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国家性教育标准》,孩子读完2年级的时候,他应该在以下5个方面有清晰的认知:
1、生理知识:能分辨身体的各个部分,知道男孩和女孩不同的生理结构;
2、自我认知:懂得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家庭环境下,男孩和女孩在行为举止上该有的差异;
3、怀孕生殖:开始明白生物繁殖的概念;
4、人际关系:知道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单亲、双亲、同性 ...),学习尊重家庭成员,理解朋友的特征,懂得怎样健康地表达对朋友的感情;
5、个人安全:
有权拒绝别人的触摸,知道如果被不喜欢的人触摸了,如何回应,可以告诉哪些可信任的成人; 知道如何明确地拒绝,如何在离开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人或者环境,以及如何安全地举报。 这个阶段,有两个要点需要孩子牢牢掌握:
1、Private Parts (私处)
每个孩子从小(2、3岁就开始)就要知道哪些是自己身体上的“私处”。比如,男孩的私处是 ...(红色三角区域)
除了爸爸妈妈和医生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和碰触自己的私处,任何其他人要求碰触私处都是不可以的,小朋友们要大声坚定说“No”,然后迅速跑开,第一时间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老师会特别强调即使熟悉的人也不可以碰触私处,隔壁邻居不可以,叔叔阿姨不可以,爷爷奶奶不可以,校长不可以,老师也不可以。
总之,每个孩子从小都要知道这9条重要的 “Body Safety Rules”
1、不允许任何人触摸我的私处
2、我也不能触摸别人的私处
3、如果有人试图触摸我的私处,马上说不、离开
4、不允许任何人给我的私处拍照
5、和朋友或大人一起玩的时候,要穿衣服
6、关上门,独自上厕所、洗澡、穿衣服
7、如果有人破坏了这些 Body Safety Rules,马上告诉爸爸妈妈
8、不对家里人保守秘密;如果有人让我保守一个秘密,我会把这个秘密告诉家里人
当孩子能自己清洗、料理自己的私处的时候,就尽量不要再碰孩子的私处。
1、在7-9岁这个阶段,异性父母可以逐渐加强对孩子隐私的尊重,比如让孩子单独上厕所、洗澡等,或者让同性父母相陪。
有的孩子“性别意识”萌发比较早,很小就开始感觉和异性父母一起洗澡、上厕所不舒服,这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主动回避。
2、Good Touches & Bad Touches(触摸规则 )
这条也是早期性教育的“黄金规则”。触摸(touch)是人类表达彼此情感的一个美好方式,小孩特别渴望亲切的 touch;但是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来自别人的 touch 虽然大多数是善良温暖的,但也有存在不良企图的可能。
这时候,一定要让小孩明白有 Good Touch,Bad Touch ...
Good Touch,比如:
来自父母的拥抱和亲吻(但是孩子大一些就尽量不要亲嘴); 来自祖父母充满爱意的touch; 老师拍拍你的头,说做得不错; 来自家庭成员短暂的拥抱;
别人在你的额头或脸颊上短暂的亲吻; 握手或两手相拍 ...
Bad Touch,比如:
对方的触摸让你感到害怕/紧张/羞辱;
对方的触摸是强迫性的,甚至带来疼痛的感觉;
对方告诉你:不要告诉别人;
嘴部亲吻、触摸臀部、粗鲁和暴力的行为 ...
遇到 Bad Touch,马上应该大声说“不”,离开,去一个安全的地方,告诉家长或值得信任的成人,记住三部走:No,Go,Tell。
How To Tell Your Child
美国How To Tell Your Child机构制作了儿童防性侵视频。用科学的方法辨别坏人、保护自己。
1.教孩子识别坏人
在教孩子怎么保护自己之前,老师先问了一个问题:“怎么辨别坏人呢?”
对于坏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过他们的认知仅仅只是限定于“坏人有大大的牙齿、血红的眼睛,巨大的手和的笑容”。
老师一个接一个“吹破”孩子们关于坏人的天真想法,并告诉他们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有的人甚至长得很好看,看上去很和蔼,很炫酷,还有各种美味的糖果和礼物。
这下孩子就困惑了,既然坏人看上去很友善,那怎么才能分辨出来呢?
2.教孩子认识隐私部位,警惕5个警报
直接从外表分辨“披着羊皮的狼”确实挺难,老师转而教孩子如何识别坏人的“坏行为”。
在此之前,需要先教孩子认识身体,并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
一般,在生活中,我们都习惯性地告诉孩子泳衣遮住的地方就是隐私部位。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通过这种描述孩子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的范围,并不真的明白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
对于这个方面,其实大可不必讳莫如深。我们可以跟老师一样,非常坦然地告诉孩子:男孩的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隐私部位,女孩的乳房,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隐私部位。 这些部位是不可以给外人看或者触碰的。
如果有人要看你的隐私部位,或者让你看TA的隐私部位,叫做“视觉警报”。
如果有人谈论你的隐私部位,叫做“言语警报”。
如果有人触碰你的隐私部位,或者叫你触碰他的隐私部位,叫做“触碰警报”。
单独与陌生人在一起,叫做“独处警报”。特别要注意的是,父母不在身边,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糖果。
如果有人拥抱、背、亲吻你,叫做“拥抱警报”。
这五个警报都是危险信号,我们要孩子明白,当有人对他做出这5种行为任意之一时,他就可以判定“那个人”是个坏人,要勇敢地对他的行为说“No”!
3.与孩子共建“照顾者”名单和“爱心圈”
那有没有例外呢?当然有!这也是视频内容科学专业的地方。
①爸爸妈妈可以!
不过,只能在必须帮孩子洗澡,或者孩子隐私部位受伤的情况下才行。
这种方式超棒,可以帮孩子进一步明确身体的界限。明白,爸爸妈妈也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触碰自己的隐私部位。
②“照顾者”名单上的可以!
通常,爷爷奶奶、姥姥爷爷或者其他人也会帮忙照顾孩子,这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张“照顾者”名单,列入名单的人在限定的条件下也是允许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不太愿意把某人的名字写上,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并找出原因。 另外,一定每隔几个星期跟孩子一起重新更新并确定下名单。
③“爱心圈”名单里的也可以!
除了最亲近的亲人之外,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个“爱心圈”名单,这个名单上的人是可以拥抱、亲亲的,是孩子喜爱并信任的人。
列好“爱心圈”后,孩子就可以安全踏实地享受亲人、长辈、朋友的关心和爱了。
种种悲剧的现实告诉我们,那些受伤害的孩子,当然知道摧残他们的是坏人,却没有对他们说“不”的勇气,纵容坏人对自己的伤害,让自己徘徊在痛苦中、久久不能自拔。
所以,当和孩子一起看完这些标准、课程和视频时,请记得跟他郑重其事地保证:无论他面对什么困难和问题,只要不是主动伤害别人,爸爸妈妈会永远相信他、保护他。不计一切代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