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作业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作业设计

来源:筏尚旅游网
12 第二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秋游》、《再见了,北京!》、《英英学古诗》和《乡下孩子》。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文中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再见了,北京!》是根据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有关材料改写的。课文选取“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这两个镜头来表现“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唤醒留在我们心中的北京记忆。《英英学古诗》通过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让学生不知不觉进人古诗的意境,学会《静夜思》这首古诗。与此同时,学生又学会了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乡下孩子》则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语言洗练而有童趣,意境清新活泼。

这四篇课文都配有生动、形象的彩图,我们在学习中仔细地观察图画,并展开想像,借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单元38个生字。两条绿线条内的2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秋游》、《再见了,北京!》、《英英学古诗》、《乡下孩子》;其中能背诵《再见了,北京!》、《静夜思》、《乡下孩子》。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意思。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信息资料,以加深课文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热情,弘扬奥运精神;联系上下文,理解时局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了解乡下孩子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教学课时: 12课时

段村学区课堂研训教案

年 级 课 题 二年级 学 科 语文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王新丽 1 秋游 教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 有的 有的”造句 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 3、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标 重 难 点 生字词的书写,理解。 教学创设情境、指导看图、引导交流 方法 教 学 设 计 过程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三、指导看图 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教学补充 教 学 设 计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6、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3)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指名读课文。 2、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个人练读。 8、指名读。 9、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交( )兔( )家( )喊( ) 郊( )晚( )逐( )城( )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大家( ),多开心呀! 4、 将搭配合适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金黄的 天空 逮 歌曲 雪白的 稻子 亮 蚂蚱 红红的 棉花 打 嗓子 蓝蓝的 高粱 唱 滚儿 1 秋游 天空 蓝蓝 一望无边 郊外 白云 有时像„„ (美) 板书设计 同学们 农田 黄 红 白 游玩 有的„„有的„„有的 „„ (开心 ) 奔跑 奔逐 笑 喊 通过学习,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 有的 有的”造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反思

段村学区课堂研训教案

年 级 课 题 二年级 学 科 语文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王新丽 2 再见了,北京! 教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目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 标 3、重 难 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创设情境、指导看图、引导交流 方法 过程内容 教学补充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中国申奥会徽,你认识这个标志吗? 2、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奥运会即将结束,来参加这场盛会的人们是多么不舍啊?板题。 3、读了题目你又说那么发现?(标点符号) 教师简单介绍申奥的艰辛历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标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语,认读 北京 奥运会 帷幕 缓缓 深情 微笑告别 永远 留恋与不舍 渐渐 礼花 绚烂 仍然 卓越 尊重 拥抱 3、指导朗读难懂的句子 4、指名分段读课文 5、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四、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 学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2、分组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 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什么 内容? 2、再读质疑,交流,解惑。 3、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表现了北京奥运会另人留恋与不舍 。 4、从哪些词语句中看出人们对北京奥运会充满留恋和不舍? 5、指导感情朗读此时此刻的北京吗?(例:欣喜若狂,欢声雷动,灯火 第二课时 辉煌,载歌载舞)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1、学习第一句。 “这时”指什么时候?练习用“如何”造句 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句 边读边想象,当时“鸟巢”内,演员、运动员、观众等事怎样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快乐的。 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句 思考: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感染”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句 思考:这一句你了解了什么? 5、感情朗读全文 (三)总结升华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人们是多么快乐啊!通过电视收看闭幕式的我们也是同样的快乐,我们多么留恋奥运会那段快乐的时光啊!要跟北京说再见,我们真的还不愿意呢?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抄写。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作业设计: 1、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 )面( )方 人( )人( ) ( )颜( )色 ( )心( )意 ( )( )回望 ( )( )不舍 2、将下面的词语排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 (1) 人们 鲜花 将 抛向空中 一束束的 (2) 飘扬了 降下 五环旗 17天的 缓缓 2 再见了,北京! 板书 深情 激情 设计 留恋与不舍 教学通过学习,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奥运会闭幕的盛况,反思 初步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 段村学区课堂研训教案

年 级 课 题 二年级 学 科 语文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王新丽 3 英英学古诗 教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标 重 难 点 1、背诵古诗 2、生字词的书写,理解。 教学创设情境、指导看图、引导交流 方法 教 学 设 计 过程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 明亮 意思 不由得 家乡 唐代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 唐代 不由得 3、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教学补充 教 学 设 计 4、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三、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和同学交流搜集的古诗 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gǔshī yìsi zhào zhe yìcéng ( ) ( ) ( ) ( )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bēi bèi (1) 奶奶夸我古诗背 ( )得好。 (2) 早晨,我背( )着书包去上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 英英学古诗 背 明月光———霜 听 (讲) 静夜思 懂 望 思乡 奶奶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段村学区课堂研训教案

年 级 课 题 二年级 学 科 语文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王新丽 4 乡下孩子 教 1 、学会本课生字 ,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目 3、体验、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标 想感情。 重 难 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生字词的书写,理解。 教学创设情境、指导看图、引导交流 方法 教 学 设 计 过程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农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 2、板书课题:4乡下孩子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 欢唱 编织 含 动听 3、检查自学情况 4、个人练读课文。 5、分小节指名四人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学习生字 四、布置作业。 《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 教学补充 教 学 设 计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新授 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曾是”。(曾经是,以前是) 3、“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说明自己在幼年时就会在妈妈怀里唱歌了。) 4、“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比喻,指自己幼年时就被爸爸背着到处跑。) 5、野菊开在什么地方? 6、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看图:女孩身旁空中飞舞的是什么?它们飞舞的姿态怎么样?为什么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呢? 3、指导读。突出“捉蝴蝶”“编故事” “含草叶”“吹歌曲”。体会孩子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和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逮了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馋嘴的猫咪”?“乐坏”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体现了乡下孩子什么样的特点? 三、总结全文 1、 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为了说明乡下孩子这么聪明能干的原因是在于他们生长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受到了培养的锻炼。) 3、齐读。 这首诗讲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成长起来。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坏( ) 出( ) 里( ) 开( ) 动( ) 上( ) 3. 按课文内容容连一连。 逮 一篮 蝴蝶 含 一串 野菜 捉 一片 小鱼 挖 一只 草叶 4乡下孩子 怀里 黄鹂 欢唱 背上 野菊 盛开 板书 捉蝴蝶 编故事 阳光下生 设计 含草叶 吹歌曲 旷野里长 挖野菜 撑猪肚 逮小鱼 猫乐坏 教学 反思

段村学区课堂研训教案

年 级 课 题 二年级 学 科 语文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王新丽 练习二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教 2 、积累有关时间的成语和《三字经》中的几句话。 学 目 3、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标 4、学生能把自己的请求说清楚,说明白。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5、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重 难 点 教学方法 教 学 设 计 1、积累有关时间的成语和《三字经》中的几句话。 2、学生能有礼貌的提出请求,掌握请求的一般技能。 指导看图、引导交流 过程内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 (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 (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 O--Q U--V E--F C--G M--N B--D (5)整理不像的字母。 (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 3、练习。 (1)在书上练习 (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S F D B N w m g s f d b n z q (3)指名对照认读。 (4)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教学补充 教 学 设 计 F( ) G( ) M( ) Q( ) D( ) 4、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 (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动、散、静”3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书写 3、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熟继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2、学《三字经》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范读 ④讲解意思 ⑤教师、学生读 第三课时 一、教学做做说说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 (2)出示题目: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 (3)练习:画秋天,边说边画 二、学习口语交际 1、审题 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想别说呢? 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 4、小组讨论 试说 5、集体汇报交流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创设情景 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当你遇到时,该怎样与别人交流,怎样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呢? 三、作业 1、背诵读读背背内容 2、将自己找秋天的内容写下来 练习二 学会请求 板书 设计 有礼貌 诚恳 教学 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