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改善X市境内铁路沿线综合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新一轮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按照《X省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确定的“路地结合、上下联动、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村民主体、标本兼治”基本原则,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行动,以县(区)为具体实施单位,重点开展房屋整治、绿化美化、卫生治理、安全保障等四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对我市铁路沿线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我市铁路沿线环境绿色生态景观水平,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第一战,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
全面清理房前屋后屋顶及田间地头乱搭盖、垃圾、广告,整治房屋立面及杆线,做好沿线两侧绿化、房前屋后植树、村庄片林建设、一重山林相改造、青山挂白绿化修复及田园整理,多种植阔叶树、乡土树、花化树、彩叶树,打造有地域特色的铁路沿线景观绿化带。
实现铁路用地红线内无违章建筑和破弃建筑物。
铁路用地红线两侧至100米范围内“八无四有”,即无杂乱搭盖、无破弃建筑、无乱堆物料、无垃圾渣土、无黄土裸露、无破旧广告、无水体漂浮物、无不协调房屋,有绿色廊道、有山青水净、有田园风光、有风貌建筑。
铁路用地红线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沿线建筑物和村庄、农田林网、道路网、河湖水系网充分治理,打造安全有序、整洁美观、房屋和山水林田湖草协调、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通道。
二、整治时间及内容
X年9月至X年12月。其中:
(一)X年9月开始,通过2个“百日综合整治”,集中整治X铁路、向莆铁路X段站点两侧等重点路段,年底前完成沿线红线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杂乱搭盖和广告设施拆除、杆线整治、卫生清理、绿化(除种植外)、铁路用地红线内违章建筑和破弃建筑物拆除,红线两侧可视范围500米内房屋立面整治等工作,并进行中期验收。
(二)X年持续推进X铁路、向莆铁路X段沿线整治,6月底前全面完成铁路沿线绿化种植和红线两侧500—1000米范围内房屋立面整治,巩固提升其他各项整治成果,并进行整体验收。
(三)X年7月起推进X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沿线整治,并于当年底前进行中期验收、次年6月底前进行整体验收。
三、整治重点
(一)房屋整治
1.拆除乱建乱搭:依法拆除铁路用地红线内的建筑、沿线红线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杂乱搭盖、简破厂棚、废弃建筑;依法拆除可视范围内不符合当地畜禽、渔业养殖规划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计划乱搭乱建的鸡鸭棚、猪圈、渔排等;依法拆除可视范围内各类违规设置的广告设施;依法清理可视范围内凌乱缆线、杆塔、一店多招、破损店招和遮阳(雨)蓬、乱搭晾(晒)衣架等,规范设置,做到简洁有序;依法清理整治沿线红线两侧200米内废品收购站、加工维修、采石场等站点。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城管执法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工商局、铁路办、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工务段、永安工务段、国网X供电公司、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中国铁塔X分公司。
2.规整建筑立面:对沿线红线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不协调的建筑立面进行提升改造,规范设置空调外机、水箱、排烟管道,加固改造零乱的敞开式阳台、破旧门窗。省级编制建筑立面提升改造技术指引,县(区)可以参照省级技术指引深化编制技术方案。建筑立面改造融入当地传统民居特色元素,实施“平改坡”、外墙装饰装修完整,经济困难地区推广“檐口砌筑女儿墙、外墙刷缝嵌缝、勾勒窗框门套”等“简易线性工程”,确保房屋安全和构件完整,改善居住功能,提升沿线建筑风貌。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住建局
3.规范新建房屋:结合房屋整治,规范新建审批,建立网上审批平台,严格监督履职,确保沿线符合条件的建房申请及时得到审批,加强建房管控,遏制新增违建和裸房;推广具有地域特色的住宅通用图集,打造协调建筑风貌。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城管执法局、住建局、铁路办、环保局、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工务段、永安工务段。
(二)绿化美化
按照宜林则林、宜绿则绿、宜花则花原则,通过新建绿地、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等途径,扩大绿地面积,提升绿化品位。铁路用地红线内有条件的统一种植护坡植被、修建隔离护栏和绿篱;红线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的农田林网、荒山荒坡、道路网、裸露地、闲置地及拆除违法建筑后的地段,由当地县(区)政府负责规划落实需要改造提升的绿化用地,组织实施绿化美化。同时,各地应组织铁路沿线村庄,实施沿线两侧绿化、“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植树造林、田间配种树木,多种阔叶树、乡土树、花化树、彩叶树,打造有地域特色的铁路沿线景观绿化带。
加强铁路沿线已毁山体和青山挂白的修复治理,尽快恢复山体自然景观。对已平整但未施工的建筑工地,要撒种四季观光花草籽,进行简易花化绿化。规模较大、难以整治的裸房及工厂厂房,通过栽种高大开花乔木进行有效遮挡,但需满足铁路林木种植的规范和要求,不得影响机车司机瞭望、信号输送和行车安全。在不适合栽植树木进行绿化的路段,可酌情采取有效方式对观瞻效果差的区域进行遮挡。在沿线纳入规划的水土流失区,优先安排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通过采取补植阔叶林等措施,不断提升沿线景观和林地生态效应。
积极引导沿线适宜地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点。引导沿线现有休闲农业点提高绿化水平,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美化沿线景观作用。进一步挖掘、梳理与提升沿线原生态的梯田、湿地、
村落等地景观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山水、农田、村庄等原生风景亮点。结合沿线山体绿化造林工作,确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开花与色叶基调树种搭配,形成各具特色、季相丰富的森林景观。发动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志愿者及社会热心企业人士通过认捐树种、共建片林等方式参与整治,鼓励沿线村民利用国有或集体所有的荒地、荒山等发展经济林、用材林、苗圃。
与铁路并行的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可绿化率达到100%;对并行沿线高速公路、国道和重要省道绿化进行提升,引导建设一批生态路和绿化景观路。恢复提升并行公路路段沿线用地范围上下边坡、互通及公铁相邻侧内三角地带、夹角地、空白地绿化。位于沿线的在建项目实行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实施、同步建成,因施工造成的山体植被破坏应同时恢复。新建收费站、服务区、互通等设施同步实施绿化工程。结合“美丽交通生态公路”建设,对与铁路并行的国省道、火车站连通路段用地范围开展绿化改造,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林业局、农业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铁路办、市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工务段、永安工务段。
(三)卫生治理
重点清理沿线红线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屋顶垃圾、水面漂浮物、院内杂物及卫生死角;铁路部门要强化车站站区、主要进出口、生产办公院落、铁路两侧员工生活区,以及铁路栅栏(或隔离网)内的卫生整治和日常保洁,清除卫生死角,清理废弃路料及建筑垃圾,规范路料堆放,保持干净整洁。以沿线村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加快消除村庄及沿线黑臭水体;加强沿线可视范围内规模畜禽、渔业养殖场场区卫生综合治理,对符合养殖和污染防治规划的规模畜禽、渔业养殖场,要落实养殖场主体责任,强化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打造环境优美、清洁卫生的标准化养殖场。督促沿线建筑工地落实文明施工要求,采取防治扬尘污染措施,做到“施工文明化、运输密闭化、进出水槽化、物料覆盖化、场地无尘化”。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城管执法局、农业局、住建局、环保局、水利局、海洋渔业局、铁路办、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工务段、永安工务段。
(四)安全保障
把铁路运行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行。路地双方共同开展铁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影响铁路安全的隐患。坚决取缔沿线不符合规定的危险化学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场所,整治非法采砂取土、抽取地下水、开矿、爆破、排污排水、放养牲畜、
开荒、耕种农作物、开挖鱼塘、渔业养殖、私自拓宽铁路道口或私设非法通道、截断和堵塞铁路排水系统等违法施工行为。
完成铁路沿线废旧电杆、线路清理,加大“三线”(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线路)搭挂治理力度,拆除或迁移违规搭挂在铁路房屋、桥梁、杆塔等建筑物上的设施;整治违法交越、搭挂,引导合理共杆;拆除或迁移上跨铁路的通信线路,确保铁路沿线架空及沿建筑物敷设的电力线路美观整洁、走向规范、安全可靠;拆除或迁移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违章杆塔构建物(违章通信、电力线路、杆路、铁塔及基站等设施),整治加固安全保护区外的杆塔构建物;拆除或迁移铁路光(电)缆两侧各1米范围内非法建造、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
整治未在铁路安全保护区内的道路、公铁并行地段等区域设置防止车辆及其他物体进入、坠入铁路线路的安全防护设施行为;严厉打击机动车辆或船舶超载、超限、超速通行上跨铁路公路桥梁、下穿铁路道路桥涵,干扰和封堵铁路货场,非法侵占铁路(货场)土地行为,打击非法封路、堵路等阻扰铁路维修人员正常通行的行为;治理在铁路桥(涵)下方及其附近的道路停放车辆、堆砂堆土、堆放可燃物等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环境问题。结合日常养护和专项养护,整治修复沿线破损公路路面、路缘石,修缮补充公路防护设施、排水系统。
在靠近铁路及并行高速公路的居住小区、村庄的路段,安装隔音设施,减少噪音对附近居住小区及村庄的污染和危害。对沿线市政道路阴暗路段、路灯损坏路段全部进行维修亮化,对沿线大型建筑物或标志性建筑物、重点部门建筑和车站要道进行夜间景观照明亮化。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工务段、永安工务段、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农业局、铁办、市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国网X供电公司、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中国铁塔X分公司。
四、进度安排
(一)工作启动(X年7-9月)
市住建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摸底,制定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成立攻坚会战指挥部;市攻坚会战指挥部会同铁路部门组织县(区)政府制定整治项目清单、编制整治技术方案;各县(区)政府制定整治实施方案,报送市政府审核通过后,由市攻坚会战指挥部收集统一报省住建厅备案。
(二)全面实施(X年9月-X年12月)
重点整治高速行驶区间段,涵江火车站、X火车站、仙游火车站进出车站缓慢行驶区间段;精细整治车站,结合X地方文化特色对车站周边进行精细化整治提升。仙游县、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要把车站两侧各2公里范围作为示范路段进行整治,城厢区要根据实际,自行确定一段2公里路段作为示范路段。示范路段应高标准进行治理,为整治工作提供样板;同时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还应分别选择至少1个田园风光、建筑风貌基础较好的路段打造地域特色景观带。沿线各县(区)政府会同铁路部门对责任范围内的铁路沿线环境进行“挂图作战”,将整治项目点在地形图上逐一标注,并建立台账,完成一项消除一项。各县(区)按照整治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每月25日前将当地整治进展情况报送市攻坚会战指挥部办公室。
(三)验收评估(X年-X年每年5月和11月)
完成整治任务的各县(区)政府、铁路各站段分别于每年5月初、11月初向市攻坚会战指挥部、中国铁路南昌局福州工务段、永安工务段提出中期验收、整体验收申请。市攻坚会战指挥部和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工务段、永安工务段对照全省沿线环境问题清单,在每年5月中旬、11月中旬前分别完成中期验收和整体验收,形成验收报告报省住建厅。在此基础上,每年5月下旬、11月下旬,市攻坚会战指挥部组织对县级验收的考核和综合评估。
(四)总结完善(X—X年每年6月底)
各县(区)结合整体验收,总结经验做法,巩固整治成效,建立健全长效的治理机制和管护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县级主责、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市政府成立攻坚会战指挥部,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总指挥,市住建局、城管执法局、林业局、农业局、发改委(铁办)、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工务段、永安工务段主要领导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财政局、农业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高指)、林业局、国土资源局、民政委、住建局、水利局、工商局、海洋渔业局、旅发委、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国网X供电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中国铁塔X分公司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市住建局(具体名单见附件)。指挥部每月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协调推动工作进度。各县(区)要相应建立指挥部,负责日常整治事务,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每季度要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二)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铁路栅栏(围墙)以外整治主体为地方政府;铁路栅栏(围墙)以内整治主体为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工务段、永安工务段。市攻坚会战指挥部负责对所辖县(区)整治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验收;县(区)负
主责,由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县(区)“双段长”责任制,沿线(城区内每1公里、城区外每5公里)设铁路运营单位和地方街道(乡镇)相关负责人各1名作为段长,公布“双段长”人员名单,明确“双段长”环境整治和后续管护中的巡查、会商、处置及上报信息等工作职责,建立人员随工作岗位动态调整制度;定期对“双段长”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市攻坚会战指挥部成员单位要结合落实本部门相应职责,负责定目标、定标准、督查考评,并实行包片负责制。其中,市林业局负责包片仙游县,市农业局负责负责包片荔城区,市住建局负责包片城厢区,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包片涵江区,市铁办负责包片秀屿区。
(三)严格督导考核。按照省级考评办法和考评标准,市指挥部组织定期开展验收考核和综合评估,对各县(区)整治进展情况进行暗访,督查考评,通报排名;对整治效果差、群众没有获得感的整治项目要及时纠正;对群众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做法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督查成果纳入相关文明村镇、文明县(区)、卫生县城、人居环境奖、园林城市(县城)、生态市(县)、森林城市、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评内容,并抄送市效能办作为绩效考评重要参考。县(区)、乡镇相应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做到督查通报机制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负责包片督导的市指挥部成员单位采取定期督导、不定期明察暗访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动态调整沿线环境问题清单,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督导小组与整治单位
同奖同罚,接受社会监督。各县(区)要建立相应机制,并定期公布整治负面案例。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各县(区)政府要加大对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的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政府补助、社会捐资、一事一议等方式,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从X年开始,市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在本单位有关资金安排中,要向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适当倾斜,市级财政对如期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验收评估、排名靠前的县(区)给予正向激励,所需奖励资金由市级资金统筹安排。属于铁路部门整治责任的由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保障整治经费。缆线、杆塔整治资金由各相关电力企业、运营商负责落实。
(五)创新体制机制。研究出台推动铁路沿线植树绿化、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激励政策。积极推广市场化管理养护,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管理养护,鼓励企业、名人和干部群众认管认养。县(区)政府要通过征用、租用、土地流转等措施落实绿化用地,完善管理养护制度,禁止使用未经检疫、易产生过敏源的绿化苗木花卉和木质包装材料,防止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及扩散蔓延,确保绿化带栽得上、保得住。
(六)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各地在整治工作过程中要进村入户,认真听取、充分吸收群众意见,引导群众深入了解、积极支持并参与整治,共同管护整治成果。将农民建房、房前屋后整治、公共环境卫
生、绿化美化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约束。将农村建房“一户多宅”“贪大求洋”“建半拉子房”、私搭乱建以及乱丢垃圾等现象纳入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增强沿线广大群众的自律意识。
附件: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