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复护理
一老年人生理功能及生理特点
(一)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
1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首先要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及疾病特点,方能有针对的做好护理工作。
2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脑萎缩性变化及动脉硬化性变化。临床可出现记忆力低下、定向障碍、性格变化、精神症状、感觉迟钝、应变能力差、运动障碍、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失认等各种症状,自觉症状有头痛等。
3呼吸系统
肺功能低下易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4泌尿系统
肾功能降低,膀胱和尿道括约肌松弛,易出现尿频、夜尿增多、尿失禁等。
5消化系统
胃液和消化酶的分泌减少,使胃及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减退。
6内分泌系统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机能降低,基础代谢率降低。
7血液系统
血管红蛋白含量减少,红细胞摄取铁的能力降低,易出现贫血。
8运动系统
肌细胞、肌腱、韧带萎缩致肌肉功能减弱。骨质疏松,关节活动度受限,易患骨性关节炎。
9皮肤与毛发
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变得萎缩而无弹性。
10心理方面的改变
老年人心理、精神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记忆力减退、反应变慢,其他方面如对孤独的不安,对将来生活的恐惧,对现状和家庭成员的不满,对疾病、死亡的恐惧等,各种重叠刺激,形成心理上的沉重负担,加之老年人脑实质也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进而发展到大脑功能减退。
(二)老年人病理特点
1分类
老年人常见疾病主要可分为四类:
(1) 原发性老年疾病,如脑动脉硬化。
(2) 继发性老年疾病,如脑血栓形成。
(3) 老年人易患疾病,如癌症、增生性关节炎、震颤麻痹等。
(4) 各年龄段均可出现疾病,但老年人一般表现较重的疾病。
2疾病特点
老年人疾病特点如下:
(1) 一人多病:进入老年期后,各个脏器组织先后发生病变,患病时常为多系统疾病
同时存在,患病种数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多样化,就诊率、住院率高。
(2) 起病缓慢,慢性病程:起病一般缓慢,病症初期症状不显著,不易与一般生理性
衰老区分,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且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已经普遍呈慢性病程,残疾率亦随之增加。
(3) 隐匿不典型:因老年人敏感性降低,往往病情重而症状轻或无。有时因老年人心
理功能衰退,主诉症状时往往被夸大或隐瞒,使病情更加复杂,难于诊断。
(4) 并发症多:老年人疾病并发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肺炎、水合电解质紊乱、血栓
栓塞、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5) 用药的特殊性: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耐受性差,用药容易发生副作用,使
用药物时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6) 容易致残:由于上述情况,老年人一旦得病后,常有多病共存,病情复杂,病情
较重,病程迁延,容易发生残疾。
二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一般性问题
(一)适应症
1有明确残疾的老年人,如偏瘫、骨折、急性心肌梗死等。
2虽无明确病残,但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如患有慢性心肺疾病或其他慢性病。
3虽未患病,但年迈体衰的老年人。
伤病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与护理已经成为一条医疗原则。如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10天,除注意翻身和体位外,应定时活动肢体。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头一两天即可活动肢体,第3,4周可下床坐椅子。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比传统的长期卧床休息的方法疗效好,后遗症少,对患者的良好心理影响也非常重要。
(二)护理目标
1健康条件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给予心理支持。
3配合康复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4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5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自理能力。
6健康管理指导,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三)康复医疗的分类
1预防性康复处置,即通过卫生教育、健康管理来增强老年人体质,以减少伤病。
2一般性医疗措施,即针对伤病进行常规临床处理,早期有效的治疗可防止发生残疾。
3狭义的康复医疗,针对已经发生的残疾或残障,如偏瘫和截瘫,有目的地回复其已经丧失的功能。
上述三方面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三老年人康复护理程序
老年人康复护理程序应采取如下的四个步骤:
(一) 查清过去的残疾
(二) 评价当前的问题
评价当前的问题时要了解以下情况:
1何种残疾可以得到康复。
2残疾虽然不能康复,但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3哪一种并发症能够预防。
4可能影响康复的阻碍因素何在。
要利用有各专业康复人员参加的会议进行评定,会议由康复医师主持,医师提出临床情况和问题,治疗师报告患者功能测定的结果,护士提出护理中发现患者的情况,然后全面分析,综合评定。这样的会议,以刚住院的总评会议最为重要。
老年人康复过程中的并发症主要是使用综合征,除影响并阻碍康复外,常导致久病卧床和老年性痴呆,而病后早期考试的有效康复措施,常可预防这些并发症。对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应积极予以处理,因此在评价时要一一加以讨论。
影响老年人康复的阻碍因素有患者自身障碍因素、原患老年疾病及致残情况等,也必须一一加以评价。
(三) 确定康复目标
1近期康复目标
即发病后住院至出院期间。康复的近期目标应是设法保持残存功能及恢复丧失功能,并争取生活自理。为争取实现近期目标,在制定康复程序时,应注意康复和急症抢救同步开始,并贯穿于康复治疗与护理的全部过程;病情稳定后开始进行被动运动,逐步增加活动,并鼓励老年人早期下床活动;积极进行心理治疗;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和作业治疗,结合装配各种矫形器和自助具,争取生活自理。
2远期康复目标
一般指出院后的复原维持期。老年人远期康复目标,应是维持康复疗效,争取生活自理并重返家庭和社会。
(四)实施康复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原发疾病病情,及时进行治疗护理
2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护理
3进行积极的心理康复护理
4加强健康教育
5社区、家庭康复指导
四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1要采取积极态度
要对老年人康复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热情的动员,特别是对需要长期维持性康复医疗者,更要热情劝说其接受治疗。
2对老年人康复要有耐心
老年人对于康复往往缺乏积极求治的主动性,又缺乏合作的耐心,加之心理衰退,耳目失聪,多种疾病致活动不便,往往不能完成规定的康复程序,因此对老年人康复必须要有耐心,尊重老年人在康复中的合理要求和意见,争取老年人的合作。
3对老年人康复预后的估计必须慎重
4要重视基层单位在康复中的作用
老年人进行体育和康乐活动,是老年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以康复中心为指导的各级康复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康复机构在老年人康复中的作用。
5要重视传统康复医学
6要注意安全防护
如避免跌倒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