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 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三足鼎立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栽体。根据禹铸九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孟鼎、大克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刺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和权威,亦是和平、发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
上世纪1995年10月2l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该“世纪宝鼎”是具有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鼎身高2.1米,象征2l世纪。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
2006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免征在我国已征收了2600年的农业税。同年9月29日,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别田赋鼎”问世了。这是一位普通农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来铭记这一千古盛事。
(节选自2008年10月27日《文汇报》)
1.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是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 )
A.鼎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B.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叫陶鼎,大约在4000多年前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C.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
D.鼎作为传国重器,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2.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种重要礼器”的一项是 ( )
A.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毫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B.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C.我国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50华诞。
D.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
A.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表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造。
C.李泽厚认为,鼎以其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成为我国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
D.“世纪宝鼎”是体现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其夔龙纹饰、三足鼎立造型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洪迈字景卢,皓季子也。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始中第,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皓忤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秦桧投闲,桧憾未已,御史汪勃论迈知其父不靖之谋,遂出添差教授福州。
乾道六年,除知赣州,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郡兵素骄,小不如欲则跋扈。郡岁遣千人戍九江,是岁,或怵以至则留不复返,众遂反戈。民讹言相警,百姓汹惧。迈不为动,但遣一校婉说之,俾归营,众皆听。垂橐而入,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辛卯岁饥,赣适中熟,迈移粟济邻郡。僚属有谏止者,迈笑曰:“秦、越瘠肥,臣子义耶?”寻知建宁府。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久拒捕,迈正其罪,黥流岭外。
十一年,知婺州,婺军素无律,春给衣,欲以缗易帛,吏不可,则群呼啸聚于郡将之治,郡将惴恐,姑息如其欲。迈至,众狃前事,至以飞语榜谯门。迈以计逮捕四十有八人,置之理,党众相嗾,哄拥迈轿,迈曰:“彼罪人也,汝等何预?”众逡巡散去。迈戮首恶二人,枭之市,余黥挞有差,莫敢哗者。事闻,上语辅臣曰:“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特迁敷文阁待制。
绍熙改元,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过阙奏事,言新政宜以十渐为戒。上曰:“浙东民困于和市,卿往,为朕正之。”迈再拜曰:“誓尽力。”迈至郡,核实诡户四万八千三百有奇,所减绢以匹计者,略如其数。明年,再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寻以端明殿学士致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仕。
(节选自《宋史·洪迈列传》,有删改)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桧憾未
已 遗憾 B.械送浔
阳 带上刑具 C.枭之
市 斩首示众
D.寻以端明殿学士致仕 辞官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洪迈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 ) ①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 ②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 ③迈正其罪,黥流岭外 ④迈戮首恶二人,枭之市,余黥挞有差 ⑤过阙奏事,言新政宜以十渐为戒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⑥核实诡户四万八千三百有奇,所减绢以匹计者,略如其数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洪迈小时候,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即使是小说野史,佛道旁门,没有不涉猎的。
B.洪迈在赣州任职期间,有一年闹饥荒,洪迈不顾僚属的进谏阻止,拿出粮食去帮助邻郡。
C.任婺州知州时,因婺州军不守军纪、无理取闹、恶意诽谤,洪迈设计逮捕了四十多人,把他们绳之以法,深得皇帝赏识。
D.洪迈任绍兴知府时,在上奏事情时指出朝政的过失和缺点,提出自己对新政的看法,皇上委派他到浙东解决和市问题,他调查出诡计多端的四万八千三百多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迈不为动,但遣一校婉说之,俾归营,众皆听。(5分)
(2)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久拒捕,迈正其罪,黥流岭外。(5分)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 泉 子 (北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
尚心寒。
8.这首词的上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9.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6分)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⑴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
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⑵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⑶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
歇。 , 。 (白居易《琵琶行》)
⑷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 ,
_____ 。 (唐•李商隐《锦瑟》 三、(任选其一)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浮冰上的两者 哈夫·B · 卡 威
①饿到第三天的晚上,诺尼想到了尼玛克。在这座漂浮着的冰山上,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
②冰块裂开时,诺尼失掉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甚至失去了他的小刀。冰山上只留下他和他那忠实的雪橇犬——尼玛克。现在,他们两个卧在冰上,睁大眼睛注视着对方——双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③诺尼对尼玛克的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饿又冷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但是,村里的人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不就毫不迟疑地杀犬充饥吗?
④“尼玛克饿久了也要寻觅食物的。我们当中的一个很快就要被另一个吃掉。” 诺尼想。空手他可杀不死尼玛克,这畜牲身强体壮,现在又比他有劲,所以,他需要武器。 ⑤诺尼脱去手套,解下了伤腿的绷带。在几个星期以前,他摔伤了腿,用两块小铁片和绷带捆扎固定。他跪在冰上,把一块小铁片插入冰块的裂缝中,把另一块铁片紧贴在上面,慢慢地磨。尼玛克看着他。诺尼觉得犬的两眼似乎闪着异光。
⑥诺尼仍然磨着铁片,尽量不去想磨铁片干什么。铁片的边缘磨薄了,天亮时分,小刀磨好了。诺尼从冰块中拨出小刀,用拇指轻轻试着刀锋。太阳光照在小刀上,折射到他眼里,使他一时看不见东西。
⑦诺尼硬起心肠来。“来,尼玛克。”他轻声叫犬。尼玛克迟疑地看着他。 “过来。”诺尼叫道。尼玛克走上前来。诺尼从那畜牲盯着自己的眼神里看到了恐惧,从它的喘气声中和缩头缩脑的样子感觉到了饥饿和痛苦。他的心在流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泪,他痛恨自己,又竭力压制这种感情。
⑧尼玛克越走越近,它已经意识到了诺尼的意图。诺尼感到喉咙梗塞,他看到犬的眼里充满了痛苦。 ⑨好!这下是动手的时候了!
⑩一声痛苦的抽咽使诺尼跪立着的身体一阵震颤。他咀咒小刀,紧闭两眼,摇摇晃晃地把刀子扔得老远。然后,他张开空空的双手,蹒跚着扑向尼玛克,他倒下去了。 ⑾犬围着诺尼的身体打转,嗥叫着。这下诺尼感到极度的恐惧。他已经扔掉了小刀,解除了武装。他太虚弱了,再也不能爬过去取刀子。现在只有听任尼玛克的摆布了,而且尼玛克也非常饥饿。犬围着他转,然后从后面扑了上来。诺尼可以听到这畜牲喉咙里的吞咽声。
⑿诺尼闭上眼睛,祈祷犬的攻击快一些结束。他感觉到犬的爪子踩着他的大腿,犬呼吸时喷出的热气冲击着他的脖颈。他随时都要放声尖叫。
⒀然而,他感觉到犬滚烫的舌头直舐他的脸。 ⒁诺尼睁开眼睛。他张开手,抱住尼玛克的头。头靠着头,他轻轻地哭了……
⒂一小时后,一架直升飞机出现在北边天空。飞机上一个海岸巡逻队的小伙子俯视着下面,他看到了漂移着的冰山,发现冰山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
⒃这是太阳光折射在什么东西上面,而且一闪一闪的在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动。他让飞行员降低飞机,看到冰峰的阴影下,有一个黑而不动的像人一样的黑影。怎么,还有两个黑影?
⒄他把飞机降落在一块较平的冰面上,然后上了冰山,黑影是两个——一个小男孩和一条爱斯基摩雪橇犬。小男孩已经昏了过去,但还活着。那条犬无力地哀叫着,已经衰弱得一动也不能动了。
⒅吸引了飞机上巡逻队员注意力的闪光物质是一把粗糙的小刀,刀尖向下插在不远的冰上,在风中摇曳着。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这篇小说构思精巧,开头简洁,短短两行文字清楚地交代了故事的环境、人物,渲染了紧张的氛围,给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
B.“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冷又饿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诺尼对爱犬尼玛克的爱。
C.第3段所提到的村里人在食物短缺时的做法,是要表明诺尼想杀犬充饥也在情理之中。
D.当诺尼“感觉到犬的滚烫的舌头直舔他的脸”时,竟“轻轻地哭了”,因为他被爱犬的忠诚感动,也为自己曾动过杀犬的念头而内疚。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E.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表现人物面临生死考验时复杂矛盾的内心,揭示“爱超越生命”的崇高的人性美。
(2)在第11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频繁更换称谓“犬”“尼玛克”“畜性”?(6分)
(3)文章多次写到“小刀”,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6分)
(4)面临死亡威胁的诺尼,曾想杀死自己的爱犬充饥而最终没有下手,最后在奄奄一息中得救了,这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也是一个美好的结局。设想一下,如果诺尼放弃杀犬,最后没有获救,你认为诺尼的选择是否值得?联系本文的主题加以探究。(8分)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
如果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都是因为某件事物的独特意义与自己精神取向中的某一敏感区域“触电”,那么,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次“触电”来自欣赏青年聋哑舞蹈艺术家邰丽华的舞蹈《雀之灵》并结识她。
《雀之灵》这个舞是1986年由杨丽萍创作并首演的。但是,这位年仅25岁的聋哑姑娘是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赋予了《雀之灵》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和邰丽华第一次见面是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会客室。很难想象站在面前的这个清秀的女子就是舞台上那个充满灵动的舞者,她眉宇顾盼中流露出的那种婉约更是让人充满了爱怜。因为交流不便,我的问题必须要先告诉手语老师,而手语老师再将我的话转达给她,然后她以很美的手势将自己的意思告诉手语老师,然后才是我。她的表达简单、纯净,纯净地让我知道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采访的目的,所以,我们最终约定,将采访放到网络上用QQ进行。于是,一个特殊的没有阻隔的交流让我真正领略了一个醇美的世界。 音乐是舞蹈天生的催化剂,正是靠着音乐的刺激,舞蹈家们才能将自己所有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一曲《雀之灵》有多少节拍,她没有仔细计算过,但是我算过,700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个左右,对于完全处在无声世界里的邰丽华来说,要想让舞蹈和这700多个节拍完全合拍,惟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重复到最后的时候,她的心里已经有了一支永远随时为她响起的乐队。
长期的无声世界使邰丽华有一种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平静心态,她用躯体的舞蹈为自己的生命刻画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用心灵的音乐为自己的人生勾勒一曲曲完美的奏鸣。每次起舞,她就将自己带入快乐无比的心灵世界,在婀娜的旋转中找寻自己生命中的足印。
如果说其他艺术家的舞蹈注重给观众带来的是艺术的完美,那么邰丽华的舞蹈则在这种完美之外给观众带了梦想与爱。从1992年开始,邰丽华的舞蹈艺术之路开始趋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她用自己对舞蹈艺术独特的心灵体会为世界很多地方的观众带去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
1992年10月,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应邀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舞蹈界的超级明星和著名舞蹈家,邰丽华作为惟一的残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在观众为这个残疾人艺术家抱以热烈的喝彩和掌声后,本次艺术节的艺术总裁激动地对她说,“与同台的超级明星们相比,你毫不逊色”。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如今的邰丽华,已经把自己融入了《雀之灵》。每当大幕拉开,舞台灯光亮起,舒缓的音乐声徐徐飘渺,轻灵舞动的,仿佛就是一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孔雀,在寂静的山林、在如茵的草坪、在潺潺的溪畔,徜徉、曼舞……一颦一笑、一举一止,都那样出神入化,都那样恰到好处。人们欣赏到的,并不只是美丽动人的雀之形,而是充满神魄和魅力的“雀之灵”。实际上,能舞出神韵来的,不只是《雀之灵》,邰丽华表演的每一个舞蹈中,都是这样。这正是她的舞蹈成功之处,也是最为感人之处。同是少女角色,却能巧妙地通过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的细微不同。在《雨林》中,她演活了傣族姑娘的率真可爱、活泼奔放,任长发飘洒,欢跃山林,展示着勃动的青春;……在《千手观音》中,12位女孩、24只手,融成一尊金光闪闪的吉祥观音,所有的意境,似乎都凝结在邰丽华那颇带禅意的含蓄表情之中。她脸上虽无一丝媚笑,但在目光流盼、眉宇舒展、玉指轻拈之间,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与吉祥的祝福……
邰丽华的舞蹈如诗如画,含意隽永,不仅可以使观众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讴歌了生命的尊严、价值和伟大的人类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于弘扬华夏文化、人道主义和文明友爱,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无国界文明艺术节”上,被誉为“美与友谊的使者”。尽管她还很年轻,还是因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其杰出的才华与贡献,而被业内人士推选为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
如果说艺术的境界就像海洋,需要用一生不断去跋涉,搏击那种惊涛骇浪,那么人生的过程却如湖水,只要能容人浅浅地濯足,体味其中静谧的清冽。
我问她残疾人自己的舞蹈是什么样的舞蹈,她说:“现在的舞蹈都是正常人帮助编排的,那是正常人的舞蹈,我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要让盲人可以‘看',让聋哑人可以‘听',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
(删节自新华社网络中心张伟涛《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 (1)下列对人物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这篇人物通讯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写得十分感人。 B.第2节“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是说邰丽华跳舞时不需要音乐和节拍也能跳出 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C.通讯第4节用具体数字说明邰丽华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苦行僧 般的毅力意志艰难坚毅地将《雀之灵》舞蹈的音乐节拍一个个深深刻进心灵的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经过。
D.通讯的主旨是通过邰丽华这个典型人物向世界展现中国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E.作者认为,邰丽华用舞蹈书写了灿烂的人生,邰丽华用舞蹈将中国残疾人独特 的精神世界展现给了世界。
(2)通讯以“生命的雀之灵”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通讯中用了许多抒情性议论句,请举例说说去掉这些句子可以吗?为什么?(6分)
(4)通讯结尾写道,邰丽华“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要让盲人可以‘看',让聋哑人可以‘听',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有人说,处于无声世界的邰丽华要实现这个愿望无异于痴人说梦;有人说,有了名的邰丽华想出风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头,制造更大的名人效应;有人说,邰丽华不想躺在已有成绩和荣誉的象牙塔上,她那超越自己,追求人生新目标、新境界的精神值得赞赏;有人说,邰丽华为创造真正的残疾人舞蹈艺术形式,让所有的残疾人共享舞蹈艺术美的献身精神叫人敬佩。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说法进行探究。(8分)
第Ⅱ卷(表达题 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是 ( ) A.春节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风云变幻,一会儿晴空丽日,一会儿雨雪交加。恶劣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B.房价暴涨导致美国房地产“无根”繁荣,最终由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风暴。各国金融专家一傅众咻,纷纷出台应对策略。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C.当代青少年既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又要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品行的修养,若只有才学而无美德,也会成为不孝子孙。
D.奥运会赛场陆续落成,中外记者参观后,他们对国家体育场——“鸟巢”这鬼斧神工的建筑赞叹不已。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 )
A.面对现实的难题和求变的决心,奥巴马的“变革”能否在2009年真正破题还要经受历史老人的检验,全球都在拭目以待。
B.汉学的意义既在于海外学界的长期努力,也在于中国学人的积极回应。中国本土学术与海外汉学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
C.杨丽萍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D.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地震,看到灾区人民非常伤心,饱含深情说:“道路中断,就是走也要走到灾区第一线。”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15.互联网上的论坛是网民发表感言的地方。现在中国教育网的“文学天籁”论坛向大家征集话题“我最喜欢的课文”。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上几句感言。
要求:中肯恰当,80字以内。(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要针对课文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4分) 示例: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滑稽可笑;再读,觉得阿Q质朴、愚昧、自私;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 感言:
16.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对偶可以使标题呈现一种平衡与对称的形式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给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用上对偶手法。(4分)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取得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个重大的跨越。
这是一群航天才俊,为达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首飞成功,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他们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集思广益开拓进取,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这是一只高度团结的队伍,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11月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条件完成的。“嫦娥一号”,是完全的“中国制造”!
17.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续写。(6分)
有一次,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发现地上躺着一只当年生的已经死去的小麋鹿。经兽医诊断,其腹部有一道重创,为外伤致死。而这桩“杀婴案”,其凶手竟是鹿王。 原来,一些本该断奶的小鹿,过了哺乳期却迟迟不愿离开妈妈,还跟着母鹿要奶吃。一般情况下,鹿王只是大声吼叫,把小鹿吓跑。可是,个别小鹿恋母过甚,犟着不走,鹿王可就不客气了。这只不识相的小鹿就遭此厄运。有人对此很不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理解,觉得麋鹿这样的温顺动物不该如此残酷无情。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为自然科学的说明,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25字以内)
鹿王的这种行动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30字以内)
这个看似残酷的例子恰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昙花
无言中开放最朴素的美丽 不在意 是否有人
在醒着的时候,靠近你 尽管零落,梦中香如故
上述材料会引起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呢?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一个角度,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一、(9分)
1.D(“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应是鼎作为礼器的一面。)
2.A(此项内容只表明鼎是—种传国重器,而非礼器。) 3.B(A“大篆铭文”只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C据原文,李泽厚认为“我国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应是三足鼎。D“世纪宝鼎”的“三足鼎立造型”并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
义”。)
二、4A(憾:怨恨) 5 C、 6 D(“过阙奏事”是“到朝廷上奏事情”,而不是“指出朝政的过失和缺
点”“ 诡” 是“欺诈”,而不是“诡计多端”) 7(1)洪迈不为所动,只派遣一名校官好言劝说他们,使他们回到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营中,众人都听从了劝说。(“为动”、“婉
说”“俾”“听”各1分,句意1分)(2)有个因小事情杀人而持刀越狱的富人,长时间拒捕,洪迈治他的罪,施黥刑后流放岭外。(“睚眦”、“ 正”、“ 黥”、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8、上片写“观潮”,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词人绘声绘色,描述观潮人人山人海,争先恐后的场面,表现潮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的气势以及传达潮声声如雷鸣,震人心魄的声威。(3分)主要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那海潮的声音象万鼓齐擂,它的声势使人以为沧海(大海)的水整个儿都涌来了。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3分) 9、下片描写弄潮情景。“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弄潮儿”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他们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手举红旗,不被潮水溅湿。表现出弄潮儿搏击风浪的英勇无畏。(2分)“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借词人的感受——梦醒后尚心有余悸,进一步烘托出潮水的雄壮和“弄潮儿” 的精彩表现。(1分)下片主要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2
分) ㈢(6分)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⑴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
海 ⑵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⑶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⑷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每空1分,每空错、漏一字则该空不得分)
三、11、(1)B、E(B“比喻修辞”错,E语言描写只有一处,在本文不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2)通过称谓的变化,反映出“我”看对方的心态变化,营造了人狗对峙的紧张氛围。称“犬”就把它当作一种动物,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2分)称“尼玛克”就把它当朋友看待,人与狗关系亲密。(2分)称“畜牲”就把它当敌人,突出了狗兽性的一面,与下文尼玛克忍饿护主形成对比。(2分)(3)①“小刀”是文章的一条暗线。②故事情节就是紧紧围绕着小刀展开的。 “丢刀”----“磨刀”----“试刀”-----“扔刀”-----“刀光救人” 反映了诺尼的情感历程。③小刀的不断出现,不但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而且与诺尼的心理活动这条明线相互交织,使故事情节生动而又紧凑。④“小刀”本是凶器,最后竟成了求生的信号。伟大而高贵的人性使它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有助于表现文章的主题。(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一点2分。)(4)参:值得。①因为生命是宝贵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生命都有生存的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权利。②人之所以成为万物灵长,是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人不仅追求丰足的物质生活,更追求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精神世界。③诺尼战胜了求生的本能和对死亡的恐惧,选择放弃杀犬,这种无私的爱超越了生命,这正是人性的高贵与伟大之处。他的选择让人敬佩,感动。(意思对即可。) 四、12(1)BD(B项“不需要音乐和节拍也能跳出”错,原文是说邰丽华耳聋,整天“处在无声的世界里”听不见音乐,感受不到音乐的节拍。D项“通过邰丽华这个典型人物向世界展现中国残疾人的精神风貌”错,通讯是通过邰丽华以超人的毅力练跳《雀之灵》等舞蹈的典型事例赞扬她献身舞蹈艺术,为祖国争得荣誉的品格和精神)(5分) (2)①点明邰丽华在无声的世界里,用独特的生命体验跳出的成名舞蹈《雀之灵》在她艺术人生中的位置和意义。②贯穿全文的红线③揭示主旨(6分) (3)如第4节,第5节,第9节,第10节等。不可以。或说明她在无声的世界里跳舞的艰难,或点明她的舞蹈的独特艺术价值,或说明她的艺术追求,或点明她的人生境界,或点明通讯主旨。去掉就成了干巴巴的叙事,作者笔下人物邰丽华的精神品质及其创造的舞蹈艺术价值就体现不出来(举例、言之成理即可)(6分) (4)能将一个观点阐述清楚,言之成理即可。(8分) 五、(20分)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13.D(A望文生义,风云变幻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B项中一傅众咻: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题中各国金融专家反应敏捷、迅速应对出台策略。故用此词不妥。C“不孝”,对父母不敬。应为“不肖”。D项中“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艺术技巧高超、精巧,不似人力所为;用在此处符合句意。)
14.A(B项语序不当,“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位置颠倒。C项中“娴熟”与“舞姿”搭配不当;“成为……”的主语应是“金孔雀形象”,全句结构混乱。D项中表意不明。“伤心”是“”,还是“灾区人民”,没有交代清楚。)
15.答案示例一:初读《祝福》,觉得祥林嫂愚昧可怜;再读,觉得祥林嫂周围的人精神麻木,缺乏同情心;多次阅读,发现《祝福》就像一幅生活速写,从中可以看到旧社会的人情冷暖。
答案示例二:初读《范进中举》,让人忍俊不禁;再读,既为范进喜也为范进悲,喜他终于中举,悲他为了地位发疯;多次阅读,发现范进其实就是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的一个缩影。(评分建议:三个不同阅读阶段的阅读感悟,3分;阅读感悟紧扣文章内容、语言精炼生动1分)
16.解法1 :“嫦娥奔月”实现民族梦想,自主创新攀登科技高峰;解法2 :“嫦娥奔月”成功,“中国制造” 不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负众望。评分标准:内容4分,关键词:“嫦娥奔月”、 实现民族梦想(成功)、自主创新(“中国制造”)、攀登科技高峰(不负众望)各1分,正确使用对偶修辞2分。 (首先,要读懂原文,了解新闻主要内容,抓住新闻的导语(第一部分);其次,提取新闻的关键词:“嫦娥奔月”和自主创新(中国制造);第三,结合新闻的结果、作用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组织答案。)
17.(1)鹿王的这种行动是为了维护种群中个体生命生存的能力(脱离动物发议论,不针对鹿王行动的目的发议论,均不给分)(2分)(2)这个看似残酷的例子恰恰说明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由此及彼,1分)生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分)(意思对即可,4分) 六、(60分)
18.参考立意:(1)人生的意义在于证明自己。 (2)不求人生轰轰烈烈,只求平凡中创造价值。
(3)朴素、平凡也是美。
(4)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
学习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