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缺乏信任是医患关系大敌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潘多拉 医患关系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 一也是“信心关系”。比如两个人原本不认 弱势地位,以及患者对医方充满了不信 个颇为敏感的话题,近些年社会上对 识,由于要做某件事情而发生交往,假如 任感,从法律上做出的必要调整。严格地 两人事先都隐约觉得对方不可靠,那么, 两人都会对对方提高警惕,严加防范,而 此一直有各种议论。前不久在一个研讨 会上,我听到一名学者表达了一种看法: 医惠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既 说,举证责任倒置虽然加重了医方的举 证负担,但同时也促使医方在医疗活动 的每个环节上严格操作,努力为患者提 其中任何一方表现出来的不信任情绪和 有着受“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医患纠纷 采取的防范措施,都会给对方增加新的 供更规范、更可靠的医疗服务,因此也加 不信任感,并可能使对方采取更严格的 “报复性防范措施”。如此一来,双方很快 就会陷入“不信任——严加防范——更加 增多等现实因素影响的客观性,也有着 受媒体宣传、舆论渲染、引导暗示等意识 强了对医方的法律保护。现在医方采取 加大保险系数的手段来选择、实施不利 观念因素影响的主观性。为改善医患关 于患者的医学决策,实际上是医方的一 系,我们应当从另一个方面多做工作,让 不信任——加倍防范”的恶性循环。相 患者、医方、广大民众都相信,医患关系 一种过度自我保护行为,是在患者表示了 对医方的不信任之后,医方相应表示出 反,如果两个人一开始都愿意相信对方, 定能够改善,医惠关系正在改善。大家 并表示出信任对方的诚意,两个人就可 的对患者同等的甚至更大的不信任。 医惠关系紧张已经是一个客观存在, 当务之急,不是要辨析医方和患者谁应 当对医患关系紧张承担更大责任,而是 要通过媒体宣传、司法调解、民间组织调 解等渠道,消除医患双方对于对方的误 都有了改善医惠关系的信心,就能够拿 能迅速发展为良好的互信关系。医方和 出实际行动推动其改善,这样一来,医患 关系就真的改善了。 患者的关系也是这样。 说到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举证责 任倒置问题。目前,当医患纠纷升级为医 惠官司,患者状告医方医疗侵权时,法律 初一听,他的看法很有点儿唯心主 义味道,但仔细一琢磨,发现其实不无道 理。唯物主义讲,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 上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近几年 解、误判,推动双方建立、巩固基本的互 存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 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官员、学者对此提 信关系。医方要多体谅患者“病急投医” 对医患关系的认识上,就是信任、信心的 出质疑,认为“举证责任倒置”加重了医 的心情和实际难处,要相信大多数患者 作用——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如果他相 信医患关系能够而且正在改善,他就能 够改变自己的行为进而影响他人的行为, 从而推动医惠关系逐步改善。类似的“反 方的“自我保护性医疗行为”。在面临医 都是通情达理的普通人,因此对患者善 疗风险尤其是重大医疗风险时,出于自 意相待,而不必过度自我保护。患者也需 我保护的动机,医方采用加大保险系数 要认识到,求诊本身就意味着对医方的 的手段来选择、实施往往会带来多重后 信任,现代医学尚有大量未知领域,医疗 作用”有时在股市上也有明显表现,如果 果的医学决策,如增加检查项目,增大用 大多数股民都看好股市前景而纷纷买进, 药剂量。由此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 行为有时存在莫测风险,不能要求医方 的决策万无一失,也不能要求医生和医 股市就会一路上升;反之,如果大多数股 担,严重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医疗侵权 院为医药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诸多 民都对股市前景持悲观态度而纷纷卖出, 股市就会一路下跌。 一诉讼让医方承担举证责任,如此程序设 社会沉疴承担全部责任。 计的确有利于患者一方,我理解,这是鉴 要改善医患关系,请从培养医惠双 方的相互信任开始。lj= 定程度上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于患者在医惠关系中处于信息和技术的 中国卫生人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