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摘 要 当前,绝大部分中学都建立起了信息技术课程,对培养中学学生初步熟悉、学习计算机,学习计算机简单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的应用、利用Internet筛选和获取有效性信息、准确的鉴别信息、创造新的加工和处理信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任务驱动法主要是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以实际工作中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活动实施中,既符合实际工作的要求和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的养成,又兼顾了学生对计算机相关软件的学习。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法教学是按照职业成长的规律,在全方位考虑如何有效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习目标上,关注的是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掌握与行业直接相关的工作过程知识,并形成经验,从而更加符合企业对一线工作者的能力要求。在学习组织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学习程序上,补充了学生自主计划和评价两个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有计划进行工作的机会,在一定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学会规划;通过让学生有自我评价的机会。能够对学习过程、工作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评判自己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学习行为的特征,从而学会反思。
二、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问题
1.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观念比较落后
现今很多领导和老师都知道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持的教育观念还是比较落后的,甚至有些教师之所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省心。部分教师还缺乏信息化教育与课程整合的观念和方法指导,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是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教学,致使多媒体教学完全成了电子课本,也就是完全的传统教学形式搬到多媒体教室进行讲授。教学方式是有了改变,但实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更谈不上突破和革新。教学由最初传统教学的“人灌”变成了“电灌”,而且可以想象“电灌”的教学效果将会是什么样的,唯一的结果也就是使学生厌烦了学习。
2.资源库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进一步规范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涉及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技术规范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目前在资源库的建设中,建设人员较多地将
眼光放在“收集更多资源”,而很少从教学需求出发,对资源库的各个子模块进行系统的设计。还有的资源库没有考虑到资源的分类是否有利于在教学和学习中使用,而是按照建设者的意思或建设的方便性去考虑,因此所建设的资源库只有欣赏性而没有实用性。
三、任务驱动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正如上所述,因为一些外界因素,部分学校以及当地教育部门和教师还没与对信息技术教学形成一种正确、科学合理、统一的认识,这就会极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降低甚至起不到教学效果的目的。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任务驱动法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起着引导、管理与帮助的作用。对学生来讲,任务驱动法教学就是自我学习、自我实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能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基本上完成一整套的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步骤,其中包括了任务的明确、信息的获取、计划的设计、决策的制定、计划的实施、控制检测以及反馈评定等。
学生为了自主完成工作,就要在工作过程中随时更正错误,并且不断改进完善目前的工作方案,这是一个把学过的理论变成真正实践的过程,是知识的一次升华。新的教学模式赋予了传统教育新的思想,它不再束缚着学生,而是让学生们从心理上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成果的考核也不再是单一的考试模式,它从各方面多元化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真正调动起他们的主动学习的意愿,由“要我学习”变成了“我要学习”。学生通常都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对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也有了促进和提高的作用。
以PowerPoint这一章为例,在基于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学信息技术已经学过,但水平不一。所以:①将这一章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点、相关技能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素材,以组为单位,完成一个自己感兴趣且主题健康的演示文稿以完成本章内容学习;②告之作品将从技术含量、版面布局、制作过程中的合作表现等方面综合量化,以组为单位、以班级讨论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自主完成知识探究(或自学、或讨论),实践着个体内心感性与理性自由碰撞的过程。
此外,要及时把握技术发展动态,专心研究教学法:学校也应积极营造、鼓励课程资源整合的良好氛围,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与其它教师的合作,实现共同的教学目的。
四、结论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中学信息技术的操作要求是: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提高自己规范操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飞军.由一堂高职院校观摩课引发的思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
[2]于晓平.现代信息技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3]王丽东,邵敏伟.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