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闽南民俗文化特征的分析

闽南民俗文化特征的分析

来源:筏尚旅游网
QINGGANDUBEN闽南民俗文化特征的分析渊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袁福建厦门361026冤揖摘要铱闽南文化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遥我们如果想要去研究汉民族文化的话袁我们就一定要研究闽南的习俗文化遥闽南习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袁是研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遥闽南民俗文化一开始是从福建省的南部地区开始流传的袁到现在随着闽南语的传播以及闽南人的移民袁广东尧台湾以及东南亚等部分国家也开始流传闽南习俗文化袁组成了一个共同的文化纽带遥对于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来说袁闽南习俗文化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袁它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遥揖关键词铱闽南曰习俗文化曰特征所谓民俗文化就是一个地域的特定文化,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是不同的,就像每个地方都说着不同的语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民俗文化解释成一个地方的习惯和风俗,钟敬文认为民俗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指语言层面的文字;第二方面是指信仰层面;第三方面是指行为习俗。其实所谓民俗就是一个地方的风俗,是人类生活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一切的民俗文化都要以人的活动为支撑点。闽南文化经历了悠久历史的演变,主要集中在厦门,漳州,泉州,广东以及部分台湾地区,闽南民俗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记录着从上古时期一直到现在的闽南文化的过往以及未来,闽南民俗文化植根于广阔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地上,绵延不绝。今天我们就闽南民俗文化的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来详细了解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一尧祈福求平安大多数闽南民俗文化的出现都与民众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变得更好一点有关。人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祈福这种朴素的愿望致使了许多闽南的民俗文化的产生。1尧祈求平安遥闽南民俗文化中有驱逐邪魔的文化内涵,在端午节的时候闽南人习惯将艾草、榕树枝等悬挂在家门口,并且在房子的四周要撒上黄酒,目的是为了驱虫辟邪。这既是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也寄托了闽南民俗文化当中的驱逐邪魔的文化内涵。在漳州有这么一句民谣“未吃午月节粽,破棉裘仔不甘放”,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端午节以后,人们就可以将棉被收起来,这其实是闽南人保护自己的一种措施,这是他们应对忽冷忽热的节气的一种方法,这句话当中还包含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及经验。除此之外,在除夕之前,每家每户都要将自己的房子进行打扫,目的是希望能够除去一整年的晦气,以一个新的姿态迎接新年,渴求在新的一年,自己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家人能够过上平安健康的生活。在闽南民俗文化中,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拜妈祖。原来拜妈祖是那些航海人员需要做的事,在出海之前,他们习惯拜妈祖来保佑自己的平安归来。发展到现在,拜妈祖已经成为了大多数闽南人,甚至是许多华人来追求平安的一种方式。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在闽南的民俗文化当中,还不允许在海上说“翻”和“死”这样的字眼,并且在海上吃鱼的时候,鱼不能够翻面。在吃完鱼的一面之后,一定要将鱼骨剔除之后再吃另一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信仰上寻求一个平安。2尧祈求善缘遥在漳州城以及沿海部分有一句俗语,“蚝仔撒面线,好人来鬓绊,蚝仔面线兜,好人来相交”。在漳州城及沿海地区,人们在元宵节有吃蚝仔煎的习惯,这是人们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祈求善缘,能够有贵人相助。在农历初一的时候,漳州人讲究待人要礼貌,也就是说在农历初一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够与人发生口角,在初一的时候和别人说话,一定要非常和气,不能够骂人,也不能够发脾气,漳州人认为这样才能够和气生财。农历初一代表一年的开始,如果在初一和别人发生口角的话,活状态,正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国人内涵的象征。3尧祈求吉利遥前文已经说过闽南人的文化当中有着驱邪的含义,闽南地区的儿童在幼年时期都习惯佩戴一些银质的饰品。例如锁或者是八卦,佩戴这些饰物不仅是为了看起来比较美观,更是为了驱邪。现在在除夕的时候,老一辈的人都习惯给年轻人压岁钱,现在给压岁钱都是把钱放到印制的红包袋里面。在古代时给压岁钱是将100个铜钱用红线穿起来,其寓意是希望子孙后代能够长命百岁,再后来开始使用红纸包钱,在除夕时使用红色图的是吉利。在闽南地区使用红色的频率非常高,他们非常喜欢红色。因为他们认为红色寓意着吉祥如意,所以在许多场合都会用红色。比如说办喜事的时候,几乎是每一样东西都一定要买红色的,甚至是许多东西一定要涂上红色的颜料。比方说惠安人,在儿子满月的时候,惠安人习惯给亲戚朋友阴何毅萍以及自己的民俗文化使自己的生活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准,代表这一年的生活都不会平稳。闽南人这种平和容忍的生基金项目院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闽南民俗文化研究(编号:JAS171225)。作者简介院何毅萍(1985-),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传统体育文化。22社会学研究或者是邻居送一些鸡蛋,但是这些鸡蛋并不是普通的鸡蛋,这些鸡蛋都是经过加工被染成红色的鸡蛋。闽南文化中和我们有着非常不同的一点,那就是他们在办白事的时候也要用红色,而我们通常在办白事的时候绝不能够见到红色,他们使用红色是希望能够让人家转红,目的是为了讨个吉利。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你会看到家家门后都会放一根带叶子的甘蔗。这是为了能够使日子节节高升,他们很喜欢米圆、汤圆之类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的谐音有着团圆的意思。二尧抒发思乡之情在闽南人的心里有着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园,热爱自己的乡土,闽南人非常重视精神归宿,他们认为一个人一定要有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活环境,他们习惯将家宅清洁干净以后在家中供奉祖先以及神灵,这是闽南人民居住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文化。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安家立业得到一个心理慰籍,习惯将一些辟邪驱邪的神物放在住宅的外壁或者是大门上。例如一些八卦、石狮子等,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神灵之物将不干净的东西挡在门外,以保家宅平安。在春节的时候,闽南人的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以及年画,他们会通宵点长明灯来驱邪避鬼。在现代来说,大多数的人都很害怕蛇这种生物,大家认为蛇出现在家中都是一种不祥的预兆,会带给人一种非常恐惧的感觉。但在闽南地区却认为蛇是一种非常好的兆头,他们将蛇作为图腾,并且希望能够与蛇和平相处。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蛇文化逐渐被中原的文化所代替。闽南人沿袭了龙文化开始赛龙舟,闽南人对土地有着强烈的愿望,他们非常的依赖土地,因为土地能够带给他们稳定平安的生活方式。三尧重视人文教导漳州、泉州自古以来便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化,对于当今的传统的优秀文化来说,漳州、泉州的人文教化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这深厚的人文教化教给我们一定要尊师重教。闽南人对文化非常重视,他们将孔子、文昌等看作是能够主导人们生活的神明。在古时,读书人都会去拜孔夫子,他们将11月初四定位孔子祭,现如今孔子庙遍布了闽南各地,其实不只是闽南地区,现在孔子庙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很大的分布。孔子的学说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学说,孔子也是人们所信仰的对象。宋代以后,闽南地区人民对于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随着儒家思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普及,强化了人们对教育的理念的理解,致使闽南地区的一些习俗和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切和文字相关的东西闽南人都认为非常重要。在过去,民间认为文字是由神所创造的,使用过的纸上面会有文字。这样的纸一定要直接扔入纸篓,不可以扔在地上随意践踏,这是对神明的一种不尊敬。如果有人愿意自发地去收集街上被扔的纸屑,这样的行为被称作是行善积德的行为。孩子在小的时候,不允许食用鸡爪,因为大人们认为如果给小孩子食用鸡爪的话,代表他们会扯破自己的书,这样长大以后就会不爱读书,但是这也是闽南文化当中需要被整改的部分。因为读书是人的主观行为,所以在新时期这些旧的习俗基本上已经被扬弃了。四尧传承孝义精神在闽南文化中,有许多民风习俗都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泉州,父母每年过生日的时候无论子女在哪里,都必须要赶回来为父母庆祝生日,尤其是在父母49岁以后,每逢9一定要办大寿宴。例如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岁等,而漳州人则是习惯在父母60和70岁的时候为父母办寿礼,庆祝活动是十分隆重的。在闽南地区除夕是一定要守岁的,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为父母添寿,可以让父母的寿命延长。在中秋或者元宵节的时候,子女也要晚睡一些,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祈祷父母能够长寿。他们认为天上最大的是天公,而地下最大的是母舅,所以无论是婚宴还是乔迁新居母舅都必须要到场。在开饭时必须由母舅先用筷子拨动煮熟的鸡头,完成这个仪式之后宴席才能够开始。如果母舅没有到场的话,所有仪式都不能够开始。在1988年福建省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日,在这天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尊老敬老活动,他们希望这种行为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五尧结语正所谓人无完人,闽南地区有一些文化也是不完美的。比如一些不良习俗,像是看骨相、研究因果报应、为死人造纸屋、重男轻女等陋习,这些典型的落后文化还有待我们一一改正。虽然闽南地区有一些不良文化,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闽南文化还是一个优秀的时代精神。我们如果想要让闽南的民族文化有一个更长远的发展,就要将闽南文化融入现代的城市生活。比如说现在城市当中,社区楼房林立,我们可以将闽南文化融入现代化城市的命名当中。例如在漳州就有水仙大街和丹霞大道的命名,很好的突出了闽南地区的文化特色。还可以将闽南文化融入到社区居民的生活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文化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闽南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来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闽南民俗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文化,虽然有着自己的弊端,但是在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与实现祖国统一上起着重大作用。揖参考文献铱[1]隊戍国.四弔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s2019年1月中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