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 第年月 期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HNICAL COLLEGE Vo1J.120141 JOURNAL OF HUNANMASSMEDIA VOCATIONAL TECan.2014 4 No.1 论秦汉雕塑的艺术特色 苏洋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 秦汉雕塑艺术成就非常突出,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震撼着人心。秦代雕塑呈现出气势磅 礴、逼真写实的特色,以数量和体积在中国雕塑史上独树一帜。汉代雕塑传神写意、富有激情。它们都以 不同的表现手法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文化,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秦汉;雕塑;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 J3O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5454(2o14)01—0060—03 秦汉雕塑艺术成就非常突出,它是在我国 烂漫的艺术境界、恬淡安详、与自然和谐的审美 艺术海洋中滋生出来的光辉艺术,以其独特的 意境。同时,受浓厚的楚文化的影响,这些作品 艺术魅力震撼着人心。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 题材中包括了舞蹈、诗歌等现实生活。中国传 同,秦代雕塑呈现出气势磅礴、逼真写实的特 统美学中蕴含着艺术是情感的一种显现,是在 色,以数量和体积在中国雕塑史上独树一帜。 社会实践中人的创造发展的体现,随着生活的 汉代雕塑传神写意、富有激情,它们都以不同的 提高,对自然认识的提高,汉代雕塑与夏商周 表现手法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文化,现在与我们 时期和秦代迥然不同,它们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的祖先进行心灵切合,共同沉浸于秦汉雕塑艺 则是富有激情、轻松洒脱,传神写意的艺术 术之中,共同领悟秦汉雕塑。 风格。 一、秦汉雕塑的社会背景 二、秦汉雕塑的艺术特色 秦汉雕塑艺术特色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 (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被称为 时代背景的真实写真,秦汉这一时期整个社会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1974 动乱不安,割据纷纷,需要中华民族以顽强的生 年陕西临潼县由一村民发现的,它位于秦始皇 命力来争取国家的和平大统一。秦朝是中国历 陵东侧1.5千米处,总面积达22780平方米,分 史上第一个封建社会集权制的国家,其历史地 为4个坑。这尊雕塑不仅在气势上说服了人 位非常独特,在统一而兴盛的社会背景下,秦代 类,而且在人物雕刻上大大超越了任何一个时 焚书坑儒,遵循着法家的治国思想,在这样严苛 期的雕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为秦始皇的陪 的社会制度下,艺术家们遵循着事物本来的面 葬坑。 貌。…另外,丝绸之路的开通,受周文化的影 秦俑雕塑显示的是集体美,以众多的兵勇 响,秦代雕塑多采用高度写实、气势雄浑,以其 进行排列组合,以“致天下之命”的气质表现出 庞大的体积和数量独树一帜,为中国雕塑艺术 来,静穆庄严,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与绵延不断 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汉代雕塑则 的气势感,给人以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动感。_2 采用道家思想来治理国家,提出道法自然,追求 当我们欣赏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时,从中感受 [收稿日期]2013一lO一22 [作者简介]苏洋(1988一),女,山西孝义人,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硕士生。研究方向:西方绘画理 论与创作研究。 一60— 到了民族的自豪感。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通 过智慧、能力的不断积累创造出的兵马俑,是一 个很复杂的工作,需要经过很多程序,捣泥、合 模、刻画、冶烧、上彩。充分表现了封建社会的 分工合作的思想,塑造出的作品场面宏大,威风 雕刻和动物雕刻,以此来象征他生前的业绩。[3] 墓前的主题雕刻是一座高约两米的昂首抬 足的骏马,它是一座纪念性圆雕,威武的气势, 象征霍去病用战马击败匈奴,保卫国家的安全, 从另一方面讽刺了侵略者的下场。这件作品采 凛凛,逼真写实,它不像其它雕塑一样数量少, 向高空发展,而是在时空中以庞大数量展开,它 的4个坑形态各异,以长方形、凹字形、凸字形 用了象征性表现手法,浅浮雕、高浮圆雕,战马 威武,傲然挺立,敌人被仰卧于马下进行挣扎的 场景,在几处关节眼上进行细致刻画,使其精神 倍增,突出了主题的内涵。骏马从卧姿转入起 的构图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他们不是千人一面, 而是各个不同,8000多名兵马俑身高1.75米 一1.96米左右,有粗有细,穿穿戴、发式、气质、 神态各不相同,脸型丰富多彩,采用我国民间 “国、用、风、目、由、甲”字型脸型,表现出喜、 静、思的表情,充分表现出人物的不同年龄阶 段。采用虚实结合、传神而极具内涵的表现手 法给人一种所向披靡,千军万马的感觉,有的发 带飘舞,有的眉舞飞扬,有的胡须冉冉,拄剑拧 立、昂首挺胸,富动于静,雕塑家利用定格的气 场,表现出一定的运动美感。兵马俑又按照兵 种的不同,分为手持疆绳和弓箭的骑兵俑;紧握 青铜剑,神态自如的将军俑;由驾着战车,凝视 前方的车兵佣,各个方阵相互照应,庞大的军 容,气势磅礴,深沉宏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秦俑雕塑以威仪风度带给观赏者艺术之美。 纵观这些兵佣们,人物、车马按照同一方向组合 排列,显示出排山倒海的雄浑气势,他们的布 局、安排相互映衬,形神兼备,蕴含着构图美、造 型美、气势美、整体美的艺术效果,具有极高的 欣赏价值。 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创造归根到底是由它 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秦俑雕塑可以衬托出当 时皇帝治理天下的雄心和强大的抱负。作为立 体造型的空间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还没有与 之相匹配的阵容。 (二)霍去病墓前石雕传神写意。霍去病墓 前石雕,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巧妙,传神。霍去病 为西汉将领,他从18岁开始作战,23岁因染病 而去世。在这短暂的生命中,他通过六次抗击匈 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边患,让居民过上安定 生活,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光明道路,壮大了国威, 为了表示对霍去病的恩惠,特赐了陪葬他的主题 身时,由静到动瞬间的动态,达到了让观赏者为 之一震的艺术效果。形式语言简练,用马与人, 胜利者与失败者的相互对比,形象地体现出胜 利者的意气风发,沉着冷静的风度,是彰显其国 力的纪念性符号语言,使人联想到霍去病当年 的作战情景,抗击敌人的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马在古代视其为战争之神,艺术家们还创作了 许多战马的雕刻,如《卧马》和《跃马》,这些杰 作意义深刻,耐人回味,一起奔驰在祁连山的战 马,仿佛看到这批战马跃起时的威仪神态,在经 过一番奔驰后,战马进行暂时小憩,表现了作战 胜利后从容自信的心情。 决定一切艺术作品优秀与否,取决于艺术 家对作品的理解深度。这些以马为主体的雕 刻,背后隐藏的当时的社会内容,形成了一种独 特的艺术语言,焕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雕塑作为人类思想的表现,从中折射出了 作者的内心精神。霍去病墓前雕刻传神写意, 清透着神、气、韵的艺术特色。除了上述雕塑以 外,还有动物雕刻,其艺术成就更为突出,这些 动物雕刻长度在二三米之间,作者抓住对象的 特征进行简要概括,这些动物有虎、马、牛、象、 猪等雕刻。其中,《卧虎》利用几个大块面,抓 住了对象的特征进行准确的概括,把一只行动 敏捷,凶猛的老虎不定时扑向猎物的瞬间动作 表现的蓄势待发,活灵活现。还有老人抱熊、怪 兽食羊、野猪等动物雕刻,这些雕刻表现手法都 很娴熟、生动。霍去病墓前的这些群雕,经历了 两千多年的风处雨打,仍然显得传神写意、朴素 深沉。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们的艺术匠心,利用 浮雕,圆雕等手法,把这些人物刻画得淋漓 (下转第68页) 一6】一 境的有力保障。学校应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师 技人才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 资建设,利用课堂内外的力量,加强学生的心理 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远扬) 素质培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铸造健康的人 格,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压力,更 [参考文献] 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1] 王邦虎,张健.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 校园文化必须有健全的保障机制,加强校 出版社.2000. [2] 刘刚,王文鹏,陆俊杰.多维大学校园文化研究 园管理是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关键所在。校 [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艰巨的工程,教职工队 『3] 刘德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助力军,学生是校园文化 [J].思想教育研究,2011(8):93—95. 建设的主要力量。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 [4] 马来焕.校园文化价值取向[M].北京:北京理 须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学校 工大学出版社,2012. 教育责任,充分发挥文化传递功能,促进校园文 [5] 张建平.中国的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中国 化建设,对指导校园文化实践,培养新一代高科 新闻出版社。2003. (上接第61页) 尽致。 秦汉雕塑充分体现出我们的祖先对智慧和 三、重释秦汉雕塑的艺术内涵 能力的挑战,雕刻家利用崇高的艺术语言表现 雕塑作为视觉外貌呈现在我们面前时,瞬 出当时的社会现象,雕塑富静于动,具有生命 问的再现形式远远超过了绘画的审美效果,再 力,给人一种丰富的想象力,是一曲无声优美的 现性艺术的雕塑,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 音乐,让我们体会到秦汉时代艺术发展的内在 聚。秦汉雕塑也不例外,秦汉雕塑历史悠久,是 张力。 (责任编辑远扬) 时代审美观念的智慧结晶,形象地记录了秦汉 时期动乱不安、割据混乱的社会发展状况,雕塑 [参考文献] 家们用雕塑来宣扬国家统一的业绩,显示了一 [1] 徐仪明.中国文化论纲[M].开封:河南大学出 代君主的宏图大略。秦代雕塑造型准确、姿态 版社.1992. 自然、技法精练的艺术形象组成一个宏大的艺 [2] 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术整体,统一在浓厚的精神气氛中,汉代雕塑抓 2000. 取事物的情节和典型的动态特征来表现,采用 [3]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 了夸张|陛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秦汉雕塑作 社,2006. [4] 李希凡.中华艺术通史(秦汉卷)[M].北京:北 为时代沉淀的艺术精髓,对我们开拓雕塑创作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_4 —68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