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第14卷第12期 3.5 并发症的护理 由于输入较多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及氨 基酸,加上手术创伤,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常有激素水平变化 氮平衡,明显纠正和改善危重或恶液质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 大大改善了围手术期的疗效 j。研究表明 j,营养支持的目 产生代谢紊乱和水电解质失衡,因此除应注意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变化外,还必须认真监测血糖、尿糖、电解质及心、肺、 肾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并进行营养状况评定。并发症除常 见的感染、出血、气栓、静脉炎等外,较为严重的还有代谢性并 的不是单纯地提供营养,而更重要的是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 养物质,进行正常或近似正常的代谢,以维持其功能,这样才 能保持或改善器官、组织的功能、结构,达到利于康复的目的。 肠外营养的开展对外科危重患者治疗方面是一个新的突破, 发症,常见高血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低血糖和高脂血症等, 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尿量增多、口渴、意识异常等高血糖和高 渗症状或冷汗、无力等低血糖症状,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或50% 葡萄糖注射液,并及时调整TPN营养液的成分。 3.6停止TPN的护理患者可通过非胃肠外营养途径摄取 足够的营养时,则可停止TPN。护理人员要准确记录患者的 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个环节,将营养液配置、导管护理、病情 的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等贯穿于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患者的整 体护理过程,是完成TPN治疗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冯晓燕.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管饲膳食的护理[J].齐鲁护 理杂志,2004,10(6):452—453 饮食量,并请营养师会诊,提供合理饮食方案。 4讨论 [2] 李进展,方喜,陈进新.结肠癌切除术后全肠外营养的治 疗效果[J].海南医学,2005,16(9):112. [3] 黎介寿.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现状与展望[J].肠内与肠 外营养,2000,7(1):1—3. 收稿日期:2008—03—14 消化道肿瘤患者因肿瘤消耗和摄入不足,均有不同程度 的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加上手术创伤,可使营养不良进一步 加重,免疫功能下降,出现病情恶化及多器官功能衰竭。TPN 是临床营养支持的一个转折点,使负氮平衡的患者纠正为正 ・基础护理・ 颌骨骨折固定术后颌间牵引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效果比较 邹建平,苏洁,童玉芝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252601) 近年来,我们对120例行颌骨骨折固定术后颌间牵引患 者进行两种不同方法的口腔护理,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现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男74例,女46例,8~56岁,均 行颌骨骨折固定+颌间牵引。致伤原因:交通事故82例,摔 3讨论 颌骨骨折牵引术后患者张口受限,咀嚼、交谈、吞咽等1:3 腔运动减少,水分及营养物质得不到足够的补充,唾液分泌量 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降低,难以清除食物残渣或细菌,导致 口腔内微生物迅速繁殖,引发感染而影响手术效果 。做好 口腔护理可使口腔内细菌减少,促进唾液分泌量增加,增强口 伤13例,机器撞伤15例,殴打10例。其中下颌骨骨折60例, 上颌骨骨折42例,上下颌骨多发骨折l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8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 腔的自洁力,从而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清爽舒适,防止 口腔感染。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以棉球擦拭为主,其优点是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口臭,预防口腔感染。但对于骨折术后行 颌间牵引的患者,由于牙弓、夹板、结扎钢丝等的使用,对清洁 口腔造成一定的困难,口腔清洁不全面,影响伤1:3愈合。而采 用我们改进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实验组),能有效去除口腔 内及牙间隙的食物残渣,对固有口腔、牙弓、夹板钩内等不易 清洁的死角,既能彻底清洁,又可避免将棉花纤维挂在牙弓、 夹板上,操作省时省力。且棉球擦拭法由于操作面积大,需用 棉球或棉签在口内擦拭,患者常有恶心、不适感,而采用冲洗 法,操作简便,对个别部位可多次冲洗,直到冲洗干净为止,患 1 2方法①实验组于颌间牵引术后第2天用20ml注射器 抽取3%双氧水冲洗口腔2遍,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2遍,3 次/d。用吸引器吸出冲洗液,以免造成患者呛咳。然后用生 理盐水10ml+庆大霉素16万U+氟美松5mg进行雾化吸入, 2 7欠/d。用以上方法护理口腔1周,第2周改为进食后即用复 方硼酸漱口液含漱。②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用 生理盐水棉签或棉球按常规口腔护理程序清洁口腔,3次/d。 1.3评估指标2周后根据VI腔卫生状况对两组患者进行VI 者无不适感,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腔护理效果评估。无效:口臭,有少许蛋白残渣。有效:无口 臭,无蛋白残渣…。 2结果 [1] 张树伟.颌问牵引固定术后口腔护理的改进[J].黑龙江 医学,2006,30(7):544. [2] 金芬芳.154例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 两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实验组有效76例,无效4例,有 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3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 77.5%。两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尸<0.05)。 8 [J].护理研究,2005,19(15):1369. 收稿日期:2008—01—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