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

来源:筏尚旅游网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1.观察点选点说明

这一观察点属于《课堂观察框架》中的“课程性质”维度中的“实施”视角。观察的主题是“目标·达成”。教师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必然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与措施,其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必需的。情境创设既有广义的定义,也有狭义的定义。这张量表中所列的情境应当是狭义范围内的。 “情境”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某个知识的理解而设置的背景或平台,所以情境的效度就可分为有效、低效或者无效。而“创设”是指教材中没有的,或者说是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而设置的。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没有情境的教学是没有的。但是情境的多少,情境的利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效度。基于以上考虑,选择这一观察点。

2.观察表及观察结果说明 观察表 情境类型 情境目标指向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效果达成指向及达成情况 激引促辅引补学生达成发 导进助发充情况 学学知目学教生 生识标生材情行理落质内趣 为 解 实 疑 容 内容 新资实 生问 实视其知闻料验活题物频它识 情情情情情模情情与 境 境 境 境 境 型 境 境 技能 情境类型中新闻情境通常是指出现在报刊杂志或电视新闻中某些资料、事件等,资料情境则指数据、历史故事、课本外的拓展知识等内容,而生活情境指与学生在生活中有所体验的或有所接触的某些生活常识或生活知识。每一种情境的出现必有其目的,从三维目标对每个情境进行定性的分析,又从效果指向及达成情况进行更具体的分析。学生达成情况的记录是很粗略的,是“观课”教师对当时学生反映的记载及“观课”教师自己的初步感受。如果将此量表的观察结果与“学生活动”观察结果结合起来,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各个情境的达成效果。

问题的观察与研究

1.提问的认知水平检查表

序 号 问题 问答方式 问题的水平层次 管理 认记 推理 创造 批判 回答 方式

2.问题的思维水平统计表

问题的思维水平 认记 推理 创造 批判 频次 百分比

3.学生回答方式统计表

学生回答方式 集体回答 讨论后回答 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提问后,改问其他同学 自由答 无答 频次 百分比

提问前,先点名,个别回答

4.教师理答方式统计表

教师理答方式 打断或代答 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整理并重复学生答案 追问 鼓励、称赞 鼓励学生提问

频次

5.停顿

停顿时间 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3秒 提问后,停顿过长 提问后,适当停顿3—5秒 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几秒 对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当多等几秒 频次 百分比

1.“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教师教学••对话) 序 教师提问 号 教师指向 提问清模(以晰 糊 原话为准) 停顿层次 时识理综记 解、合、间 应 分用 析、评 价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以原话为准) 回答方式 无应答 集体齐答 个别回答 讨论、汇报 教师理答 理答方式 打断或代答 不理睬或批评 重复答案 鼓追励问 、称赞 评价指标的频次统计表: 问题本身 指向 层次 清晰 模糊 识记 理解、应用 频次 学生回答 无应答 集体齐答 个别回答 频次 教师理答 打断或代答 不理睬或批评 重复答案 追问 鼓励、称赞 频次 讨论、汇报 综合、分析、评价

二.师生交往、积极互动观察记录表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表 1、接纳学生的感受 间接影响 教师讲 直接影响 学生讲 2、表扬或鼓励学生行为 3、接受学生的主张和观点 4、向学生提问 5、讲解 6、给予指导或指令 7、批评或维护权威性 8、学生被动说话(比如回答教师提问) 回应 自主 中立 回应 9、学生主动发言或向老师提问 静 止 自主 10、沉默、怀疑或暂时停顿(思考或实验) 中立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统计表 项目 ①② 频次 百分比% 学生自主取向的教学方式 ③ ⑨ ⑩ 合计 ④ 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方式 ⑧ ⑤ ⑥⑦ 合计 1分钟语言互动记录表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51 57 60 1.2 3 9 4 8 5 10

6.7 +女+女●女××女××+女女+女●●●女●+讲桌○教师无反应×学生无关或错误回答?学生主动提问题←→生生交流↑师对生交流↓生对师交流+ 教师正面—教师负面反应表3 语言流动图、巡回路线图

课程性质/资源应用-资源应用的有效性

时间、 地点 课题 观察者资料 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观察中心 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适切性、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课程资源的生成 观察内容 统 计(划 “正”或勾) 1.课堂教学中使A.课本 B.课件 C.学案 D.资料袋 E.影像资料 用的资源种类 F.网络 G.其他 观课堂教学中各察2.记类资源使用次数 录 3.课堂教学中各类资源使用的时机 A.课本 次 B.课件 次 C.学案 次 D.资料袋 次 E.影像资料 次 F.网络 次 G.其他 次 时机 资源种类 A.课本 B.课件 C.学案 课前 解决问题时 表达观点时 阐述重点时 突破难点时 课后

D.资料袋 E.影像资料 F.网络 G.其他 4、课堂教学中各 作用 类资源使用的效资源种类 果 A.课本 B.课件 C.学案 D.资料袋 E.影像资料 F.网络 G.其他 5.课堂教学中各 作用 类资源的服务对资源种类 象 A.课本 B.课件 C.学案 D.资料袋 E.影像资料 F.网络 G.其他 6.学习中生成的学生作品 资源 7.各类资源对课 作用 堂教学的影响 资源种类 A.课本 B.课件 C.学案 D.资料袋 E.影像资料 F.网络 8.学生应用各类 作用 资源的情况 资源种类 (记录应用次A.课本 数) B.课件 C.学案 D.资料袋 E.影像资料 F.网络 提供资料 突破难解决问建构知点 题 识 为学生的为教师的为记录生成型资为资源学 教 源 而资源 师生共同建构的资源 新生成的问题 其他 为学生的为教师的为表演 为记录生成型为资源学 教 资源 而资源 复制 重组为电用资料构作为讨论论据,不会应复述 子文稿 成新作品 变成自己的话用资源 说出 表达观点 阐述重点 为表演

学生学习维度

1.学生上如何突破难点的(表现和效果)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倾听/互动/自主 教学步骤 学生的表现 倾听(倾听/回应) 互动(回答/提问)

2.学生对核心知识理解和运用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达成 观察指标(以认知层次为序) 1.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知识 2.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3.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5.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3.学生活动参与的程度(深度和广度) 活动主题 活动方式 活动时间 活动预设 目标达成 课堂实录 在座次表上记录标注 典型行为记录 教学环节一 „„ 教学环节N 互动(讨论/汇报) 自主(计算/书写) 4.综合几方面的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说明: 1. 学生参与度可用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与参与态度来评定。

2. 学生参与的态度可分为:A兴趣浓厚,认真倾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B兴趣一般,认真倾听,

被动参与活动;C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被动或不参与活动(发呆、走神、做小动作、和同桌讲话等)。

4.学生提问的效果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互动 环节或素材 学生提问 问题表述 提问者 提问方式 问题表达问题与素问题认知的清晰度 材关联度 层次 反应情况 学生反应 教师处理

练习目标层次表 水 平 低 级 中 级 高 级 A、记忆 ① 机械记忆 ④ 序列记忆 ⑦ 离散记忆 B、理解 ② 分类 ⑤ 推理 ⑧ 问题解决 C、应用 ③ 简单应用 ⑥ 综合应用 ⑨ 创造应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