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高考模拟题及答案

语文高考模拟题及答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题

姓名: 班级: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一4题。

古人的步行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形、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以右、前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尔雅》说:‚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 ‚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即后人所说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教养。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颜回步、趋、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手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人们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标准,常为品评者称誉。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古人还把与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如常见的徘徊、彷惶、踟躇、容与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徒跣‛一词,原义是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匆忙和痛苦的情感。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状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视时常用此词。刘邦赦免了萧何,萧何‚徒跣入谢‛,即是表示急速前往致谢的意思。

步行这个简单的行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某些历史文化现象,这对我们是不无裨益的。(摘编自《文史知识》中《古代“步行”杂说》一文,有改动。) 1.不能说明第1段中提到的“步行须遵制合礼”的一项是:( )(3分) A.在道路上行走,须受男女、长幼、尊卑的严格限制。 B.走路的速度、方式在不同场合有明显的划定和区别。 C.汉代规定除个别功臣或宠臣外,臣子在皇帝面前须疾趋。 D.官场中,下级在上级面前办事须依礼,不得怠慢放肆。 2.对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鸣佩玉:行走时,要用手摇动佩玉,以显示步行之美。 B.容美于真:道家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认为美存于真实之中。 C.一种时尚:社会对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不良风气的嘲讽。 D.徒跣:原意为“脱鞋走路”,引申来表达着急、重视、感谢等感情。 3.综观全文的内容,以下推断合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古人步行要受礼法的严格限制颇不以为然。

B.汉末之后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象征着儒学的衰亡。 C.写儒道两家对步行的不同态度表明作者尊道贬儒。 D.作者写作本文主要是为了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30分)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4.对加点字的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宥:宽恕 B.治国家不失其柄. 柄:把柄 C.执枹.

鼓立于军门 枹:鼓槌 D.是以滨.

于死 滨:同“濒”,接近 5.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大将军邓骘奇.

其才 6.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表现出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

B.管夷吾有一次差点暗杀了齐桓公,但是齐桓公胸怀广阔,求贤若渴,不计前嫌,没有追究他的过错。

C.施伯是鲁庄公的重要谋臣,他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仲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其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将管夷吾给了齐桓公。对齐桓公最终成就霸业起了促进作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比较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无题

钱起

橹慢开轻浪,帆虚带白云。 客船虽狭小,容得庾将军。

江行

柳中庸

繁阴乍隐洲,落叶初飞浦。 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

8.两首诗都写到了江行之“帆”,但情景各异,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9.《江行》是怎样寓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除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2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母亲针 乔叶

母亲现在看来是个粗糙的女人,全没有旧照片里的那种纤柔和婉约。人们说她演过令人心仪的青衣。但是她现在大声说话,大声叫嚷,大声感叹,大声责骂,果敢而决断地做着一切事情。

不,不能说‚一切‛,她还会绣花。

她的花绣得好,方圆十里的人都知道。哪家媳妇能求得母亲亲手绣的门帘或枕套,就会觉得十分荣耀。而母亲也因此格外珍惜她的绣名。为人绣花绝不收费,一旦接了活就全力以赴地绣好。

绣花时候的她专注而沉静,仿佛整个生命都凝聚在指尖上轻轻舞蹈。她坐在窗边,神态安详,仿佛除了绣花,世上再没有别的事情。

我总觉得她在这个时候才最亲近。我非常想和她叙谈,以唤起她从不赋予我们的那种温柔。但我不敢。长大以后,我越来越觉出我和母亲本质上的相近。多年的守寡生活迫使拖着五个孩子的她不得不像男人一样地活着。而我虽然外表柔弱,内心的风浪狂波也许只有我自己才能明了那种惊骇和危机。所以我非常渴望做一个看起来又贤惠又单纯的好女人,以此来缓解内心的冲突。

于是我冒着粉碎关于母亲的最后一种浪漫构图的危险对母亲说,妈,教我绣花吧。 你?她怀疑地看了看我,又低下头绣花。 好吧。过了一会儿,她头也不抬地说。

她在褥下找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塑料布,一层层展开。上面是浓重的圆珠笔勾勒出的花草和小鸟。‚你要先学会描蓝。先在纸上描好了,再描到布上。‛

妈,我直接描到布上好吗?我会认真描好的。我恳求。我知道自己没有那种实验的耐心……

我很用心地描着。那花样儿呆板涩滞,缺乏生机,我只依着大约的轮廓描画,有些地方随意发挥起来。 母亲仔细地端详着我描到白布上的那朵花。

好看,很好看。她居然有些忧伤地夸赞。然后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你这孩子就是太不安分太不听话,路子虽不错,到底会多吃些苦的。

母亲从没有如此明晰地对我的人生道路表态。她简洁而生动的连接与比喻在语音传过的一瞬间便感动了我。到底是母亲。谁能抵达母亲的感知境界?!

把布绷上圆圆的绣花架,然后开始用颜色很浅的线上底线。浅粉浅黄浅蓝浅绿浅紫。母亲很小心地示范着,不时地用绒布拭手。她怕弄脏那些极娇嫩的花叶。

这么淡这么浅。我有些不耐烦地自语。

这样才给后面留出余地来。母亲说。什么事开头口不可太火爆了,那样路就窄了,浅淡些好,往后怎么做下去都显得自在。

我忽然想起《红楼梦》中‚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一章里凤姐在湘、黛、钗、琴等诗仙们吟诗前起的首句‚一夜北风紧‛。众人都夸妙:‚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

果然衬得好。待红红绿绿的重色递次绣上去时,便觉出底色衬得活泼泼、湿润润、水灵灵的。花儿草儿鸟儿就这么动起来了。

一朵花很快绣完了。母亲用小剪刀把花面上的针脚剪断,然后用刀锋轻柔地在布面上刮出绒毛。一个个细小的针脚慢慢地站起来,依着颜色排成队伍,那么怯弱,那么可爱,又俨然有着自由的骄傲和独立的尊严。

这样就活了。母亲说。

我默默地凝视着那些小小的针脚和手中那支瘦弱的银针。一朵花诞生了,迈着琐屑的步伐开始行走。她孤傲地支撑,她幽艳地开放,她执着地坚守。她诞生就有了她自己的命运,谁也无法修改和代替。

即使是她的母亲针。

抬头看见母亲,她正静静地注视着我,目光恬淡而明亮,关切而疼爱,细致而温暖。多年的粗糙滤出如丝如缎的脉流。一滴,只一滴,就已足够。

我常想,活着,原来很难。 而刻骨的爱,却能够如此简单!

(1)文为什么以“母亲现在看来是个粗糙的女人”开篇?(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道:“她长长地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就是太不安分太不听话,路子虽不错,到底会多吃一些苦。’”母亲为什么这样评价“我”?(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而刻骨的爱,却能够如此简单”结尾,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刻骨的爱”的理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

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C.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换位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15.依次填入的语句,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16.把下面的长句变为短句,可以增加个别词语。(5分)

在牧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骑着枣红马,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的青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 (6分)

从3月1日开始,不断有消息称法国电信设备厂商阿尔卡特很快将把亏损的手机部门出售给一家中国公司,而这家公司就是南京的熊猫电子集团。受此消息刺激,阿尔卡特的股票走势坚挺,日前,当记者向“熊猫”的高层领导以及通讯业务的相关负责人士求证时,对方很坚决地表示:“至少我们不晓得有这件事存在。”“我没有从我们内部的任何文件上看到或者从同事那里听列收购阿尔卡特的消息。”“熊猫”的董事长秘书陈平女士如是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8.随着社会的发展,百姓越来越重视生活的品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成了一种时尚。但

是若问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品质的生活呢?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茫然。2007年3月26日,

杭州“娱乐生活论坛”发布调查,结果超过85%的杭州人认为娱乐是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即娱乐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活的品质。

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是有品质的生活?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语文答案及评分细则

14.A(B两面对一面,C歧义句,D主客倒置。)15.A(第一组“这儿”与“那儿”,可以通过第一句话“去年夏天”来判断,“那儿”比较好,作者是站在今天想过去的事情。第二组与第三组要看后文的照应了。后文是“江岸后”,那么前文选“江面上”比较好,都以“江”为主要话题。③句有文采,给人以想象力。)16.在牧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骑着枣红马的青年,他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5分,不是单句不得分;是单句2分,意思无遗漏2分,语序1分。)17.日前熊猫集团否认收购阿尔卡特。(时间:“日前”;对象:“熊猫集团”;事件:“否认收购阿尔卡特”)(6分,各点2分)

1.D(原文只是说“步行不得迟缓”,D项表述扩大了原意内涵,不符合题干要求。)

2.B(A“鸣佩玉”指的是:先秦君子步行要佩玉,伴随着步行的节奏,佩玉相碰鸣响,以显示出步行的庄重与和谐。C“一种时尚”指的是:当时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与追求。D“徒跣”可表发怒、着急、重视等情感,但不含“感谢”。)3.D(A项“不以为然”在原文中无根据,属臆断。B项对原文内容的推理不当,“象征”“衰亡”表述不合文意。C项“尊道贬儒”在原文中无根据,属臆断。)4.B(柄:根本)5.B(都是使动。A名词作状语,C是名词活用作动词,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B(双方交战,并非暗杀)

7.(1)若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会放还给我的,那可怎么办?(大意1分,“必”、“予”“若之何”各1分。)(2)这不是想处死他,而是要起用他来执政。(大意1分,“戮”、“政”各1分。)(3)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大意1分,“束缚”、“受”、“退”各1分。)

8.(6分)钱诗中风微帆虚,白云飘依在船帆周围,显得悠闲、从容而宁静。柳诗中的帆是被萧萧秋风撕扯着的去国怀乡之客帆,给人以漂泊天涯的忧伤和凄凉感。(钱诗3分,柳诗3分。)

9.(5分)前两句借浓阴隐去了沙洲,落叶飘飞江边,写秋意渐浓;后两句不仅仅写楚江烟雨,而且写了那江天暮雨之中的去国怀乡之士,于摇曳的孤舟之中,听乌篷寒雨,感激而悲。此诗句句写景,句句有情,情在景中。(前两句2分,后两句2分,总说1分。)

10.(1)长太息以掩涕兮(2)奔流到海不复回(3)不尽长江滚滚来(4)卷起千堆雪

(5)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11.(1)欲扬先抑,为下文做铺垫,更突出了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6分,各点2分)

(2)说明母亲的话是很有道理、有见地的。(5分,一点2分,两点5分)

(3)表面粗糙,内心丰富细腻,关爱子女。(6分)(各点2分)

(4)这种刻骨的爱表现在母亲对女儿的内心的体察上,体现在对女儿前程的关心上,体现在给女儿的含蓄的人生忠告上,体现在对女儿的包容、理解好暗暗支持上。(8分,各点2分)

13.B(A汗牛充栋:牛运书时累得出汗,书多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B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C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D左右逢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