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安全技术说明书(总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天然气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化天然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 Natural Gas 分子式:混合物 企业名称: 地址: 电子邮件地址: 邮编:企业应急电话(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电话号码):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危险化学品成分 甲烷 乙烷 丙烷 第三部分:理化特征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 相对密度(水=1): (-164℃) 沸点(℃):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汽压(kPa): ℃) 2 体积百分含量% 96 CAS NO. 74-82-8 74-84-0 74-98-6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闪点(℃): -188 引燃温度(℃): 538 爆炸下限[%(V/V)]: 爆炸上限[%(V/V)]: 15 最小点火能(mJ): 最大爆炸压力(MPa): 溶解性:微溶于水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第四部分:危险品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类 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天然气因其化学组成不同而异,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环境危害:大量泄漏时会造成生物死亡。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3 第五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用水冲洗。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第六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七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一、液化天然气泄漏(未造成火灾)处理方法: (1)隔离或停止液化天然气泄漏源。 (2)防止水流进漏出的液态天然气内,避免天然气气态云雾团扩大。 (3)检查现场半封闭或全封闭的地方是否有燃气的存在,及时防止导致天然气爆炸的因素出现。 (4)启动高倍数泡沫系统作覆盖,以降低液化天然气的气化率。 (5)可使用特殊水枪喷头形成水幕墙,以稀释气态天然气和作为气态天然气的屏障(当使用消防水时,必须采取措施避免消防水流进集液池或液态液化天然气池内)。 4 (6)抢险员必须佩戴足够个人防护装备和空气呼吸器。 二、液化天然气泄漏池状火灾处理方法: (1)隔离或停止液化天然气泄漏源 (2)对受热辐射或火焰影响的结构和设施进行冷却 (3)避免消防水流进池状火源中,令液化天然气的气化率、火势和热辐射增强。 (4)启动高倍数泡沫系统作覆盖,以降低液化天然气的气化率和热辐射。 (5)干粉灭火器可以灭火,但天然气云雾团会仍然存在 (6)考虑组合使用高倍数泡沫系统以降低热辐射作靠近和以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或以干粉先进行灭火,然后以高倍数泡沫降低气化率。 (7) 抢险员必须佩戴足够个人防护装备和空气呼吸器,在上风头进行灭火。 三、液化天然气泄漏喷射式火灾处理方法: (1)隔离或停止液化天然气泄漏源 (2)优先考虑进行冷却,对受热辐射或火焰影响的结构和设施进行冷却。 (3) 抢险员必须佩戴足够个人防护装备和空气呼吸器,在上风头进行灭火。 第八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5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液化天然气在储存期间,无论隔热效果如何好,总要产生一定数量的蒸发气体,储罐容纳这些气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当储罐内的工作压力达到允许最大值时,蒸发的气体继续增加,回事储罐压力上升。LNG储罐的压力控制对安全储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设计到LNG的安全充装数量,压力控制与保护系统和储存的稳定性等诸多因素。储存区应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九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治 最高允许浓度:无资料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仪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6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发生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配物:强氧化剂、氟、氯。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进行联系,确认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废弃物处置应与生产厂家联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安全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7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1007 UN编号:1972 危险性类别:类 易燃气体 包装类别:052 包装方法:低温绝热钢质气瓶、耐压罐车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必须竖立直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保险带固定,防止滚动。耐压罐车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