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巷人家
《小巷人家》教学设计
——龙正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作者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特有的诗情画意,赞美家乡,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感受江南水乡诗情画意般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段落朗读。
考
哪些景物?
解课文内容
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抽读生字词,自选二、再读课文,思课文主要描写了三、品读课文,理1.学习课文第1
(1)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自然段流露出作者怎能样的思想感情?
答
—5自然段。
说一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景物?
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里的景物?师随机指导分析其中一自然段。
例,指导学生学习。
问:这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庭院里的哪些景物?
洁、娇嫩依人
(2)学生交流解2.学生学习第2学生轮读课文,并 以第3自然段为师范读课文,提学生理解词语:雅
学生说一说:这一段写出了庭院的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同法学习课文第2、4、5自然段,师相机出示水乡景观。
自然段
然段,讨论:小巷人家有哪些特有的诗情画意“永远令我依恋”? 习课文后的体会,并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江南水乡。 五、板书设计
变 庭院——玲珑可爱 水景——恬静明洁
3.学习课文第6 学生齐读这一自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交流学 江南水乡
小巷——弯曲多
诗情画意 永远依恋
篇二:《小巷人家》教案
21、小巷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小巷人家特有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依恋。学习作者具体形象描写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水乡之美,体会作者赞美家乡以及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江南水乡小巷人家特有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具体形象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min)
1、同学们,你们喜爱自己的家乡吗?你最爱家乡的什么景物? (生自由回答)是的,家乡的山,家乡的水,都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的脚步,一起走进江南水乡最有代表的景点吧!
2、欣赏图片——小巷。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景物?(巷子)可是,这个“巷”字该怎么写呢?(指名学生板书“巷”)
3、揭示课题,补充完整——小巷人家。释字,巷,是指胡同的意思,即较窄的街道。循着足迹,让我们来欣赏小巷人家特有的美景吧!
二、感受新知,理清层次(7min)
1、听课文朗读,标记段落,划分层次。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检查)
2、引导提问: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答:6个,3层)
3、学习第一部分。
(1)跟着老师,齐读第一句话:小城春色,小桥流水,小巷人家,多美的江南水乡风光!
想一想:课文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说一说:这一自然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段落的关键字)
4、同桌小声交流,展示汇报:(1)中心句。(2)留恋。
5、相机引导:体会作者赞美家乡以及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0min)
学习第二部分(2——5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内容。以6人左右为一组,交流讨论:小巷人家有哪些特有的诗情画意“永远令我依恋”?
2、小组代表做好相关记录,完成填空:
弯曲多变的( 小巷 )
玲珑可爱的( 庭院 )
咿呀往来的( 小舟 ) 清灵幽静的( 河埠头 )
3、学生展示汇报,师板书。
四、交流展示,突破难点(15min)
1、过渡:作者不仅用了大量优美的词语来形容江南水乡,更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描绘小巷人家特有的诗情画意。
2、指名学生回答,师讲解重点句子。
(1)这种小巷弯曲多变,有斜歪的,有直中带曲的,有曲中带直的。...
(排比) ——可让学生作画弯曲多变的小巷
(2)环洞桥的倒影,宛如半弯明月,隔岸人相唤,水巷小桥通,构成了恬静明洁、千变万化的水乡景色。(比喻) ——往来的小舟
3、突破难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小结课堂。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巷人家的什么特点,最令“我”依恋?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师板书:诗情画意,令“我”依恋。体会作者赞美家乡以及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之情。)
从第一自然段找出“依恋”的近义词,说一说,首段和末段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首尾呼应)
五、总结拓展,检测反馈(5min)
1、江南如诗,江
南如画,江南如歌,江南如梦,江南是一副浓淡相宜的水墨长卷。如此美的江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怎能不让人依恋?
2、回顾并齐读板书。今天,家乡的山山水水映入眼帘,构成了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观察,完成连线搭配:
流水
野花
树林
小桥
你最爱家乡的什么景物?
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弯曲多变的 玲珑可爱的 咿呀往来的 清灵幽静的 3、习作小练笔:请用排比或比喻
合作探究
以6人左右为一组,交流讨论:小巷人家有哪些特有的诗情画意“永远令我依恋”? 小组代表做好相关记录,完成填空:
弯曲多变的( 玲珑可爱的( 咿呀往来的( 清灵幽静的(
))))
篇三:小巷人家
《小巷人家》教学设计
石羔小学:彭桂英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
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南水乡特有的诗情画意,赞美家乡,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南水乡诗情画意般的美景
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作者通过描写江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感受江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具体、形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抽读生字词,自选段落朗读。
二、再读课文,思考
哪些景物?
三、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自然段。
他学生思考:
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自然段流露出作者怎能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主要描写了 1.学习课文第1(1)指名读,其课文第一句话在(2)学生交流解
答
2.学生学习第2—5自然段。
学生轮读课文,并说一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景物? 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里的景物?师随机指导分析其中一自然段。 以第3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学习。
师范读课文,提问:这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庭院里的哪些景物? 学生理解词语:雅洁、娇嫩依人
学生说一说:这一段写出了庭院的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同法学习课文第2、4、5自然段,师相机出示水乡景观。
3.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
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讨论:小巷人家有哪些特有的诗情画意“永远
令我依恋”?
四、课堂小结学生自由交流学习课文后的体会,并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江南水乡
。
篇四:21 小巷人家
篇五:小巷人家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__5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巷人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小巷人家》这篇
课文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文记述了江南水乡小巷人家的清幽,静谧,美丽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小巷人家所特有的诗情画意的依恋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文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 四 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作者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特有的诗情画意,赞美家乡,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感受江南水乡诗情画意般的美景 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2.
提问法3.点拨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学法具体如下:
1.圈点标注法2.讨论法。
3.自主探究法4.朗读法,5质疑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利用课件出示江南水乡优美景色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顺势进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联系课文,理解词
义。同时可提出问题: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让学生画出相关的词,引导学生找到小巷,庭院,小舟,河埠头这些词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自然段流露出作者怎能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交流解答让学生明确第一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它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自然段流露出作者对江南水乡的小巷,水巷的美丽 风光的赞美和留恋。
2.学生学习第2—5自然段。
学生轮读课文,并
说一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景物? 说说自己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里的景物?师随机指导分析其中一自然段。
以第3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学习。
师范读课文,提问:这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庭院里的哪些景物?让学生明确描写了青石板,白粉墙,河埠头,野草闲花,
学生理解词语:雅洁、娇嫩依人
让学生说一说:这一段写出了庭院的什么特点?老师引导学生知道写出了庭院的玲珑可爱,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同法学习课文第2、4、5自然段,师相机出示水乡景观。
3.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
学生齐读这一自
然段,讨论:小巷人家有哪些特有的诗情画意“永远令我依恋”?让学生明确形状,式样丰富多彩的小巷,玲珑可爱的小庭院,别有情趣的沿河风光,河埠边美丽的垂杨,这些小巷人家特有的诗情画意永远令我依恋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采取学生自由交流学习课文后的体会,并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江南水乡。这样能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是一份微型教案,而且要具有美感。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我是这样设计了板书的:
诗情画意{ 小巷
弯曲多变
庭院 玲珑可爱
小舟 别有一番情趣 河埠头 令我依恋
清灵
该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节课我试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力求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