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15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患者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从而消除了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对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出人性化关爱对患者不良情绪的转化,促进对内分泌临床的有效治疗,使身心护理与肌体治理相结合,方能产生良好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1型糖尿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5-01
1型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多在青少年发病,因此也称做青年发病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多处于长知识、长身体或年青力壮之时,患上终身性疾病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的内心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不良的情绪可以削弱机体的免疫力,使抵抗力下降,对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带来不利的影响,临床上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进行有效疏导,能收到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月—2012年8月共收治1型糖尿病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9—22岁,平均年龄14岁;学生11例,社会青年4例;抑郁、悲观和失望心理6例,否认和拒绝治疗心理2例,灰心、自曝自弃心理2例,焦虑、恐惧心理4例,无明显不良心理状态1例。
2护理措施
2.1抑郁、悲观和失望心理的护理。患者当得知自己患上了1型糖尿病时,他们所知道的是这种病不能根治,不能多吃东西,容易发生并发症,继而产生了悲观的情绪,觉得人生刚刚开始就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终日郁郁寡欢、愁眉苦脸。对这种患者,首先我们对他的处境表示高度同情和理解,然后客观的讲明1型糖尿病虽尚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努力也是可以治疗可以控制的[1];同时耐心地向他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说明不能治愈不等同于没有救,只要好好配合治疗,调整好心态,控制好饮食配以适当的运动,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并可以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并且鼓励他说出心里话,同时与家属沟通,加强看护,以防万一。
2.2否认和拒绝治疗心理的护理。由于患者正是求学、创业或恋爱时期,一天几次的胰岛素注射带来诸多麻烦。有些患者不想让同学、朋友或对象知道,而否认自己患病,甚至拒绝治疗。对于学生患者,我们和他们多谈些学习方面的话题,对他们的长处给予肯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使他们心里燃起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对于正在创业的青年,我们跟他讲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创业又从何谈起;对于设法隐瞒恋爱对象,不让对方知道自己患病的患者,我们设法让他们明白,只有坦诚地向他(她)讲明自己的情况,得到他(她)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才能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3灰心、自曝自弃心理的护理。罹患1型糖尿病的人,由于其自身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绝对缺乏,需要终身注射外源胰岛素治疗,此时他们正处人生黄金时期,繁琐的治疗、严格的饮食控制及学习、工作压力等,使其失去生活信心,故对治疗采取消极甚至抵触的态度[2],产生灰心、自曝自弃心理。对这种患者,我们用温和的语气,耐心地与他交谈,说明合理控制饮食也是一种治疗措施,并让他明白,一个人不只是为自己而活,父母、朋友及周围很多人都在关心他,一切爱他和关心他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会比他更难受更痛苦,他的任何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都是对关心他的人甚至是对整个社会的不负责。使他感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好好活着,从而消除灰心和自曝自弃的情绪。
2.4焦虑、恐惧心理的护理。患者对1型糖尿病的难治性和对饮食控制的苛求难以承受、害怕疾病影响自己未来的婚姻生活和工作,害怕因需要照顾而给家庭带来困扰,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针对这种患者,我们尽量多陪伴在其身边,轻声细语地安慰他,引导患者说出恐惧的原因,要正视现实,对疾病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积极学习相关疾病的知识,消除顾虑和紧张。请他相信科学,相信医生护士的治疗效果,更要相信自己。虽然糖尿病不能完全治愈,但经过内外因素的努力,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一样生活得美好。 3结果
本组15例1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有效的心理疏导,14例患者消除
了不良心态并积极配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出院,1例患者由于抑郁比较严重,及经济原因,在血糖没有控制好的情况下出院。 4讨论
1型糖尿病患者多为青少年,相当一部分患者是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加之对治疗没有耐心,他们的心态常错综复杂,对控制血糖带来困难,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作为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的护士,若我们能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不良因素,有的放矢,给以适时解决,将有利糖尿病患者的康复[3],对提高生活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彩萍,白澜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9):1045-1046
[2]郑斯玉,刘维瑞.心理干预对初诊糖尿病患者108例依从性影响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8):1993-1994
[3]刘哈乐.糖尿病患者心理素质教育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143-41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