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反比例的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认识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能力目标:学生在互动、探究的合作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思考、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⑴两种相关联的量。
⑵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图,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积/cm² 水的高度/cm 2.填完表以后思考: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 (3)相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从上表可以看出,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0 20 15 10 5 10 15 20 30 60 水的高度是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变大而不断变小的,而且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面积的乘积总是一定的。
用式子表示底面积、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底面积×高=体积(一定)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在上面的实验中,高度和底面积是成反比例的量,高度与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
4.表示方法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y=k
5、你能举出生活中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吗?
例如:如果总价一定,单价与数量成反比例关系。 如果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关系。 三、练习巩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