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及调适

来源:筏尚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及调适

作者:黄权标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4期

摘要:高等院校的政治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安全稳定等重要任务,他们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文章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方面探讨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舒缓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压力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心理压力 调适 建议

大学阶段是个体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和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的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都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不容忽视的心理压力,关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疏导相结合成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 影响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

社会因素。现在是高科技的社会,是快节奏、竞争强的社会,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新的知识和新的学问层出不穷,作为在科学、文化发展前沿阵地的高校的辅导员更需要学会学习,要随时赶上社会的步伐。社会竞争激烈,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具有竞争的意识,也要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需要有与他人合作、有人际交往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高校的很多辅导员,是本科毕业或是硕士毕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角色转变后遇到这样的环境,很容易加大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心理素质较差的高校辅导员就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或者抑郁的不良情绪。

学校因素。学校的教学改革对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16号文件下发后,高校辅导员工作得到了进一步重视,但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成效的评价不一,重视程度不一,给予的待遇也不统一。另外,高校辅导员的职称评定条件不统一,日常工作中,高校辅导员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处理繁杂的事务,与专业教师职称晋级以同等条件要求存在一定的弱势。其次,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校开始扩招后,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学生自主性加大,个性张扬,法制意识提高,外界干扰因素增加,这都给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些都容易给高校辅导员造成自卑心理、抑郁心理和焦虑心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庭因素。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的课外活动,更多是在日常工作8小时以外的时间里进行,要做好学生工作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高校辅导员都有自己的家庭,要生儿育女,家庭生活和工作很容易产生冲突,因此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也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多要求,处理不当则很容易产生郁闷情绪。

个人因素。自我评估不当是影响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过高或者过低地评估自己,容易产生自满骄傲或者引发自卑的情绪体验。另外,性格内向、心胸狭隘、遇事偏激等不良性格和不端正的生活态度,长期积累后容易产生抑郁和冷漠的消极情绪体验。承受挫折能力差、情绪控制能力低的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出现现实与期望不相符或者工作生活出现一些小挫折时,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或者做出偏激的行为,如此的情绪体验频繁地产生后很容易影响其心理素质。

舒缓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对策与建议

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事物的特殊反应方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不同的情感体验培养的学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高校輔导员应该培养健康的情感倾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在学生中树立正直的良好形象,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仅决定人对客观事实的态度,对人的心理活动也产生巨大影响。作为高校辅导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帮其认识和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能辨别出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消除矛盾心理对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辅导员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成长。生活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要有忧患意识,及时发现变化的信息和趋势,及时吸纳新的思想、知识、信息,懂得自我成长、自我更新和自我优化。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出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并将计划付诸实践。加强自我发展的管理,在工作和生活中,在系统学习或自我学习中,都要根据自己的知识需求和发展规划进行自我管理。在工作中进行总结和自我反思,积累自己的经验,思考自己的成与败,提升自己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优化自己,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普查、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建立心理档案。学校可以定期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普查, 并建立心理档案。心理咨询是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学校也可以邀请专家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为高校辅导员提供经常、及时的心理指导和服务,对有不良心理倾向的高校辅导员及时进行跟踪观察或系统治疗,防范于未然。学校应该采取各种形式,在高校辅导员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和保健意识,在工作学习中能科学地对待心理问题和调适自己。

了解高校辅导员的需求,理性对待高校辅导员的需求。需求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律性,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不管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都比以往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维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必须遵循需求的原则。面对高校辅导员的需求,管理者要进行系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类,对合理的并且条件成熟的,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管理者要做出解释和说服;对合理但是学校条件不允许的,管理者要做出说明解释,得到高校辅导员的理解,减少高校辅导员的挫败感,提高心理素质。另外,管理者可以合理运用能激发个体动机的奖励措施,以奖励一部分优秀的辅导员鞭策另外一部分辅导员积极进取,以激发其上进心与自尊心,不断优化高校辅导员心境。 为高校辅导员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营造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良好文化氛围。管理者可以举办高校辅导员沙龙、区域性的辅导员经验交流会、创建辅导员QQ群和通过建立辅导员之家等形式为高校辅导员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和空间,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一个宣泄不良情绪、倾吐心中烦恼的机会。举办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形成高校辅导员自己的团队文化,以文化活动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交际能力和社会的适应性,从而优化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 建立高校辅导员健康成长的培养机制。教育部16号文件下发后,辅导员双重的身份得到了明确,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结合辅导员工作性质和特点来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在职称晋级和学历提高上,要和专业教师一样做好计划,在行政职务发展上,要提前做好规划,让辅导员在承受沉重繁杂的工作压力中看到希望,对自己的前途和发展充满信心,让辅导员在充满自信的工作环境中成长。

制定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成效评价体系,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满意度。辅导员的工作如果得到积极的评价,能调动辅导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激情。反之,消极的评价,在降低辅导员工作热情的同时还会影响到心理,不合理的评价会让辅导员间相互猜疑,失去信任感,会对自己过去的工作产生怀疑,影响以后对工作方向的判断能力,增加工作压力,进而增加心理负担。所以,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是直接影响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因素。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能有效地提高辅导员的心理满足度。

总之,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这意味着高校政治辅导员将面临更多的工作压力,也必然会带来更多的职业心理压力。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学校、社会要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外,也要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职业心理压力, 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缓解压力,焕发工作热情,认真履行职责, 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丁玉莲:《谈高职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国林业教育》,2006(3)。

2.刘畅、陈漫丽:《浅谈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论坛》,2008(6)。 3.邢少颖、张亚宁:《幼儿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及其养成》,《学前教育研究》,2003(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刘细梅、方良平:《当代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5)。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编校:施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