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慢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是最大程度的提高生活质量,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促进康复,预防复发,恢复社会生活。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护理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encreatitis,CP)是指胰腺局部的、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进行性炎症,逐渐加重的胰腺组织破坏可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进行性衰退,这种解剖上和功能上的损害是不可逆的。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可能与胆石症发病率的增加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本病男女之比为(2.3~3.9) :1,高峰年龄分别为50~54和65~69岁。 【临床表现】
慢性胰腺炎按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突发型、反复发作型和渐进型。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发作的腹痛,可有无症状期与症状轻重不等的发作期交替出现,发作频率长短不一,也可无明显腹痛等症状而仅表现出胰腺功能不全。
慢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是最大程度的提高生活质量,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促进康复预防复发,恢复社会生活。 【非手术治疗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饮食习惯、有无酗酒、营养情况、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2)既往史 有无胆管疾病史,有无疼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脂肪泻及类似发作史。(3)家族史 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史。
2.生理状态 (1)局部 疼痛部位、性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放射痛,有无腹膜刺激征,有无包块、腹腔积液等。(2)全身 有无厌食、恶心、呕吐、饱胀、腹泻、发热、黄疸等症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情况。(3)辅助检查 胰腺相关检查及血、尿生化检查结果。
3.心理状态 (1)认知程度 病人对疾病的进展、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程度。(2)心理承受能力 病人对本次发病的心理反应,对治疗、预后所产生的焦虑、恐惧反应及程度。(3)社会支持系统 家庭、社会对病人的支持程度,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诊断]
1.疼痛 与胰管内和胰周围组织压力增高、胰旁神经受刺激、胰腺缺血等有关。主要表现为急性发作的上腹正中或左、右上腹剧烈疼痛,初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腹痛。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作性餐后腹痛、脂肪泻、厌食等有关。主要表现为消瘦、体重减轻、肌肉萎缩、水肿等。 3.知识缺乏 缺乏相关疾病防治及康复的知识。
4.焦虑 与剧烈疼痛,病程长、预后差,担心手术效果有关。主要表现为表情紧张、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易激动、失眠,反复询问有关疾病和手术情况。 [护理目标]
1.病人能配合完成控制疼痛的方法,自述疼痛缓解或可以耐受。 2.病人营养得到改善,症状缓解。 3.病人掌握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4.病人情绪稳定,自述焦虑减轻或消失,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措施]
1.体位 协助病人卧床休息,选择舒适的卧位。有腹膜炎者宜取半卧位,利于引流和使炎症局限。
2.饮食 脂肪对胰腺分泌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可使腹痛加剧。因此,一般以适量的优质蛋白、丰富的维生素、低脂无刺激性半流质或软饭为宜,如米粥、藕粉、脱脂奶粉、新鲜蔬菜及水果等。每日脂肪供给量应控制在20~30g,避免粗糙、干硬、胀气及刺激性食物或调味品。少食多餐、禁止饮酒。对伴糖尿病病人,应按糖尿病饮食进餐。
3.疼痛护理 绝对禁酒、避免进食大量肉类饮食、服用大剂量胰酶制剂等均可使胰液与胰酶的分泌减少,缓解疼痛。护理中应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无腹膜刺激征。协助取舒适卧位以减轻疼痛。适当应用非麻醉性镇痛剂,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扑热息痛等非菌体抗炎药。对腹痛严重,确实影响生活质量者,可酌情使用麻醉性镇痛剂,但应避免长期使用,以免导致病人对药物产生依赖性。给药20~30分钟后须评估并记录镇痛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4.维持营养需要量 蛋白-热量营养不良在慢性胰腺炎病人是非常普遍的。进餐前30分钟为病人镇痛,以防止餐后腹痛加剧;使病人惧怕进食。进餐时胰酶制剂同食物一起服用,可以保证酶和食物适当混合,取得满意效果。同时,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静脉补液,保证热全供给,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的慢性胰腺炎病人和中至重度营养不良者,在准备手术阶段应考虑提供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上需加强肠内、外营养液的输注护理,防止并发症。
5.心理护理 因病程迁延,反复疼痛、腹泻等症状,病人常有消极悲观的情绪反应,对手术及预后的担心常引起焦虑和恐惧。护理上应关心病人,采用同情、安慰、鼓励法与病人沟通,稳定病人情绪,讲解疾病知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