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有关证明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分析:
本章是在前面对几何结论已经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前几册对有关几何结论也曾进行过简单的说理,但是并没有严格地给出证明.虽然本章只是证明的初步,但是它对认识证明的必要性,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公理、定义、定理等非常重要。同时,通过有关平行线和三角形的一些简单定理的证明,初步掌握证明的要求和格式,这对发展证明素养也十分重要。本章的定位是让学生初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因此,本章所配备的例题和习题大都不难。但是,其中设计的实际问题和世界名题不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可以强化基础、引起数学的兴趣,又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进行深入思考预留了时间和空间。
二、单元目标:
本章内容的设计与编写以下列目标为出发点:
(1)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设置公理的必要性;
(2)关注现实,并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反例的意义和作用。
(3)初步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两直线平行的有关判定定理,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4)体会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初步树立步步有据的推理意识,发展推理论
证能力,提高表达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5)通过对欧几里德《原本》的介绍,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三、单元重点: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意识的建立。
四、单元难点:
证明的过程与格式。
五、教学策略
1、认真把握课标要求。以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入教学,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对问题的恐惧心理,使学生易于进入学习情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趣和能力。
2、注意培养学生读的习惯和边读边思考的能力,教学中可以放慢脚步让学生充分读题、审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分析问题。
3、对于一个问题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时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加强对新知的理解,加深对新旧知识、新新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
六、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定义与命题 2课时
2、证明的必要性 1课时
3、基本事实与定理 14、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5、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回顾与思考 2课时
课时
课时1课时
课时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