词扳书分析原 学生能够理解记忆。 公主远嫁西域乌孙王,使得汉与西域关系日益 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第二,课后练, 因,密切。②文成公丰嫁给松赞于砸,金城公丰也 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 总之,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很多,教学时 决不能干人一而、千篇…律,目标 嫁到吐蕃,使得唐 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③ 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史后面的问题及教师根 应灵活运用,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 据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第羔,单元练,即对 只有一个,那就是iL学生以最便捷的方法理 巩固所学的矢¨识,提高教学效果。 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 学生进行单冗复习,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点 解、导式”教学辅助练习的运用 有感 弄“;J 一 :: ⑩福建省龙岩市第七中学 李 丽 我区从前年开始,课堂教学逐步开始使用 学案”了这一问题,好像没有“导学案”就无从 可以避免多媒体教学一晃而过的弊端。但是, “导学案”。本学年我担任,, 年级历史教学,从 下手一样,对“导学案”产生了依赖心卵。 一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水平,使得一些重点知 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电采取了“三导 第二,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可以把学生从 识没有吃透。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过 式”教学方法,采用了“三导式”教学辅劝练习 记课堂笔记中解放出来,但是一节课学完之后 关篇第三大题材料题的第3问:“根据材料二, (通称“导学案”),一页自学篇, 堂完成;一页 学生在课本上记的要点几乎没有了 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困与困之间关系的基 过关篇,作为课堂练习。近一学年使用,感悟颇 多,详细如下: 由于在“导学案”中大的框架 经列出来 本准则足什么?”时,学生不能很好地写出“和 了,我不再在黑板上写板书,学生也不用再写 半共处五项原则”,而是把和平共处五项尕则 的 一项一项写出来。 第一。“导学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 板书,把学生从记笔记中解放了出来, 有效地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大体内容。但是 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这扦在 长期使用这样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产生依赖 我看来很好,uj:是从课后的凋查中发现部分 土土,在实际使用的过 中,由于每节课 一造这样的形式,所 了F“导学案”发F来之后 心理 以往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较差,义奉阅读 能力较弱,『蒯读效果不大,课文看了一遍抓不 出重点,找不出有什么问题。而“导学案”则让 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去阅读课文,这样阅读就变 得更有效。因为学案中 经把本课的知识用提 纲的形式罗列出来了,学生在事先填写空格的 过程中就f1『以把握奉节课的重点知识。 但足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一切似 乎只是我的想 然:课后反馈 示很多学生是 为了完成空格而看书,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只 找空格前面的那几个字,对得j二号的就写,急 着把“导学案”给做完,把空格给填满,完成填 空的任务,而不会把课文系统地看一遍。所以 生并不认_I『这样的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学生 学生京九已绎知道丁节课 } 课内容,使*课堂 感觉一节课下来框架反而搭不起求。记衔有一一 缺少新意。虽然对“导学案” 生依赖心卵,但 次我在上完课后故意叫了一个学生问她这节 时间长了有些学生听着会觉得很没劲。 课听得怎样,记了哪些东晤。结果发现学生能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中精选的课堂练习能 马上说出来的都是黑板上写过的东西。由此我 倚测学生学习情况。同时也相埘减轻了老师板 发现自己在采用“导学案”的过程中犯了一个 书的负担,应陔说“导学案”教学址比较受破迎 严重的错误——用我们所想的方式代替丁学 的一 学1 武,佃为什么全出现这些: 题呢? 生自己的劳动。了解过 +找及时调整了这一 存反复地删 和思考后,找发现这些问题 敦法,仍然进行了板书,只是简单一・点,帮助学 其实并不是“导学案”奉身的错,而足我ffJ对 生搭起知识的框架,同时,突出了重难点。 “导学案”教学产生了一个误区,以为有了“导 第三,“导学案”教学可以节省基础知识讲 学案”我f『_j就轻松了,学生依赖它,我『ffJ老师本 解的时间,把课堂用于重难点知识的拓展与深 化,但是我在使用的过程中高估了学生的水平 身也依赖它,这样,“三导式”教学效果就发挥 因为相比于传统的写板书而苦,“导学案” 不出来了。不能让学生误以为在卜课的过程中 答案填好了一一节课就算完 写过就忘,表面看去都写好了,实际f=-写 也 教学}tn 节省很多时问。这样既可以加快进 只要找空格的答案,邯我们的教学 标、学生的 作用不大,这样原先预想的效果就达不到。再 度 又可以有时问把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深化, 成了,如果足这样, 者,区里下发的“导学案”只发到18课,后而几 而且南于每个学寨中设置了史料链接部分,这 学习日标就根本没能达到。因此,『』u何运用好“---i导式”教学辅助练 课就没有了,结果在没有“导学案”的课堂,学生 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 还需要…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非常的不习惯,簿节课都在问为什么没有“导 力和史料解渎能力。而且 于有确实的文字, 习,一82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