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仁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1 2年8月第2卷第15期 ・中医中药・ 三仁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潘应明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江汉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湖北武汉430300 【摘要】目的探讨三仁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23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32例和对照组100例。 治疗组患者应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13服治疗。持续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间治疗效果及用药前后 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09例显效,I8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6.2%,明显高于对照组71.0%的总有效 率(P<0.05)。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治疗后得以显著好转(P<0.05)。结论应用三仁汤加减进行脾胃湿热型慢性胃 炎的治疗,效果明确,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慢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2)15-101-02 慢性胃炎在中医中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多数是由 1.5统计学处理 于饮食不规律,情绪不定,过于劳累以及细菌感染所致ill。三 应用SPSS18.0程序对数据资料分析,计量数据以( 4- ) 仁汤是《温病条辨》中著名方剂,由飞滑石,生薏苡仁,厚朴,半 表示,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 夏,白豆蔻,杏仁,竹叶,通草等药构成,有清除胃热,理顺气息 总有效率差异,采用X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之功效。笔者将三仁汤加减运用到临床上治疗脾胃湿热型慢 2结果 性胃炎,取得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1资料与方法 经过1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 1.1一般资料 有效率为71.O%,治疗组总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选择2008年3月一2011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中医科 义(P<0.05)。见表1。 就诊的232例患者,232例患者全部经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按中医辨证都为脾胃湿热型,均有胃脘 热胀疼痛,口发苦,渴却不饮,舌质发红,舌苔厚黄,数脉或滑脉 等征象。其中男32例,女12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 (41.4±9.4)岁。病程1—9年,平均(4.4±1.2)年。 1.2诊断标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_2_中关于脾 2.2治疗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情况(表2) 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胃脘部疼痛灼热;口唇发干发苦,渴却 表2 治疗组用药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不饮;舌质发红,舌苔黄厚;脉象数或滑。全部患者都符合脾 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诊断。 1.3治痔方法 治疗组患者都采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每天1剂,煎制成汤, 分3次于饭前半小时服用,加减方剂药物组成:枳壳10 g,飞滑 注:与用药前比较,‘P<0.05 石15 g,生薏苡仁20 g,黄连5 g,厚朴10 g,半夏10 g,白豆蔻 10 g,杏仁10 g,山栀子10 g,竹叶10 g,通草6 g。热重患者加蒲 3讨论 公英10 g,以清热;湿重患者加藿香8 g,佩兰10 g,促温化。对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照组采用胃复春片口服治疗,分3次与饭前半小时服用,每次4 饮食习惯和食物发生很大变化,大量油腻高脂食物,冷饮奶酪, 片。所有患者用药持续1个月,期问停止使用其他一切药物。 生食进人家庭,这些食物比传统的食物更容易导致湿热气滞。 1.4观察及疗效评定标准 情绪不定,使脾运不畅,遂生内湿,化热成疾。或外感湿热,伤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13],根 及脾胃,导致慢性胃炎发生。 据患者对于胃部疼痛,纳呆,上腹胀满,嗳气,嘈杂等临床症状 慢I生胃炎的治疗主要是清胃热,化内湿,再佐以理气。三仁汤 的感受进行评分:没有症状为0分;症状轻微,偶尔出现为1分; 是《温病条辨》中的著名药方,方中杏仁理气,半夏去痰散痞,薏苡 中等程度症状有时轻微有时严重为2分,出现比较严重持续症 仁、白蔻仁、厚朴化湿去热,辅以滑石、竹叶、以清胃热。众药合用, 状为3分。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次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为 三仁为伍,使气通且湿去,热清而脾健,各症自消。在原方基础上加 痊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次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主要临 入枳壳,可破气疏通,理顺胃气,佐以黄连、山栀子、增强清热功效。 床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达不到有效标准的为无效。 (下转第113页)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秀蚪等1 01 2012年8月第2卷第15期 ・影像与Yr,h.・ 声横切面呈1大2小的3个环状结构,品字形或称假面具形排 列,大圆环是脐静脉,2个小圆环是脐动脉,纵切时呈螺旋状排 列。脐带表面被覆羊膜,中间有胶状结缔组织充填,保护着血 折返现象,要注意用探头横切胎儿颈部,仔细追踪脐带是否围 绕完胎儿颈部;(4)单纯见到胎儿前颈部有脐带声影,不可盲 目诊断胎儿真性脐带绕颈,必须在胎儿后颈部同时查到脐带绕 颈图像方可诊断;(5)由于探头检查角度的原因,使颈部与肩 部之间出现凹陷,形似颈后脐带压迹,易造成假阳性,故探查时 应尽量保持探头与胎儿脊柱平行,清晰显示脊柱的两条平行强 回声,可排除误诊;(6)超声检查与胎儿分娩时间间隔较长,胎 儿在子宫内游动时颈部的脐带自行漂浮脱落,造成误诊。对此 笔者认为产前3—7 d行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51; (7)由于产程中胎儿转动,脐带自行滑脱,造成超声诊断与分娩 管。男婴脐带较女婴稍长。脐带长度超过80 em,为脐带过长, 可引起脐带打结、缠绕、脱垂。脐带长度短于30 em,为脐带过 短。安全长度应超过胎盘附着处至母体外阴的距离(至少30 em)。 脐带绕颈的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为13%一25%t31,脐带绕颈的 发病原因与脐带过长、胎动频繁、羊水过多、胎儿小活动空间过 大、经产妇腹壁松弛、胎头迟迟不衔接等有关。黑白超或彩超 检查是目前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主要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真性脐带绕颈对胎儿及母体的安全,分 结果不相符。此外对于胎儿枕后位、羊水少等不利于显示胎儿 后颈部情况的,可嘱孕妇不断改变体位,或检查者用左手在孕 娩方式的选择都有重要意义。当脐带绕颈过紧或周数较多时, 胎儿血运直接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 染、新生儿窒息等。主要表现在分娩期对产程的影响,脐带绕 妇腹部轻轻推动胎头,有时也会提高显示效果,此时注意观察 胎儿颈部周围是否有脐带片段,横断面显示脐带绕颈半圈及 颈时造成脐带相对过短,影响胎先露的衔接和下降,使产程进 大于半圈图像也有助于提示临床诊断。必要时可嘱孕妇改日 复查。 展延缓,特别是临产后出现规律宫缩,胎先露随宫缩下降,致使 缠绕颈部的脐带过度牵拉,引起脐血流受阻而导致羊水胎粪污 染,胎儿宫内缺血缺氧、颅内出血、窒息甚至死亡。超声检查可 综上所述,临产胎儿真性脐带绕颈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与多 种因素有关,用黑白超只要抓住临产胎儿真性脐带绕颈的声像 为临床提供一个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便于临床医生对于临 产胎儿真性脐带绕颈的孕妇加强产时胎儿监护,必要时果断 采取妥当的处理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因真性脐带绕颈导致的 不良后果。 图特征、结合必要的手法,做好鉴别诊断,完全可以提高诊断 准确率,为临床医师的处置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的保护母婴 安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4. 虽然超声诊断临产胎儿真性脐带绕颈具有经济、简便易 行、可重复、诊断准确率高的优势,但仍存在误诊【4J。因此在诊 断胎儿真性脐带绕颈时除了牢记临产胎儿真性脐带绕颈的声 像图特征、结合必要的手法外,注意分析以下几种可能的误诊 原因:(1)脐带过长,漂浮于胎儿颈部周围,此时适度加压、摇 动探头,压迹消失则不是真性脐带绕颈,在此加压探头时要注 意不可过度加压,以免造成胎儿颈部羊水减少,影响观察,同时 [2]何金芳,赵莉.脐带异常338例l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10.7(6):128. 【3】郑怀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2. [4]任秀宏.实时二维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评价[J].吉林医学,2011,32 (29):6087. 15J梁淑银.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 (25):180. 造成孕妇不适;(2)胎儿后颈部的软组织皱褶常多个出现,一 般压迹小,且压迹暗区内无短线等号回声;(3)胎儿颈部脐带 (收稿日期:2012—04—10) (上接第101页) 【参考文献】 [1]吴晋兰.222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分析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29(10):2306—2308. 药理研究证明,厚朴可通过增强迷走神经功能使血浆中胃 动素水平增高,进而使胃排空加快。白蔻仁可以使胃液的分泌 增加,使胃肠蠕动得以加强,有通除胃气的作用。竹叶和滑石 可使胃内气体上达,有清除胃气的功效。黄连对胃黏膜有保护 作用,对幽门螺杆菌有杀伤作用【4]。 慢性胃炎为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如不积极治疗,会由慢 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出现肠上皮化生,发 生非典型性增生,最终发展成胃癌【5】。治疗慢性胃炎对于预防 [2】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6. 『3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 3I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 3l8—319. 胃癌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将三仁汤加减应用到慢 性胃炎的治疗中,用药后比用药前主要临床症状明显得以改 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仁汤疗效明显,治疗后 总有效率达到96.2%,说明应用三仁汤进行脾胃湿热型的慢性 宋振霞,王蕾.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J1.中国医药科学,2011, 1(18):79—80. f5】冷贵兰,李习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 2007,48(2):138~139,159. 胃炎的治疗效果明确,可推广使用。 (收稿日期:2012—04—16)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t西蚪 11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