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年小学五年级数学调研考试试卷分析

2017年小学五年级数学调研考试试卷分析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17年小学五年级数学调研考试试卷分析

公文 2017年小学五年级数学调研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教学质量抽测,以汉滨区教体局关于质量抽测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xx镇中心教研组工作计划,对全镇五年级(语文、数学)、八年级(数学、英语)进行的一次统一测试,小学五年级共有620名学生参加此次数学检测。测试结束后,中心校组织10名小学数学教师在xx小学进行集中阅卷,经过阅卷老师认真细致的批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阅卷工作。现将五年级数学试卷以及学生的完成情况做以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整张试卷共六个题目,100分,时间90分钟。其中一至四题是知识与技能部分,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五题是动手操作部分,考查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做到“活学活用”;第六题检验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学以致用”,从而考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到位。

题型 填空 判断 选择 计算 操作 解决问题 题数 13 6 7 4 1 5 分值 34 6 7 27

3 23

2、试题特点:本次检测试题,以《数学课程标准》和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试题涉及的内容全面,考察的范围广泛,综合性较强并且难易适度,对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知识、智能水平、实践应用等进行多角度的检测。①注重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单位的换算、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诸多概念,计量单位的运用,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数学思考等知识。②注重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有关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的口算、简算、解方程,主要考察学生口算、估算和解方程的能力,计算的准确率和简算的技巧,特别是灵活计算的能力。③注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和推理能力。解决问题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本张试卷中解决问题所占的比例适中。④注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主要考查了在方格纸上画和已知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二、答题情况

1、填空题:出现问题最多的是这样几道题:①2的倍数的特征是(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如个位是偶数的数、偶数、个位上是0、2、小数、双数、1、2、3、4、6、8、0、2、4、6、8等等,说明学生对2的倍数的特征理解的不够深刻,还有部分学生心里知道但在回答的时候不够完整,语言不规范严谨。②一块长25厘米,宽8厘米的砖,占地面积最大是( ),所占空间是(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底面积和体积的理解以及计算,学生出错较多,一部分学生可能是计算失误导致的,一部分学生将占地面积用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将所占空间用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说明学生对于占地面积和所占空间理解的不够透彻。

2、判断题:在判断题中涉及的概念特别多,如真分数、假分数、因数、倍数、表面积、体积、容积、分数的意义、奇数、偶数等等,可能缘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不深刻,导致在判断时出现错误。

3、选择题:整体来看这部分题,学生完成的较好,丢分现象较少。

4、计算。从学生的答卷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五年级有关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四则运算的口算、笔算及简算和解方程等

计算方法解题技巧都掌握较扎实,准确率较高。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不认真,部分学生的最终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没有约分,还有部分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的不够好,较粗心,抄错数字及运算符号导致出错丢分。在计算题中,这样一道简便计算0.25×(100+1)出错学生较多,说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不够娴熟。

5、动手操作题:此题较难且分值较低,学生丢分较为严重,在抽查的29份试卷中仅有2名学生得满分,能按要求作图。作图要求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利用学具作图,有部分学校学生在作图时不用铅笔和直尺作图,卷面很不整洁。

6、解决问题:总体看来,解决问题的答题情况很不乐观,抽取的一个学校试卷中无满分,且得分较低,说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出现的错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计算失误导致失分,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列出正确的算式,但在计算结果的时候出现错误。②单位换算,当出现单位不统一的时候,学生没有进行单位换算。③对于表面积和体积分不清楚,这在填空题中也出现类似错误。④典型错误:五(1)班有男生27人,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答案后带上单位人。

三、学生成绩

1、成绩统计(各校一分三率表) 序号 学校 人数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低分率 1 民主 150 59 24.0% 57.3% 24.7% 2 五小

147 57 21.1% 47.6% 27.9% 3 四合 92 42 6.5% 27.2% 59.8% 4 建小 36 62 19.4% 61.1% 19.4%

5 富强 27 38 3.7% 18.5% 66.7% 6 七一 26 56 0.0% 61.5% 23.1% 7 梅花石 16 35 0.0% 12.5%

62.5% 8 团结 17 74 41.2% 88.2% 0.0% 9 东升 17 53 17.6% 41.2% 29.4% 10 新华 22 66

27.3% 72.7% 9.1% 11 刘营 17 60 17.6% 41.2% 0.0% 12 冉砭 16 43 0.0% 12.5% 37.5% 13 龙潭

19 64 26.3% 52.6% 21.1% 14 李家坝 7 65 28.6% 71.4% 0.0% 15 牛岔湾 6 70 50.0% 83.3% 16.7%

16 七里 5 34 0.0% 0.0% 60.0% 17 药树垭 2 23 0.0% 0.0% 100.0% 18 全镇 620 55 17.8% 47.5%

31.9%

2、存在问题

(1)从成绩统计来看

①部分学校学生水平不达标

全镇共有17所小学的学生参加此次测试,平均分达到60分以上的只有7所学校,占全镇学校的41.18 %;优秀率最高50.0%,最低0.0%;及格率最高83.3%,最低0.0%;低分率有学校达到100.0%。随着年级的升高,到六年级毕业,及格率和优秀率的标准还要提高,这样看来,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②各校成绩存在不均衡现象

从平均分上看,平均分低于60分的有10个乡校,平均分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51分;从及格率上看,及格率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88.2个百分点;从优秀率来看,优秀率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50个百分点。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各校的师资力量不均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

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等等。我们要积极查找来自学校以及教师或学生方面存在的不足核问题,改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从抽样的结果来看

①部分学生计算能力不过关:从17所学校中抽取一本成绩较低的试卷,通过统计、计算,学生在计算方面的得分率仅为22.3%,学生计算能力不过关,粗略地算一下,平均分在60分以下的10个乡校,如果每个学生多做对一道计算题,各校的的平均分就会提高几分,即使平均分较高的学校计算部分的得分也有提升的空间。《数学课程标准》在本年段计算方面的评价要求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而从上面数据分析来看,部分学生计算得分率低,一方面是粗心马虎导致的,另一方面缺失对算理的理解,计算过程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再加上做后不检查,造成了这种情况。

②部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本次测试卷中的5道解决问题,基本没有太大的难度,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得分率不高,并且失分严重,说明有些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分析及题型的变换的应变能力较差,对某些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最后算什么的分析过程不明显,甚至有较强的思维定势。

③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动手操作画一画中,在方格纸中给出了一个长占4格子,宽占2格子的长方形,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中分别画出和已知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此题有些难度。学生出错较多,尤其是画三角形和梯形,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画,或者胡乱画,说明学生在操作时缺乏变通,不够灵活。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2、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从试卷情况分析,在平时教学实际中,教师更多地关注结果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过程教学仍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在过程的充分展示中,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探索、归纳、概括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充分地掌握新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3、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卷面和答题情况看,反映出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审题不仔细、计算不认真等问题,尤其突出的问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些都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

4、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从成绩统计及试卷情况看,各校都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并且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困生”,与学困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出严格的要求,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公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