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先秦至汉简史及文学常识20131018

先秦至汉简史及文学常识20131018

来源:筏尚旅游网
先秦简史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从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开始经历三皇五帝(公元前1.5万年—公元前2225年)(三皇为伏羲(太昊)、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亦称有熊氏)。五帝为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及帝舜有虞氏.) ,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传说远古时期炎帝与黄帝大战,黄帝胜,黄帝部落取代炎帝部落的统治,然后经过五帝,从大约公元前5700年开始到大约公元前2100年的约360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国王的产生均采用“禅让制”,最后到了尧帝,尧帝禅帝位于舜,舜帝在老后又禅帝位于禹,禹死后,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结束了“禅让制”,从此,“夏”成为中国第一个传说中的朝代。

四百余年后(即约公元前1600年),最后一个王——夏桀暴虐无道,成汤革夏,立商朝。商时,青铜器工艺非常发达,甲骨文文字也十分成熟。所以,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100年到约公元前1100年)(也有称商代或商周时代)又称为“青铜时代”。

约前1046年,黄河上游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取胜后建西周,定都镐京,疆域逐步扩大。前841年“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暴政,此后实行六卿合议,史称“共和行政”,这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前770年,在西北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下,周平王迁都雒邑,史称东周。此后,随著周王朝势力衰落,分封的诸侯形成了众多诸侯国,相互争战,著名的先后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被称为春秋战国。最后在战国时期,周朝被秦国所灭。这一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诸子如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

家、法家、墨家等史称“百家争鸣”。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五个被推为盟主的国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的七个强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

秦简史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末农民战争始于陈胜、吴广起义,其中属项羽和刘邦两支军力最强。推翻了秦朝,随后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正式称皇帝,汉朝就此开始。

汉朝简史

(前202—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更

名的。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补注:秦朝灭亡之后,确切地说,应该是西楚王朝。西楚,是介于秦朝和汉朝之间的一个历史朝代,建立者是西楚霸王项羽

西汉注明历史事件:消灭异姓王、诸吕之乱、文景之治、汉武帝向西域扩张、王莽篡夺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结束。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东汉政府名存实亡,各地军阀割据称雄。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汉朝时期,许多人将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文化的统一,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建立,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华夏族因此逐渐被称为“汉族”。

诸子百家

⒈儒家:

孔子(春秋中期)《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纂的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曾子(春秋后期)《大学》(四书之一);

子思(战国前期)《中庸》(四书之一);

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四书之一);

荀子(战国后期)《荀子》。

⒉道家:

老子(春秋前期或春秋中期)《道德经(老子)》;

庄子(战国中期)《庄子(南华经)》。

⒊法家:

商鞅(战国中晚期)《商君书》

韩非(战国晚期)《韩非子》。

⒋墨家:

墨子(春秋中后期—战国前期)《墨子》

5.先秦时期其他一些经典作品:

《国语》:传为左丘明所著。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所著。孔子所著的《春秋》为经,此书则为传,并与《国语》的内容互相参证。

《易经》(周易):传为周文王所著。(五经之一)

《礼记》:传为孔子整理。(五经之一)

《孙子兵法》:“兵圣”孙子所编。

《吕氏春秋》:由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

《诗经》:孔子整理。(五经之一)。

《离骚》《九歌》: 屈原。

先秦至汉著名皇帝:

先秦君王三皇五帝及炎帝(共九位君主):传说中的君主,开启了“禅让制”。

夏禹:姒姓,名文命,传说“大禹治水”,是“禅让制”的最后一位部落首领,建立夏朝。

夏启:结束了原始社会,开始了奴隶制。

夏桀:名履癸,荒淫无道,但智、力皆过人,夏王朝最后一位君王。

商汤:子姓,名履,第一位被考证确实存在的中原地区的国王,创建了商朝,灭了夏朝。

盘庚:名旬,将商都迁至“殷”,商王朝的中兴者;以后商便称“殷商”。

商纣:名寿,殷商最后一个国王,荒淫无道,与夏桀并称“桀纣”。

周文王:姬姓,名昌,周武王的父亲,称为“圣人”,传说写了《周易》,治国贤明。

周武王:名发,灭商纣,建周。

齐桓公:姜姓,名小白,使齐国兴盛的首领,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子姓,名兹甫,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嬴姓,任好,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芈姓,熊氏,名旅,春秋五霸之一。

郑庄公:姬姓,名寤生,一代霸主。

吴王阖闾:姬姓,名光,一代霸主。

吴王夫差:名夫差,一代霸主,但因放走勾践而被勾践亡国。

越王勾践:姒姓(一说芈姓),名勾践,灭吴,一代霸主。

秦孝公:名渠梁。用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一代霸主。胡服骑射。

秦王政:嬴姓,赵氏,名政。后统一天下为秦始皇。

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

先秦至汉著名作家作品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中的《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被选入教材。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其中的《烛之武退秦师》被选入教材。

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到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勾践灭吴》即从中节选而

来。

4.《战国策》是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被选入教材。

5.《论语》是记录春秋末年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看,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全书共20篇,一篇包括若干章,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被选入教材。

6.《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等被选入教材。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具有“不忍人”之心,能够“忧民之忧”“与民同乐”,施行仁政。

7.《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约前369—前286)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逍遥游》(节选)被选入教材。

8.《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编辑。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屈原的《离骚》(节选)被选入教材。

9.《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前313—前238)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劝学》被选入教材。

10.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其中的《过秦论》被选入教材。

1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这部书在体列上分为本纪(帝王的传记,十二篇)、世家(世袭封国的诸侯传记,三十篇)、列传(天子、王侯以外的人物传记,七十篇),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计一百三十篇。《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著,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作出的崇高评价。其中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被选入教材。

《史记》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汉代人,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报任安书》也被选入了教材。

12.《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其中的《迢迢牵牛星》被选入教材。

13.《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

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14.汉大赋很有名,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阿娇皇后千金以求的名篇。

15.汉代文学家:1)贾谊: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著名散文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2)司马相如:汉时文学家。有《子虚·上林赋》3)班固:《两都赋》4)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曾主编《楚辞》《战国策》5)杨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有名赋《甘泉赋》6)张衡:有《二京赋》7)刘安: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众门客著成《淮南子》

秦汉综合

1. 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创帝制,称始皇帝,设郡县制、伐匈奴、筑长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 封禅是古代统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种形式,筑坛祭天为“封”,祭地为“禅”。秦始皇泰山封禅,刻石纪功。

3. 秦始皇为使天下人都只听他一人号令,在前213-前212发动了“焚书坑儒”,严重摧残了古代文明,也开了封建君主制专制主意最恶劣的先河。

4. 孟姜女哭长城后,人们修庙纪念她,庙里有一幅名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5. 秦亡后,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3月不灭。

6. 秦始皇死后葬于骊山,皇陵有大型兵马俑陪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7.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影响深远。

8. 指鹿为马的是赵高,他想检测朝官是否俯首听命于他。

9. 秦相李斯是荀子的学生,也是秦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谏逐客书》是他的名篇,帮助秦始皇建立大秦帝业,但他嫉妒同学——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才能,将其杀害。而他后来也被宦官赵高腰斩于咸阳。

10. 吕不韦是秦相,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杂家代表人物,组织编写了《吕氏春秋》。

11. 蒙恬是秦一代名将,有“中华第一勇士”之称。

12. 发生在楚霸王项羽身上的故事:巨鹿之战、鸿门宴、楚河汉界、衣锦还乡、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13. 发生在刘邦身上的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