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爱莲说》复习检测

《爱莲说》复习检测

来源:筏尚旅游网
《爱莲说》《孙权劝学》复习检测 一、解释划线词语

1、水陆草木之花 2、可爱者甚蕃 3、晋陶渊明独爱菊 4、5、出淤泥而不染 6、 不妖

7、不蔓不枝 8远益清 9、亭亭净植 10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菊,花之隐逸者 12后鲜有闻 13、宜乎众矣 14谓菊

自李唐来濯清涟而、香、可陶、予1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三、填空(每空1分)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

,也可以 ,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 (时代)的 (人名),题目含义 。

2

(2)《爱莲说》用“莲”自况,婉曲批判

了当时 、 的世风。 (3)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写过莲,请写一句有关莲的:

四、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填空

1、《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3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五、理解文意

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莲花怎样的品质? 2、作品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作者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4

4、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就本文运用的一种典型的写作手法加以分析

孙权劝学

一、文学常识:

《孙权劝学》选自 ,是主持编纂的 一部 。 二、写出划线词的古今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

5

今:

即更刮目相待 古: 今: 见往事耳 古: 今: 三、解释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 )( 当涉猎 ( )( 刮目相待( ) 遂拜蒙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乃始就学( )

及鲁肃过寻阳( ) ( )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

但肃 蒙即见

6

)) 往事耳( )(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 卿今者才略 ( )

四、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五、翻译下列各句。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六、理解文意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7

2、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设么启示?

3、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的情节发展,你认为这三个人物各有怎样的特点? 选做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8

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9

(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

3.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10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 题。(13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11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不蔓不枝 (2)亭亭净植

(3)临湖赏荷 (4)荷花为雨所洗

12

5.用/给下面句子标朗读停顿。(标一处)(1分)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6.翻译下列句子。(3 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分) (2)余以为妙绝。(2分) 7.【甲】文“ ”一句最能概括莲花的品质,全文表现了作者 ; 【乙】文中“ ”一句最能概括荷花的外形,文章抒发了作者 。(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3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4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 ② 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 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 险躁:过分急躁。 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

9.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治经: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

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2.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1分)

16

13.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17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

18

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8.下面句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B. 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C.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D. 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

10.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11.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20

— 。

12.(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答案: 二、

6.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 7.B(2分) 8.B(2分)

9.(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

21

10.B(2分)

11.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12.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