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发展的贵州样本
作者:汤正仁
来源:《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年第01期
摘要:贵州推进大数据发展充满强烈的辩证意蕴:无中生有,换道超车,强内聚外,融汇贯通。其中无不体现出贵州人的勇气、智慧、坚韧、奋斗,也体现出中央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央企和名企的眷顾。正是贵州具有的先天优势,贵州人的先发和先行优势,加之域外力量的支持,成就了历史上长期落后的贵州站在了大数据时代的前列,引领了大数据发展的浪潮。 关键词:贵州;大数据;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8)01-0094-06
曾几何时,贵州还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短短数年,她的名字却与人类正在进入的一个崭新时代——大数据时代紧紧相连。当今中国,“谈大数据必谈贵州,谈贵州必谈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贵州为何能够做到?其中的奥妙何在?本文认为,其中充满了辩证法。 无中生有
其实,贵州的落后,并非与生俱来。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贵州观音洞文化,与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并称古代中国旧石器三大文化发现,并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之说。之所以如此,应与贵州的山多、石多、洞多,宜于原始人居住、生产使用石器工具的便利直接相关。然而,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贵州在原始时代的优势变为劣势:无肥沃土地和平原,无水利灌溉之便利,无长时光照之优势,长达数千年的农业时代处于落后状态;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贵州虽有矿产之丰富,但山峦迭嶂,沟壑纵横,交通十分不便,除铜、银等贵金属冶炼有所成就,重工业和轻工业均无多大建树,抗战时期沿海工业迁入带来的繁荣也如昙花一现。这样的历史背景,贵州当然也就戴实戴牢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旧中国有三句话这样概括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新中国“三线建设”军工基地在贵州的部署,并未有效带动本地民用工业。随着全国各地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贵州进一步拉大了与其它发达省区的差距。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贵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第一,无论穷国富国、无论穷省富省,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第二,富国、富省下面各地区、部门之间已发展的互联网自成系统,各小系统之间杂乱无序,难以形成统一平台,贵州则因发展滞后一开始就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够打造全省统一平台;第三,工业时代领先的各省区均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贵州则因工业发展基础薄弱,转型羁绊小,直接升级动力大。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贵州“三无”生出了“四有”:首先,“天无三日晴”,也就有了凉爽的气候,成就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发展大数据的气候环境优势。海量数据的存储需要消耗巨大能量,用于保障数据存储的恒温区间。贵州的凉爽气候极大地降低了能量消耗,从而极大地降低发展大数据的成本;其次,“地无三里平”的地形地貌,也就有了水的高能量优势和“南方煤海”,成就了发展大数据“水火互济”的电力优势;其三,“地无三里平”的地形地貌,也就有了无北方风沙之忧、无沿海台风之害,加之黔中大地远离地震带无地震之虑,成就了发展大数据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优势[1];其四,“人无三分银”的“一穷二白”面貌,使得贵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改天换地的壮志,有了光复旧物的雄心,成就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的主观动能优势。正像新中国刚刚建立时毛泽东讲到旧中国的“一穷二白”时指出,“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以上贵州发展大数据的“无中生有”具备的可能性,经过近些年抢抓机遇、聚合资源、努力奋斗,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形成了中国大数据发展的若干“率先”:率先创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统筹省级政府数据汇聚共享开放系统平台——“云上贵州”,日访问量高达10亿次;率先创建贵阳·贵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率先创建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率先举办贵阳大数据产业国际博览会;率先建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和众筹金融交易所;率先成立全国首家大数据战略实验室;率先举办数据挖掘的国际性赛事;率先出台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性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 换道超车
“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中央、国家部委和央企及沿海发达地区的支持下,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率领全省人民开启了决战贫困、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新征程。在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五个100工程(100个工业园区、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0个旅游景区、100个现代城市综合体、100个示范小城镇)、“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六个小康”(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行动计划、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穷省办大教育等进程中,抢抓大数据带来的大机遇,勇立大数据冲击的大潮头,直面大数据带来的大难题,学中干,干中学,攻克一个又一个大数据发展的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大数据发展成就,在若干方面实现了换道超车。
通过发展大数据实现换道超车,源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指引。2015年6月,*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对贵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贵州要培植后发优势,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它省份的发展新路。并且对贵州大数据发展予以充分肯定,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显然,总书记认为,贵州是后发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区,要实现后发赶超,既不能跟在东部发达地区后面走,也不能跟着西部其它省区走,贵州有自己的优势,要培植后发优势,发展大数据是一个好路子,这是东部和西部省区都还没有走出来的路子。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贵阳出席第二届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致辞中说,大数据是21世纪的“钻石矿”,贵州是中国过去最落后的省份之一,却在大数据产业上和发达地区不仅平等竞争,而且走在了前面。在中国西部欠发达的地方,不断地挖掘生成着“钻石矿”、“智慧树”。李克强总理的指示,将大数据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同时充分肯定了贵州在大数据发展方面的成就,是对贵州的极大鼓励、支持和鞭策。如果说贵州自己在大数据发展探索中底气还不是很足的话,*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指示精神使贵州发展大数据底气十足,奋力前行,义无返顾。
通过发展大数据实现换道超车,源于贵州对自身后发优势的再认识和大数据机遇的先把握。如果说贵州因地理环境气候错过了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窘境,贵州再也不能错过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再也不能错过数据文明,一旦错过将万劫不复,永无出头之日。大数据和互联网是一个全新时代,无论先发后发,无论贫困富裕,问题相同、机遇相同、起跑线相同。谁能率先认识其规律、把握其规律、运用其规律,谁就能抢占先机,获得主动。在新一轮数据时代的竞争中,作为后发地区的贵州,工业文明时代的坛坛罐罐少,精力牵扯少,顾虑小,认识到贵州具有发展大数据的地理环境气候先天优势后,得以毫不犹豫先行先试,全力以赴推进大数据向前发展。
通过发展大数据实现换道超车,源于贵州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现实选择。贵州实现跨越发展的主基调是既要“赶”又要“转”,要在“赶”中实现“转”,又在“转”中实现“赶”,在“加速发展”中实现“加快转型”,在“加快转型”中实现“加速发展”,最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产业,而大数据是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姣姣者,大数据产业获得突破,就唱响了“两加一推”主基调的最强音。不仅如此,大数据在“政用”、“商用”、“民用”上的普及和深入,将极大地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这对贵州的后发赶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强内聚外
一个地区的重大改变,外因仅仅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贵州大数据发展的风生水起、落地生根、世界瞩目,首先是“强内”,通过“强内”而“聚外”,通过“强内聚外”而精彩。
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强内”创新举措主要有:一是创新数据战略选择。贵州“十三五”规划明确将大数据作为两大战略行动之一;2017年,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将大数据明确作为与大扶贫、大生态并列的三大战略行动之一。这是贵州发展方向上的创新,对于中国内陆地区同时经受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双重压力中如何实现突围,具有重要的探索和启示意义;二是创新数据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意见》等1+8系列文件,形成了“34533”的贵州大数据发展总体思路:“三个问题”:数据从哪来?放在哪里?如何应用?“四个理念”:数据是资源、应用是核心、产业是目的、安全是保障;“五个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级产业链”: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配套端产品层;“三类业态”: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三个中心”:大数据内容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大数据金融中心。这个指导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关键顶层设计,不仅为贵州大数据的未来发展绘出了路线图,也为中国的地方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三是创新数据机构设置。设立全国第一家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属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下设办公室、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处、规划投资处、产业发展处、数据资源管理与安全处、基础设施处、应用推广处、对外交流与宣传处、人事人才处等处室,全面负责贵州全省大数据的发展与管理;为了强化领导,加强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将原省政府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调任大数据局局长,并兼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确保全省大数据发展与管理的指导、服务和协调。四是创新数据发展平台。建“云上贵州”共享平台,率先在全国建成法人、人口、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2017年还将建设交通、水利、天气等十大基础数据库),超过7760万条基础数据成功互联互通,基础数据库嬗变为“基础云”,全省485个应用(其中省直单位382个市州和贵安新区103个)接入“云上贵州”共享平台。2017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信息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云上贵州”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整体接入国家平台;举办国际大数据博览会,使之成为中国大数据发展战略和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中国与世界大数据对话窗口和专业化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五是创新数据品牌塑造。“云上贵州”、“数博会”、“大数据交易所”、“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大数据局”、“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大数据白皮书”、“大数据地方法规”、“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物流”、“大数据金融”、“大数据扶贫”等等,均是贵州着力打造的大数据品牌。六是创新数据综合试验。作为国家首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主要展开了七个方面的大数据创新试验:(1)数据资源共享开放试验(2)数据中心整合利用试验(3)大数据创新应用试验(4)大数据产业聚集试验(5)大数据资源流通试验(6)大数据国际合作试验(7)大数据制度创新试验。七是创新数据法规。出台了全国首部大数据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对大数据发展应用的总体原则、发展应用、共享开放、安全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作出法律规定,填补了国内大数据立法空白,确保大数据发展应用更加迅速、更加有序、更加健康。
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强内”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部委、国内外数据信息巨擘和从事大数据工作人员的广泛认同,吸引和聚合了来自域外大数据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入春潮,使困扰贵州发展大数据的资源短板、人才短板得以迅速补齐。中央和国家支持方面,批准贵州建设全国首家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将贵州发起举办的国际数博会上升为国家级;*总书记充分肯定,李克强总理亲自出席在贵州贵阳召开的国际数博会并致辞、作指示;在贵州建设国家信息网络骨干直联点。央企支持方面,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在贵安新区建南方数据中心,投资100多亿,完全建成后服务器总规模将超过200万台。吸引世界名企方面,全世界大数据知名企业高度关注贵州。2017年5月在贵州贵阳举办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包括阿里、华为、腾讯、亚马逊、英特尔、谷歌、IBM、微软、
Facebook、戴尔、中兴、甲骨文、高通、威图、货车帮、浪潮、哈工大等一批行业重点企业在内的316家企业参展,其中国际企业51家,签约项目119个,签约金额167亿元,对接企业1479家,达成签约意向项目235个,意向项目金额256亿元;2017年5月,全国首家阿里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巴大数据学院落户贵州,与贵州理工学院共建,当年招生,4年制本科,开设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支撑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专业,5年内计划为贵州培养上万名大数据专业人才;2017年8月2日,华为七星湖数据中心在贵州贵安新区开工,中心建成后,高层和重点培养人才都到这里,每年进入人员将达上万;2017年7月12日,苹果公司正式宣布,拟投资10亿美元,将其数据中心建在贵州,中心建成后所有中国苹果用户数据将存储在这个位于中国内陆的数据中心。人才吸引方面,“贵漂”开始成为新的时尚,贵州一改“孔雀东南飞”的历史,人才流入量大于了流出量,仅贵阳市,目前大数据及相关人才总量已达14万人。 融汇贯通
贵州牢牢把握大数据发展规律,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着力“聚”“通”“用”融汇贯通,以“聚”为基础,以“用”为目的,以“通”为条件。不仅强有力地促进了贵州大数据产业和经济发展,而且强有力地提升了民众的大数据获得感,推动了贵州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的重大变革。
中外大数据企业纷纷落户贵州,使贵州聚集了大数据发展的强大实力。包括华为、腾讯、阿里、富士康、苹果、高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货车帮、朗玛、白云山等一批生机勃勃的本土企业在内的4000多家大数据相关企业在贵州的集聚,强有力地推进了贵州大数据企业的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层出不穷。不断做大做实做强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安全、呼叫等大数据发展的基础业态,贵阳服务外包及呼叫中心签约投运规模10多万席;促进大数据金融创新,催生了大数据普惠金融、互联网征信数据、区块链金融、第三方支付等新金融业态;建成了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可交易数据产品超过3800个,覆盖城市100多个,吸收会员2000多家;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试点城市,贵阳初步建成大数据安全基地;贵阳、贵安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自2013年以来,规模以上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增速63%,大数据通信服务年均增长39.5%,软件和信息服务年均增长25.7%,2016年,手机产量位居全国第四,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位居全国第十;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2017年上半年超过10%,成为全省继白酒和电力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增长点。
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其意义远不止本身,至关重要的在于:大数据的“商用”、“政用”和“民用”,强有力地推进贵州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着历史性飞跃。“商用工业”方面,推进“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近三年两化融合指数在全国排名上升6位;“商用服务业”方面,推进“大数据+服务业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智慧旅游”助推贵州旅游业近年连续实现“井喷”式增长,货车帮与神华集团共同开创的“大数据+公铁联运发展”“智慧物流”新模式,将促进全国公路铁路联运物流体系的建立,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34.7%;“商用农业”方面,推进“大数据+农业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搭建“农业云”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和安全追溯体系,“贵农网”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盖全省所有乡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站”联运模式全面推开,“农经云”建成2250个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2016年农村电商交易额增长27.1%。[2]
创新大数据“政用”,贵州主要通过优化流程、规制权力、辅助决策,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据2017年《中国大数据蓝皮书》,大数据“政用”指数贵州排名全国第二。运用大数据治理交通拥堵:贵州省的“智能交通云”与公路、铁路、民航、公安、国土、气象、旅游、邮政等部门数据资源交换共享,贵阳市2016年11月开始运营,据《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3],贵阳交通缓堵程度名列第一,成绩亮眼。运用大数据推进政府治理精细化:通过跨部门、跨领域、跨平台的数据开放共享,使政府行为可视化、精细化,提高监管效果,提高治理效率。贵阳的“社会和云”,针对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建起多维度相互关联的块数据库,实现网格化服务和管理,精细到楼层、到户。运用大数据服务社会治安管理:贵阳市公安块数据指挥中心,通过大数据对人、事、物三维立体实时画像,有效实现管控,2016年刑事发案率下降5.99%,“两抢一盗”破案率上升20.6%。运用大数据提高司法公正性和司法效率:作为全国首批司法改革试点省份,贵州通过大数据的运用,比对同类案件判决,在案件同比增长19%的情况下,试点法院法官人均结案数、结案率、当庭裁判率、服判息诉率、发回改判率等指标,均呈现良性增加和减少。运用“数据铁笼”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干部管理:贵阳市出台《全面推进数据铁笼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覆盖市政府所有组成部门,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核心,制定数据图层标准化和数据代码标准化两个标准,把数据织成笼,根据权力风险点,着力解决行政决策、行政审批、行政执行和党风廉政四个关键,进一步优化、细化、固化权力运行流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透明运行。
创新大数据“民用”,优化民生服务流程,不断扩大大数据在民生领域的运用,推动贵州政府各级各部门间纵向横向数据融通共享,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建成政务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集成省市县乡村5级16万项政务服务,“进一张网办全省事”,荣获中国第二届“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被国务院列为5个“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试点之一。建成“云上贵州”APP移动平台,将全省各级各部门政务民生服务应用进行标准化和移动化改造,聚合全省各级各部门1980项政务民生,其中148项可以直接办结,涵盖医疗、教育、公安、交通、旅游、文化、食品安全、生活支付等主要民生领域,一部手机在手,就能办全省事,极大地便利了人民大众。构建大数据精准扶贫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和完善精准扶贫机制,第一步用大数据甄别贫困人口,第二步用大数据管理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第三步用大数据开展贫困监测和评估;以大数据为纽带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激活整合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农村电商等资源,实现扶贫的“精准滴灌”。建成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国家发改委将其列为公共资源规范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国家级试点,各类项目场内交易时间缩短至5天以内,效率提高6倍以上。建成“电子政务云”,实现省市(州)县三级政府和省级政府部门100%全覆盖。 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所述,贵州发展大数据,有先天优势,先发优势,先行优势。举起了旗帜,打好了基础,形成了品牌,赢得了声誉。创造了创新驱动、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的贵州样本,其经验和做法对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但勿容讳言,贵州发展大数据,也面临着危机,面临着挑战。一是第二批七个国家大数据试验区的挑战。继2016年3月贵州获批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后,2016年10月,国家又批复建设京津冀、珠三角、上海、河南、重庆、沈阳、内蒙古七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发展基础均明显好于贵州,尤其是京津冀、珠三角、上海等地区均是我国最发达的东部。这必然给贵州的大数据带来资源、人才的巨大挑战。二是贵州大数据人才“瓶颈”制约。贵州没有“985”高校,“211”高校也排名全国100名之后,“双一流”争得的一流建设学科还是“植物保护”,显现出贵州大数据人才的严重短缺,在与其它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竞争中处于劣势。三是国际竞争的压力。大数据时代贵州面对的不仅是国内竞争,也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能否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不断壮大和发展大数据产业,贵州也还需解决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面对成就和挑战,贵州不骄傲,不气馁,勇往直前,埋头苦干,迎接危机与挑战。2017年,确立了“产业培育”、“项目裂变”、“融合升级”、“数据融通”、“数字政府”、“数据扶贫”、“基础设施攻坚”、“安全铁壁”、“万千人才”、“首选试验田”等大数据发展的“十大工程”,通过37项重点工作对大数据发展进行重点部署。这些工程的有效推进,将使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不断取得新成就,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徐新.大数据与贵州跨越式发展[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1).
[2] 焦德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探索成效概述[EB/OL]. (2017-08-30)[2017-09-30].https://www.sohu.com/a/168443397_783821.
[3] 贵州用大数据破解交通难题[EB/OL].(2017-08-31)[2017-09-30]. http://it.people.com.cn/n1/2017/0831/c1009-29505910.html.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in Guizhou is full with dialectical implication: creating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changing the path to overcome, strengthening internal sources to attract external resources,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ll of them show the people’s courage, wisdom, tenacity and struggle in Guizhou, as well as the support and care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various departments even the famous enterprises. As the congenital advantage of Guizhou and the people's advantage in prior to start and carry, coupled with the support from others, Guizhou which had backwardness for a long time in its history, is in the forefront era of Big Data now, and it has l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