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浦口以西6公里处,现已建成南京地区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1400多公顷。相传明万历年间,金陵大旱,唯浦口以西一带因得益于珍珠泉水,农作物依然丰收,当地农民居然不知旱情。当时人认为这是龙王爷的保佑,纷纷捐资兴建龙王阁及其它园林建筑,以表示对龙王的感谢,这就是珍珠泉的由来。
进入大门左边不远处就是珍珠泉的泉眼,泉水从石缝中涌出,酷似成串的珍珠,因此得名。泉边石壁上有古人刻下的“万斛明珠”四字。泉眼前是一个水池,远远望去,池中水珠像雨点在水面跳溅,如同晴天细雨,故称晴雨泉。如在此鼓掌或唱歌,则池中水珠又随声音大小而变化,是极为罕见的自然声控喷泉,其状仿佛喜迎宾客,又称“喜客泉”。右边是一大片水域,称镜山湖,现在有竹筏可供游人乘坐,观赏湖光山色。湖右岸是我国珍稀动物扬子鳄养殖场。泉眼后面是定山阁餐厅,餐厅后建有骆驼园、跑马场,供游人观赏、乘坐。左边有射箭场和野营服务中心,如在夏日可租帐篷去山坡草地上野餐烧烤,露宿帐中领受大自然风情的沐浴,尽享闲情野趣。
珠泉风景区,位于南京市浦口定山西南麓。距浦口火车站及浦口轮渡7公里,鼓(楼)珍线公交车直达景区。本景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景区四季景色宜人:春季桃红柳绿,夏季林木葱郁,秋季天高气爽、层林尽染,冬季红梅傲雪。全年适宜旅游。
区内丘陵起伏蜿蜒,为老山东延的一部分。主要由白云岩、石灰岩组成,怪石嶙峋,山峰嵯峨。妙高峰、狮子峰、芙蓉峰矗立于北侧,最高峰为妙高峰,海拔255.5米。山峰环合,林木葱茏,谷深幽峻,碧水涟涟,泉逐云影,明珠万斛,情趣横逸。以山秀、石美、水丽、泉奇之雅誉著称。
早在南朝时期,梁武帝为高僧法定建定山寺于狮子峰下,香火缭绕,珍珠泉即始于斯时。后印度僧人达摩折苇渡江至定山寺,面壁数载。明清时代以珍珠泉为中心建楼、台、亭、阁三十余座,已形成了融山水园林为一体的优美景观,游人络绎不绝,被誉为“江北第一游观之所”。
1984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重建景区,并列为江苏省重点七发旅游项目——南京珍珠泉名泉旅游服务部,度假区以“金陵四十景”之一的珍珠泉风景区为中心,占地区14.76平方公里。区内除有诸多南朝、明清等文化遗迹,还有为人们所欣赏及正在开发建设的景点及娱乐场所:珍珠泉源头,镜山湖游船、竹筏,观鱼、垂钓,媚泽亭,春风亭,梅海凝云,野趣及林下活动区,高尔夫球场,扬子鳄养殖园,跑马场,射箭场,木屋,石窟,幸运游乐宫,万国山庄,定山阁餐厅等。
珍珠泉风景区对于生活在日益拥挤喧嚣的城市人来说,环境的清新与宁静已是金钱难买之物了。景区内的湖光山色,足以将纷乱繁杂的心绪滤净,让人获得少有的静谧与清鲜,似有一种回归大自然母亲怀抱的温馨舒适感。她是南京市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好去处。
珍珠泉为济南第三大名泉,位于济南旧城中心,今泉城路珍珠泉 礼堂内北面。在它周围有许多小泉,如楚泉、溪亭泉、舜泉、玉环泉、太乙泉等,被称为珍珠泉泉群。
珍珠泉泉池长42米、宽29米,周围砌以雪花石栏,岸边杨柳轻垂,泉水清澈如
碧,一串串白色气泡自池底冒出,仿佛飘撒的万颗珍珠,迷离动人;泉的西北角有濯缨池,是由泉水汇聚而成,泉水向北流经百花注洲后进入大明湖。珍珠泉区为一座清雅的庭园,松柏苍翠、杨柳低垂,泉池楼阁错落有致;园内罗锅桥西侧,有一株高五、六米的宋代海棠,至今有千年的历史,相传是济南太守曾巩所栽。另外,在珍珠泉北边新建了一座人工湖,砌假山、植苍松,别具一番特色。清代王昶《珍珠泉记》云:“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矶,皆自底以达于面。”人们形容这里的景观是\"跳珠溅雪碧玲珑\"。附近还有散文泉、朱砂泉、腾蛟泉、等十一处泉水。
人们传说,珍珠泉的串串“珍珠”是当年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所化。远古时代,历山(今千佛山)下出了一个大贤人——舜,他自小就跟着当地百姓在山下耕种,在群体生活中逐渐显示出超人的品格和才能,三十多岁就被人们推举为首领。尧听说后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后连国君之位也禅让于舜。舜勤于政事,常四方巡视。有一年,舜远行南方,而山东一带遭受了大旱,娥皇、女英便带领父老兄弟早晚祈祷上天降雨,但姐妹二人膝盖跪出了血,天空仍没有一丝云影。
姐妹俩又带领大家向龙王要水,人人双手都磨出血泡,终于挖出一口深井。正在这时,南方传来舜帝病倒于苍梧的消息,娥皇、女英当即启程南行。看着挥泪话别的人们,她们禁不住一串串泪珠洒落大地。突然,“哗啦”一声,泪珠滴处,冒出一股股清泉,泉水如同一串珍珠汩汩涌出,这就是今天的珍珠泉。后人有诗曰:“娥皇女英异别泪,化作珍珠清泉水。”
[编辑本段]2、江苏南京市珍珠泉 珍珠泉风景区,位于南京市浦口定山西南麓。距浦口火车站及浦口轮渡7公里,168路公交车直达景区。本景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景区四季景色宜人:春季桃红柳绿,夏季林木葱郁,秋季天高气爽、层林尽染,冬季红梅傲雪。全年适宜旅游。
区内丘陵起伏蜿蜒,为老山东延的一部分。主要由白云岩、石灰岩组成,怪石嶙峋,山峰嵯峨。妙高峰、狮子峰、芙蓉峰矗立于北侧,最高峰为妙高峰,海拔255.5米。山峰环合,林木葱茏,谷深幽峻,碧水涟涟,泉逐云影,明珠万斛,情趣横逸。以山秀、石美、水丽、泉奇之雅誉著称。
早在南朝时期,梁武帝为高僧法定建定山寺于狮子峰下,香火缭绕,珍珠泉即始于斯时。后印度僧人达摩折苇渡江至定山寺,面壁数载。明清时代以珍珠泉为中心建楼、台、亭、阁三十余座,已形成了融山水园林为一体的优美景观,游人络绎不绝,被誉为“江北第一游观之所”。 1984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重建景区,并列为江苏省重点七发旅游项目——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以“金陵四十景”之一的珍珠泉风景区为中心,占地区14.76平方公里。区内除有诸多南朝、明清等文化遗迹,还有为人们所欣赏及正在开发建设的景点及娱乐场所:珍珠泉源头,镜山湖游船、竹筏,观鱼、垂钓,媚泽亭,春风亭,梅海凝云,野趣及林下活动区,高尔夫球场,扬子鳄养殖园,跑马场,射箭场,木屋,石窟,幸运游乐宫,万国山庄,定山阁餐厅等。
珍珠泉风景区对于生活在日益拥挤喧嚣的城市人来说,环境的清新与宁静已是金钱难买之物了。景区内的湖光山色,足以将纷乱繁杂的心绪滤净,让人获得少有的静谧与清鲜,似有一种回归大自然母亲怀抱的温馨舒适感。她是南京市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好去处。
历史文化
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珍珠泉历代被誉为“江北第一游观之所”。珍珠泉周围,青山环抱,怪石嶙峋,环境幽雅。珍珠泉源头,泉水如成串珍珠从石缝中涌出,故名“珍珠泉”;每当游人蜂集或鼓掌脆鸣时,泉中“珍珠”愈冒愈疾,似
喜迎嘉宾光临,故名“喜客泉”;远眺珠泉,如晴天细雨,故又有“晴雨泉”之美誉。 距度假区东北1.5公里的营盘山上,为原始社会晚期古墓葬群。它的发现不仅使考古工作者在探索南京地区的原始文明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且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和黄河一样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南北朝时,梁武帝笃信佛教,曾为高僧法定在珍珠泉东侧定山狮子峰下敕建“定山寺”。当时,定山寺香火极盛,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珍珠泉也随之引人注目。
珍珠泉在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虽有许多文人学士游览品题,但无明显建设。明成化年间的翰林院检讨、著名学者庄昶,因官场失意,隐居定山近三十年,在珍珠泉附近,修建了数十处景点。由于珍珠泉的风景和庄昶的名气,许多名流学士慕名而来,他们悠游林下,饮酒赋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临池顿觉旅魂销”、“一水光摇万斛珠”等,都是珍珠泉的真实写照。
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南京地区大旱,“田野尽赤,萧条枯槁”,唯有浦口城西门外珍珠泉沿途二十多里,青翠碧绿,“麦秀芄芄 ”,人民安居乐业,好象不知旱情。这说明,珍珠泉不仅是名胜佳地,而且是农田水利的不涸之源。当时,人们限于对科学的认识,以为是龙王爷在保佑,于是在珍珠泉一带,依山傍水开始兴建以龙王阁为主体的一系列园林建筑,以此对“龙王”感恩戴德。这些景观,极大地丰富了珍珠泉景区的风貌。 从明朝正统到万历的一百八十多年里,珍珠泉经过大小不同规模的建设,以“江北第一游观之所”的美誉,驰名大江南北,许多关于珍珠泉的诗词、游记、著作应运而生。“为亭、为轩、为台,数以十计,罗列如绣”,“游览之侣相寻无虚日”,“四方走而观者如新觌于瀛洲三岛之境”,“远近游人络绎如蚁,绮罗弦管,辉映山谷,而珠泉遂甲于江北矣!”等等,讴歌了浦口历代名胜和壮丽河山。
[编辑本段]3、河南安阳市珍珠泉
珍珠泉齐门柏珍珠泉位于安阳市区正西水冶镇,主要由马蹄泉、拔剑泉、卧龙泉等8泉组成,水面1300平方米,平均水深2米,出水量每秒2.2立方米,珍珠泉景区已辟为珠泉公园,园内林木蔽日、古柏参天。清澈的池水掩映于绿阴之中,泉水喷涌,汩汩有声;水泡簇簇,状如串珠。泉边耸立10余株古柏,其中有两株根部相邻,树身在离地1米多处合为一株。奇柏神泉,被誉为安阳八大景之冠——柏门珠沼。群泉之中有一小岛,岛上有一亭。此外尚有沿泉长廊、观泉亭、游乐亭等。数泉之间,有精工石桥相连接,人称“十字流水桥磊桥”,桥栏柱头,雕有卧狮蹲猴,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珍珠泉以其规模、景观和历史在全国多处珍珠泉中应数首位。它位于距安阳城西20公里的水冶镇西,由8个泉眼组成珍珠泉群。珍珠泉群涌水量平均每昼夜为16.337万吨。涌的泉水汇聚成湖,最终向东流入安阳河。水面1.3珍珠泉美景万多平方米,平均水深2米。
珍珠泉群的来历,说法较多。相传宋仁宗时,朝廷名将韩琦西征西夏途经此地返朝,时值盛暑,兵士干渴难忍。韩琦急中将剑插于蚁穴祈水,拔剑后泉水喷涌而出,遂名此泉为拔剑泉,又名宝剑泉。又传韩琦的战马咆哮嘶鸣,一蹄踏陷,清泉涌出,泉形状如马蹄,即名马蹄泉,另有一泉形若卧龙,周围多地龙(蚯蚓),又称卧龙泉。这些泉被统称为珍珠泉。泉水汇成的湖,其四周建有石栏,可凭栏观鱼。湖中伸进一个小半岛,岛上有小亭,亭旁有千年古柏,其中一树有两根树干距地面约五尺,在相距四尺处环合,犹如一座门洞,游人可低头通过,传说过此门者能延年益寿。此柏树洞门与珍珠泉群合称柏门珠沼,居安阳八景之首。珍珠泉美景
清光绪八年(1882)对珍珠泉进行了修整,拓宽了泉池水面,用青石筑砌了泉岸。民国17年,爱国将领冯玉祥,拨款5000现洋,修建了泉池石栏,构建了马蹄泉池,并在泉区修建了石拱小桥和冯公亭等建筑,将珍珠泉风景区改名为\"平民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于1954年、1958年、1960年先后开挖出五四泉、五八泉、六0泉,从而形成了群泉
争涌的珍珠泉群,还颁布了保护珍珠泉水资源的《通知》。1971年,安阳县人民政府把珍珠泉风景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营造珍珠泉大型园林。在幽雅秀美的珍珠泉景区,喝上一杯用珍珠泉水烹煮的清茗,异香满口。近代诗人王文坤秋游安阳珍珠泉后,留下了一首情景交融的诗篇:万壑林红秋雁低,一泓澄澈邺城西。泉光平吐霜丸冷,泡影同声玉粒齐。
[编辑本段]4、福建南漳县珍珠泉 珍珠泉 位于湖北南漳县城西郊1。5公里处,与玉溪山石壁长廊隔河相望,泉水清澈见底,水中气泡上泛,或似一线贯珠,或似沸水喷玉,终年不绝,故名珍珠泉。珍珠泉三面环山,一水潆洄,林木茂密,泉喷珍珠,景色优美。清代文人孙际澄《咏珍珠泉》写道水源如沸涌粼粼,蟹眼鱼鳞拟未真。玉线千条断复贯,明珠万点细还匀。洛神头上悬璎珞,龙女宫中喷宝珍。七十二泉夸第一,临沮历下两难泯。
[编辑本段]5、安徽省寿县珍珠泉
八公山森林公园是省级森林公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名泉古迹点缀其中,可供浏览观光、休闲度假、赏光、观泉及寻古探幽的城郊型森林公园。 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北部,在古城北门外两公里处的风凰山脚下,有一名扬四海的古泉“珍珠泉”。因“泉出其干若珠,故名。”且“若人至其旁,大叫即大涌,小叫即小涌区历史咄之,涌弥甚”故又称咄泉。古泉四周“以石为池”并绕以石栏,泉水昼夜不息从一石刻龙头喷涌而出。珍珠泉为寿阳八泉(珍珠涌泉、西湖晚照、东津晓月、紫金迭翠、硖石晴岚、寿阳烟雨、茅仙古洞、八公仙境)之一。
[编辑本段]6、山东安丘市珍珠泉
山东省安丘市雹泉有一闻名遐迩的古泉——雹泉(珍珠泉)。
雹泉,又名珍珠泉,位于雹泉村西英雄山东麓,泉水清澈见底,水草四季长青,并有银白色气泡串串簌簌,从泉底上浮水面,酷似冰雹。在阳光照耀下,五光十色,恍若珍珠。清光绪《安丘县乡土志》载:“泉水自石涵中迸出,颗颗如联珠,又如雨雹,故名'雹泉'。”明万历年间以“灵泉细吐珍珠颗”名列安丘八大景。安丘知事毅安甫观泉有感,改雹泉为“廉泉”,并题诗曰:“沁人心骨响淙铮,冷逼微茫澈底清,谓语渠丘诸父老,莫将雹名混泉名。”清顺治年间,通政使刘希孟诗曰:“方池一镜开,湛湛清虚境。碧水漾明珠,雪花流素影。睹兹真景鲜,顿觉尘思冷。世上有贪泉,于人贵自省。”更有北宋诗人苏东坡在密州任职时,多次来此地,留下“神泉”墨宝。1996年,时任安丘市委书记的李守民来此,题“珍珠泉”三字刻石留念。
雹泉水温一年四季保持在摄氏17度左右,冬春季节水汽蒸腾,若烟若雾。经国家级地矿、水文专家认定:此泉水来源于沂蒙山系,经地下千米石灰岩、花岗岩等层层阻隔,沿途几百里渗透至此。此泉不受地表水影响,无污染,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经省级部门鉴定,完全达到矿泉水标准。当地老百姓祖祖辈辈饮用此水,从古到今,出了许许多多百岁老人。此地很多80多岁的老人还是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步履稳健,人们称此泉为“不老泉”,“长生泉”,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自流水曾引至村东安丘二中伙房内,沿街各户喝泉水。今在村西英雄山上建了提水站,全村用上了自来水。大量泉水涌出后,洗菜、洗衣、灌湖、成河,沿途浇灌的庄稼、水果、蔬菜品质优良,很受市场欢迎。尤其是当地的“红冠”蜜桃,果质细腻、甘甜,品质极佳,远销东南亚、韩国、俄罗斯等国。
[编辑本段]7、北京延庆县珍珠泉
清凉山谷—珍珠泉位于延庆县东部山区,这里有蓝天、净土、青山、碧水,有一片未经任何工业污染的、绝对生态的纯自然山水,这里是一片世外桃源,是您久居都市,厌倦了钢筋混凝土的冰冷和浮澡后,放飞自我、拥抱自然、融入山野、积蓄能量的理想去处!这里重峦截云,嶙罾断雾,水依山势,朝禽暮兽„„美丽清澈的菜食河自西向东横贯本乡,
沿河有350多亩碧波荡漾的水面,环境优美、秀丽清新。
[编辑本段]8、贵州平坝县珍珠泉
贵州省平坝县城西有一个怪异的珍珠泉、当人们来到泉边大声喧哗或鼓掌时,泉水就进出大量的气泡往上窜,形如串串珍珠,声音停止,气泡也就随之消失。据地质学家解释,这是由“声震”造成的现象,与复杂的地质结构有关,具体原因,至今仍未定论。
[编辑本段]9、湖北省南漳县珍珠泉
珍珠泉位于位于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县城西郊1.5公里处,与玉溪山石壁长廊隔河相望,泉水清澈见底,水中气泡上泛,或似一线贯珠,或似沸水喷玉,终年不绝,故名珍珠泉。原围泉筑池,呈正方形,面积约100平方米。池水中央有草亭,横额上书“珍珠泉”三字。经3米长的青石板桥入亭,亭周有石栏杆,中有直径1米的黄色板石圆桌,桌面光滑,扣击有声,桌旁有石墩4个,草亭柱上联语:“玩在水中央来看这小巧亭子,要知天下事去问那水镜先生”。泉水由池西南角流出,灌田六七公顷。
珍珠泉池东百米处原有—院落,宅旁石拱小桥称“水镜望月桥”。传说三国时,刘备与司马徽曾同游珍珠泉,在庄院里纵谈天下事。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知县王培厚以白马洞之水镜祠空间狭隘,“不足以安神灵”为由,在池北山腰新建水镜祠,供水镜先生塑像。光绪三十二年,知县漆滨重修。清末水镜祠复迁回白马洞。
珍珠泉三面环山,一水潆洄,林木茂密,泉喷珍珠,景色优美。清代文人孙际澄《咏珍珠泉》写道:“水源如沸涌粼粼,蟹眼鱼鳞拟未真。玉线千条断复贯,明珠万点细还匀。洛神头上悬璎珞,龙女宫中喷宝珍。七十二泉夸第一,临沮历下两难泯。” 60年代初因修建三道河水库,泉池、草亭和水镜祠旧址皆废。今珍珠泉大桥旁原珍珠泉处,岩石缝间有—水坑,仍见水中泉喷似珠。
、
定山风景开发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公元 503年,崇尚佛教的梁武帝为高僧法定敕建定山寺于狮子峰下,开始了定山风景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定山寺规模宏大,香火极盛,与江南栖霞寺齐名。今寺院建筑虽毁,但从房基、塔林、建筑遗址尚可见其古韵。
与定山风景有关的历史名人有:
印度高僧达摩。达摩系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第二十八代禅师,南北朝来中国广州传教,后被梁武帝邀至建康(今南京)询问佛学。因教乘不合,达摩于梁普通七年(公元 526年)折荻渡江至今大厂区长芦寺,继之到定山寺驻锡三年,后去嵩山创建少林寺,为中国佛教禅宗佛祖,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珍珠泉现存明代达摩像石碑。
明成化年进士庄昶。庄昶官授翰林院检讨,为当时文坛魁首之一。因反对朝廷铺张浪费而上书朝廷被罢官,成为当时轰动京城的“翰林四谏”之一。隐居定山二十多年,在狮子峰下建定山草堂, 1499年殁殓定山,葬定山寺后,今尚存墓冢、诗碑。庄昶死后被追谥文节,是一位值得后人敬仰的历史人物,其弟子、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更是名扬四海。
珍珠泉风景
珍珠泉园林风景曾名噪一时。自明万历十年( 1590)始,历经180年的建设,形成了以龙王阁为主体的一系列园林建筑景观,游人如织,曾享有“江北第一游观之所”的美誉。
距度假区东北 1.5公里的营盘山上,为原始社会晚期古墓葬群。它的发现不仅使考古工作者在探索南京地区的原始文明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且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和黄河一样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由于泉水没有经过自来水处理程序!含有的钠离子,钾离子等相对较少。
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流,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可溶性灰岩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岩溶地貌发育,形成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等,共同组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脉状地下网道。 在灰岩出露和裂隙岩溶发育的地方,吸收大量的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形成了丰富的裂隙岩溶水。这些裂隙岩溶水,受太古界变质岩的隔阻,沿岩层倾斜的方向,向北作水平运动,形成地下潜流,遇到侵入岩岩体的阻挡和断层堵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