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与文化创意

来源:筏尚旅游网
杂谈・文化杂谈II 建筑与文化创意 马淑宁 (1.河南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南[摘张相辉 郑州450000) 郑州450000;2.郑州华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南要】当前,消费模式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过渡,世界也进入了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这都要求建筑与文化实现高度融合,实现艺术表 现。欲如此,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而文化创意就是实现建筑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以文化创意推动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实现建筑与文 化的艺术表现,必须找到融合的具体模式。鉴于完成一座建筑,一般都要先设计图纸,对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材选择、建筑工艺、装饰美 化等问题形成预案,建好后还要进行推销,最后才能人住或用作他用,因此,建议从这几个环节着手促进融合。 [关键词】建筑;文化;艺术表现;文化创意;融合 【中图分类号】S155 [文献标识码】A 1 文化创意是建筑实现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 建筑欲与文化高度融合,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 而文化创意就是实现建筑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建筑,从广 义上讲,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包括房子、道路、桥梁、城墙、 水坝、烟囱、水塔及战壕、碉堡等设施。建筑具有宏大的墙面、顶 面,一般都需要装饰美化,便于人物、故事、绘画等文化资源的融 入,便于个人风格、历史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的展现,便于 美术、灯光、音像等艺术手段的运用,因此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 得到充分发挥。采矿业、种植业、畜牧业、机械制造业、修理业等 与建筑与文化相比,文化创意功能的发挥就难得多,因其面积狭 小,部件、工艺都是标准化的,不便于人物、故事、绘画等文化资 源的融入,不便于个人风格、历史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的展 现,也不便于美术、灯光、音像等艺术手段的运用。依托我国丰 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可推动文化与建筑的高度融合, 使建筑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并彰显建筑设计者、建造者及使用 者的风格、个性,大大提高建筑的品位和市场竞争力。 2 以文化创意推动建筑与文化融合的具体模式 2.1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在建 筑选址、建筑布局环节,文化的实物资源、形象资源很难派上用 场,可用的主要是观念资源、知识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观念, 充分利用地利的观念、方便节约的观念、邻里和谐观念等观念, 皆需秉持。其中,邻里和谐观念有人经常违背,以致侵占邻居地 盘、遮挡邻居采光等现象不时出现,是重点应加秉持的观念。在 该阶段,代表现代文明的物理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知识会大有用 场,同时,古代风水术知识也必须加以重视和利用。古风水术是 论述和指导人们选择和处理住宅(阳宅)与坟地(阴宅)的位置、 朝向、布局、营建、择日等一系列的主张和学说,是选择居住环境 的一种术数。其所用的阴阳、五行、八卦、风水等概念,与现代科 学大不相同,现代人理解起来颇感困难,给人以神秘感,常被一 些人视为迷信,其实有深刻的内涵和道理,不能理解、不知利用 十分可惜。风水术影响中国民众数千年,早已深入人心,购房者 几乎没有不看风水以求福避祸的。风水术认为是吉宅的房屋, 人们会很乐意购买;否则,人们就不乐意购买。不管你认为它是 科学还是迷信,你必须正视它的存在,按照风水学原理进行建筑 的选址和布局,可以满足住户求福避祸的愿望。 2.2在建筑结构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建筑结构是建筑 的关键环节,对于单一建筑来说,直接决定着建筑的面貌特征、 风格样式、空间大小、厅室安排、厨厕位置、门窗样式等问题;对 文章编号:1671—0037(2Ol4)06—127—1 于城市、村庄、街区等建筑群来说,直接决定着民居、商场、工厂、 剧院、街道、道路、广场、河湖、公园、绿化带及雕塑等的位置、大 小、面貌等。建筑结构是外显于人的东西,代表着一幢建筑或一 组建筑的形象,最能体现建筑的人文艺术特征。城市是最大的 建筑群,最能体现建筑结构这一环节的人文艺术特征。 2I3在建材选择、建筑工艺环节推进与文化的融合。俗话 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建筑物都是利用建材按一定的建 筑工艺建筑起来的。这两个环节是建筑的核心和关键环节,直 接决定着建筑的坚固程度、宜居程度乃至面貌、结构。草木建 筑、石头建筑、土坯建筑、砖混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因建材的 不同,不仅给人的观感大不相同,其坚固程度、宜居程度也大不 相同。材料是工艺的基础,建材对建筑工艺的确定具有决定性 影响。不过,二者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同样的建材会有不同的工 艺,同样的工艺,也可选用不同的建材。同样的建材,建筑工艺 不同,耗材和效能也会不同。一幢精美的建筑,既需要好的建材, 也需要好的建筑工艺,缺一不可。建材的选择、建筑工艺的确定, 既体现着科学性、技术性,也体现着艺术性、民族性和个性,既是 个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也是个不断巩固和传承的过程。因此, 既要吸纳高新技术等现代文明的成果,又要设法保留民族传统建 筑工艺的精华。事实证明,一些利用传统建材和建筑工艺建造的 建筑,具有优良的性能,如榫铆结构的木材吊脚楼,因具有弹性, 在汶川I地震中很多并未倒塌,而砖石建筑大多倒塌。传统建筑 工艺的精华,要尽力保留,有意识地吸纳进现代建筑。 3结语 文化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建筑产品的被接受程度和价格 的高低。伴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推进,文化与建筑也日益融 合,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文化不断地向建筑与文化渗透,给 建筑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文化在 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决定建筑企业命运和 建筑产品市场价值高低的关键因素,对建筑企业的兴衰、建筑产 品的销售及建筑品牌的流行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建筑与文化 的融合度越高,建筑产品中包含的文化元素越多,档次和附加值 就越高,品牌就越响亮,竞争力就越强,效益就越好。 参考文献: 『11张树俊.论文化旅游与城市主题文化定位——以泰州为 例IJ1.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4). 作者简介:马淑宁(1982.11一),女,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 方向:建筑设计。 CHUANGXINKEJI 2014.06 1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